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格罗特·雷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格罗特·雷伯google搜寻

格罗特·雷伯(Grote Reber,1911年12月22日-2002年12月20日)是一位美国天文学家,也是无线电天文学先驱之一。 他以仪器重做了卡尔•央斯基早期的工作和一些简单的研究,也进行了第一次的无线电频率巡天。格罗特•雷伯第一次使用3300百万赫兹的频率来实验,不过从未接收到任何来自外太空的讯号。后来他在1938年成功的使用160百万赫兹确认了央斯基的发现。他于1941年完成无线电频率的巡天地图,并公开他重要的研究成果,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间成为无线电天文学的先驱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格罗特•雷伯

英文名:Grote Reber

籍贯:美国伊利诺伊州杜佩奇郡惠顿

国籍: 美国

去世日期:2002年12月20日

职业:天文学家无线电天文学

毕业院校:

1933年毕业于阿默理工学院(后来的伊利诺伊理工大学)

格罗特•雷伯生平

格罗特•雷伯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杜佩奇郡惠顿(位于芝加哥附近)。他于1933年毕业于阿默理工学院(后来的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并获得无线电工程的学位。格罗特•雷伯后来成为一位业馀无线电通讯员,从1933年至1947年间任职于许多无线电制造公司。他在1933年得知卡尔•央斯基的研究,并决定进入这个领域来研究,并试图进入当时央斯基所在的贝尔实验室。但当时刚好面临经济大恐慌的高峰,所以无法取得职位。

于是格罗特•雷伯决定在惠顿的后院建立私人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设计被认为比央斯基的设计更加先进,包括9米的抛物面的金属镜,将无线电讯号聚集在距离镜面8米的接收器上。雷伯射电望远镜后来于1937年完工。

格罗特•雷伯第一次使用3300百万赫兹的频率来实验,不过却没有接收到任何来自外太空的讯号。后来他在1938年成功的使用160百万赫兹确认了央斯基的发现。他于1941年完成无线电频率的巡天地图,公开他重要的研究成果,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间成为射电天文学的先驱之一。

之后他将射电望远镜卖给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并由维吉尼亚州绿岸的美国国家无线电天文台所使用。格罗特•雷伯也重建央斯基原本的射电望远镜。 格罗特•雷伯在1950年代再度积极进行射电天文学的研究,不过当时已经有许多先进的研究设备出现。相较于他首次进入这个领域的时期有着巨大的改变。因为频率低于30百万赫兹的讯号会被地球的电离层所反射,所以他决定搬到澳洲的塔斯马尼亚,因为这里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研究环境较佳。他在这里建造新的射电望远镜,并在1960年以这座无线望远镜进行南半球的无线电巡天。

他相信红位移是由于天体重复吸收与重复放射讯号或是光与低密度黑暗物质的干扰所导致的,而不相信大霹雳理论。格罗特•雷伯也发表文章《Endless, Boundless, Stable Universe》来说明他的稳定宇宙想法。

格罗特•雷伯于2002年逝世于塔斯马尼亚的荷巴特,刚好在91岁生日前2天。他后来被葬在塔斯马尼亚的包威尔公墓,纪念碑也分散在世界上许多其他的射电天文台中

获奖与荣誉

布鲁斯奖:1962年

亨利•诺利斯•罗素讲座:1962年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杰克森-葛威特奖章(1983年)

以其之名

小行星6886号以格罗特•雷伯的名称来命名。

格罗特•雷伯奖章

位于塔斯马尼亚剑桥的一座博物馆于2008年1月20日开幕,并以格罗特•雷伯的科学贡献为主题

相关影片

 

参考文献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obituary

Grote Re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