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柴桑区隶属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东倚庐山,南邻庐山市德安县,西毗瑞昌市,北与湖北武穴市黄梅县和安徽宿松县隔江相望,中插九江市城区,使区境分成东、西两部分。总面积873.3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柴桑区下辖3个街道、5个镇、4个乡,区政府驻沙河街道,总人口33.56万。

柴桑区交通便利,有九江庐山机场、庐山站、九江南站、九江西站、沙北编组站、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武九高铁、安九高铁、福银高速公路、九江绕城高速公路、都九高速公路、105国道等,北有长江黄金水道54公里。柴桑区境内的岷山乡一带地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北革命根据地;同时也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故乡,民族英雄岳飞的第二故乡。

2019年,柴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02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3.46亿元。[1]

目录

历史沿革

新石器晚期,区境便有先民聚居。

夏、商、西周地处荆、扬二州界。

春秋,为吴之西境,俗称“吴头楚尾”。

秦朝,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地属九江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始置柴桑县,隶豫章郡。新莽改郡名九江、县曰九江亭。东汉复旧称。

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置武昌郡,柴桑为之属。

晋元康元年(291年),割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和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永兴元年 (304年),分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合立寻阳郡,属江州;永嘉元年(307年),北民流入,境内增置九江县,不久废入寻阳县;义熙八年(412 年),省寻阳县入柴桑县。

南朝宋、齐依前制;梁太清二年(548年),分柴桑置汝南县,同属江州寻阳郡;太平二年(557年),立西江州,领寻阳及四侨郡;陈天嘉六年(565年),罢西江州,寻阳郡还隶江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及柴桑、汝南县,复立寻阳县,十八年改为彭蠡县,直隶江州;大业三年(607年),废州改置九江郡,改彭蠡为湓城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郡复州,分湓城置浔阳县;武德五年(622年),又分湓城置楚城县,皆隶江州;武德八年(625年),废湓城;贞观八年(634 年),废楚城,俱入浔阳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江州为浔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郡为州;五代十国杨吴仍前制。

南唐升元三年(939年),江州设奉化军,改浔阳为德化县属之。

宋朝,德化县属江州浔阳郡,是州;开宝八年(975年),降为军事;大观三年(1109年),升为望郡。初隶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年),改隶江南东路;建炎元年 (1127年),升定江军节度;建炎二年(1128年),置江州路,以州属焉;绍兴二年(1132年),江州路省,江州改隶江南西路。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于江州置江东西宣抚司;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江西大都督府;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江州路,德化县先后分属司、府、路。江州路先隶江西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隶黄蕲等路宣慰司;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复隶江西行省;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下江州,改江州路为九江府,德化县属之;明洪武九年(1376),改江西行省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全省分五道,九江府隶九江道。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改道名分巡兼分守九江道;雍正九年(1731),为分巡广饶南九道;咸丰四年(1854)三月,太平军改湖口为九江郡,以九江府为江西省,德化县在其辖下;太平天国失败,清复原制。

民国初,废府存道,江西省划四道;民国三年(1914年)1月,因避福建、四川辖县之同名,改德化为九江县,隶赣北道(6月改称浔阳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直隶江西省;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县城另设九江市政厅,次年改称市政府;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撤销;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全省分设13个行政区,县属第三行政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重设九江市政委员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 月,减为8个行政区,县属第五行政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裁入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冬,因赣北沦陷,区辖范围划小,全省增至11个区,县属第九行政区,区署一度设境内岷山;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8 月,江西省调为9个行政区,县先后隶属第三、第五、第九和新的第九行政区。

1949年5月17日,九江解放;6月4日,城区浔阳镇成立九江市人民政府;15日,成立九江县人民政府,人民政府仍驻市区,隶江西省人民政府九江分区行政督察公署(后改称九江地区行政公署)。

1959年1月,九江市、九江县合并。

1961年9月,九江市、九江县复分治。

1968年,九江县人民政府从九江市区迁沙河街镇,为九江市市辖县。

1983年7月,撤地并市,实行市管县体制,九江县隶属九江市。

2017年8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7〕104号)文件已同意撤销九江县,设立九江市柴桑区,以原九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柴桑区的行政区域,柴桑区人民政府驻沙河街道庐山北路168号。[2]

