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椋鸟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椋鸟属(学名:Sturnus):是雀形目、椋鸟科的1属。包括一些重要的食虫鸟类,翅较尖,尾短而呈平尾状,体形适中,体长172-296毫米;嘴形直而尖,无嘴须;额羽短,向后倾;头侧通常完全被羽。习性大都为地栖性,有的为树栖,喜结群。叫声嘈杂,善仿其他鸟的叫声,有些种类在饲养条件下可学人语。食物多变,有些种是吃昆虫的能手,巢常营于树洞中。 结小群活动,栖于开阔地。食多在地面找食蚯蚓及其他小型动物。夜群栖。世界共有16种,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和美洲。中国有10种,见于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台湾和海南等省。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相关文化

主要价值 椋鸟是害虫的天敌,能捕捉许多害虫,一对正在喂养雏鸟的灰椋鸟,每天要捕捉400克害虫,很多国家都把人工制作的巢箱挂在树上,以便椋鸟前来安家,帮助人们消灭害虫。椋鸟还是“口技演员”,它们不仅能学其他鸟的叫声,还能模仿青蛙、小马以及汽车喇叭甚至人的声音。椋鸟非常讲究团结友爱,它们对有伤病的同伴会做出令人类都赞叹关爱举动。 入侵物种 席费林是“美国驯化学会”的一名成员,该协会旨在从旧世界欧洲引进植物和鸟类,创造一个舒适而亲切的新美国。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他在纽约中央公园放飞了60只椋鸟,希望它们能够在这里繁衍生息。不幸的是,它们成功了。 美国有大约2亿只欧椋鸟。它们体格强健又好斗,是鸟类世界的恶霸。它们造成的麻烦如此之大,以至于它们是为数不多的不受美国法律保护的鸟类。 “椋鸟冷酷而高效。我们这行里都管它叫带毛的子弹。”迈克尔·彼奇尔(Michael Begier)说道,他是美国农业部机场野生动物灾害项目的国家协调员。“椋鸟给机场造成了特别大的麻烦,因为它们会汇成非常大的鸟群,并且,比起其它鸟类,它们身体的密度非常高。它们比银鸥的身体密度要高27%,虽然银鸥比它大得多。” 如果椋鸟群撞击到飞机上,后果可能会十分惨重。在1960年它们酿成了美国航空史最致命的鸟类撞击飞机事件。当时,一架飞机正从波士顿洛顿机场起飞,椋鸟群飞进了引擎里,随后飞机坠毁在附近的港口中,机上62人全部遇难。 椋鸟还造成了农作物损失——特别是果树,这给美国农业造成了每年约10亿美元的损失。它们甚至还造成牧场的牛奶减产,因为它们会偷食吃奶牛的饲料。 “椋鸟特别讨厌的地方在于它们会挑品质最好的谷物吃,这造成了乳制品减产,因为奶牛无法获取它们需要的营养。”乔治·林兹(George Linz)说,他是美国农业部国家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的一名生物学家。“通常,农场主都意识不到发生了什么。” 文化内涵 椋鸟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被提及过一次——在《亨利四世》的上篇中。在剧中,诺森波兰伯爵之子霍茨波反抗国王,并且在想办法折磨他。在第一幕第三场中,他在幻想教一只椋鸟说“摩提默”三个字——国王的一个敌人。 “不,我要养一只椋鸟,仅仅教会它说‘摩提默’三个字,然后把这鸟儿送给他,让它一天到晚激动他的怒火。”莎士比亚写道。 “莎士比亚对一切事物的想象力似乎都没有边界。” 德鲁利·希滕贝格(Drew Lichtenberg)说到,他是莎士比亚戏剧公司的文学合伙人,该公司正在上演《亨利四世》。“他用鸟来表达罗密欧和茱莉亚深切浪漫的情感。他在《麦克白》和《李尔王》里面描绘了夜晚猫头鹰的叫声。他运用鸟类来表现各种戏剧效果。”

