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桃园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桃园村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东南部,距县城7.3公里。全村辖桃园头、倪家浜、薛家湾、朱家兜、施家桥、李家埭、王家门、沈家村、淡竹园、顾家埭莫家里姚罗庵范家埭、蒋家桥、北木杨、朝东埭、鸟船村、香水浜18个自然村。2019年12月25日,桃园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1]

中文名称: 桃园村

行政区类别:村

地理位置: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东南部

人 口: 2372

村庄简介

桃园村湖盐公路由西北向东南斜贯村北,南抵长山河,东靠屠甸镇,西至康泾塘。各自然村民聚族而居,形成村落。隶属于百桃乡。1992年,全村有597户、2372人。耕地2725亩,其中水田1720亩,旱地1005亩(包括桑地818亩),作物有水稻、大小麦、油菜籽、络麻、榨菜、晒红烟、杭白菊、蚕茧,饲养猪、羊、兔、家禽。是一个综合性农业地区。

生活状况

桃园村委会驻地坐落在原铁店村废墟的庄稼地上,1979年建造大礼堂含办公室。当时靠西是果园、机埠和几间破旧的小学校舍。北面一条机耕道通往公路,南面新开长山河每天有两班客轮往返经过。1988年以后,随着村企业经济发展,这里新建二幢三层漂亮别致的羊毛衫厂房。全厂有大小汽车5辆,村级公路已筑通湖盐公路接上320国道线。村里拿出50万元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村民生活福利,全村对4座电力排灌机埠更新设备。建成2500米主干水泥渠道。1991年又投资20万元,辟地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学校教学楼。小学现有263名学生,9名教师。还特请青年时期曾在桃园头小学当过教师的著名书画金石篆刻家、装帧艺术家钱君?为桃园小学题字。村里对企业和农户实行了家庭财产保险,办起了初级卫生保健站,全村人均收入1992年为1483元(不包括外出经商和个体企业收入),比1978年人均155.12元增长8.5倍。一幢幢崭新的两层三层农民住宅新楼拔地而起,各类高档家用电器拥入农家。村里正在湖盐公路南侧,新建一座投资达1000万元以上的梦腾针织厂厂房,桃园村人正迎接着新的腾飞。

特色工业

20世纪70年代以前,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原只有一只小土窑。1984年村里筹集2万元资金,利用旧礼堂,办起塑料编织厂,但效益不佳。1985年村里干部看到羊毛衫市场较紧俏。而针织横机机身小,操作方便,便于转产。于是购进粗纺横机10台,套口机2台,缝纫机4台,组织40名职工,生产羊毛衫。由于产品适销对路,到年底产值30万元,利润2万多元。村里继而增添设备和加强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又连续两年获得较好成效,1987年利润总额达14.8万元。1988年面临激烈竞争形势,桃园人意识到企业潜在的活力是要能面向大城市闯出去和借助于先进的技术力量。厂长马建成带领企业管理一班人,走南闯北学习外地经验,寻找合作伙伴。开始与上海石化总厂下属美灵羊毛衫厂,本着互利的原则,进行横向联营,签订了三年合同,用美灵商标、挂美灵招牌,把村办厂更名为上海美灵羊毛衫厂百桃一分厂,当年双方投入资金24万元,国家扶持贷款36.2万元,用于增添新型设备,新建厂房。派出人员去上海学习先进技术,经过一番努力,使生产和销售出现新突破,到年底实现利税57.11万元,联营三年实现总税利152.33万元。1991年又与上海求真羊毛衫厂联营,试制开拓大哥大和海纶衫新品种,当年出产羊毛衫20多万件,获得税利214.12万元,跃居桐乡县同行业之首。1992年又同香港东海企业公司联营,成立中外合资绵海纶服装有限公司,筹集200多万元资金,引进日本、意大利产的先进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全年生产羊毛衫38万件,销售额达到3331万元,实现税利502.38万元,成为省市闻名的羊毛衫骨干企业。全厂有大小圆机22台,其中NT-7型电脑提花大圆机6台,电脑提花横编织机3台,多头电脑电视荧屏显示控制操作绣花机1台,还有高速缝纫机110台,套口车25台,速绒机2台,进口高速三线、五线包缝机9台,锁眼机3台,合缝机20台,双排横机10台,9~12针横机90台,门裙机3台等,形成了针织、制片、拉绒、裁剪、锁缝、套口、绣花、合缝、定型一条龙生产流水线。他们在全国十多个大中城市中建立了点多、面广、线长的信息传递和产品销售网络,及时掌握信息动态,把住产品更替关。每当新产品问世,就捷足先登,占领市场。在生产安排上争早,在式样款式上争新,在质量规格上争优,做到春装冬做,秋装夏做,以货源充足取胜,使产品畅销不衰。他们仿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韩国服装款式,在全国首家利用精纺毛纱通过圆机加工成针织坯布,再生产为圆机衫。并试制成功精梳提花拉绒羊毛衫,填补全省空白,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产品一投放市场就畅销于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哈尔滨、包头、郑州、成都、昆明等地。该厂生产的长方领女大衣、彩条披、人人衫、935和921男开衫、华人衫、提花茄克、健美裤等50多种新产品,都深受广大客户青睐,每逢春秋季节,外路客商蜂拥而至,争相采购,顾客坐等提货,常供不应求。随着村办羊毛衫厂的发展,桃园村个体羊毛衫企业也似雨后春笋地涌现,1992年全村有54家羊毛衫个体户。有好多个体户还摆了家庭圆机,日产值可达3000至4000元。已有20多人长期在京、沪、津、豫、蜀以及东北等地大城市承包柜台,经营羊毛衫;有13人在外乡村羊毛衫企业当厂长或被聘任技术骨干,他们的年收入少则万元以上,多则高达10多万元。村里男女老少无不与羊毛衫联系着,忙碌着,甚至有的全家人都投入羊毛衫生产,有的自然村已普及到户户摇横机。全村共有个体圆机10台、横机200余台。还有不少村民户购置了高速电动缝纫机、套口机、蒸气整烫设备。桃园村的羊毛衫业发展,也波及旁村近乡,若乘车从湖盐公路经过这里,两旁不时可看到耸立着一幢幢漂亮的羊毛衫厂房,无数客户为运载羊毛衫原料或产品奔忙着。

