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桥东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桥东区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中心地带,是石家庄市的发祥地,北接正定县,南邻鹿泉市,东西分别与市内其它四区接壤,辖区总面积43.07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9万,辖1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69个社区居委会。辖区南北狭长,呈长条状纵贯石家庄市南北,中部为繁华的闹市区,以商贸、服务业为主,南北两端多为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区。京广、石德铁路、107国道、石太高速公路纵贯全区,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区南北狭长,长17.8公里、宽1.6公里,呈长条状纵贯石家庄市区南北,京广、石德铁路,107国道、石太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信便捷,商贸信息发达,历来是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聚之地,是南货北进的重要枢纽和桥梁,是华北重要商埠的核心区域。

2014年9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石家庄市桥东区,部分街道划归石家庄市长安区,部分街道划归石家庄市桥西区。[1]

历史沿革

桥东区成立于1956年。因地处京广铁路以东而得名。

原为获鹿、正定两县辖地,1925年以后,随着石门市的逐步发展而建立。因地处铁路大石桥以东,最初统称"桥东",属公安第二分局管辖;1938年,市内分为12个区,这里属九、十、十一、十二区;1941年全市改为六个区,这里属二区和六区的一部分;1947年12月26日全市改为八个区,这里属三、四区;1955年第三区改为东华区,第四区改称和平区;1956年东华、和平两区合并,正式命名为桥东区沿用至今(1958年10月实现城市公社化后曾一度建立桥东人民公社,管委会和区人委为一套机构两个牌子)。

2000年,桥东区辖8个街道。总人口298668人。

2001年1月22日,将原郊区南高营镇的桃园、庄窠、柳家庄柳林铺、前进、红旗6个村和赵陵铺镇的陈章、柳董庄、肖家营3个村以及孙村街道的塔谈、留村2个村划归桥东区管辖。

2001年,石家庄市政府决定调整胜北、彭后2个街道,设立胜南街道(后更名为汇通街道)、桃园镇,保留建安、阜康、中山东路、休门、东华、东风6个街道。

2002年底,桥东区面积43.07平方千米,人口28.84万。辖9个街道、1个镇,59个社区居委会、11个村委会。区政府驻长征街48号。

2014年9月国务院批复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石家庄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同意撤销石家庄市桥东区,中山东路、阜康、建安、胜北4个街道和桃园镇划归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华、休门、彭后、东风、汇通5个街道划归石家庄市桥西区。[2]

地理环境

桥东区位于石家庄市中部,东以胜利北大街、建设南北大街、汇通路的中心线为界,与长安区、裕华区相邻。西以京广铁路上行线及红旗、陈章村的村界为限,与新华区、桥西区相邻,南与鹿泉市相接,北与正定县接壤。总面积49.87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石家庄市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地面的高低气压活动频繁,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于夏秋季节。干湿期明显,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夏季经常达到34度。

春季长约55天,夏季长约105天,秋季长约60天,冬季长约145天。春季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常有5、6级偏北风或偏南风,4月份气温回升快;夏季,受海洋温湿气流影响,6、7、8三个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3%~70%;秋季,受蒙古高压影响,晴朗少雨,温度适中,气候宜人,深秋多东北风,有寒潮天气发生;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天气晴朗少云,降水少。

总降水量为401.1~752.0毫米,时空分布不均。其中西部山区雨量为628.4~752.0毫米;其它地区为401.1~595.9毫米。冬季降雪量偏多,总雪量为10.0~19.2毫米。大雪虽给交通带来一些不便,但对小麦越冬起到保护作用,为春季返青提供了有利的水分条件。春季降水偏少,季总雨量为11.0~41.7毫米。夏季雨量分布不均,降雨量为145.2~516.4毫米。[3]

自然资源

河流

石家庄市辖区内河流分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和子牙河水系。主要行洪河道6条,其中北部的沙河、磁河木刀沟属大清河系;中南部的滹沱河、洨河、金河、槐河、羜河属子牙河系。总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公里。

各河上游支流较多,植被覆盖率低,加之源短流急,均具有洪水陡涨陡落的特点。各河进入平原后,河槽宽浅而弯曲,故建国前改道频繁。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河上游相继修建了控制性骨干防洪工程,下游整修加固堤防500余公里,防洪抗灾能力显著提高。

滹沱河

是子牙河系两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五台山北麓,经忻定盆地,穿太行山脉,自盂县闫庄入石家庄市平山。在鹿泉市黄壁庄附近有较大支流冶河汇入,向东横贯长安区、正定、藁城及晋州、无极边界,从深泽出境入衡水市安平县。滹沱河在石家庄市境内全长201公里,是石家庄市最大行洪河道。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流量3300立方米/秒,其主要堤防滹沱河北大堤是省重点防洪工程。滹沱河上游干流建有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两座大型水库,支流文都河、南甸河分别建有石板水库、下观水库两座中型水库。

