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桐乡县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属于嘉兴五县市之一。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气候四季分明,自然环境优美,一派江南水乡景象,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之美誉。

1993年4月撤县设市。东距上海131公里,北离苏州74公里,西邻杭州65公里,居沪、杭、苏金三角之中,下辖3个街道、9个镇、2个新区,人口82万。1985年列入全国首批开放县(市),1993年4月撤县设市。

在最新的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桐乡市排名第55位。[1]

目录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地理坐标北纬30°28′~30°47′、东经120°17′~120°39′。东连嘉兴市秀洲区,南邻海宁市,北毗德清县、杭州市余杭区,西北接湖州市南浔区,北界江苏省吴江区。

地形地貌

桐乡市境为长江三角洲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地势低平,无一山丘,大致东南高、西北低,略向太湖倾斜,平均海拔5.3米。

境内土壤为江、海、湖沼沉积物,分属水稻土和潮土两类,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和经济类作物。全市有耕地3.85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2.8%。其中:水田3.12万公顷,旱地7293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1%、19%。桑园0.8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2%。

水文环境

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太湖运河水系。市境河流南接海宁长安上塘河水系,北经澜溪塘与江苏省接壤,京杭大运河流经市境段长41.77千米。全市有骨干河道46条大部分河道与运河垂直相交,呈网状分布,与运河桐乡段相连的河道主要有金牛塘白马塘康泾塘长安塘含山塘灵安塘羔羊塘、西圣埭塘、长山河等,河道总长2401千米,水域面积合计46.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73%,河网密度为3.3千米/平方千米。属典型的江南水网平原。

气候环境

桐乡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16.5℃。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11.0℃,出现在1991年12月30日。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41.1℃,出现在2013年8月9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平均回暖初日在3月17日,结束日在11月26日,初冰日出现于11月29日。年无霜期243.6天,年雷暴日32.1天,年大雾日30.8天,年降雪日9.6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干旱、台风、连阴雨、寒潮、雷电及大风等。总体没有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2]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市境河流南接海宁长安上塘河水系,北经澜溪塘与江苏省接壤,京杭大运河流经市境段长41.77千米。全市有骨干河道46条大部分河道与运河垂直相交,呈网状分布,与运河桐乡段相连的河道主要有金牛塘、白马塘、康泾塘、长安塘、含山塘、灵安塘、羔羊塘、西圣埭塘、长山河等,河道总长2401千米,水域面积合计46.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73%,河网密度为3.3千米/平方千米。属典型的江南水网平原。

动物资源

桐乡境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截至2013年,主要植物资源有485种,其中藻类12种、苔藓植物10种、蕨类植物8种、裸子植物20种、被子植物458种。主要动物资源有无脊椎动物198种,脊椎动物217种。[3]

区域经济

第一产业

2013年桐乡农业经济提质增效。“两区”建设新增粮食生产功能区2.2万亩,建成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1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个;完成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3万亩、土地流转1.6万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圩区整治3.2万亩、河道整治130公里。

现代农业有序发展,“两区”建设扎实推进,新增粮食功能区2.2万亩,建成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精品园)3个,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6万亩。

第二产业

2013年桐乡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工业强市建设列入全省试点,全年净增规模以上企业95家、亿元企业12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38.9亿元,同比增长7.5%;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35%。

2013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38.9亿元,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5%;完成印染等重点行业22个项目落后产能淘汰。

第三产业

2013年桐乡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增服务业限额以上企业119家、分离发展服务业29家;全市实现“个转企”199家。乌镇省级旅游试验区已经省政府批准,乌镇国际旅游区被列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全市共接待游客1189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和18.9%。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1.6亿元,其中市外产值12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45%。

2013年共接待游客1189万人次,旅游收入首破百亿大关,新增服务业限上企业119家,完成“个转企”服务业企业90家,分离发展服务业29家。[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2年末,桐乡市拥有普通中学32所,在校学生3.63万人,专任教师2653人;小学36所,在校学生5.11万人,专任教师2340人;中等职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0.99万人,专任教师607人。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段比例为99.35%。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市拥有幼儿园37所,在园幼儿2.15万人,学前教育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投入1570万、占地20亩、建筑面积达5200平方米的桐乡市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新居民子女教育继续融合。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读新居民子女达2.61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85.1%。校安工程扎实推进,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累计投入2.9亿元,共完成项目28个,竣工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科技发展

