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四棱偏瓣花(野牡丹科 、偏瓣花属植物)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四棱偏瓣花(野牡丹科 、偏瓣花属植物) )

生长于海拔600-1000米山坡石缝间。分布于四川(洪雅、峨眉),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洪雅。

四棱偏瓣花(学名:Plagiopetalum serratum (Diels) Diels var. quadrangulum (Rehd.) C.Chen )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四棱偏瓣花
  • 拉丁学名:Plagiopetalum serratum (Diels) Diels var. quadrangulum (Rehd.) C.Chen
  • 界 :植物界
  • 科 :野牡丹科 Melastomataceae
  • 属 :偏瓣花属 Plagiopetalum
  • 分布区域:四川(洪雅、峨眉)

[1]

相关变种

本种还有一类型,叶大与原变种近似,但花萼无棍棒状腺毛,又与四棱偏瓣花相近,看来是二者的中间类型,产于云南龙陵、临沧及耿马等地。

偏瓣花(原变种)

形态特征

偏瓣花(原变种)灌木,高0.5-1.2米;茎幼时四棱形,棱上具狭翅,翅上常具疏刺毛及微柔毛,以后近圆柱形,翅不明显,分枝多。

叶片膜质或略厚,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钝或圆形,长6-14厘米,宽2.5-4厘米,边缘具整齐的细锯齿或近全缘而具刺毛状疏缘毛,3-5基出脉,5脉时近边缘的2条不明显,叶面近无毛或被疏微柔毛及极疏的糙伏毛,基出脉下凹,侧脉微凹,背面除基出脉密被微柔毛及疏糙伏毛,侧脉密被微柔毛外,其余无毛或被微柔毛,基出脉、侧脉隆起;叶柄密被鳞片及平展的刺毛,长4-20毫米,有槽。

花蕊疏松的伞房花序或伞形花序组成复伞房花序,顶生或生于小枝顶叶腋,长1.5-7厘米,幼时常被鳞片及刺毛;花梗长6-10毫米,被极细的微柔毛;花萼钟形,长约8毫米,具四棱及8脉,其中4脉明显,脉上常被平展的疏短刺毛及被极细的微柔毛,裂片卵形,背部常隆起菱形的翅,具小尖头;花瓣红色至紫色,稀粉红色,倒卵形,不对称,偏斜,长约6毫米;雄蕊长者长约11毫米,花药长约6毫米,短者长约8毫米,花药长约3毫米,药隔均不膨大或微膨大;子房顶端具4个三角形的齿。蒴果球形,具四棱,宿存萼顶端平截,冠以宿存萼片,直径约6毫米,无毛。花期8-9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2]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500-2000米的疏林下湿润的地方,林缘、路旁或草坡灌丛中。 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越南北部。模式标本采自贵州花园窑? (Hoa-ouan-yao)

偏瓣花属(学名:Plagiopetalum Rehd.)

是野牡丹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茎幼时具4棱,棱上有狭翅;叶边有细齿或刺毛状疏缘毛,3-5基出脉;花4数,组成伞形花序,复排成顶生的伞房花序;萼钟形,具8脉,檐4齿裂,裂齿锥尖;花瓣4,粉红至紫红色,卵形或长卵形,两边不等;雄蕊8,4长4短,花药线状披针形,基部2裂,顶端单孔开裂;子房4室,全下位,每室有胚多颗;蒴果球形或卵状坛形,具4棱种子劲直,长楔形或狭三角形,有小斑点。偏瓣花属共有偏瓣花(Plagiopetalum esquirolii)等4种。只有偏瓣花P. esquirolii(Levl. )Rehd. 等4种,产西南部和南部。

下级分类

偏瓣花 Plagiopetalum esquirolii (Levl.) Rehd.

1a.偏瓣花(原变种)刺柄偏瓣花(云南植物志)

灌木,高0.5-1.2米;茎幼时四棱形,棱上具狭翅,翅上常具疏刺毛及微柔毛,以后近圆柱形,翅不明显,分枝多。叶片膜质或略厚,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钝或圆形,长6-14厘米,宽2.5-4厘米,边缘具整齐的细锯齿或近全缘而具刺毛状疏缘毛,3-5基出脉,5脉时近边缘的2条不明显,叶面近无毛或被疏微柔毛及极疏的糙伏毛,基出脉下凹,侧脉微凹,背面除基出脉密被微柔毛及疏糙伏毛,侧脉密被微柔毛外,其余无毛或被微柔毛,基出脉、侧脉隆起;叶柄密被鳞片及平展的刺毛,长4-20毫米,有槽。疏松的伞房花序或伞形花序组成复伞房花序,顶生或生于小枝顶叶腋,长1.5-7厘米,幼时常被鳞片及刺毛;花梗长6-10毫米,被极细的微柔毛;花萼钟形,长约8毫米,具四棱及8脉,其中4脉明显,脉上常被平展的疏短刺毛及被极细的微柔毛,裂片卵形,背部常隆起菱形的翅,具小尖头;花瓣红色至紫色,稀粉红色,倒卵形,不对称,偏斜,长约6毫米;雄蕊长者长约11毫米,花药长约6毫米,短者长约8毫米,花药长约3毫米,药隔均不膨大或微膨大;子房顶端具4个三角形的齿。蒴果球形,具四棱,宿存萼顶端平截,冠以宿存萼片,直径约6毫米,无毛。花期8-9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1b.七脉偏瓣花(变种)

