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棱齿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棱齿龙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棱齿龙是中等大小、身体很轻的陆生双足动物。上颚前部齿和特别长的朝向后方的公共杆显出其原始性。臼齿具切割作用,排列成单列,且3颗一组地更新。足有四趾,每趾端均为尖蹄形。分布在亚洲、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洲,生存年代从侏罗纪中期直到白垩纪晚期。

简介

中文名称;棱齿龙

拉丁文名: hypsilophodon

恐龙体长: 全长约2.3米,臀高1米

恐龙体重: 不详

恐龙食物: 蕨类植物

生存年代: 白垩纪早期

生存地点: 英格兰南部

辨认要决: 两腿修长,喙嘴狭窄锐利,手臂长,手有5指

恐龙种类: 鸟臀目·鸟脚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亚目: 角足亚目 Cerapoda

下目: 鸟脚下目 Ornithopoda

科: 棱齿龙科 Hypsilophodontidae

属: 棱齿龙属 Hypsilophodon

种: 福氏棱齿龙 H. foxii

评价

棱齿龙的第一个骨骸是在1849由早期古生物学家发现。然而在当时,这些骨头被认为属于年轻禽龙。直到1870年代,古生物学家汤玛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uxley)发表了棱齿龙的完整叙述。在棱齿龙第一个种被命名后,威廉·达尔文·福克斯(William Darwin Fox)牧师提供赫胥黎大量的棱齿龙化石。

早期古生物学家将这种小型、二足、草食性恐龙塑造成不同模样。在1882年,有些古生物学家提出棱齿龙如同现代树袋鼠,能够攀爬树以寻找躲藏处。这个观点持续了一世纪。然而在1974年,彼得·加尔东(Peter M. Galton)提出棱齿龙更准确的肌肉与骨骼结构,并说服了大多数古生物学家棱齿龙是生存于地面上。

之后发现了3个接近完整的化石,以及20个较差的化石,尤其是在英格兰南部海岸的威特岛。在威特岛的一个地点中发现12只棱齿龙化石集合在一起,可能是一群恐龙被上涨的潮水困住。化石在其他地区如英格兰南部、葡萄牙都有发现。

棱齿龙的两侧肋骨有软骨构成的骨板,小头龙与奇异龙也有类似的骨板。目前棱齿龙只有一个种,就是赫胥黎当初所命名的福氏棱齿龙(H. foxii)。加尔东与詹森在1979年命名了另一种维氏棱齿龙(H. wielandi),但该种现在被认为是福氏棱齿龙的一个突变个体。

这种鸟脚类恐龙成群生活,遍布欧洲和北美。它啃食低矮的植物,先将树叶储存在颊囊里,然后再用后面的牙齿慢慢咀嚼。逃跑是棱齿龙自卫的惟一方法,它能够像羚羊一样躲闪和迂回奔跑。它还具有敏锐的双眼,以发现逼近的食肉动物。 [1]

参考文献

  1. 棱齿龙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