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滇牡丹(芍药科、芍药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滇牡丹
圖片來自 彩龙社区

开花的种类——滇牡丹(芍药科、芍药属植物)

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亚灌木,全体无毛。茎高1.5米,当年生小枝草质,小枝基部具数枚鳞片。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为宽卵形或卵形,羽状分裂。花2-5朵,生枝顶和叶腋,直径6-8厘米;花瓣4-13,黄色、橙色、红色或红紫色,倒卵形,长3-4厘米,宽1.5-2.5厘米。蓇葖长约3-3.5厘米,直径1.2-2厘米。生海拔2300-3700米的山地阳坡及草丛中。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

根药用,根皮可治吐血、尿血、血痢、痛经等症;去掉根皮的部分可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等症。

滇牡丹(学名:Paeonia delavayi Franch.)

基本信息

五彩斑斓
圖片來自 王哥在本地
  • 中文名:滇牡丹
  • 拉丁学名:Paeonia delavayi Franch.
  • 别 名:野牡丹、紫牡丹、黄牡丹、狭叶牡丹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虎耳草目
  • 科:芍药科
  • 属:芍药属
  • 组:牡丹组
  • 种:滇牡丹
  • 命名者及年代:Franch.,1886

形态特征

滇牡丹为亚灌木植物,全体无毛。茎高1.5米;当年生小枝草质,小枝基部具数枚鳞片。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为宽卵形或卵形,长15-20厘米,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宽0.7-2厘米;叶柄长4-8.5厘米。

花2-5朵,生枝顶和叶腋,直径6-8厘米;苞片1-4(-6),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2-9,宽卵形,大小不等;花瓣(4-)7-11(-13),黄色、黄色基部有红色或紫红色斑点、红色、深红色或深紫红色,有时白色、绿黄色、黄色带红边、或橙色,倒卵形,长3-4厘米,宽1.5-2.5厘米;雄蕊长0.8-1.2厘米,花丝长5-7毫米,黄色、粉红色或深紫红色;花盘肉质,包住心皮基部,顶端裂片三角形或钝圆;心皮2-5(-8),无毛。蓇葖长约3-3.5厘米,直径1.2-2厘米。花期5-6月;果期8-9月。

主要变种

狭叶牡丹(变种)保氏牡丹:Paeonia delavayi Franch. var. angustiloba Rehd. et Wils.

与野牡丹的主要区别:叶裂片狭窄,为狭线形或狭披针形,宽4-7毫米。产中国四川西部(巴塘、雅江、乾宁、道孚)。生海拔2800-3700米的山坡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康定。

黄牡丹(变种):Paeonia delavayi Franch. var. lutea (Delavay ex Franch.) Finet et Gagnep.

与野牡丹的主要区别:花瓣为黄色,有时边缘红色或基部有紫色斑块。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生海拔2500-3500米的山地林缘。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洱源。

繁殖方法

扦插

选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圃地做扦插床,床土翻松后,铺15厘米厚的河沙,河沙要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扦插基质也可用蛭石或珍珠岩。在床上搭高1.5米的遮阳棚,据长春等地的经验,以7月中旬截取插穗扦插效果最好。插穗长10-15厘米。带两个节,上一个复叶,留少许叶片;下一个复叶,连叶柄剪去,用浓度为500×10-1000×10萘乙酸或吲哚乙酸溶液速蘸处理后扦插,插深约5厘米,间距以叶片不互相重叠为准。插后浇透水,再盖上塑料棚。据观察,基质温度28-30℃,湿度50%时生根效果最好。扦插棚内保持温度20-25℃,湿度80%-90%,则插后20-30天即可生根,并形成休眠芽。生根后,应减少喷水和浇水量,逐步揭去塑料棚和遮阳棚。扦插苗生长较慢,需在床上覆土越冬,翌年春天移至露地栽植。

根插:利用芍药秋季分株时断根,截成5-10厘米的根段,插于深翻并平整好的沟中,沟深10-15厘米,上覆5-10厘米厚的细土,浇透水即可。

压条:春天将萌芽出土不久的嫩芽,穿过花盆的盆孔,引入口径15-20厘米的花盆内,随生长逐渐填土,保持盆土湿润,到夏天即可生根,入冬前剪断盆下的茎,就形成一棵盆栽的芍药。

分株:芍药一般采用分株繁殖。俗语称“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因此芍药通常于10月份待其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分株,春季不宜移植。分株时需将根株掘出,用利刀顺根部裂缝处切开,使每丛带有3至5个饱满充实的芽及下面的根群,切忌伤害芽眼,然后栽于施过基肥的沙质土壤中,覆土3至4厘米,保持土壤润而不渍,一般分株栽植后第二年即能开花。盆栽芍药可结合分株一两年换盆一次,换盆时应多保留些宿土。如株丛不大,就不要分株。 [1]