本变种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叶片椭圆形卵状椭圆形,长8-13.5厘米,宽4.5-6.5厘米,边缘细齿不明显,近全缘,具缘毛,基出脉7,最外侧两条极近边缘且不甚明显;叶柄较长,长2-4厘米,密被微柔毛及短刺毛。伞形花序,有时具1-2分枝;花萼仅被疏微柔毛。幼枝棱上翅极不明显。花期10月,果期翌年1月。

产云南南部。生于海拔1300米的山坡或山脚常绿阔叶林下阴湿处。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富宁

光叶偏瓣花 Plagiopetalum serratum (Diels) Diels

2a.光叶偏瓣花(原变种)

灌木,高0.5-2米;茎初时四棱形,棱上有翅,翅上被棍棒状腺毛,其余无毛,以后近圆柱形,毛脱落,分枝多。叶片膜质或纸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稀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钝,长4.2-12厘米,宽1.4-4.5厘米,边缘具细锯齿,3出脉,两面被极疏的糙伏毛,常仅于近边缘者明显,叶面基出脉微凹,侧脉不甚明显,背面基出脉、侧脉隆起;叶柄长5-20毫米,无毛,两侧具狭翅。多回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多花,长4-8.5厘米,稀长2厘米,直径3-6.5厘米,总梗四棱形,棱上具带棍棒状腺毛的狭翅,花梗长约9毫米,四棱形,棱上具带棍棒状腺毛的翅,稀无毛;花萼钟形,长约5毫米,四棱形,具8脉,在脉上具棍棒状腺毛,裂片狭三角形,顶端锐尖;花瓣粉红色、红色、玫瑰红色或紫红色,长卵形,不对称,偏斜,长约10毫米,宽约5毫米;雄蕊长者约11毫米,花药长约6毫米,短者长约7.5毫米,花药长约4.5毫米,药隔基部均微膨大呈短距;子房球形,顶端具4个三角形的齿。蒴果卵形,具四棱;宿存萼紫红色,顶端平截,直径4-5毫米,常冠以钻状宿存萼片,脉上被疏棍棒状腺毛。花期8-9月,果期10-11月或达12月。

产云南(西北部及西南部)。生于海拔1200-2800(-3450)米的山谷、山坡林下荫湿处或沟边。缅甸也有。

2b.四棱偏瓣花(变种)

本变种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叶片较小,广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急尖,钝,基部楔形, 长1.8-4.5厘米,宽0.7-1.8厘米,通常长约2.3厘米,宽8毫米;花略大,花萼漏斗形,被疏微柔毛,长约6毫米,裂片锐三角形,花瓣长方形,上部偏斜,长8-9毫米,宽3-5毫米。

产四川(洪雅、峨眉)。生于海拔600-1000米山坡石缝间。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洪雅。

本种还有一类型,叶大与原变种近似,但花萼无棍棒状腺毛,又与四棱偏瓣花相近,看来是二者的中间类型,产于云南龙陵、临沧及耿马等地。 [3]

检索表

1叶柄有毛及刺毛。(2)偏瓣花

1叶柄无毛。(3)光叶偏瓣花

2叶片狭,长6-14厘米,宽2.5-4厘米,边缘具明显的细锯齿,基出脉3(-5);叶柄具被鳞片及平展的刺毛。偏瓣花(原变种)

2叶片宽,长8-13.5厘米,宽4.5-6.5厘米,边缘齿不明显,近全缘,基出脉7,其中近边缘两条不明显;叶柄密被微柔毛及短刺毛。七脉偏瓣花

3花萼棱上具棍棒状腺毛,幼枝、花序总梗棱上具棍棒伏腺毛;叶片大,长3-7厘米,宽1.3-2.2 厘米。光叶偏瓣花(原变种)

3花萼无毛或被微柔毛,幼枝、花序总梗棱上具疏刺毛或微柔毛;叶片小,长1.8-4.5厘米,宽约8毫米。四棱偏瓣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