2012年,桐乡培育认定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示范试点企业累计8家;培育桐乡市创新型企业8家,累计36家;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累计112家;培育桐乡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累计297家。重点扶持新特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全市获国家火炬计划立项7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立项3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省重大专项立项5项,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申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446项,立项394项,居嘉兴市首位。桐乡市被评为第八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

医疗卫生

2012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66所,其中市级综合性医院4家,专科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58个,民营医疗机构50家。民营医疗机构中有综合性医院1家、专科医院1家、门诊部6个、个体诊所42个。全市有医疗床位2915张,千人床位数4.29张;卫技人员4245名,千人卫技人员数6.24名。执业医师(助理)1374名,千人执业医师(助理)数2.02名;注册护士1582名,千人注册护士数2.33名。全市卫生系统有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538名,其中专技人员2401名,研究生以上学历84名,正高职称48名,副高职称291名,中级职称966名,中级以上职称占专技人员的54.4%。[5]

基础设施

2008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发展、富民美村、固本强基”的工作思想,村庄整治建设力度加大,桐乡市被评为2008年度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考核优胜单位,市农办被授予2008年度浙江省农办系统先进单位。

“两新”建设水平提升,新增农房改造集聚4113户。完成濮院、凤鸣村级饮用水管网铺设928.4公里,村庄绿化、道路拓宽等工程建设,实施28个中心村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2012年度省“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新增圩区整治3.2万亩。“森林桐乡”深入推进,完成绿化造林1.2万亩。“两新”工程稳步实施,全市新增农房改造集聚4113户;崇福镇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深入推进,累计完成政府性投入11.7亿元;乌镇镇子夜路、姚太线乌镇段完成改造。生态环境日趋好转。新增省级“美丽乡村”先进镇2个,洲泉镇国家卫生镇通过复查;水环境治理全面启动,实行河道“河长制”管理。

公路

2012年末,桐乡市公路总里程1974.9千米,其中国道54.31千米,省道24.81千米,县道348.67千米,乡道434.05千米,村道1101.61千米,专用公路11.44千米。按公路等级分,有高速公路43.69千米,一级公路145.95千米,二级公路86.25千米,三级公路243.68千米,四级公路972.76千米,准四级公路482.56千米。有公路桥梁1456座,计59821.25延米,其中互通式立交桥10座,特大桥2座,大桥66座,中桥409座,小桥979座。

铁路

沪杭铁路客运专线桐乡段全长18.86千米,设高铁桐乡站,属上海铁路局嘉兴市车务段管辖。上海铁路局优化调整沪杭高铁列车运行图,新时刻表2013年12月21日零点起执行,高铁桐乡站增至46个班次,其中上行(上海、北京方向)24列,下行(杭州、厦门方向)22列。

水路

2012年末,桐乡市有航道271.54千米,其中四级航道66.32千米,通航500吨级船舶;五级航道17.32千米,通航300吨级船舶;六级航道101.89千米,通航50吨至300吨级船舶。全市有在册营运船舶915艘,其中乌镇景区119艘,客位930座。载货参考吨位17.63万吨。2012年完成水路货运量1745万吨,货物周转量23.99亿吨公里;港口吞吐量1812.9万吨,比2011年增加160.9万吨。征收港航事业费380.6万元,通行费607万元。

历史文化

桐乡文化底蕴深厚,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古镇文化等交相辉映,石门罗家角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新地里良渚文化遗址是目前已知的全国良渚文化时。

期最大部族墓葬群;桐乡文化名人辈出,赵汝愚、张履祥、吕留良、茅盾、丰子恺、金仲华、钱君陶、徐肖冰等文化名人在这里诞生。

桐乡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风景名胜

乌镇景区

乌镇曾用名乌墩和青墩,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是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1991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现乌镇景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是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

