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柴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 的图片

柴草又名柴胡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

《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

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

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

”并有附图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

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柴胡

学名:Bupleurum chinense

别称:地熏、茈胡、山菜

二名法:Bupleurum chinense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伞形目

科:伞形科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

「释名」地熏(《本经》)、芸蒿(《别录》)、山菜(《吴普》)、茹草(《吴普》)。柴草

恭曰∶茈,是古柴字。《上林赋》云茈姜,及《尔雅》云茈草,并作此茈字。此草根紫 色,今太常用茈胡是也。

又以木代系,相承呼为柴胡。且检诸本草无名此者。

《神农本草经》注:气味苦、平,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1] 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本草图经》载:

“(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

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

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并有附图5幅。

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

《救荒本草》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2]

形态特征

柴胡-植物形状多年生草本,高40-85cm。主根较粗大,坚硬。茎单一或数茎丛生,

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叶互生;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狂椭圆形,

长4-7cm,宽6-8mm,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

长4-12cm,宽6-18mm,有时达3cm,先端渐尖或急尖,有短芒尖头,

基部收缩成叶鞘,抱茎,脉7-9,上面鲜绿色,下面淡绿色,

常有白霜。复伞形花序多分枝,顶生或侧生,梗细,常水平伸出,

形成疏松的圆锥状;总苞片2-3,或无,狭披针形,长1-5mm,宽0.5-1.2mm,

很少1-5脉;伞辐3-8,纤细,不等长,长1-3cm;小总苞片5-7,披针形,

长3-3.5mm,宽0.6-1mm,先端尖锐,3脉,向叶背凸出;

小伞形花序有花5-10,花柄长约1.2mm,直径1.2-1.8mm;花瓣鲜黄色,

上部内折,中肋隆起,小舌片半圆形,先端2浅裂;花柱基深黄色,

宽于子房。双悬果广椭圆形,棕色,两侧略扁,长2.5-3mm,

棱狭翼状,淡棕以,每棱槽中有油管3,很少4,合生面4。花期7-9月,

果期9-11月。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主根发达,圆锥形,

外皮红褐色,质疏松而稍脆。茎单一或数分枝,

基部留有多数棕红色或黑棕以的叶柄残留纤维。叶细线形,

长6-16cm,宽2-7mm,先端长渐尖,基部稍变窄,抱茎,质厚,

稍硬挺,常对折或内卷,3-7脉,叶缘白色,骨质;上部叶小,同形。

总苞片1-4,针形,极细小,1-3脉,常早落;小总苞片5;线状披针形,

细而尖锐;小伞形色,棱浅褐色,粗钝略凸,每棱槽中有油管5-6,合生面4-6。花期7-9月,果期9-11月。

药材相关

药材简述

柴胡-原植物药名:柴胡

汉语拼音:Chái Hú

别名:茈胡、地薰《神农本草经》、山菜、茹草《吴普本草》,柴草《品汇精要》。  拉丁名:Radix Bupleuri[3]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胆经,具疏肝利胆、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

功能主治

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解表退热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举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生态环境:生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

药理功用

1.解热,有效成分:挥发油(丁香酚、已酸、r-十一酸内酯和对甲氧基苯二酮),

柴胡皂苷(皂苷元A)。作用:对伤寒、副伤寒疫苗、大肠杆菌液、发酵牛奶、酵母等所致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

且能使动物正常体温下降。商品柴胡煎剂2g/kg给兔灌胃,

对用疫苗及温刺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2.抗炎,有效成分:皂苷。作用:

对多种致炎剂所致踝关节肿和结缔组织增生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柴胡皂甙300 mg/k

柴胡g腹腔注射,可抑制角叉菜胶、5-羟色胺、组胺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

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同时可使肾上腺肥大,胸腺萎缩;抑制炎症组织组胺释放及白细胞游走。

3.促进免疫功能,有效成分:柴胡多糖。作用:

吞噬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增强,

提高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提高淋巴细胞转核率,提高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

4.抗肝损伤,柴胡注射液(浓度1∶1)1 ml/只皮下注射连续5天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血清GPT升高,

肝细胞变性及坏死也明显减轻,肝细胞内糖原及核糖核酸含量也接近正常。

5.抗辐射损伤,柴胡多糖5 mg/只腹腔注射,可提高照射小鼠的存活率,

小鼠胸腺细胞中3H-TdR的掺入增加,同时加速胸腺细胞的释放,同时又使血浆中皮。

质酮含量增加,切除肾上腺后,不再有这些表现,故认为是通过肾上腺皮质实现的。

此外,体外有抗结核菌作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与中药药理研究数据库连接。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