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柳瘤大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柳瘤大蚜 学名:Tuberolachnus salignus (Gmelin) 类属:同翅目大蚜科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3.5~4.0 mm,为蚜虫中最大的一种。体黑灰色,密被细毛。腹部膨大,第5节背中央有锥形突起瘤。腹管扁平,圆锥状,尾片半月形。足暗红褐色,密生细毛,后足特别长。

有翅胎生雌蚜:长约4mm,头、胸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浅,触角第3节有次生感觉孔14~17个,触角第4节有次生感觉孔3个。翅透明,翅痣细长。

有翅蚜体长4毫米左右,体灰黑色,被有细毛,翅透明,翅痣细长。腹管扁平,足暗红褐色,后足特长。无翅蚜体长4毫米左右,体灰黑色,被有细毛,后足特长。腹部肥大,第五腹节背中央有锥形突起瘤,腹管扁平圆锥形,尾片半月形。

无翅孤雌蚜体卵圆形。活体深褐色。玻片标本头部灰黑色,胸部、腹部淡色。触角节I、II黑色,其它节黑褐色,喙节II端部及节IV+V有灰黑色斑;胸部各节、腹部背片I、II有缘斑,背片I-VI各有小型中侧斑,背片VIII有横带;背片V、VI有骨化背中瘤,顶端尖黑色。股节端部前足、中后足、胫节基部及端部、跗节黑色,其余深褐色;腹管、尾片、尾板及生殖板深褐色至灰黑色。体表较光滑,微显不规则瓦纹及网纹。节间斑明显深褐色。气门圆形黑色,关闭或稍开放月牙形,气门片大型隆起骨化黑色。中胸腹岔长柄。体背毛密长,尖锐,背毛排列整齐。额瘤不显,额圆顶形,额中稍下凹,头背有明显头盖缝至后头缘部。触角光滑,节III、IV有圆形次生感觉圈。喙长大,超过后足基节,钝粗;节IV+V有次生长毛。足粗长。腹管截断状,位于多毛灰褐色的圆锥体上,有明显缘突。尾片月牙形,有小刺突构成瓦纹,有粗长毛和细短毛。尾板半圆形,粗糙有小刺突。生殖板骨化半圆形。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0代以上,以成虫在柳树干下部树皮缝中或其他隐蔽处越冬。翌年2月底越冬成虫开始向树上移动,4~6月盛发,树干上和树下地面可见大量排泄物和粘稠蜜露,能诱发严重煤污病,造成枝叶枯黄。7、8月份虫量明显减少,9、10月份再度大发生,11月中旬以后爬入树干缝隙等处藏匿越冬。[1]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云南、四川、贵州、江苏、山东、福建、台湾、宁夏、陕西、山西、北京。危害柳树、枇杷和垂丝海棠。大量发生时,所分泌的蜜露如下微雨,地面上有层褐色黏液。若蚜和成虫多群集在幼枝分杈处和嫩枝上危害,吸食枝液,分泌蜜露,常引起煤污病发生,盛夏较少,形成春季和秋季两个发生盛期。

防治方法

1、发生个别受害柳梢时,剪除并烧毁。 2、安置黄色胶版或黄色灯光诱杀。 3、 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