丰子恺纪念馆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全才的艺术家,他独创了“子恺漫画”,成为中国近代漫画的开山鼻祖。1933年,他在家乡桐乡市石门镇设计建造了寓所,用抓阄的方法取名为“缘缘堂”。缘缘堂东侧,是丰子恺漫画馆,漫画馆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是中国第一个漫画馆。馆内有丰子恺艺术生涯陈列室、丰子恺书画精品陈列室、中国当代漫画作品陈列室和由40块石碑组成的丰子恺漫画碑廊等。

福严佛教文化苑

福严佛教文化苑建于2001年,其以佛教文化为内涵,以奇石文化为特色,集宗教、游览、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总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分东西二苑。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位于中市观前街十七号,进新华路与观前街交叉口的东侧,坐北朝南,前临观前街,后靠雁飞阁商场,西沿新华路,东临立志书院。

金仲华故居

金仲华故居原座落于梧桐镇鱼行街 139号(旧为东南街12号),为三开、四进江南民居建筑,建于清晚期。

君陶艺术院

君陶艺术院隶属于桐乡市人民政府,于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日举行落成典礼放。 君陶艺术院是一座多功能的艺术博物馆。

侯波徐肖冰摄影艺术馆

摄影艺术馆共两层,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有上下两个展厅,分别展出延安、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和建国初至1961年两个时期的珍贵摄影艺术作品200余幅。

丰同裕

丰同裕染坊就坐落在古吴越分疆之地石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古镇, 濒临京杭大运河,水上交通便利,这对当地发展印染业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这个百年老店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家祖上传下来的一家染坊店。

蚕桑丝绸博物馆

位于桐乡市区庆丰南路,是一个融蚕桑生产历史与蚕桑文化于一体的博物馆。博物馆分上下两层,设蚕桑、丝绸两个展厅,通过图片、实物和文字资料,介绍蚕桑的历史,栽桑养蚕的具体过程和桐乡特有的扫蚕花、轧蚕花、龙蚕会等蚕乡风俗习惯以及缫丝、织绸生产技术的发展,并陈列有栽桑养蚕织绸的工具。[6]

著名人物

程本立(?-1402),字原道,号巽隐,宋儒程颐后裔。远祖杞于宋理宗嘉熙间(1237-1240),官承信郎,著有《巽隐集》。

张伯淳(1242-1302),字师道,号养蒙,崇德(今属桐乡市)人。咸淳七年进士,拜侍读学士。起著作颇丰,最著名的是著有《养蒙斋集》一书。

卫富益,宋末元初崇德人。祖籍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九世祖淇,宋仁宗至和(1054-1056)间,为崇德县令,卒于任所。著有《易经集说》、《四书考证》、《读史纂要》、《性理集义》、《耕课怡情录》等书。

辅广,字汉卿,号潜庵。祖籍赵州庆源。生平以著书为己任,著述甚宏,有《诗童子问》、《晦庵先生语录》、《朱子读书法》三种,《四库全书》提要著录;另有《六经集解》、《尚书注》、《四书纂疏》、《论语答问》、《孟子答问》、《通鉴集义》等

莫元忠,字子直。莫琮长子。宋乾道八年(1172)登进士第。历官历阳(今安徽和县)主簿,怀宁(今安徽西南部)县丞,名声很大。

莫若晦,字子明。莫琮次子。未弱冠(未成年)即考中秀才。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登进士第。历任江东帅幕、平江(今苏州)通判,迁升宜春(今江西西部)知府。

莫似之,字子饮。莫琮三子。南宋淳佑四年(1244)甲辰考中进士。任丹徒(今江苏丹徒)尉,整肃腐吏;撙节公费,成绩灿然。

莫若拙,字子才。莫琮四子。南宋淳佑元年(1241)辛丑考中进士。任真州(今江苏仪征、六合一带)教授。修贡兴学,美名盛传。

莫若冲,字子谦。莫琮幼子。南宋淳熙二年(1175)登进士第。历任安吉(今浙江安吉县)县尉、毗陵教官、安吉知县。

赵汝愚(1140-1196),字子直,南宋人,系宋王朝的皇室宗亲,恭宪王赵元佐的七世孙。死后追封福王。

濮凤,字云翔,原籍山东曲阜亲贤乡。父名原,字南岩,为宋左仆射。

潘蕃(1438-1516),字廷芳,号愚叟,崇德(今属桐乡县)人。蕃初冒姓钟,历官山东、湖广左右布政使。成名后,恢复原姓。

贝琼(1315-1379),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初名阙,字廷臣)。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间集》等。