洨河

发源于鹿泉市南郊山区,汇金河、石家庄泄洪渠后入栾城县境,又汇北沙河、潴龙河,穿赵县向东南出境入邢台市宁晋县,石家庄段全长48公里洨河既是石家庄市的主要行洪河道,也是全市主要排涝工程之一。京广铁路以下防洪标准为12年一遇,过水能力665立方米/秒,排涝标准为3年一遇,最大流量178立方米/秒。其支流潴龙河建有中型水库八一水库。

金河

发源于鹿泉市铜冶东部山区,向东汇入石家庄泄洪区和洨河。

槐河

发源于赞皇县西南部嶂石岩,穿赞皇县全境经元氏、高邑、赵县出境入邢台宁晋县,境内全长79公里。过水能力1258-2180立方米/秒,上游建有中型水库白草坪水库。

羜河

发源于赞皇县西南部大石门。流经赞皇县南部,经高邑西南部出境入邢台柏乡,境内全长61公里,过水能力460-780立方米/秒。上游建有中型水库南平旺水库。

沙河

发源于山西省灵丘县境内,从行唐县入境,汇支流曲河、郜河后横穿新乐县全境,向东入保定市定州。是大清河南支主要来水支流之一。干流在曲阳县建有大型水库王快水库,支流郜河、曲河分别建有大型水库口头水库和中型水库红领巾水库。

磁河木刀沟

发源于灵寿县西北部驼梁,流经新乐、无极、深泽等县出境入保定安国县境内入沙河。行唐南伏流以上称磁河,以下称木刀沟。该河规划标准20年一遇,行洪流量1260立方米/秒。上游建有大型水库横山岭水库。[4]

地形地貌

石家庄市域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西部地处太行山中段,包括井陉县、矿区全部及平山县、赞皇县、行唐县、灵寿县、鹿泉市、元氏县等六县(市)的山区部分,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0%。东部为滹沱河冲积平原,包括新乐、无极、深泽、辛集、晋州、藁城、高邑、赵县、栾城、正定、石家庄市区、郊区的全部及平山、赞皇、行唐、灵寿、鹿泉、元氏六县(市)的平原部分。西部平山到石家庄市区坡度为1/1400-1/1200,石家庄到东部辛集坡度为1/1200-1/1400。辖区内大地构造,属山西地台和渤海凹陷之间的接壤地带,地势东低西高差距大,地貌复杂。西部太行山地,海拔在1000米左右,山峦重叠,地势高耸,京广铁路以东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地貌由西向东依次排列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平原。地处平山的最高山峰驼梁海拔2281米,为河北省境内的第五峰,是石家庄的制高点。东部原,按其成因属太行山山前冲洪积平原,海拔一般在30-100米,其中辛集市北庞村海拔28米,为辖区内的最低点。(以下数据由市规划局提供)市区二环路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西北角81.5米,东南角64.3米。

经济状况

2003年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组成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华北重要商埠、中国药都等五大产业定位和建设首善之区要求,结合桥东区位优势和特点,确定了建设"华北商埠核心区、社区建设示范区、人居环境先进区"的发展思路。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区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精诚团结谋发展,励精图治建'三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近十年来最好的发展态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97亿元,同比增长16.2%;财政收入完成8.85亿元,同比增长20.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14亿元,同比增长51.08%;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33%。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1-8月份,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38亿元(按季度统计),同比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68亿元,同比增长31.15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326万元,同比增长9.07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551万元,同比增长18.26%。

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长。西北有南三条市场、情订奇缘婚纱摄影、西南有火车站广场商业区、东北有远洋城商业广场、东南有燕赵财富中心的"田"字型核心商业圈。同时,抓住"城中村"改造、槐安路贯通、胜利大街拓宽的商机,谋划建设了中国药都健康城等9个专业市场和2条特色商业街道。南三条市场整体改造基本完成,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工业品批发市场第二名"。2003年以来,共新增商业面积44万多平方米。全区已经形成了以南三条市场为龙头,以华北鞋城、中国药都健康城等不同类型的29个专业市场为骨干,以平南、天河两个二级商业中心和几条商业街为亮点,以13个比较规范的农贸市场和几千家社区商业设施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的市场体系,"商贸大区"格局已初现端倪。工业企业稳步发展,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培育了华荣制药、双环汽车、三环阀门、通用玻璃、阿尔达阳光板、万荣玩具等一批优势企业和品牌产品,形成了以制药、汽车、冶金装备等为主导产业,以双环集团、三环集团、中润制药等为龙头的基础工业体系。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全方位强化服务意识,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好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优化了发展环境。到6月份(按季度统计),全区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11142户,民营企业达到572家,民营经济已经占据全区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投资和项目建设增势强劲,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投入资金70万元,聘请市规划专家,制定了《桥东区发展规划》,为该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坚持"情、理、法"并重,积极稳妥推进拆迁,绝大多数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3年以来,区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亿元,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南三条市场

"南有北义乌,北有南三条"之称的南三条市场地处石家庄市桥东区中心商业繁华区,由石家庄市桥东区的一个胡同市场逐步发展而来。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特别是1998年开始历时五年的升级改造,使南三条市场完成了由简易、低档的大棚式集贸市场向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备、经营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型市场的飞跃。