行政区划

南吴乾贞元年(927),升浔阳蒲塘场为德安县。

宋元丰年间,境内有楚城、丁田、马头3镇。

清光绪年间,九江县发展为5镇15市。

2019年7月,撤销柴桑区城门乡,设立柴桑区城门街道办事处。

区划详情

截至2019年8月,柴桑区设2个街道、5个镇、5个乡,另设3个场、1个开发区、1个管理处乡级管理区域。即沙河街道、狮子街道、江洲镇、城子镇、港口街镇、新合镇、马回岭镇,城门乡、新塘乡、涌泉乡、岷山乡、永安乡(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国营新洲垦殖场、国营赛城湖水产养殖场(八里湖新区管辖)、国营岷山林场,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赤湖管理处。乡(镇、区)下辖村民委员会108个(其中属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5个,村民小组1815个(不含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场下辖分场10个、生产队(组)44个。区人民政府驻沙河街道庐山北路168号。[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柴桑区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东倚庐山,南邻庐山市(星子)、德安,西毗瑞昌,北与湖北广济、黄梅和安徽宿松隔江相望,中插九江市城区,使区境分成东、西两部分。地理坐标为北纬29°21′—29°51′、东经115°37′—116°15′之间。东西广62千米,南北袤57千米,总面积873.3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4.64%。县城沙河街,按铁路里程南距省会南昌116千米,北距九江市城区19千米。

地形地貌

柴桑区境地处长江中游下段冲积平原边缘,属江湖平原与低山丘陵相混交连的地区。地势大致西南高而东北低。东、西、南三面区境边界以低山丘陵为主,中部广大地区低山岗地、盘地相间,北部平原地带河湖密布。因地质构造、气候、河流等内外营力作用,逐渐演变成相对稳定的平原洲地、岗地垅畈、中低丘陵、高丘低山四种不同的地貌形态类型。其中平原洲地海拔高度小于20米,长江中心新洲三角洲海拔10米,为全区最低处,平原洲地面积达319.33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36.56%,全部由第四纪全新世的沙泥组成;岗地垅畈海拔高度界于30~70米之间,面积138.67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15.88%,大多为第四纪更新世碳酸盐岩风化残积红土及黄土和第四纪全新世冲积层构成;中低丘陵海拔高度界于50—300米之间,面积达330.47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37.84%,主要由石炭纪、二叠纪、中下三叠纪碳酸盐岩类组成;高丘低山地貌以高丘为主,海拔多在300—500米之间,500米以上的低山范围甚少,与庐山交界的大步尖海拔901米,为全区最高峰,高丘低山总面积84.86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9.72%,低山范围的山峰主要由坚硬的变流纹岩、石英砂岩组成,众多高丘主要由泥盆系石英砂岩、砂砾岩及志留系砂页岩组成的碎屑岩丘陵。

柴桑区境南半部处于庐山和幕阜山余脉间隔地带。东面庐山向南延伸境内海拔标高300米以上的山体,有大步尖、黄石岩、鸡公嘴、张家山、大水叉、康家坡、大垴坡等;东南屏有面阳、马头、桃花尖诸山,合称柴桑山;西南岷山、西北长山、中部株岭为境内三大主要山系,皆秀出幕阜余脉,分别向东和东北蜿蜒。耸峙岷山的金盘峰海拔637米,为柴(桑)、德(安)、瑞(昌)三区县市之界山。全区大小山岭共160座,其中海拔100米以内31座,100—200米以内64座,200—500米以内58座,500米以上7座。

气候

柴桑区境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湿润季风气候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2017年气候主要特征是,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偏高0.1℃,年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2.8℃;年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3成;年日照时数较历年同期偏少16%,年日照百分率为32%;全年共有大风日数9天、雾日14天,未出现积雪。 3—7月对流天气多发,主汛期降水仍偏多,暴雨范围较广。特别是6月底至7月初,柴桑区连遭暴雨袭击,临江沿湖连续超警,16个乡镇(场、区、处)均不同程度受灾。