茅盾(1896(丙申年).7.4 - 1981.3.27),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张履祥(1611—1674),字考夫,号念芝,世居桐乡县清风乡炉镇(今炉头乡)杨园村,通称杨园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

留良(1629—1683)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学者,又是诗人、时文评选家、出版家和名中医,学者称他为“文化全才”。

太虚大师,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与印光、虚云和弘一四位大师是民国时期的四大高僧。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 、

侯波,1924年出生,女,中国女摄影家协会荣誉主席,新华社高级摄影记者。

汤国梨(1883-1980),乳名引官,字志莹,号影观,晚年自号苕上老人。她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夫人,也是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徐自华(1873—1935)字寄尘,号忏慧,浙江桐乡人。出身名门望族,是南社女诗人、秋瑾女侠的挚友。

胡华六(1917~1988),崇德县(今属桐乡市)晚村乡夜明村薛家坝人。一二三团二营五连为战士。

陆费逵(1886年9月17日,清光绪十二年八月二十日─1941年7月9日),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中华书局创办人。

沈骊英(?~1941),女,原名家蕙,乌镇人。著作22种,大半译载于英、美作物育种学和生物学杂志,常为各国学者所引证。

郭后觉(1895~1944),原名如熙,又名森雍,字缉人,号后觉。留良乡御驾桥人。我国文字改革工作老前辈、世界语运动之先驱者。其著作尚有《闽粤语和国语对照集》等。

卢学搏(1877~1956)。字鉴泉,又字涧泉,桐乡市乌镇人。历任浙江实业银行董事。解放后,兼任水亨银行。大陆实业公司董事长、盐业银行和中国银行董事、监事等职。

金仲华(1907~1968),幼名翰如,笔名孟如、仰山,梧桐镇人。现代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社会活动家,抗日战争时期任《世界知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长。

张琴秋(1904~1968),女,乳名凤生,学名梧,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市石门镇)人。著名的红军女将领,192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长征期间,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等重要职务

严独鹤(1889~1968),名桢,字子材。别号知我,或署槟芳馆主。历任上海市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员会委员。“文革’中遭残酷迫害,1968年8月26日含恨去世。1979年2月,平反昭雪。著有长篇小说《人海梦》、《严独鹤小说集》等。

孔另境(1904~1972),原名令俊,字若君,笔名东方曦、隽、君玉等。乌镇人。茅盾夫人孔德沚之弟。

萧家干(1900~1972),字嵩岭,乌镇人。1940年发明灶用 真空制盐机。所产食盐纯度高达99.6%,生产率提高五十倍,获国家专利。是为该地机械化生产精制岩盐之开端。事载《国家盐业大典》。此法沿用至今。

曹辛汉(1892~1973),乳名锡昌,学名鸿文,梧桐镇人。曾受聘任金科中学校长,并在上海大学、上诲财经学院兼课。编著有《汉书刑法志讲疏》、《古代法学文选》、《实用公文示范》、《五行说》等。

丰子恺(1898~1975),原名润,又名仁,号子,笔名 ,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

潘朗(1911~1981),字裕璋,笔名潘公昭、潘光祖、宁静、杨义旗等,乌镇人。自学成才,通英、法、俄、日数国外语。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编著和翻译作品甚丰。

劳乃宣(1843-1921)近代学者。字季瑄,号玉初,桐乡人。历任浙江求是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监督,江宁提学史,学部副大臣等职。重视语音的统一,提倡简字,主张使用注音字母拼写汉字。其简字法,多为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注音字母是所采用。

程庆国(1927—1999) 浙江桐乡人。桥梁结构和铁道工程专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