主要价值

根药用,根皮(“赤丹皮”)可治吐血、尿血、血痢、痛经等症;去掉根皮的部分(“云白芍”)可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等症(云南省药品标准)。

根皮:清热凉血。用于吐血,尿血,血痢,痛经。

【藏药】班玛:根、根皮用于炎症,急性高烧梅毒性鼻炎,炭疽,乌头中毒叶治皮肤病;花治疗皮肤病,皮炎,顽癣;种子用于炭疽,高烧《藏本草》。花治皮肤病及炎症,润颜色;根及根皮治炎症突发高烧,梅毒性鼻炎,炭疽病;叶治皮肤病《滇省志》。

滇牡丹的潜在价值

滇牡丹( Paeonia delavayi )

价值不仅体现在观赏方面,还体现在药用与栽培方面,以药用为例,其成分中除了芍药苷与植物甾醇,还含有一定量的丹皮酚,从表形上看,形状各异 。

滇牡丹种子品质优良,籽油中含多种促进人体健康的脂肪酸,其中亚麻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90%,%u3B1- 亚麻酸的含量丰富,牡丹籽油与亚麻籽油相比,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高于亚麻籽油 ,油用牡丹新品种重要资源的培育越来越备受关注,滇牡丹作为西南特有的品种,具有培育新品种的潜力,扩大种子繁殖种植规模十分重要。在传统的种植过程中,人们通常通过种子繁殖达到繁育牡丹的目的,但牡丹繁殖不但受萌发周期的影响,还受幼苗出土率的影响,使滇牡丹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分析牡丹休眠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形态结构、休眠破除等,以提高种子繁殖率。

滇牡丹的观赏和药用作用

滇牡丹有着美丽的外观,除了叶形和萼片不同外,苞片和花色也有所差异,导致滇牡丹造型各异,五彩斑斓,有多种颜色类别。每种颜色类别都拥有较长的花期,可达 60d 之久,叶子的形状类型多样,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花色艳丽,在园林中应用潜力较大,可在园林中作为灌木应用。

据中国药典记载,丹皮也是一味中药,其药物名称为根皮,不仅在治疗清热凉血方面效果明显,而且在治疗活血化瘀方面也有明显疗效。此药材在复方中使用较多。种皮的成分中含有大量的黄酮,其药效不仅表现在可改善血液循环,还可降低胆固醇;种皮中还含有花青素成分,不仅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还通常运用于抗氧化。为了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中医通常将果荚中的牡丹多糖入药,在吞噬细胞方面发挥了较好的效果;牡丹的花蕊用作花茶,具有较强的滋阴补肾功能,在花中提取的精油可作为化妆品,滇牡丹的价值较大,培育出实生苗后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滇牡丹的育种作用

滇牡丹的品种数量各不相同,以黄色和紫色数量最少,在选择亲本时,可将此 2 个品种作为首选。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种植牡丹为主,野生品种很少被人应用。国外关于野生品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滇牡丹育种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仅能解决滇牡丹的实生苗问题,还能解除种子休眠的难题。 [2]

滇牡丹的油用价值

近年来,由于牡丹籽油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酸而备受关注。其富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 %u3B1- 亚麻酸,另一种是亚油酸,从药用方面来看,%u3B1- 亚麻酸不仅在脂肪分解、抗癌和骨骼生长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而且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增加新陈代谢、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及提高免疫力等方面效果独特。作为人体健康所需要的脂肪酸,其效果包括多个方面,除了降血脂、保护脑部神经元、预防缺血性脑卒和阿尔兹海默症外,还拥有降血压、保护视力、扩张脑动脉血管和预防心肌缺血等功能,牡丹籽油与亚麻籽油相比,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高于亚麻籽油,但是 2 种脂肪酸都对人体有益,无论在降低血脂、增强新陈代谢和抗衰老方面,还是在降低胆固醇、增强免疫力与预防冠心病等方面都有明显效果,而且亚油酸可在体内转化为 %u3B3- 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在人体保健方面效果明显,除了抗肿瘤、调节免疫和增强新陈代谢功效显著外,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加快脂肪分解等方面功效明显。与之相比,油酸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可降低人体胆固醇方面及降低血糖水平。2011年,牡丹籽油被批准作为新的食用油,而滇牡丹作为西南地区特有物种,也是牡丹属分布最南的物种,分布海拔 2100~3700m,适应的生存环境多样,在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在植物油含量的调查中发现,滇牡丹种子含油量达到 27%。由于牡丹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备受关注,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与市场,有研究表明,滇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比凤丹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高,亚麻酸含量达到 72.83%,而凤丹为61.24%,无论是油茶籽油,还是橄榄油,脂肪酸含量都无法与滇牡丹相比,其不仅拥有大量的亚油酸,还拥有含量众多的 %u3B1- 亚麻酸,这些物质不仅具有保健功效,营养价值也非常高,油用价值的开发需要培育大量的滇牡丹苗木,滇牡丹实生苗的培育尤其重要。

