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桂樱

中文学名: 桂樱

拉丁学名: Prunus laurocerasus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蔷薇目

科: 蔷薇科

亚科: 李亚科

属: 李属

亚属: 樱亚属

种: 桂樱

桂樱(Prunus laurocerasus)是蔷薇科的一种常绿灌木或乔木,人们种植桂樱是因为它的叶子十分漂亮。大部分桂樱是灌木,但有一种桂樱可长至40英尺(12米)高。它们的叶子富有光泽,花朵很小,呈白色。桂樱对寒冷十分敏感,所以多种在气候温暖的地方。

主要产于热带,自非洲、南亚、东南亚、巴布亚新儿内亚至中、南美。

目录

形态特征

桂樱,蔷薇科(Rosaceae)常绿灌木,学名为Prunus laurocerasus或Laurocerasus officinalis。长绿灌木,5~15米高,60厘米宽,花小,白色,花簇细长,长5~12公分。树叶呈深绿色,叶光滑,卵形或披针形,长10~15公分(4~6吋);10~25厘米宽,4~10厘米长,周围稍微成锯齿状。花蕾在春天出现,在夏天开放,7~15厘米的总状花序包含30-40个花朵,每个花朵1厘米宽。果实为一种的1~2厘米宽的浆果,在秋天变成黑色。卡罗琳桂樱(P. caroliniana)是其近缘种。

生长环境

该树种自然分布稀少,为阳性树种,幼苗较耐阴。喜深厚疏松肥沃土壤,酸性或微碱性土壤皆可生长,在丘陵区较干燥和土壤较瘠薄的条件下,也能生长,夏季能耐40℃的高温,适生范围广。

分布范围

桂樱约有80种,我国有13种。桂樱原产于欧洲, 原产地在黑海靠近西南亚德一带,以及东南欧洲,从阿尔巴尼亚到保加利亚东部,从土耳其到高加索山脉,伊朗北部,甚至西欧,都有种植。在北美洲也称为"英格兰月桂"。其他温带地区也有栽培,常作为绿篱。

栽培技术

栽种 栽植前要把地整平,可挖直径宽0.8米乘以深0.6米的坑,坑里先填入10厘米的有机肥,把苗放进坑里,使苗的根向四周伸展。樱花填土后,向上提一下苗使根深展开,在进行踏实。栽植深度在离苗根上层5厘米左右,栽好后浇水,充分灌溉,用棍子架好,以防大风吹倒。栽种时,每坑槽施腐熟堆肥15千克-25千克,7月每株施硫酸铵1千克至2千克。花后和早春发芽前,需剪去枯枝、病弱枝、徒长枝,尽量避免粗枝的修剪,以保持树冠圆满。

浇水 定植后苗木易受旱害,除定植时充分灌水外,以后8-10天灌水一次,保持土壤潮湿但无积水。灌后及时松土,最好用草将地表薄薄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在定植后2-3年内,为防止树干干燥,可用稻草包裹。但2至3年后,树苗长出新根,对环境的适应性逐渐增强,则不必再包草。浇水根据降水情况和土壤墒情决定,一般与施肥相结合。应充足而不过量,以水控树,以水调肥。一年应浇3-4次水。有节水设施的进行可控滴水灌溉,利于水肥一体化,提高肥水利用率

施肥

樱花每年施肥两次,以酸性肥料为好。一次是冬肥,在冬季或早春施用豆饼、鸡粪和腐熟肥料等有机肥;另一次在落花后,施用硫酸铵、硫酸亚铁、过磷酸钙等速效肥料。一般大樱花树施肥,可采取穴施的方法,即在树冠:正投影线的边缘,挖一条深约10厘米的环形沟,将肥料施入。此法既简便又利于根系吸收,以后随着树的生长,施肥的环形沟直径和深度也随之增加。樱花根系分布浅,要求排水透气良好,因此在树周围特别是根系分布范围内,切忌人畜、车辆踏实土壤。行人践踏会使树势衰弱,寿命缩短,甚至造成烂根死亡。

修剪

修剪主要是剪去枯萎枝、徒长枝、重叠枝及病虫枝。另外,一般大樱花树干上长出许多枝条时,应保留若干长势健壮的枝条,其余全部从基部剪掉,以利通风透光。修剪后的枝条要及时用药物消毒伤口,防止雨淋后病菌侵入,导致腐烂。樱花经太阳长时期的暴晒,树皮易老化损伤,造成腐烂,应及时将其除掉并进行消毒处理。之后,用腐叶土及炭粉包扎腐烂部位,促其恢复正常生理机能。

主要价值

桂樱作为观赏植物被全世界各地大规模地栽种,大多数生命力很强。桂樱全株有毒,食用会引起不适,果实种子含有糖苷和扁桃苷。桂樱水是由这种植物制造的蒸馏液,含有剧毒的氢氰酸成分,曾被认为有药用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