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故乡情|难忘盛开如雪的油桐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故乡情|难忘盛开如雪的油桐花)

油桐 (大戟科油桐属植物)

油桐(学名: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是大戟科,油桐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色,近光滑;枝条粗壮,无毛,叶片卵圆形,顶端短尖,基部截平至浅心形,下面灰绿色,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无毛,花雌雄同株,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花瓣白色,有淡红色脉纹,子房密被柔毛,核果近球状,果皮光滑;种子种皮木质。3-4月开花,8-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越南也有分布。通常栽培于海拔1 000米以下丘陵山地。

该种是重要的工业油料植物;桐油是外贸商品;此外,其果皮可制活性炭或提取碳酸钾。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油桐
  • 拼 音:yóu tóng
  • 学 名: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 (1967)
  • 界  :植物界
  • 种  :油桐
  • 科  :大戟科
  • 属  :油桐属
  • 亚 界:绿色植物亚界
  • 总 门:轮藻总门
  • 亚 纲:蔷薇亚纲
  • 超 目:蔷薇超目
  • 目  :金虎尾目
  • 纲  :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 门  :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 亚 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10米;树皮灰色,近光滑;枝条粗壮,无毛,具明显皮孔。

叶卵圆、形,长8-18厘米,宽6-15厘米,顶端短尖,基部截平至浅心形,全缘,稀1-3浅裂,嫩叶上面被很快脱落微柔毛,下面被渐脱落棕褐色微柔毛,成长叶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被贴伏微柔毛;掌状脉5(-7)条;叶柄与叶片近等长,几无毛,顶端有2枚扁平、无柄腺体。

花雌雄同株,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萼长约1厘米,2(-3)裂,外面密被棕褐色微柔毛;花瓣白色,有淡红色脉纹,倒卵形,长2-3厘米,宽1-1.5厘米,顶端圆形,基部爪状;雄花:雄蕊8-12枚,2轮;外轮离生,内轮花丝中部以下合生;雌花:子房密被柔毛,3-5(-8)室,每室有1颗胚珠,花柱与子房室同数,2裂。

核果近球状,直径4-6(-8)厘米,果皮光滑;种子3-4(-8)颗,种皮木质。花期3-4月,果期8-9月。

分布于中国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越南也有分布。通常栽培于海拔1000米以下丘陵山地。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宜昌。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怕严寒,栽培区域范围在北纬22°15’-34°30';东经99°41'-122°07'。年平均温度16-18℃,在10℃以上的活动积温在4500-5000℃,全年无霜期240-270天,能耐冬季暂短低温(-8- -10℃),长期处于-10℃以下则引起冻害。遇春季晚霜及花期低温受害极大。年降雨量900-1300毫米。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可与花生、油菜、芝麻、赤豆、蚕豆等间作,亦可与杉树、茶树混交。

繁殖方法

植苗造林

油桐造林有直播和植苗两种繁殖方式。直播造林就是将经过精选的油桐种子,直接播种到整好地的穴中,方便省工,是油桐造林的传统方法。而在“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渠旁)、“四边”(地边、沟边、路边、渠边)和桐农混作的栽植方式中,常以植苗造林为主。

培育壮苗

苗木培育方式有两种:

①营养袋育苗。营养土配方为土杂肥、林地表土、腐熟饼肥、磷肥5:5:1∶1,将其充分拌匀、装袋。将种子用50-60℃温水浸泡12个小时后,取沉底的种子,于2月下旬播种入袋,每袋1-2颗。当小苗在拱苗期至展叶前,移苗上山定植。这种方法成效较好,可避免伤根。

②大田育苗,低床密播,随采随播。秋季桐籽采收后,选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整地作低床,床宽l米,深15-20厘米。将床底部平整后,密播一层种子(每平方米播种2.5千克),不重叠,再覆土10-15厘米,使床高出两边步道,床面覆盖稻草或杉树枝,以保湿防鼠。苗床四周开沟排水,以防积水。第2年3月或4月上旬,取已发芽的弓形苗造林。未发芽的种子继续埋入土中,5-7天后再挖第2批弓形苗,连取3次,第3批后弃之。