竟然是野生滇牡丹

盛夏时节,正是植物旺长期,这里本来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你看,我只是在1000平方米的范围内,转了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认识了以下几种宝物。

1.寸金草

贴近地皮,20、30公分高,正在开淡紫色小花的草本植物,扬扬洒洒一地都是。对,就是以多而密集引起我关注的,后通过识别才知道是寸金草(这片区域信号不好,时有时无,都是先拍下图片,回来后才用“拍照识花”软件识别的)。

中间寸金草又名寸金草,麻布草(昆明)、山夏枯草(昆明)、灯笼草(云南维西)、莲台夏枯草(云南曲靖),多年生草本,唇形科风轮菜属。寸金草辛、微苦、凉。云南用全草入药,治牙痛、小儿疳积、风湿跌打、消肿活血,煎水服可退烧,其籽可壮阳。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记:秋季采收,洗净晒干。高约33厘米,茎丛生,斜举或近直立,方形,上下面密被白色绵毛。单叶对生,卵形至三角状阔卵形,缘有锯齿,上有皱纹。轮伞花序生于茎的上部,每轮有花十数朵,花冠2唇形,淡红紫色,花冠管劲直,上唇直立,下唇扩展,远超出花萼。分布区域为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2.夏枯草

我当时是拿寸金草去问,有个人讲是夏枯草,结果旁边一人顺手从地上现拔了一棵起来,告诉我们他手上的才是真正的夏枯草。夏枯草,名声可大啦,但其实,我之前也是纸上谈兵,光是看过图片,没有见识过现实版的植株,这下才见了庐山真面目,算是对上了号。

说寸金草是夏枯草的同志,其实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了。一是乍看植株有点点像,二是它们都同属唇形科,寸金草是风轮菜属,夏枯草是夏枯草属,有近亲缘关系,三是寸金草的别名中,就有叫山夏枯草、莲台夏枯草的。

夏枯草的别名还有:麦穗夏枯草、铁线夏枯草、麦夏枯等,多年生草本植物。

相关资料记载:冬至后生,三、四月(以前古籍用的是农历)花,四月采之,夏至后即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即枯,故有是名。时珍曰:原野间甚多,其茎微芳,叶对节生,似旋复叶而长大,有细齿,背白多纹。茎端作穗,长一、二寸,穗中开淡紫色小花。嫩苗瀹过,浸去苦味,油盐拌之可食。夏枯草耐寒,适应性强,很少有病虫害,有清火明目之功效,治目赤肿痛、头痛等。这就对了,这片林区是我们滇源境内所谓的高寒山区,海拔最高处2848米。去年出现雾凇那天我去观赏,气温降至-8℃。

3.菊三七

只是看见一丛,蓬蓬勃勃,精精神神,像刚好长到一个人的青壮年时期,朝气而有力量,非常吸引眼球,是什么植物不知道,先拍下图片再说。先是问了几位当地人,一位大哥非常肯定地说是“水三七”,一位说的我记不得了。回家后用“拍照识花”识别,显示“菊三七”。还有资料显示是菊科土三七属呢。

还真是跟三七有关呀!专门请教原云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刘所长(也是三七研究专家),告诉我是菊科菊三七属,外用可以拔毒消肿,具有三七部分功效,不是正品三七,因而叫水三七也不错。

菊三七植株可高达150厘米甚至更高,根粗大成块状,纤维状根茎直立、中空,基部木质,多分枝。叶片长圆状椭圆形,羽状深裂,顶裂片大。分布于中国、尼泊尔、泰国和日本。

全草入药,具治跌打损伤、止痛消肿、活血化瘀、消炎止血、抗癌防癌、治妇科诸病的功效。《滇南本草》名“土三七”,活血作用,药用历史悠久,为云南民间用药。在《中药大辞典》中,根,名“菊三七”;茎叶名“三七草”。

令我吃惊的是,在查阅资料的过程,看到一名为“魅力草药”的公众号里明明白白写着“本品图片分别拍摄于昆明周边梁王山和黄龙箐”。这就不得不让我感慨缘分的奥妙无穷了,因为我拍到植株的此地,正是我们盘龙区滇源境内的梁王山山脉(不是澄江、呈贡那里的梁王山),而周边也有一个村子叫黄龙潭。村委会高书记讲,咋不是呢,我们村子周边及山上都多呢,以前嫩植株还割来喂猪,也知道有人挖来包跌打损伤处,现在没以前多见了。我们两个是否也是属于你踩过我踩过山,我走过你走过的路?

