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柳如是別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陳寅恪集之一種,分上、中、下三冊。以柳如是和錢謙益的姻緣為核心,考察明清之際社會與思想文化之變遷,揭示歷史存亡關頭的士人心靈和生命形態。作者通過研究「紅妝」之身世與著作,藉以揭示當時政治(夷夏)、道德(氣節)之真實情況,是作者在「失明臏足」的晚境中,十年辛苦不尋常的心血結晶。

陳寅恪的名著《柳如是別傳》撰於暮年,版於身後。作品雖以傳記形式寫成,實為一部反映明末士人動態的史詩。以甲申前後天翻地覆的歷史為主軸,通過柳如是這位奇特女子的經歷,展現柳氏身邊錢謙益等士人在嚴酷的命運面前如何抉擇自己的歸宿,以其對待國家命運的態度為準,予以表揚或貶斥,以達到「貶斥勢利,尊崇氣節」的目的。這一巨著,為闡揚中國文化的精義做出了新的貢獻。

對於這部著作,曾有種種不同意見。有人認為,以作者這麼高的聲望卻去表彰一個妓女,真是匪夷所思。何況柳氏其人,歷史上不乏醜詆她的記載,作者是否想做出奇制勝的翻案文章?然則本書自初版至今35年,深受讀者歡迎。僅三聯版的十數年間即印行七次,銷售四萬多套,是《陳寅恪集》中關注度最高的作品,具有長久不衰的文化魅力。

《陳寅恪集》十三種十四冊,含專著、論文集、書信、詩作、讀書札記、講義、備課筆記及其他雜著,總計約三百五十萬字,另附各類圖片一百四十餘幅,全面呈現了作者平生的著述。

《陳寅恪集》是20世紀中國學術史上的重要文獻,受到學術文化界和社會各界的長期關注,2001年1月初版。八年後,2009年第二版(精裝本)全集整套上市。此次應廣大讀者的要求,重裝再印第三版,單品種銷售。

學者推薦

總之,寅恪之研究「紅妝」之身世與著作,蓋藉此以察出當時政治(夷夏)、道德(氣節)之真實情況,蓋有深意存焉,絕非消閒、風流之行事……

——吳宓

我認識、了解得陳寅恪先生,是否可以用這樣12個字來概括:儒生思想、詩人氣質、史家學術。

——周一良

《別傳》熔史識與情思於一爐,充分表現出義寧之學「史有詩心,詩有史筆」的特色。洋洋80萬言,證明陳寅恪先生是在「臥榻沉思」中追尋那種他唯恐失落的民族精神,自覺地承擔起華夏文化的託命,決不可與「文儒老病銷愁松送日之具」等量齊觀。

——蔡鴻生

作者簡介

陳寅恪(1890 — 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美國哈佛大學。1925年受聘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回國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抗戰期間,先後任教於西南聯合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和燕京大學。1946年回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南遷廣州,為中山大學教授。

陳寅恪是一位對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卓越學者。他在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學、敦煌學等諸多領域的精湛研究,均達到很高的境界,具有開拓和奠基的意義。他對中國文化的獨特認識和深刻闡述,形成自成一體的「歷史文化觀」。他以終生的學術實踐標舉現代學術精神,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原文摘錄

趙文敏家藏前漢書,為宋槧本之冠,前有文敏公小像。太倉王司寇得之吳中陸太宰家。余以千金從徽人贖出,藏棄二十餘年,今年鬻之於四明謝象三。床頭黃金盡,生平第一殺風景事也。此書去我之日,殊難為懷,李後主去國,聽教坊雜曲,「揮淚對宮娥」一段淒涼景色,約略相似。癸未中秋日書於野堂。 …… 牧齋此次之割愛售書,殆為應付構造絳雲樓所需經費之用。考初學集貳拾下詩集肆「燈下看內人插花,戲題四絕句」其一雲「水仙秋菊並幽姿」及「玉人病起薄寒時」,此題後第貳題即為「絳雲樓上樑,以詩代文」八首。然則牧齋售書之日與絳雲樓上樑之時相距甚近,兩事必有相互關係無疑。象三雖與牧齋爭娶河東君失敗,但牧齋為築金屋以貯阿雲之故,終不得不忍痛割其所愛之珍本鬻於象三,由是而言,象三亦藉此聊以快意自解,而天下尤物之不可得兼於此益信,蒙叟一生學佛,當更有所感悟矣。觀下引牧齋重跋此書之語,亦事證也。一笑! 有學集肆陸「書舊藏宋雕兩漢書後」(參天祿琳琅書目史部)云: 趙吳興家藏宋槧兩漢書。王弇州先生鬻一莊得之陸水村太宰家,後歸於新字富人。余以千二百金從黃尚寶購之。崇禎癸囗二百金售諸四明謝氏。庚寅之冬吾家藏書盡為六丁下取,此書卻仍在人間。然其流落下偶,殊可念之。今年游武林,坦公司馬攜以見示,咨訪真贗。予從叟勸亟取之。司馬家插架萬簽,居然為壓庫物矣。嗚呼!甲申之亂,古今書史圖籍一大劫也;庚寅之火,江左書史圖籍一小劫也。今吳中一二藏書家,零星捃拾,不足當吾家一毛片羽。見者誇詡,比於酉陽羽陵。書生餓眼,見錢但不在紙裹中,(天祿琳琅書目作「但見錢在紙裹中。」)可為捧腹。司馬得此十篋,乃今時書庫中寶玉大弓,當令吳兒見之頭目眩暈,舌吐而不能收。不獨此書得其所歸,亦差足為絳雲老人開顏吐氣也。劫灰之後,歸心空門,爾時重見此書,始知佛言昔年奇物,經歷年歲忽然復睹,記憶宛然,皆是藏識變現,良非虛語,而呂不韋顧以楚弓人得,為孔老之雲,豈為知道... 昔歲旅居昆明,偶購得常熟白茆港錢氏故園中紅豆一粒,因有箋釋錢柳因緣詩之意,迄今二十年,始克屬草。適發舊篋,此豆尚存,遂賦一詩詠之,並以略見箋釋之旨趣及所論之範圍云爾。 東山蔥嶺忽悠悠。誰訪甘陵第一流。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縱回楊愛千金笑,終勝歸莊萬古愁。灰劫昆明紅豆在,相思廿載待今酬。