栽培技术

  1. 建园整地:建园的主要工作就是整地。不同的地势、不同的土壤都有不同的要求。
  2. 梯级整地:油桐丰产林的整地,要求普遍采用梯级整地。用半挖半填的办法,把梯面一次修好,改成若干水平台阶,上下相连,形成阶梯。每一个梯面为一油桐栽植带。梯面距离、梯面宽度因坡度和栽植株行距的不同而异,一般是坡度越大,梯面越窄。梯壁可采用石块和草皮混合堆砌而成。梯面反坡向内倾在内侧开宽30厘米、深15厘米的竹节沟蓄水。梯级整地适宜在缓坡地进行。
  3. 带状整地:坡度25度左右的地区不宜采用梯级整地,因为填挖多,坡面动土太宽、梯壁高、壁埂不牢,容易崩塌,所以应采用“等高带状整地”或“等高沟埂”的方法。等高带状整地,沿山坡等高线按一定宽度开垦,带与带之间不开垦,留生土,每隔3-5带开一等环山沟截水。等高沟埂,沿山坡等高线开沟,将挖出的土堆放在沟的下方,在埂的半壁栽树。沟深30-40厘米、宽40-50厘米,沟距应根据栽植密度而定。
  4. 块状整地:在坡度较大、土壤疏松或石山区宜采用此方法。按照栽植点要求的距离,只在栽植点周围一定范围内整地。如鱼鳞坑整地,就是在与山坡水流方向垂直处,环山挖半圆形植树坑,一般长1米、宽50厘米、深25厘米,在坑内积土,使坑面成水平,并在坑下边筑成半环状土埂。
  5. 起苗移栽:起苗移栽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根系,尤其是大田育苗,起苗时宜在下雨之后、苗圃地湿润时进行。土壤干燥时,要在移栽前两三天将苗圃地浇足水,使土壤湿透,以保证起苗时不致过度损伤根系。如果距造林地较近,而苗木根系又能带宿土,应尽量带土造林;如苗圃距造林地较远,起苗后则应立即用黄泥浆蘸根,保护根系不至于干燥。
  6. 栽植密度:“四旁”零星栽植:因地制宜,株距5-6米,每亩10-15株。
  7. “四边”栽植:在丘陵坡地的二三台地边,可按地边每5-6米栽植一株;四五台坡地,可在地边斜坡上按株行距(4-5)×(5-6)米多行式栽植;高台坡耕地,在地边、沟边、路道边单行和多行栽植。
  8. 桐农混作:除在“四边”栽植外,也可在耕地中因地制宜稀植桐树,每亩5-7株。
  9. 定植要求:按株行距定点开穴,穴的大小为80×80×70厘米,定植前20-30天在穴中施入土杂肥10-11千克、腐熟饼肥l千克、磷肥1千克。
  10. 造林时间:栽植最适宜的时间为2月中下旬,在油桐分布区的北缘可以延至3月上中旬,南缘可提早至2月初。另外,造林时必须做到苗正、根舒,分层填土压实,根茎要低于地面2-3厘米,并保湿。
  11. 抚育管理:桐林要丰产,必须要有良好的树体结构供挂果。幼林管理的任务是中耕除草、间种和施肥,目的是促进幼树生长、培养优良的树形。所以,幼林管理是丰产的主要前提,抚育一定要细心。

在幼树期(4年生前),每年4-6月和7-9月各进行1次松土除草,松土深度15-20厘米,除净杂草并铺放在幼树周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株施尿素100克,如缺窝少苗要及时补植;7月进行第2次施肥,每株施尿素150克左右,并扶苗培育,保护分枝。还有,桐农间作是幼林抚育最好的方法。可与其间作的作物很多,如黄豆、豌豆、赤豆、蚕豆、花生、芝麻、马铃薯、红薯、胡萝卜、西瓜、油菜、小麦等。但要注意两点:一是间种农作物每年轮换,二是农作物一定要离开油桐树干10-15厘米,不能紧贴树干,以免有碍桐林生长。

在油桐成林管理阶段,关键是土壤耕作,主要有夏铲和冬挖。

冬挖主要是大块翻土,在12月至第2年1月进行,每两年1次,挖翻深度为20-25厘米。可以改善土壤性状,还可以消灭在土壤中化蛹的害虫,如油桐尺蠖等。夏铲的目的是铲除杂草、疏松土壤。每年6-8月进行,深度10-15厘米。 [1] 在油桐成林管理上,施肥也不可少。在冬季或早春,要结合冬挖施基肥,每株施用土杂肥或农家肥20-25千克,或腐熟饼肥1-1.5千克,或专项复合肥0.5-1千克。4月中下旬至5月追施花肥,每株施硫铵200-300克、过磷酸钙(腐熟)300-400克。7月至8月上旬追施果肥,每株施过磷酸钙300-400克、氯化钾300克。施肥方法是沿树冠开环状沟施放。