形态特征

常见的种类有灰椋鸟、粉红椋鸟、紫翅椋鸟。该属鸟类嘴微下曲,翼长而尖,腿和脚粗壮。主要为黑色,有金属光泽。 粉红椋鸟是该属的典型代表。头、颈、胸、翼上覆羽,三级飞羽及尾羽均为辉亮的褐黑色;尾下覆羽黑褐色;上体、下体余部粉红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雌鸟羽色较暗淡,上体在粉红色中常杂以灰色斑纹。 灰椋鸟俗称高梁头,管莲子。为中国常见的候鸟。主要特点是头顶和颈部黑色,前额和头侧白而杂以黑纹,体背面灰褐色,腰及腹部为白色;尾羽黑色,先端具白斑;嘴、脚为橙红色。迁徙时,常成群栖于树上,或旋翔于空中,飞行疾速。其体灰褐色,头上黑,两颊白,野外较易鉴别。 紫翅椋鸟为中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候鸟。它的主要特点是头、喉及前颈部呈辉亮的铜绿色;背、肩、腰及尾上复羽为紫铜色,而且淡黄白色羽端,略似白斑;腹部为沾绿色的铜黑色,翅黑褐色,缀以褐色宽边。夏羽和冬羽稍有变化。野外观察,通体黑色,闪有紫铜色和暗绿色的金属光泽。[1]

栖息环境

栖息于荒漠绿洲的树丛中,多栖于村落附近的果园、耕地、或开阔多树的村庄内。栖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性喜成群,常在草甸、河谷、农田等潮湿地上觅食,休憩于电线和树枝上。低山丘陵的疏林、村落、农田、草地。[2]

生活习性

活动 常在村落附近的树林、草地、田野间集小群活动,筑巢于高大树木的树冠枝杈上。数量多,平时结小群活动,迁徙时集大群。聚集在耕地上啄食,每遇骚扰,即飞到附近的树上。喜栖息于树梢或较高的树枝上,在阳光下沐浴、理毛和鸣叫。

集群 在飞行或栖息时喋喋不休,经常大群地聚集在一起。分布广泛的紫翅椋鸟捕食大量的昆虫,但也吃谷物和小果实,与其他鸣禽剧烈地争夺食物。自从1890年引进北美(纽约中央公园)以来,此鸟已成群地增加,在城效和市区普遍地被视为害鸟。繁殖期间集大群营巢,最多可达千只。鸟群常飞得很低,远看宛如一大片浮云。而在啄食地上的蝗虫及卵时,鸟群好像滚滚的波涛向前汹涌。当蝗虫迁飞时,它们腾空而起,在空中进行捕捉。

食性 杂食性,以昆虫为食,如蚂蚁蝗虫金龟子蚯蚓蝗虫螽斯、蟋蟀、蚱蜢、甲虫、毛虫、小蜥蜴、浆果、谷物、草籽等。以黄地老虎、蝗虫、草地暝等农田害虫和尺蠖、柳毒蛾、红松叶蜂等森林害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在秋季也聚集在果园中窃食果子或在稻田中啄食稻谷。 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和美洲。中国有10种,见于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台湾和海南等省。

繁殖方式

4-6月繁殖,往往集群营巢,巢营在村内尾檐下,峭壁裂隙、塔内以及天然的树洞中。巢的密度很大,平均每平方米有2巢,最多可达4-5个巢,巢距最近者仅100毫米。鸟巢营造在乱石堆或峭壁的缝隙间,呈盘状,直径为100毫米,以树枝搭成。巢以稻草、树叶、草根、芦苇、羽毛等编成。每年繁殖一次,每产4-7枚卵,卵色变化很大,呈乳黄色、翠绿或纯浅绿蓝色。孵卵期12天,亲鸟每天育雏95-328次,且有时一次衔数条虫返巢育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