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山桂花 (大风子科 山桂花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山桂花 (大风子科 山桂花属植物))

常绿小乔木,高8-15米。产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生于海拔200-1450米(多数在1000米以上)的山坡和山谷混交林或灌丛中。印度、缅甸、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有分布。

山桂花(学名:Bennettiodendron leprosipes (Clos) Merr.):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山桂
  • 拉丁学名:Bennettiodendron leprosipes (Clos) Merr.
  • 别 名:木勒木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 :侧膜胎座目
  • 亚 目:山茶亚目
  • 科 :大风子科
  • 族 :刺篱木族
  • 属 :山桂花属
  • 种 :山桂花
  • 变 种:3变种

形态特征

植株

常绿小乔木,高8-15米,近无毛;树皮灰褐色,不裂,有臭味。

叶近革质,倒卵状长圆形长圆状椭圆形,长4-18厘米,宽3.5-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粗齿和带不整齐的腺齿,两面无毛,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中脉在上面凹,下面突起,侧脉5-10对;叶柄长2-4厘米,稀6-8厘米,无毛。

圆锥花序顶生,长5-10厘米,稀20厘米,多分枝,幼时被黄棕色毛,以后脱落无毛;花浅灰色或黄绿色,有芳香;花梗长3-5毫米,在果期花序轴增粗;苞片小,锥状或披针形,早落;萼片为卵形,长3-4毫米,顶端圆形,有缘毛;雄花:有多数雄蕊,花丝有毛,伸出花冠,花药为黄色;腺体肉质,有短毛;雌花:萼片和退化雄蕊较雄花短一半,子房长圆形,无毛,两端尖,不完全的3室,每个胎座上有2至多颗胚珠,花柱通常3个,柱头长圆形,稍凹。

浆果成熟时红色至黄红色,球形,发亮,直径5-8毫米;种子1-2粒,扁圆形或球形,子叶黄绿色。

花果期

花期2-6月,果期4-11月。

生境分布

产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生于海拔200-1450米(多数在1000米以上)的山坡和山谷混交林或灌丛中。印度、缅甸、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有分布。 [1]

主要变种

1、皱叶山桂花(变种)本变种和原变种山桂花var. leprosipes的区别是:叶片皱缩,叶脉在上面深凹,在下面明显突起,基部为5出脉,3条脉极明显,2条较小,长圆形,长10-12厘米,宽4-5厘米,锯齿尖锐,花柱小而长。与其他种在外形上有明显不同。花期3-4月,果期5-9月。产广西(龙津)。生于海拔较低的山谷林中。

2、椭圆叶山桂花(变种)本变种同原变种的区别是:全株无毛;叶椭圆形至长圆形,干后黑色;小花序伞形状,小花梗较长。产云南(景东)。生于海拔1600米的山区林中。

椭圆叶山桂花(变种)

椭圆叶山桂花(变种)是大风子科山桂花属的一种植物,生于海拔1600米的山区林中。 [2]

物种简介

椭圆叶山桂花(变种)

本变种同原变种的区别是:全株无毛;叶椭圆形至长圆形,干后黑色;小花序伞形状,小花梗较长。产云南(景东)。生于海拔1600米的山区林中。

皱叶山桂花(变种)

本变种和原变种山桂花var. leprosipes的区别是:叶片皱缩,叶脉在上面深凹,在下面明显突起,基部为5出脉

基本信息

  •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 侧膜胎座目 Parietales
  • 山茶亚目 Theineae
  • 大风子科 Flacourtiaceae
  • 刺篱木族 Trib. Flacourtieae
  • 山桂花属 Bennettiodendron
  • 山桂花 Bennettiodendron leprosipes

[3]

物种简介

皱叶山桂花(变种)本变种和原变种山桂花var. leprosipes的区别是:叶片皱缩,叶脉在上面深凹,在下面明显突起,基部为5出脉,3条脉极明显,2条较小,长圆形,长10-12厘米,宽4-5厘米,锯齿尖锐,花柱小而长。与其他种在外形上有明显不同。花期3-4月,果期5-9月。

产广西(龙津)。生于海拔较低的山谷林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