主要价值

药用

  • 【性味】味甘;微辛;性寒;大毒。
  • 【功能主治】吐风痰,消肿毒,利二便。主治风痰喉痹,痰火瘰疬,食积腹胀,大小便不通。丹毒,疥癣,烫伤,急性软组织炎症,寻常疣。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枚(油桐子);或磨水;或捣烂冲。外用:适量,研末敷;或捣敷;或磨水涂。
  •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工业

种子具厚壳状种皮,宽卵形;种仁含油,高达70%,桐油是重要工业用油,制造油漆和涂料,经济价值特高。桐油和木油色泽金黄或棕黄,都是优良的干性油,有光泽,不能食用,具有不透水、不透气、不传电、抗酸碱、防腐蚀、耐冷热等特点。广泛用于制漆、塑料、电器、人造橡胶、人造皮革、人造汽油、油墨等制造业。 油桐是中国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桐油是一种优良的干性油。具有干燥快、有光泽、耐碱、 防水、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性,是重要的工业用油。

植物文化

每年的四月和五月,是台湾客家庄最美丽的时节,因为这是油桐开花的时节。这个时节走在山间古道上,只见古道两侧开满洁白如雪的油桐花。油桐树下,落花洁白,花絮飘飞,宛如飘雪。勤劳而不乏浪漫的客家人便给油桐花取了个美丽的名字——五月雪。地面上“落满”了“桐花”,脚步踩到哪里,哪里的“油桐花”便纷纷散开,让人产生一种美妙遐想:走在林荫小径上,洁白无瑕、沁人心脾的“雪花”,在轻风中飘摇、飞舞,令人沉醉。

诗人陈翥的一首咏桐诗:“吾有西山桐,桐盛茂其花。香心自蝶恋,缥缈带无涯。白者含秀色,粲如凝瑶华。紫者吐芳英,烂若舒朝霞。素奈亦足拟,红杏宁相加。世但贵丹药,夭艳资骄着。歌管绕庭槛,玩赏成矜夸。倘或求美材,为尔长所嗟。” 原来人们自古就有喜爱油桐花的情结。

故乡情|难忘盛开如雪的油桐花

难忘盛开如雪的油桐花

作者:王清贵

每到四五月之际,在繁华落尽的暮春,经过冷寒天气的洗礼之后,油桐花就在人们的不经意间突然盛开了。纯白洁净的小喇叭花,依偎成一簇一簇撒落满树,漫山遍野如同雪景一般冶艳壮观。

这就是我记忆中家乡最优美的一道风景。

一、

最早记载油桐树的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说:“罂子桐,有大毒,压为油,毒鼠立死。摩疥癣、虫疮、毒肿。一名虎子桐,似梧桐生山中。”宋陈翥《桐谱》记载说:油桐“实大而圆,一实中或二子,或四子,可以取油为用。今山家多种成林,盖取子以货之也。”又说:“蜀桐独为美”。

北川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油桐树,因未见到文献记载,不得而知。清乾隆《石泉县志·物产·木之属》说:“桐树,子可为油。”知县姜炳璋说:“予尝劝民多栽桑、柘、椒、桐,”“椒宜高山,桐宜下地。富、甘宜椒,让乡宜桐。多多益善,饱暖可以具庆矣。”民国《北川县志·物产》记载说:“油桐,陈家坝全区皆是,约万余石。” [2] 1995年版《北川县志·多种经营》载:民国元年至25年累计种植桐树25万株。民国38年,有桐树34万株,漩坪、东溪、邓家、陈家坝、太平、桂溪等地为主产区,年产桐籽300吨。1950年至1965年,仍每年都有种植,常年产桐籽400吨,1959年达到650吨。1985年,全县仍有桐树77万株,投产58万株,产量300吨。虽然桐树的数字是“统计加估计”有不少水份,但产量则是基本可信的。由此,不仅可见油桐树的发展过程,也可推想曾经的油桐花开时,那是一幅何样的景致。

