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

中文名: 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

外文名: Chaco Cultur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

地理位置: 美国新墨西哥州西北部

气候条件: 温带和亚热带气候

开放时间: 5月至10月8:00am-5:00pm,11月至次年4月8:00am-4:00pm

景点级别: 世界文化遗产(1987)、美国国家历史公园

门票价格: 车辆25美元、摩托车20美元、个人15美元

占地面积: 88 平方千米

成 就: 世界遗产名录

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美国新墨西哥州西北部的石造土著集落住宅群,为后人留下了高度发达的查科文化的遗产。其中最大的土坯建筑物为12000平方米的半圆形结构。这些建筑物的定位被推测可能与太阳月亮的方位有关。最让人感到神秘的是村落周边如同网络 般的道路遗址,路宽9米。全长600公里,这些有明确的构思道路不仅是为连接周边村落之所用,更被认为是当时查科文化宇宙观的反映。[1]


世界文化遗产

遗产名称: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


Chaco Cultur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


入选时间:1987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


地理位置:N36 03 49.6 W107 58 15.0


遗产编号:353


遗产描述

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西北部一个干旱的峡谷之中,面积88平方千米,1907年建园。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是美国最奇妙的文化历史区,主要代表古迹反映的是全盛时期的印第安文化。该遗址曾是公元850年至1250年间古代原住民的文化中心,也是史前 四角地区重要的宗教中心、贸易中心和行政中心。历史上查科峡谷的繁华景象在古印第安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查科文化因为它的文化纪念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世界。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iii),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353),成为美国世界遗产之一。


美国国家历史遗迹名录编号66000895


遴选依据标准(iii):查科峡谷遗址生动地展示了查科人在建筑和工程方面的成就,他们克服了美国西南部严酷的环境,建立了主导该地区长达四个多世纪的文化。


遗产介绍

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是美国最奇妙的文化历史区,它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西北部一个干旱的峡谷之中,面积88平方千米,1907年建园。主要代表古迹反映的是全盛时期的印第安文化。查科峡谷是公元850到公元1250年期间的一个古印第安文化、宗教、贸易的中心,并且是 史前四角地区的行政中心。历史上查科峡谷的繁华景象在古印第安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查科文化因为它的文化纪念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世界。


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

查科国家历史公园的中心是一条长16公里,宽2-3公里的峡谷,北面有高达50米的悬崖。在向阳的一侧,从公元9世纪-11世纪后期,古印第安的普韦布罗部落建造了用城墙环绕的12座大村庄。村庄内的房屋从2层到5层不等,由数百间房间和粮食仓库组成。也有利用地下室贮藏食物的。在背阴的一面也有400多小村庄。村落中的许多房屋时当地人用来举行祭祀活动的,部分也供远道而来的人们住宿。普韦布罗部 落的建筑展现出了古印第安人高超的建筑技巧。厚重的石墙、很小的窗户和门,对当地不稳定的气温起到了调节作用。整个村落坐北朝南,使每级房屋都能在寒冬最大限度地享受光照。为了解决饮水问题,聪明的古印第安人还在岩石上凿出水渠,用以将季节性洪水引入贮水槽,供生产生活使用。峡谷北侧的村庄是在公元900年以后建成的,有砂岩城墙围绕。这座村庄的特点就是房屋建在地面上,多为半圆形 建筑,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大多数建筑物都在4层左右,有约800多房间。除此之外,还有大小不同的36座地下洞穴。这些建筑充分显 示出他们在工程和建筑方面的才能。许多房屋是供举行仪式用的,也有供远道而来的人们住宿使用的。为了解决供水,还在岩石上凿出水渠引向贮水槽。北侧的“大村庄”是在公元900年以后建成的,有砂岩城墙围绕。这座大部落为建在地面上的半圆形建筑,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一座4层建筑,有约800多房间。这座建筑朝南有开口部,包括有大小不同的36座地穴。 由查科遗址中心地向四周分散的村落以 道路网相互连接,放射状的道路四通八达,现仍可看到道路遗迹。向东南西北方向延伸的区间道路,其总长度超过了600多公里。这些道 路通常宽4米-6米,呈直线向远处延伸。从出土的陶器、孔雀石、贝壳以及热带生存的鸟类骨骼、羽毛来着,当时的商业活动相当发达。


因为兴建这些建筑以及与之配套的道路,斜坡,水坝与护堤,需要经过大量组织精良、熟练的规划,设计,资源采集与建设工作。查科人民综合规划建筑设计学,天文定位学,几何学、工程学来建筑这个具有壮观公共建筑的古代城市中心,这里的建筑直到1000年后的今天还让我们感到惊讶和鼓舞。


古老文化的聚集地

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西北部,它包括了大量的公元1020年至1110年间查科文化达到鼎盛 时期的遗址,已具备了城 市系统结构,周围拥有许多村庄和纵横交错的道路。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是新墨西哥州印第安人文化的集中体现。查科文化遗址也象征了美国古印第安文化的典型,它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这个遗址是新墨西哥州普韦布洛印第安人,亚利桑那州霍皮印第安人,西南部纳瓦霍印第安人神圣祖国的一部分,所有这些印第安人都一如既往的敬仰这里并以此为荣。查科峡谷是公元850年到公元1250年期间的一个古 印第安文化主要中心。


