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梅城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梅城镇,是福建省闽清县下辖的一个镇。为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县城所在地,位于县境中部,靠闽江南岸,梅溪绕城而过,出闽清口汇入闽江[1]

中文名: 梅城镇

外文名: Meicheng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地理位置: 地势崎岖,建筑物多依山而建

面 积: 1200 公顷

下辖地区 :3个居委会2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 0591

邮政区码: 3508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41949人(2017年)

火车站: 闽清北站

车牌代码: 闽A

乡镇概况

为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县城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位于县境中部,靠闽江南岸,梅溪绕城而过,出闽清口汇入闽江。

梅城镇三面与梅溪乡为界,南邻云龙乡。虽为城区,但地势崎岖,平地甚少,建筑物多依山而建。为拓展城区,县政府于1984年进行总体规划。新城区东至塔山,西达大路村,南跨梅溪乡梅埔村到县水泥厂,北止梅溪乡榕星村到县水泥制品厂,比原城区范围扩大近3倍。全镇辖3个居委会,城关、大路2个行政村。

旧县城有五街、一市、四铺、九巷,但均短而狭小。直至民国31年(1942)10月,主街第二度遭火灾,才修建一条比较像样的十字街(直横各200米,宽14米),时商店仅50多家。

新中国建立后,沿原十字直街向西辟一新街,称解放大街,长1500米,宽12~20米,成为县城一条主街道。原十字横街向左右伸展,长200米,宽14米,名南大街。此外还扩建了长190米、宽14米的半街。城区有闽江、跃进、南门、西门、城墘、北大、溪滨和台山南、中、北及环绕梅溪乡境内的梅溪东、中、西等13条路,全长近10公里。城区梅溪河段新建有梅溪、梅城、台山、溪口和梅溪单孔大跨径石拱桥等5座大桥。在梅埔、上埔之间的闽江江面上,建有全省长度仅次于泉州大桥的闽清大桥。镇西部、北部为工业区,中部为商业区,东、南和西南为新辟的居民区。

历史沿革

1958年置梅城公社,1973年改城关镇,1984年更名梅城镇。1997年,辖城关、大路2个村委会和城北、南门、西门、溪口、台山、梅城6个居委会。

经济发展

民国时期,梅城只有一家小火力发电厂,两家雨伞厂,一家碗瓷厂。50年代,地方工业发展迅速,城区除有市属闽清电瓷厂、部队属闽清制药厂外,县属有味精、造纸、印刷、铁合金、水力设备、耐火材料、制碘、雨伞、水泥、酿酒、水泥制品、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等13家企业,县二轻系统有鞋革、纸箱、竹编、木家具、服装、塑料制品、铁器等8家企业,商业、粮食、物资等系统还办有食品加工、饲料加工、酱□加工、翻胎等10多家企业,此外还有镇、村、街道办的企业43家。地方工业产品百余种畅销省内外,雨伞、高压电瓷、海藻酸钠、赖氨酸晶体味精、彩色玻璃卡纸、饲料金霉素、服装、布鞋等产品还投入国际市场,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城区有国营、集体商店90多家,个体商店100多家,并设有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商业一派繁荣景象。

人文教育

城内有中学2所,职中1所,小学6所,幼儿园5所,托儿所1个,少体校1所,教师进修校和卫生进修校各1年,成人教育中心1所,全镇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文化体育设施有广播站、电视转播台、有线电视台、新华书记、电影院、工人俱乐部、大会场、灯光球场等。卫生设施有县医院、中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市属闽清精神病院、镇和梅溪乡卫生院以及村、工厂自设的卫生所等。

古迹有梅溪坪、台山石塔、文庙等。1986年在台山之巅新建台山公园,亭榭楼阁俱全,树木花草四季常青,成为人们工余憩息和游览胜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