水文

柴桑区境内水系以长江为主体,中、小型湖泊15座,较大的湖泊有赛城湖、赤湖、七里湖,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21条,全长303.6千米。全区水域总面积1.61万公顷,占全区国土总面积18.47%。水域流向主要以岷山、黄老门分水岭主界南北分流。南流经德安博阳河入鄱阳湖的流域面积218平方千米,北流经赛城湖、七里湖入长江的流域面积433.2平方千米,经赤湖流入长江的流域面积54平方千米,直接注入长江的流域面积167.8平方千米,江、湖、河融会贯通。[4]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柴桑区境内土地总面积8.73万公顷。据1991年土地详查和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实有土地总面积9.16万公顷。其中,农用地6.33万公顷,占总面积69.10﹪;建设用地1.21万公顷,占总面积13.25﹪;其他用地1.61万公顷,占总面积17.65﹪。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2.72万公顷,园地面积180.29公顷,林地面积3.02万公顷,草地面积698.89公顷。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9639.1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099.06公顷。其他用地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万公顷,其他土地面积1078.09公顷。

植物资源

柴桑区有植物资源种类1109种,其中按现代植物分类法划分,有外来栽培植物315种,外来逸生植物28种,本土植物766种。全区森林覆盖率25.9﹪。珍稀植物有国家二级保护的樟树、喜树等8种;省二级保护的白玉兰、紫薇等6种;省三级保护的三头杉、重阳木、黄连木等23种。

动物资源

柴桑区有动物资源8大类227种,其中兽类20种,禽类50种,鱼类53种,贝类5种,蛙类6种,蛇类13种,昆虫类67种,野生珍稀动物13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云豹、蟒蛇、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天鹅、白枕鹤、穿山甲、猴面鹰、猫头鹰等;省级重点保护的鼬獾、黄腹鼬、赤麂、银环蛇、黑眉绵蛇、金环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蜥蜴、鸿雁、豆雁等。据赛城湖越冬候鸟保护区组织调查,发现越冬候鸟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5种,江西省级保护候鸟47种,越冬候鸟数量多达数万只。

矿产资源

柴桑区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金、铜、铁、煤、硫、银、磷、锌、钼、花岗岩、石英、石灰石等21种,其中铜储量183万吨、硫铁4153万吨、滑石2000万吨、锌1.51万吨、石灰石15亿吨。区境腹地城门矿山属有色金属综合性矿床,不仅是江西省5大铜矿之一,也是全国18个大型铜矿山和9个特大富稀散矿床之一。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程度在九江市全市相对较高,已发现的38处矿产地中,进行详查或勘探的矿区有7处,其中9处金属矿产地中进行详查或勘探的有6处。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4种,列入江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13种、矿产地10处。

水资源

柴桑区境内873.33平方千米集雨面积降水地表水径流量,多年平均为6.81亿立方米,2010年属丰盈降水年,地表水径流量8.49亿立方米;境外流入长江、赛城湖、赤湖过境客水多年平均为7.45亿立方米,但利用率很低,平均5﹪左右,可用量0.4亿立方米。全区有蓄水工程4027座,总蓄水量8525万立方米,占区内地表水径流量的10.04﹪。全区地下水总储量1146万立方米。全区水资源总量为9亿立方米,基本满足全区人、畜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

人口

截至2018年末,柴桑区总人口为33.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98万人,乡村人口22.57万人。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常住总人口29.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83万人,乡村人口14.3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86%,比2017年提高1.54%。

汉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回族、苗族、壮族、朝鲜族、蒙古族、侗族、瑶族、满族、白族、土家族等。[5]

经济

综述

2018年,柴桑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42.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7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8亿元,比2017年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71.69亿元,比2017年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52.67亿元,比2017年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4.79万元,比2017年增加6273元,增长15.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三产比由上年的13.8:52.7:33.5调整为12.6:50.4:37.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比2017年下降1.2%和2.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2017年提高了3.5%。

