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桃李年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桃李年华

中文名 桃李年华

定义类型 古代年龄称谓

称谓类型 女子20岁

桃李年华,桃李年华是古代的一个年龄称谓,指女子二十岁。出自陆游的诗句:“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年龄称谓简介

年龄称谓是古代代指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年龄称谓来源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另外,我们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桃李年华”释义

桃李年华是借指女子20岁,意思是这个时期的女子正像桃李盛开的时候一样艳丽动人。

虞姬怨——年华灼灼艳桃李

【年】汉典考证:〔又叶祢因切,音民。〕 谨按祢因切非民字之音。谨照音义民改纫。考证:〔又叶祢因切,音民。〕 谨按祢因切非民字之音。谨照音义民改纫。

【华】〔古文〕《唐韵》戸花切《集韵》胡瓜切,音划。《书·舜典》重华协于帝。《传》华谓文德。又《礼·檀弓》华而睆。《疏》凡绘画,五色必有光华,故曰华画也。又《广韵》草盛也。又粉也。《曹植·洛神赋》铅华弗御。又发白也。《後汉·陈蕃传》蹇谔之操,华首弥固。又华林,园名。《魏志》芳林园卽今华林园。又地名。《战国策》说赵王于华屋之下。《史记·秦本纪注》华阳,地名。《吴志·孙皓传》皓举大衆出华里。又《水经注》河水东南径华池。又华表。《古今注》尧设诽谤木,今之华表。又星名。《晋书·天文志》大帝九星曰华盖。又《韵会》胡化切,音

【灼灼】1.明亮貌。晋傅玄《明月篇》:“皎皎明月光,灼灼朝日晖。”唐韩濬《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灼灼千门晓,煇煇万井春。”《封神演义》第七五回:“余元的寳剑,光华灼灼。”鲁迅《野草·腊叶》:“今夜他却黄蜡似的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复似去年一般灼灼。”2.鲜明貌。《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晋陆机《拟青青河畔草》诗:“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颜色。”唐杨衡《寄赠田仓曹湾》诗:“芳兰媚庭除,灼灼红英舒。”《花月痕》第十三回:“隔水望芙蕖,芙渠红灼灼。”3.明白貌。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祭》:“天下福若无

【艳】《类篇》与艳同。详豆部艳字注。

【桃李】1.桃花与李花。《诗·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唐张说《崔讷妻刘氏墓志》:“珪璋其节,桃李其容。”2.《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后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明李东阳《胡忠安公挽诗四十韵》:“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