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格林尼治子午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格林尼治子午线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气承当。四平八稳,神州永昌。她讲究字体的间架结构,平衡布局。也讲求字形的沉稳厚重,大气端庄。横要平竖则直,切不可头重脚轻根底轻飘[2]

名词解释

格林尼治子午线一般指本初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是指地球上的零度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标注的度数就是经度。国际上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称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地理位置

因为当时不像纬度起点(即赤道)可以由地球自转轴决定,理论上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被定为本初子午线,故此在历史上曾对此线有不同定位。1851年御用天文学家艾里 (Sir George Airy)在格林威治天文台设置中星仪,并以此确定格林威治子午线。因为当时超过三分之二的船只已使用该线为参考子午线,在1884年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国际本初子午线大会上正式定之为经度的起点。来自25个国家共41位代表参与了会议,法国代表在投票时弃权,在1911年之前法国仍以巴黎子午线作为经度起点。

从北极开始,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多哥和加纳共8个国家,然后直至南极。超过三分之二的船只已使用该线为参考子午线。

除了定义经度,格林尼治子午线亦曾被用作时间的标准。理论上来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正午是指当太阳横穿格林尼治子午线时的时间。然而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并不规则,标准时间已由协调世界时取代。

地理定义

地球上计量经度的起始经线。又称零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起 ,分别向东和向西计量地理经度,从 0°到 180°。1884年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子午线会议决定,采用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旧址)埃里中星仪的子午线作为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子午线,称为本初子午线。1957年后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台址,国际时间局利用若干天文台在赤道上定义了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它由这些天文台的经度采用值和测时资料归算而得。1968年起把通过国际习用原点和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的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各种新技术确定的地球坐标系的经度零点都尽量与本初子午线一致,但往往有不到1〞的零点差别。

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它是为了确定地球经度和全球时刻而采用的标准参考子午线,它不像纬线有自然起点——赤道。

19世纪以前,许多国家采用通过大西洋加那利群岛耶罗岛的子午线。那条子午线相当于今天的西经17°39′46〞经线。19世纪上半叶,很多国家又以通过本国主要天文台的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这样一来,在世界上就同时存在几条本初子午线,给后来的航海及大地测量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1884年10月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议决定,以经过英国伦敦东南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的起点和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后来这一天便定为国际标准时间日。

经度值自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东、西计量,各自0°-180°或各自0-12时。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全球经度测量均以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E点作为经度原点。1957年后,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台址,国际上改用若干个长期稳定性好的天文台来保持经度原点,由这些天文台原来的经度采用值反求各自的经度原点。再由这些经度原点的平均值和E点的差值来决定和保持作为全球经度原点的有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