2018年,柴桑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1.66亿元,比2017年增长16.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39亿元,比2017年增长6.3%。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5.2%,比2017年上升0.4%。全年税收收入18.45亿元,比2017年增长22.6%。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到85.2%,比2017年提高4.1%。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76亿元,比2017年增长27.8%。

2018年,柴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7年增长10.9%。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7年增长16.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比2017年减少7.7%,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比2017年增长43%。

2018年,柴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82元,比2017年增长9.3%。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41元,比2017年增长8.2%。

第一产业

2018年,柴桑区农业总产值29.16亿元,比2017年增长3.0%,农业增加值18.6亿元,比2017年增长3%,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3.1%。

2018年,柴桑区粮食播种面积24.5万亩,比2017年下降9%,粮食总产量达8.65万吨,比2017年减少2.1%;棉花播种面积2.95万亩,比2017年下降44.2%,棉花产量2810吨,比2017年下降51.1%;油料播种面积11.24万亩,比2017年增长0.9%,油料产量1.63万吨,比2017年增长11.4%。

2018年,柴桑区肉类总产量1.47万吨,比2017年减少2.2%。生猪出栏14.5万头,比2017年减少3.5%;生猪存栏8.65万头,比2017年减少4.5%。

第二产业

2018年,柴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7年增长9.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13.13亿元,比2017年增长13.6%。实现利润总额19.74亿元,比2017年增长20.9%。

2018年,柴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7.58亿元。其中食品制造业完成18.17亿元,比2017年增长14.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纺织服装业完成79.01亿元,比2017年增长9.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2%;医药化工业完成17.35亿元,比2017年增长35.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冶金建材业完成108.91亿元,比2017年增长26.5%,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8%;机械制造业完成41.7亿元,比2017年减少1.1%,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3%。

2018年,柴桑区园区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62.41亿元,比2017年增长21.22%。

2018年,柴桑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67亿元,比2017年增长18.8%。其中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3.61亿元,比2017年增长23%。

第三产业

2018年,柴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1亿元,比2017年增长11.7%。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6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9.8%。实现出口总值2.27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1.5%。

截至2018年末,柴桑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64.74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20.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4.12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39.3%。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为93.64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57.4%。[6]

交通运输

柴桑区是江西的北大门。区境独得近城、近江之利,构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长江黄金水道在境内长达48千米,占全省境内长江里程143千米的33.6%,水运上达汉渝,下抵宁沪,内通五河,外轮直驶港澳、日本和东南亚。京九与武九铁路在区城南端庐山站交汇,大型列车编组站建在北郊。105国道和南九高等级汽车专用公路纵贯南北,九瑞、双瑞干道横跨东西,境内公路总长629千米。位于城区以南20千米的九江庐山机场,可起降波音737等大型客机。境内已建成纵横连贯的公路网。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柴桑区普通中学19所,在校生1.71万人,其中高中在校生6212人,初中在校生1.09万人。普通小学100所,在校生2.12万人。幼儿园学生数9521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8年末,柴桑区共有卫生机构13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个,妇幼卫生机构1个。医院、卫生院编制床位1015张。全区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84人,其中医生数618人,护士551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18年末,柴桑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1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7.34万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2.4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37万人。[7]

地方特产

桂花酥糖

桂花酥糖,是九江副食的传统名产。桂花酥糖选用富强粉,白麻仁,白砂糖,饴糖及糖桂花为原料,精制而成。其色乳白,质地细嫩,具有骨脆、麻香、油润、甜爽、香醇等特点;并且有润肺、健胃、止咳的功效。

黄老门生姜

黄老门姜,属蘘藏科,多年生根植物,普遍作一年生蔬菜种植。表呈淡黄色,芽带淡红色,肉质蜡黄,故又名“红瓜姜”。姜的植株长势强,高60-80厘米。姜块大,单株块最重约500克。产量高,亩产1500公斤左右,最高可达2500余公斤。