特色产业

桃园村是桐乡李的唯一的原产地。村落位于2500年前的李城遗址处。据《春秋》杜预注曰:吴郡嘉兴县西南有?李城,其地产佳李,故名。其西原是荒原百里,俗称天荒荡,曾是春秋时吴越交兵之地。《大清一统志》载:李城在秀水县西南七十里,为吴越战地。今城址虽早已湮没,然其村落往往依城为名,民国时期曾以此命名过李乡。桃园村地处百桃乡李中心产区。村因境内盛产桃、李而得名,曾称桃源村,现主要果树有李、桃、梨、葡萄等,以李为最多,尚有潘园李、夫人李、美人李、黄姑李、鸡血李、石灰李等品种。历史上还有好多名贵李种,由于产量稀少,经济价值低而绝种。李其果,形状扁圆,果大核小,表皮殷红,密缀黄点。成熟时,视其红晕透澈,鲜润如琥珀者,则已果肉化浆,如破其皮,浆液可一吸而尽,此时色、香、味三者皆全,真所谓甘美绝伦,世罕其匹,尝甘露醴泉亦未必能过之也(朱梦仙《李谱》)。由于李生长时,蕊圈粘附于果皮,久而所成之痕纹,形似指痕,别称西施指痕。传说吴王醉西施于此。西施出游李城,看到成片李林,满树红李,摘了一颗,用指甲在李子顶部轻轻一掐,顿时,琼浆横溢,酒香甚烈,连吮几颗,竟有醉意,从此人们亦称醉李。清朝朱彝尊曾在《鸳鸯湖棹歌》中写道:闻说西施曾一掐,至今颗颗爪痕添。李果品优质,极为名贵,人称珍果,早在春秋时就为吴宫贡品,久负盛名。1949年后曾将果子赠送北京,请中央首长品尝,朱德委员长亲自写信将李种引至北京试栽。80年代已运销香港、日本等地。但是李树性特殊,非处处皆可栽植,移栽异乡口味必淡,果形变小。又产区狭小,产量甚少,故有衰弱之势。桐乡县人民政府为了保护李种质资源,由县农业局专门派员到李产地考查,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搞好苗木繁育,建立优良母本树,推广塑料棚屋和人工授粉试验,提高坐果率,取得了较好效果。1984年省农科院在桐乡县召开的全省李杏果品鉴评会上,李被列为优质果品。桃园村栽种李面积约45亩共2500余株。村办果园占地面积33.6亩,其中有10亩为李园,约600余株,农户零星种植少则数株,多则50株以上,可望李生产将有较大发展。

所获荣誉

2019年12月25日,桃园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视频

初探桃园村家门口的桃花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