書評

世人知道柳如是,多端賴陳寅恪晚年之八十萬字的《柳如是別傳》。 在《讀庫0904》上有王鶴寫的篇名《柳如是》的長文,讀罷唏噓,喟然長嘆。用作者的話說,風流別致,暗傷如許,再貼切不過。秦淮八艷,已經是現代人逐漸遺忘的角色,而柳如是便是其中之一。 白龍潭。 「雲間三子」之一宋征輿前來拜會,寒冬之節,一梭舟上。柳如是突生玄機,命丫鬟們傳話:宋郎且勿登船,如果真有情,就到水裡等待吧。話音剛落,只聽見「咚」得一聲,他已經跳入水中。柳如是見狀,趕緊令船工打撈,放之床上,摟如懷中,「由是情好遂密」。 但宋郎之情終不過母親之法眼,直到下跪求饒,宋說:她又不花我的錢財。其母遂曰:不要你錢財,正是要你的命呀!於是,漸漸疏遠了柳如是。直到: 松江郡守驅逐「游妓」之刻,柳如是前來問宋郎之意見,雙雙不過十五六歲年紀,宋郎喏嚅到:不過避其鋒芒,躲一躲先。柳如是聽罷此言,立刻表演出揮刀斬琴的決絕,五音雜陳,群弦畢斷。「自與君絕矣!」她要的不過是他的態度。 二十多年後,柳如是已經下嫁錢謙益,已經是清代高官的宋征輿仍藉故寫信罵錢謙益。如煙往事,竟耿耿於懷,可見此人器局之小。 吳江盛澤歸家院。 柳如是被「吳江故相」吳道登收買為丫鬟後,才藝盡顯,遭到眾人嫉妒,只能遷入盛澤歸家院。當時,吳江之繁盛堪比大都會,柳如是在那裡師從名妓徐佛,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她之容貌與才情逐漸攀於徐佛之上,加上,名士之推舉,她不看不起那些紈絝子弟之風流韻事,她是清高如許的。 這時,她常往返於松江、嘉興之間,尋覓那一知己。「雲間三子」之陳子龍由是進入眼帘,詩詞答謝應酬往來,最終,兩人在一起同居也。不過,同居也罷,陳子龍由於家庭關係之複雜並不會給柳如是什麼名分,於是,最後,美人如夢秋風裡,兩人分道揚鑣,柳如是似乎飄然而去。 杭州。 被柳如是比如為戰國之平原君的汪然明與其交遊甚歡,更把柳如是寫給自己的信刊印《柳如是尺牘》並請自己的前女友福建人林雪為其作序,一直到其為柳如是引薦到錢謙益。 常熟。 虞山派掌門人錢謙益,以五十九歲之齡,娶得二十三歲之齡的柳如是。錢謙益以「妻」待柳,惹來眾人非議,在風雲變幻之際,很快清朝入關,錢謙益也降清。這,引來柳如是不滿,後來,絳雲樓水潭,有人演義,兩人行走中,錢謙益說道,想死!想死!想死!柳如是極盡鄙視之口吻,清軍來時,你都未死,現在死? 錢謙益死後,家屬來鬧,柳如是不堪委屈,一尺白綾結束了自己四十六歲的生命。她的名字一說來自辛棄疾「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看我當如是」,一說來自《金剛經》「如是我聞」。她的墓,今天依然在常熟虞山山麓,煙花一樣的女子,終於散落塵間。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