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桩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桩脚

中文名: 桩脚

释 义: 在基层为选举人固桩的工作人员

特 色: 腰杆子硬,人脉广

类 型: 大企业老板

桩脚是指选战中在基层为选举人固桩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身份或明或暗,但往往势力大,腰杆子硬,人脉广、影响力大并且动员力、行动力超强。

简介

桩脚是指选举中在基层为候选人固桩拉票的工作人员,多为对该地方的政治熟悉并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在选战中,桩脚会利用各种手段(包括非法的)使其支持的政客当选,例如动员街坊或家族成员参与投票。而贿选的金钱或礼品亦通常由桩脚经手。

起源

桩脚一词有指是沿自台湾,由台语“柱仔脚”(白话字、台罗:Thiāu-á-kha,支撑房屋的木桩)演变过来。

桩脚有大有小,按照一定的序列组成“传销”般的网络。国民党长期统治台湾,其桩脚往往依照传统上的行政序列——乡镇长、村里长、邻长——参与拉票。现在,大企业老板、黑道大佬也往往成为“桩脚”。

桩脚更经常的还要参与贿选,资金筹措、买票金额的确定、买票的把握等都事前规划妥当,形同企业经营。

桩脚是组织战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台湾选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桩脚文化是台湾选举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国民党和民进党 “返联”和“入联”大拼场的同时,两党候选人马英九和谢长廷在台面下固桩和挖桩动作不断。可以预见在未来选战中文宣战和组织战仍然是两党的主战场。

一、什么是桩脚?

在观察台湾选举时候桩脚处处可见踪影。国民党统治时期,桩脚是地方派系培养起来的一批分布在各种权力机构的掌权者或忠诚支持者。而现在桩脚更多指建立在特定人际关系上,拥有动员其他人员的能力,能为特定政治人物提供选票,是连接政治人物和选民的中介者。桩脚一般是农会总干事、宗亲会理事长、村长、里长、庙会管理委员会总干事或其他一些在地方有一定影响的人物,甚至一些黑道分子也可以担任各种层次的桩脚。根据其动员能力大小,桩脚有“大桩脚”和“小桩脚”之分。“大桩脚”一般指动员能力比较强,动员范围比较大如农会总干事、宗亲会理事长等。 “小桩脚”一般指动员人员有限、动员范围相对较小,如村长、里长等等。这些都是相对而言,各地方派系实力派人物是“大桩脚”,成为各方争夺的对象。桩脚最重要的是能为特定候选人提供一定的选票,发挥市场通路的作用。候选人给桩脚一定金钱或其他利益,桩脚发挥动员能力支持候选人,以避免候选人面对面的接触选民。“买票”是桩脚最基本的功能。当然也有一些是理念型的桩脚,为政治人物提供忠实“铁票”部队的作用。

桩脚以及其所能动员的范围共同组成一个桩脚网络。桩脚网络是建立亲族社会伦理基础上向四周扩散至其他人群,从而形成一个包括不同圈层、涟漪状的人际关系圈。

二、各色的桩脚以及桩脚网络的特征

桩脚以及桩脚网络是建立在传统的人际关系上。中华文化重视家庭价值和人际关系,台湾社会继承了中华文化的这种特质,台湾是一个典型的“重人情讲关系”的社会。桩脚平时勤于服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选举时才有动员能力。另一方面政治人物与桩脚平时要紧密联系,加强感情投入,这样经营桩脚才能稳固。“立委”要基层跑透透就是这个道理。

桩脚以及桩脚网络以政治、经济利益的交换为主轴。政治人物和大、小桩脚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利益的交换上。如一般是工程预算、职业介绍、人事安排等等。当然“给面子”也是一种恩惠,可以用来交换。政治人物对桩脚的红白帖是有请必到,各种婚丧喜庆等活动变成政治人物的例行公事。