桂花茶饼

桂花茶饼,是以精粉、芝麻、茶油、桂花、饴糖、绵白糖等为源料,经制皮、拌馅、成形、焙烘、复烘精制而成。其色泽金黄,圆形,直径约5厘米,厚约2厘米,中间鼓起;其皮薄如纸,具有小而精,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入口松爽的特点,为茶食细点。现为江西省四大传统糕点之一。采用传统配方;它选用当地茶油、本地麦面、坡地黑芝麻、百年桂花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研制而成。其特点:小而精、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选用鄱阳湖畔的黑芝麻,采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烘培技术,全手工精制而成。[8]

风景名胜

民生·大千世界梦幻乐园

民生·大千世界梦幻乐园,坐落于山清水秀的九江凤凰岛,北临长江,南望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庐山风景区,占地1100亩,总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是九江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梦幻乐园融科普教育、科技文明展示、地方文化交流三大功能于一体,通过高新科技、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现人文及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激发广大青少年走进科学、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是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

中华贤母园

中华贤母园,位于柴桑区,是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以岳母、陶母文化为核心,以贤母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休闲为外延,构建集文化展示、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贤母文化主题公园。规划面积约1100亩,总投资5亿元,已于2013年11月7日建成开园。

陶渊明纪念馆

陶渊明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庐山西麓柴桑区沙河街东北隅,占地1600平方米,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1985年7月30日开馆。馆址原是陶靖节(渊明)祠。该祠原座落在县南25千米面阳山靖节墓左前麓,明嘉靖十二至十七年(1533—1538)重修,江南民居风格,面积约250平方米,1982年按原貌迁建于今址。祠的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砖木结构,明清祠堂式建筑风格,又像古书院的建筑形式,分正堂和前厅两重,中隔天井,两侧配有厢房,简朴大方。正堂塑立了2米多高陶渊明身像,相貌庄重,头部扎漉酒巾,手握着一卷《山海经》。两壁镌刻陶渊明四十一代孙、明邑庠生陶享所撰《陶靖节祠祀文》,又清翰林刘延琛所题书的匾额:“羲皇上人”、“望古遥集”。大门首有明嘉靖年间进士薛应旗为题书的“陶靖节祠”石匾,两耳门分别通向菊圃和柳巷。

狮子洞

狮子洞,座落地柴桑区狮子乡的狮子山麓,隐藏于狮子山腹石壁之中。因山形状像头巨狮卧着,洞依山得名。狮子洞的特点在于:象形景物甚多,复杂变幻,步移景换,妙趣随生,而且曲折回环,彼此串绕,上下沟牵,处处贯穿,幽奥雅寂。

涌泉洞

涌泉洞,位于柴桑区城西30千米处,以洞中有一股泉水涌出地面而得名,已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石灰岩溶洞。清朝时期的县志曾有文字记载,洞内藏有明朝的瓷器骨针、围棋子等历史文物。涌泉洞面积13000多平方米,游程1400多米,其中水域3900平方米,游程680多米,有10个景群120多个景观。风景名胜]

著名人物

陶渊明(365年—427年),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周罗睺(542年—605年)字公布,南朝寻阳柴桑人。少任侠,善骑射,暗习兵书。初仕陈,以军功授开远将军、句容令。后从大都督吴明彻与齐师战于江阴,为流矢中左目,尚跃马突进、斩获不计其数;进师徐州,与周将战于彭城,勇冠三军,拜光远将军、钟离太守。

罗大佑(1846年—1889年),号谷臣,清九江府德化县人。同治六年(1867年)举于乡,十年中进士。分发福建以知县即用,历任建安、惠安、永安、晋江、闽县等知县。

吴懋松(1885年—1974年),清末出生于九江府德化县农村。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考入安徽讲武堂,宣统三年(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民国二年(1913年)随李烈钧讨袁。后累任护法军和护国军营长,孙中山所部粤军第二师中校副官,朱培德部参议,汕头和九江公安局长,湖南省政府高级参议,十九路军总指挥部副官,福建龙溪及江西永新、清江、铜鼓县长等职。

荣誉称号

2019年3月,柴桑区被确定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6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二类先进县(市、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