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绍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梁绍壬

梁绍壬
出生 1792
国籍 中國--清朝
知名于 能承家学,工诗善文,学问渊博,嗜酒。官内阁中书
知名作品 《两般秋雨庵诗》、《两般秋雨庵随笔》

梁绍壬(1792-?),字应来,号晋竹,钱塘人。道光辛巳举人。能承家学,工诗善文,学问渊博,嗜酒。官内阁中书。

《两般秋雨庵诗》《两般秋雨庵随笔》,在近代笔记中自成一家。

《两般秋雨庵随笔》

(明初)文定公杨溥主持朝政的时候,他的儿子从家乡(湖北)到京来看望他。杨溥问儿子:"你一路过来,可听说哪个守令好吗?"儿子回答说:儿从家乡来,路过江陵县,那个县的县令很不好."杨溥问:"人们说了些什么?"儿子说:"就是对我的招待太马虎简单了,他是天台县的范理。"杨溥默默地记住了这个名字。不久就向皇帝推荐,将范理提升为德安府知府。范理上任以后,办了很多好事。

愿为人妇

张船山先生,诗才超妙,性格风流。四海骚人,靡不倾仰。秀水金筠泉孝继,忽告其所亲,愿化作绝代丽姝,为船山执箕帚。又无锡马云堤灿赠诗云:"我愿来生作君妇,只愁清不到梅花。"以船山夫人有"修到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似梅花"之句也。其倾倒之心,爱才而兼钟情,可谓至矣。先生戏成二律以谢云:"飞来绮语太缠绵,不独青娥爱少年。人尽愿为夫子妾,天教多结再生缘。累他名士皆求死,引我痴情欲放颠。为告山妻须料理,典衣早蓄买花钱。""名流争献女郎身,一笑残冬四座春。击壁此时无妒妇,倾城他日尽诗人。只愁隔世红裙小,未免先生白发新。宋玉年来伤积毁,登墙何事苦窥臣。"亦词坛一则雅谑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八)[1]

轶事

县令念佛

《楼攻愧集》七十九卷:“前辈有为县令者,公退,以贯珠诵佛。其叔父见之云:‘汝欲为佛耶?’曰:‘然。’叔曰:‘汝既做了知县,尚想做佛耶?’言造业之多也。其人悚然。”余谓此犹有悔过之意,若今之县令,并不肯手捻贯珠,闲中忏悔矣。”

这则笔记短短百十来字,却非常深刻。只要当过县太爷,就别想着成佛了,干得坏事太多。但是,心中忏悔总还是有点良心。到了梁绍壬的时代,连心中忏悔的县太爷也找不到了。[2]

吃盐吃醋

浙江转运张(负责盐业供应的官员),山东人,性宽和,善滑稽。一日出署,有妇人拦舆投呈,则告其夫之宠妾灭妻者也。公作杭语从容语之曰:“阿奶,我系盐务官职,并非地方有司,但管人家吃盐事,不管人家吃醋事也。”笑而善遣之。

这个段子很好玩。清官难断家务事。妇女状告老公宠爱小妾,找得却是管盐的官员。好玩的是这个山东官员,竟然会用杭州话逗这个妇女,我不是地方官员,只管盐,不管醋!

酒仙最爱汾酒

只要提到梁绍壬,除了他的随笔,就是饮酒。饮酒是他人生最大的癖好。是清道光年间举人,工诗善文,学问渊博。梁绍壬有一大癖好,那便是饮酒。

梁绍壬一生到过许多地方,北至北京山西,南至闽广,至于江浙一带的上海苏州杭州无锡等均一一身历。每到一地,均要痛饮当地名酒。梁绍壬的代表作是《两般秋雨庵笔记》。书中记录了他一生所饮过的难忘的许多名酒。当谈到烧酒时,他写到:“……不得不推山西之汾酒、潞酒,然禀性刚烈,故南人勿尚也”。

名人评《两般秋雨庵随笔》

《两般秋雨庵随笔》

毛主席

《两般秋雨庵随笔》,其实就是一本段子书。内容十分丰富、有趣,大致可分为四类:稽古考辨、诗文评述、文坛逸事、风土名物。全书共八卷,近一千篇,其中篇幅大多短小精悍,有的三言两语就是一篇。写法自由灵活,体制编排不拘一格,经史子集,纵横交织,杂感随想,交相辉映,考据辨析,说解典故,娓娓道来,妙趣横生。

毛主席一生博览群书,遍涉古籍,在他珍藏的众多典籍中,对清代梁绍壬所著《两般秋雨庵随笔》格外钟爱。书的天头地脚,密密麻麻地留下了他的圈点和批注。

李敖

不仅如此,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了文人骚客枕边必备、怀中常存之物;甚至时至当代,自称“五百年以内天下文章第一”的李敖也屡屡引用此书。

一本书之所以叫好,就在于它的独特之处,即可读之处。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语言,独特的题材,独特的情节。对于《两般秋雨庵随笔》,正如古人所说:“糊涂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明白,狭隘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旷达,忧郁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愉快,笨拙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灵巧,愁闷的人读了它将会欣然起舞,有病的人读了它将会霍然而愈。”[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