4.空心泡

只是被还沾着雨水的清新小白花吸引,就蹲下来拍了分布在一小片区域的几棵小植株,凭外观我能判断到是蔷薇科,回来后识别为“空心泡”,这又是一个惊喜。因为几天前我才在一个名“小山草木记”(因为看一本从市图书馆借到的《草木清欢》而结缘的名为小山的作者打理的一个公众号)看过一篇名为《童年滋味,江南常见“覆盆子”9种》,其中就有一种为空心泡,并重点介绍了与容易混淆的蓬蘽的区别:蓬蘽一般三小叶,偶有五小叶。而有五有七小叶的,一般是空心泡。

空心泡,还叫蔷薇莓,蔷薇科悬钩子属落叶灌木(我拍到的植株不大)。白花红果,艳丽悦目,果可食,根叶可药用。“聚合果成熟后与花托分离,空心”。

以前没太用心去留意,这时联系起来回想,其实就在这片区域内,果子成熟的时间段我是碰到过的,顺手扯过几个吃,也只是试探性地尝了一下,酸酸甜甜的小红浆果好看又好吃,不像是有毒的样子呀。但是这种植物在我小时候生活的坝区从来没有见过、吃过,根本不认识。坝区常见的有结黑果的“锁莓”,结黄果的(枝杆粉白)“黄钉铛”。再过两个月左右,现正在开花的空心泡大概就成熟了,到时计划跑一趟,专门去看空心泡和扯果子吃。 [3]

5.野生滇牡丹

最后说说野生滇牡丹,我真的是想把它作为“压轴戏”般郑重地来介绍。在认识野生滇牡丹的过程中,也是好事多磨和弯弯绕绕。其实早在十年前,我就在这片区域内见过这种植株了,零零星星的分布着,当时身边的人都说是野生芍药,这么多来年,我也只是停留在知道我们滇源这片宝山内有野生芍药,好像也不觉得有什么稀奇一样,2018年7月份也见到一株。

再就是这次,只觉眼前一亮,因为我看到的是一个小群落,好几十株的一片。赶紧拍了植株的图片,还有几个小花苞和正在开的花朵(家园子里的4月就轰轰烈烈地开过完了)。花色黄中带绿,黄绿各半,不偏不倚的样子。

刚好也有中所村种植牡丹芍药的能手在,还好我多嘴问了一下,他告诉我的是野牡丹,否定了我以前的认识,我还不信任地让他再看再确定,他肯定地说就是牡丹。牡丹芍药我家里也在种,来自山东荷泽的多个品种,牡丹木本,芍药草本,从植株上就很明显好分辨,我看这个野生牡丹的植株,叶子部分看起来更像芍药,还有先入为主的思想,没去仔细观察,也就真没被分辨出来。

首先一直以为的野芍药确定是野生滇牡丹无疑(又问了两位专家)。

而野生滇牡丹,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是中华牡丹园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和云南最有特色的花卉之一。分布于云南中部至西北部,长在深山,人们知之甚少。目前在禄劝(2016年发现卓干山零星分布)、香格里拉、梁王山均有发现。但资料上说的梁王山是位于澄江、呈贡两县那里,并已在那里开发有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对野生滇牡丹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和开展利用”。而我们滇源境内这个也叫梁王山山脉(两个梁王山的渊源我再另作研究)区域内发现的滇牡丹,没有相关资料显示,好像没在被发现之列一样。

我4月底跑过一趟禄劝的马鹿塘干塘子村,当时就感觉那里的植被和物产跟我们这片退耕还林区域差不多(整齐的松林,还吃到了松毛蛋,腌制得非常好的火腿),看起来非常亲切。而这片区域,也早已素有“小香格里拉”“小中甸”之称。相似的海拔、气候、植被,长有相同的野生滇牡丹就不奇怪了。

* 野生滇牡丹耐寒耐旱,生态适应性强,蕴含栽培品种中少有的黄色花系基因资源,有观赏、药用、食用价值,我想更有研究和保护的价值吧(诸君不能因为知情而去搞破坏哟,手断了后果自负,我们都是舍不得动它们一根毫毛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