二、

上世纪70年代,从安子坪任家坪上学的路上要经过西山坡一片油桐树林,油桐花开的时候,微风或小雨摩挲桐叶、花朵的声音,如同青梅竹马窃窃私语。那时,对所谓的花语还一无所知,等过了懵懵懂懂的年龄,才突然觉得油桐花纯美、夭野、端庄的气质,只有情窦初开的乡村少女可比,安静而又饱含着期待、向往、执着

从曲山到擂鼓的公路上,有一个叫桐子包的地方,大概就是有满山坡的油桐树而得名。北川人说的山包,泛指矗立的巨石突兀的山丘,并用作地名。如沈家包、张家包等地名。公路从桐子包穿过,留下的半边山包,成了极有韵味的风景。站在山包上,一湾风景尽收眼底,尤其是在油桐花开的时候,生机盎然的田野、炊烟袅袅的民居、悠闲吃草的黄牛……原生态的乡村画卷,美得让人憋住气息地感动。

小时候去外婆家,过了桐子包,就意味着路程过半。有时经过这里,我和弟妹们就会放下东西,如自由自在的山羊,在这里爬上跑下玩耍好一阵子。

如今,桐子包剩下的半边山包已荡然无存,周边的地形地貌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声中被彻底改变,甚至连这个地名都已不再有人提起。

在我小时候极其有限的视野里,另外一处油桐树较多而又成一片风景的,是茅坝湔江对面山坡上的油桐林。每到花开,雪一般洁白、傲立枝头的油桐花就散发着自然天成的清香,轻风吹过,花枝随风摇摆。眺望如同挂在山坡上的巨幅画卷,那出尘的仙韵和脱俗的意境,让你灵魂深处情不自禁地闪现出那个曾经让你隐隐心疼、又挥之不去的女人,困惑而心神不宁的浪漫激情也一下子诗意般地奔放和流淌。

站在油桐树下,翘望白中渗紫的花朵,红红白白的花瓣,一阵风吹过,一阵雨打过,花瓣如雪飘落,带着无人理解的寂寞和快乐,带着岁月和日子的沧海桑田、悲欢离合。

三、

记忆最深刻的,是母亲用新鲜油桐树叶包裹的嫩玉米馍馍。在那个天天盼着地里庄稼成熟,甚至多半成熟时就被提前食用的年代里,那既是维持生存的普通食物,也是难得的美食。嫩玉米馍馍,这是几代北川人的记忆,在玉米粒成熟至用手可以勉强剥落时,就在手磨上将嫩玉米粒磨成玉米糊,做成馍馍状或蒸或烙或烤。人们一般的做法是烙成饼,简单而易保存。但母亲却另辟蹊径,用刚刚摘下的油桐树叶,将嫩玉米糊包裹成粽子一样的菱形蒸熟。嫩玉米的清香和油桐树叶特有的清香交织混杂,口感糯爽,香味绵长。

人民公社时期,捡拾山野里非集体所有的油桐树果,是不少孩子上学开支的重要来源。在捡拾队伍中,孩子们是绝对的主力。油桐果捡回家,剥出子粒晾干后就可出售。

有一年,一个孩子大概是饥肠辘辘,就剥食了几颗油桐籽,结果引起中毒又吐又泻,好在吃得不多,才保住了性命。后来,大人们每每拿这事警示孩子,不要因为嘴馋什么都敢吃。其实,哪里是因为嘴馋呢!

四、

北川大部分地方都有油桐树的分布,这些油桐树中,究竟有没有原生?还是全系人工所种?虽难以搞清,但从文献记载来看,从清朝到民国,倡导和鼓励农民广种油桐树一直都是县政府的基本政策。桐子包、桐子坝、桐子湾等带“桐”字的地名,就是油桐树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历史印记。

油桐树在北川的消失,大概是从1986年左右开始的,接着是坠崖似地急剧消失。

如今,只有山野里零星的油桐树,才在开花时节用它们娇丽的花朵,昭示着它们曾经的辉煌。

如今,那一片又一片雪白的油桐花,也只有在见过它们的一代又一代人的梦里才会悄然绽放。

五、

现实,如此冷酷而又令人啼笑皆非。需要时,让它遍地生根,花开山野;不需要时,一砍而光,遗忘净尽。(2020年5月31日)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故乡情|难忘盛开如雪的油桐花)的相关视频


相关视频

油桐花开,美醉山野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