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地方。这里偏僻并且与世隔绝,环境也几乎没有什么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但是这里经过精心的建设。你会发现这里的价值是无限的。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6世纪,北美西南部诸民族就在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犹他州的南部和科罗拉 多等地生息。虽然这一地区大部分都是沙漠,但少数局部地区的降水量却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这些 诸民族以种植玉米为中心,并逐步发展为三种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即霍霍坎文化、莫戈伦文化和安纳萨吉文化。在公元700年到1200年 期间,这三种文化都繁荣兴旺起来而且得到了发展。


霍霍坎文化被认为是在公元500年到1100年期间来到新墨西哥的查科沙漠地区,并用他们聪明的头脑建造了地穴小屋。佐证这一史实的是 发现了房屋遗迹,球场以及像是用天然二氧化铁制作的镜子和贝壳。


莫戈伦文化在公元前200年前后出现在查科地区(在霍霍坎人以东),像霍霍坎人一样,莫戈伦人也居住在由挖地穴建成的房屋组成的小 村落中。在本地区之内的各个民族中,他们首创了制作陶器的先例,他们制作的第一批陶罐单一颜色的土黄色陶罐。在公元700年以后, 莫戈伦人着手用石头建造长方形的、地下有分散单间的地窖式住房。在公元1050年前后,安纳萨吉人来到了这个地区,开始同莫戈伦人和平地毗邻而居。不久,莫戈伦人开始欣赏安纳萨吉人那多层的套房,因此废弃了自己的地窖式的住房。在查科峡谷里,创建了当地的古印第安文明。它的建筑技术,社会组织和群体生活反映出了高度复杂的人类文明。


安纳萨吉人是北美西南部三种史前文化中最先进的,既经历了查科文化的顶峰,也经历了它的衰败。它的建筑技术、社会组织和群体生活反映出了高度复杂的人类文明。安纳萨吉印第安人于公元900到公元1100年间,在新墨西哥州东北部的一个沙漠峡谷-查科峡谷里,创建 了一处文明。它的建筑技术,社会组织和群体生活反映出了高度复杂的人类文明。巨大的多层石头村落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400英里长 的道路系统证明了他们的工程与建筑天赋。作为一个中心定居点,查科连接了大约75个外围村落。后人推测,这些以土地为生的人可能建造这个政治经济中心的目的是管理和分配由于潮湿或干燥的生长季节决定的多种多样的食物供应。安纳萨吉建造了具有特大型房间的村落,发展了石料建筑技术以便建造四层楼以上的建筑。一些这样的建筑甚至包括了几百个房间和很多地穴。公元1130年到公元1180年的长期的干旱可能是导致查科解体的原因。只留下建筑废作为已经灭绝的文明所达到成就的有力证明。


从公元12世纪30年代开始,持续的干旱使得人们不得不放弃了这里,他们遗弃了大部分村镇迁往他处,他们创造的史前文化从此消失了。查科遗址是美国最大的、保存得最完好的考古遗址。


自然风光

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园区地形起伏,从海拔1036米到3954米不等。在地质构造上,它由前寒武纪到白垩纪的页岩、白云岩、砂岩、石灰岩和板岩构成。该地区仍存在着活跃的冰川和冰原,尤其是在山脉地区。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哥伦比亚冰原,它横跨大陆分水岭及贾斯迫与班夫公园的交界线,面积达325平方千米,是北美近北极地区最广阔的冰原。这里也被认为是北美水系的主要源头,孕育了北萨斯客彻温 河、阿萨巴斯卡河和哥伦比亚河。其中约贺河、阿米斯奎河、澳特泰尔河、埃默拉尔德河和比弗富特河等众多河流构成了庞大的哥伦比亚水系。


根据海拔高度,落基山脉地区可分为三个生态区:山区、次高山区和高山区。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里的植物种类包括996种维管植物、243种苔藓、407种地衣和53种欧龙牙草。公园里已记录有56种哺乳动物,在高山草地发现的 主要有落基山山羊、大角鹿、北方鼠兔科动物和灰旱獭等。驼鹿、大耳黑尾鹿、白尾鹿、驯鹿、红鹿和红松鼠等时常欢蹦跳跃于密林深处。肉食动物有灰狼、灰熊、黑熊、狼獾、山猫和美洲豹等。在公园里栖息的鸟类达280种,包括北方三趾啄木鸟、白尾雷鸟、灰鸟、山地蓝知更鸟、克拉克星鸟和金鹰等。


环保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熙熙攘攘的游人惊扰了野生动物们的清静,迫使它们不得不变更行动路线,也导致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矛盾。此外,由于公园内蕴藏着丰富的森林、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因此人们在公园内修建了公路和输油管道,人类的足迹一直深入到一些较偏僻的地区。野生动物遭到大量捕杀,仅1970~1980年,就有大约1000只动物被杀死。这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