桩脚以及桩脚网络与地方派系密切相关。地方派系是台湾政治生活中一股不可缺少的势力。地方派系依靠桩脚建立起广泛的社会关系网,在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发展关系,掌握地方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组织,形成一个庞大的“桩脚网络”。很多桩脚本身是地方派系人物。地方派系的动员是透过桩脚网络来达成的。桩脚利用起拥有的人际网络扮演地方派系的传动机与工具机的作用。桩脚承接派系的动员指令、确定自己的动员策略、计算有用的人情效用、预估可能的得票数,扮演地方派系的传动机的角色。根据实际情况与自己网络内的选民进行接触、送礼固票、说服改票等等扮演地方派系工具机的角色。地方派系要平时勤布桩脚(结盟),选时忙固桩或挖角,因而即使无强力的候选人或满意的职位也要参与,只有“练兵”,才能紧密联系平时布下的桩脚。

桩脚工程是政治人物巩固桩脚的重要途径。桩脚工程被认为是国民党为了巩固地方基层势力,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采取的一套以经济掌控地方政治策略。由于每年编列、补助的工程款巨大,大多为地方基层派系人物或势力取得,从而形成所谓的“桩脚工程”。民进党上台后,“行政院”设立的治水预算(如8年800亿治水预算)等也都沦为民进党拔桩和固桩的“桩脚工程”。甚至一些“立委”直接叫下面的桩脚上报经费,编列预算。桩脚工程成为地方资源分配重要一环,成为连接政治人物与地方桩脚关键所在,形成了有各种政治势力相结合的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三、蓝绿的政治人物都有自己的桩脚

桩脚具有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使蓝绿的政治人物无论是县市长还是“民意代表”都纷纷发展自己的桩脚。由于桩脚在组织战中的重要作用,国民党和民进党都无法舍弃。过去桩脚是国民党和地方派系动员的利器。政党轮替后,民进党当局利用行政资源接收了原来国民党在组织战的这些资源,民进党的抢桩布桩,已经发展出庞大的桩脚网络。在这次民进党的“立委”和“总统”初选中桩脚票成为成败的关键。在“立委”部分出现候选人顾桩抢票,如王世坚的桩脚乌龙配票投给死对头洪奇昌,王世坚气炸了直呼见到鬼。民进党的“绿色连线”,虽然只有6人,却能发挥庞大的作用,因为他们桩脚可观。在“总统”初选,谢长廷的桩脚票是他赢得初选的原因之一。

四、桩脚文化是台湾恶质选风的一个部分

台湾选举众多,贿选严重、选风恶质化。“选举无师傅、有买你就有”这句话成为选战的守则。桩脚是买票能够顺利运作的关键。桩脚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根据可运作的选民手册向候选人领取买票“金”,再根据实际情况隐蔽发放出去,完成“买票”全过程。虽然由于反贿选的呼声很高以及台湾“司法”体制的完善,过去通过桩脚进行赤裸裸的贿选买票的运做方式有所改变。屡见报道的贿选买票手法可能有以下几种:送茶叶、开晚会摸彩、送夹克、帽子等。现今的贿选买票出现很多的变通方式,以招待旅游为例,过去参加招待旅游选民多没有出钱,为了躲避查贿,可以以编列预算或是过节名义进行。

同时桩脚是很多候选人回避司法惩罚的“替罪羊”。每次选举都有很多贿选案,但最后延烧到候选人的很少,定案的更少,大都只到桩脚这个层次。候选人往往可以说是贿选全属桩脚个人行为,与他无关且不知情,就可以回避检方的侦讯。 由于候选人买票的投资当选的机率大大超过贿选所受的司法惩罚,因此在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买票贿选是屡禁不止。

在2004年“大选”中,邱义仁利用行政资源,跨过国民党的县市地方派系直接对乡镇市的各级桩脚进行策反,“割喉割到断”。而2008“大选”邱义仁又担任“行政院副院长”,拥有庞大行政资源,而且誓言要每周 “一利多”,来势汹汹,割喉战势必重演。可以预见2008“立委”和“总统”选举在文宣战的同时,各方组织战也必将全面展开,对桩脚的争夺也必将很激烈。由于选举的考虑,对桩脚的激烈争夺,台湾的恶质选风在未来一段时间也无法改变。 [1]

参考来源

  1. 桩脚,文秘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