市场占地900亩,营业面积75万平方米,拥有太和文化礼品城、太和日化城、新源发小商品特色市场、建国食品城、东方文化商品市场、现代小商品城等25座大型专业商城,经营商户达1.2万户,从业人员3万余人,日客流量20万人次,2005年市场成交额达271.5亿元,2006年市场成交额达306.94亿元。上市商品包括针织、百货、食品、日化、五金、鞋类、箱包、玩具、工艺饰品、文化用品、电子产品、图书音像等十二大行市,近百万个品种,商品辐射西北、东北、华北等广大地区,成为华北大流通格局的战略支撑点。南三条市场规模大、辐射广、带动能力强,其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聚散效应与日俱增,形成了"买卖天下、沟通南北"的商品集散格局,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5]

社会事业

城区面貌

坚持拆建并举,加快污染企业外迁,减少住宅建设比例,加大商业设施比重,2007到2012年累计完成拆迁390.23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78.06万平方米,完成建筑面积805.6万平方米,新增商业面积218.34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成效显著,二环内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二环外4个村已基本完成拆迁,其余城中村正在抓紧推进。

文化产业

发展迅速,南三条市场拥有四座特色文化商场,文化产品成交额45亿元,已成为省会市民文化消费的集中地。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首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服务示范区"。

计划生育

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南三条流动人口管理、"温馨计生"和"惠民计生"等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自主研发的人口信息物联网系统平台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社区建设亮点频出,连续七次荣获"双拥模范区",22个社区和6个街道办事处达到省级和谐社区创建标准,3个街道被评为全国安全社区。

城区建设

城区环境明显改善。先后完成了栗胜路、槐南路改造、胜利大街拓宽和"藤园"建设,打通了休门街、圆明路,整修改造了158条小区内破损道路,居民行路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出台并实施了无缝隙管理工作法,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区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了"争营创"活动,清理占道经营、取缔露天烧烤、拆除违法建筑、清除积存垃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城区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在全市每月的环境卫生评比中稳居前列。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市率先建成胜北、中山东路两个街道事务受理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先后投入财政资金940万元,改善了5个街道办事处的办公条件,总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各镇、街道办事处平均办公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投入财政资金220万元改善派出所,10个基层公安派出所办公楼完工或基本完工。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提高了社区居委会兼职干部待遇,增加了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为各居委会配备了微机,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在全区全面开展了特色社区和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涌现出了华夏体育健身、栗新小区"流动人口之家"等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先进社区典型,我区被命名为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启动了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将数字化触角延伸到社区一级,逐步形成以政务沟通为主要内容,以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整合了全区公共资源、社会资源和社区资源的现代化数字化管理格局。这在省会还是第一家,在全国也为数不多。一期35个试点工程已经启动,9月底前完成。农村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区16个"城中村"改造全部启动,元村、姚栗村改造基本完成,农村改造深入推进,全市"城中村"改造启动以来,该区共新建居民住宅楼230余栋,完成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改造进度走在全市前列,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义务教育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素质教育取得新成绩,高中、职中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28所中小学全部建成校园网,被评为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区。圆满完成9所厂办校的接收工作,确定了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七中危房改造、三中、东风西路小学综合楼、七中学生公寓、三十二中办公楼投入使用或完成主体,两年来共改造中小学校舍2.2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两年来,共安装体育健身路径31条,开展彩色周末55场,华夏社区被评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体育先进社区,我区被评为市彩色周末文化工程先进区。卫生事业稳步推进,打造健康社区活动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取得实效,我区被卫生部确定为"河北省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示范区"。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率先在全市落实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南三条流动人口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两年来,全区共新增就业岗位13242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390人。[6]

美食特产

石家庄金毛狮子鱼

金毛狮子鱼外形象毛发竖进起的狮子,色泽黄里透红,吃起来酸甜可口,鲜嫩香醇。

金凤扒鸡

是中华老字号,有河北地方特色,游人可以一尝。

驴肉火烧

作为省会城市的石家庄汇集了保定驴肉火烧和河间驴肉火烧两种不同风格的驴肉火烧餐馆。

熏肉大饼

熏肉大饼为河北石家庄特产小吃。熏肉大饼的做法:选用上好的鲜猪肉,用放有十几味名贵中草药和多味调料的老汤煮熟,然后熏制,成品色泽棕红,皮肉剔透,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熏味浓香。大饼用肉汤食盐和调料加入面粉中和成酥软面团,醒面时间稍长,擀片抹油,重叠复擀几次,烙制成饼。大饼烙熟后,皮面金黄,外焦里嫩,松酥起层,口味酥香。

缸炉烧饼

石家庄小吃,烧饼脆,上面撒有芝麻,具有地方特色。

抓炒全鱼

石家庄菜,其实就是吸收了京、鲁等地菜系特点,再加以创新而成。本地菜里有一道抓炒全鱼颇见石家庄人的这种"胸襟"。抓炒全鱼用的是大鲤鱼,精彩之处在于刀功。端盘上桌,一盘菜就占去三分之一桌面,好吃又有气氛。[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