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柯本苏潘等温线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柯本苏潘等温线是天气学一个名词术语。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2]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目录

名词解释

柯本苏潘等温线,具有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0℃的各地的连接线,此等温线被采用为苔原气候和森林气候的分隔带。

应用学科 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天气学(二级学科)

奥地利地理学家苏潘(Alexander Georg Supan,1847—1920)在1879年在《地球的温度带》一文中定义了各地一年之中最暖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0°C的等值线,是首次利用气温等值线而非纬度带以区分温度带 。1900年,德国气象学家和植物地理学家柯本(Wladimir Peter Köppen,1846—1940)在其气候分类法中采用这一等值线为苔原气候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分界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