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白心球花报春(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白心球花报春(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 )

报春花科报春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短根状茎。叶片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匙形,先端圆形或钝,边缘具小牙齿,下面有时被白色或淡黄色粉,花序近头状,苞片线状披针形,花梗不明显;花萼钟状,裂片披针形,花冠淡紫色或蓝紫色,有时淡红色,极少白色,蒴果近球形,5-6月开花。

分布中国西藏东南部,东达察隅,北至嘉黎。亚东以西则不常见。不丹、锡金、尼泊尔和印度西北部也有分布。常生长于高山草甸和矮林、灌丛中。该种花型大方,花色美丽,有观赏价值。该种是西藏民间用全草作止泻药。

白心球花报春(学名:Primula atrodentata W. W. Smith):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白心球花报春
  • 拉丁学名:Primula atrodentata W. W. Smith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  :报春花目
  • 科  :报春花科
  • 族  :报春花族
  • 属  :报春花属
  • 组  :球花报春组
  • 种  :白心球花报春
  • 命名者及年代:W. W. Smith,1911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粗短的根状茎和成丛的长根。叶丛基部无芽鳞,常有残存枯叶;叶片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匙形,连柄长1.5-6厘米,宽0.5-2厘米,先端圆形或钝,基部渐狭,边缘具小牙齿,两面均被短柄小腺体,下面有时被白色或淡黄色粉,宽扁的中肋和侧脉在下面稍隆起;叶柄通常极短或不明显。

花葶高(1)4-8(15)厘米,果时稍增长,少数长可达20-30厘米,近顶端被淡黄色粉;花序近头状,少花至多花;苞片线状披针形,长3-6毫米,先端锐尖,基部稍膨大或有时成耳状;花梗不明显或长达1毫米;花萼钟状,长5-7毫米,疏被小腺体或微被粉,分裂略超过中部,裂片披针形,先端通常染深紫色;花冠淡紫色或蓝紫色,有时淡红色,极少白色,冠筒约长于花萼1倍,筒口周围白色,冠檐直径1-1.5厘米,裂片阔倒卵形,先端2深裂;长花柱花:雄蕊靠近冠筒基部着生,花柱长达冠筒中部;短花柱花:雄蕊着生于冠筒中部,花柱长约2毫米。蒴果近球形,包藏于宿存花萼中。花期5-6月。 西藏民间用全草作止泻药。

栽培技术

栽植

一般作温室盆栽。当苗长出5-6片叶时先移植入小盆中,待长出7-8片叶时再移入大一点盆,口径为15-17厘米的盆为宜。盆土选用腐叶土2份、园土3份、河沙1份混合的培养土,再加入适量腐熟的厩肥和熟石灰,栽植不宜过深,否则易烂茎,以根际与土平为准。定植时间最迟不迟于令其开花中期前的第90-100天。苗应选生长健壮、叶色好的苗。栽后浇水,置于阴凉处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进入正常管理。

光照与温度

喜凉爽,忌高温是报春花对温度的基本要求。适宜生长温度,白天20℃,夜间5-10℃。在12-22℃均能生长良好。温度过高植株生长缓慢,在较低温度下则花色浓艳。在充分生长的条件下,进行10℃低温处理,可促进花芽分化,在12℃温度环境中则花朵开放的时间更长。花芽分化后,在15℃温度条件下,叶只要保证长日照,可提前开花。夏、秋季要进行遮荫或放在疏荫处,进行降温,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通风良好。冬季入低温湿室,温度保持在5℃以上。

浇水与施肥

初植苗要控制浇水,促进根系生长发育。生长期要注意浇水,使盆土保持湿润偏干状态,不可过湿。如跟缺水出现叶片萎蔫,可先往叶片上喷水,再适量浇水。生长期每月施3-4次稀薄液肥,忌施浓肥,最好多施磷、钾肥,有利于花多,花色艳丽、施肥时,不要将液肥喷溅到叶上,若溅到叶上,应清水冲洗干净。

整形

修剪花凋谢后应及时剪去花梗残花,摘除枯叶,加强管理,可延长花期。

主要价值

报春花是春天的信使,当大地还未完全复睡,众芳凋零,它已悄悄地开出花朵、在林缘、在溪畔、在草地上,或成丛,或成片,生气盎然,春天即将来临。拉丁文Primula ,亦为早春开花之意。 报春花是人们经常见的一种花草,是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之一,常用来美化家居环境。 [1]

植物文化

花语:初恋希望不悔

送花对象:朋友恋人情人

赠花礼仪:用素色的大浅盘装入各种色彩的小盆报春,包上玻璃纸,再将缎带打成十字花结做配饰

南宋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的杨万里,留有词作《嘲报春花》:嫩黄老碧已多时,𫘤紫痴红略万枝。始有报春三两朵,春深犹自不曾知。

亮白小报春(学名:Primula candicans W. W. Smith)

是报春花科报春花属下的一个种。产于中国西藏。生于岩石上,海拔4100-4200米。

形态特征

多年生小草本,株高2.5-3厘米,具粗短的根状茎,常聚生成垫状密丛。叶丛基部具残存枯叶,叶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或匙形,连柄长2-3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通常圆形,有时锐尖,基部渐狭窄,中部以上边缘具小牙齿,下半部近全缘,上面稀疏、下面较密被乳黄色粉,中肋及4-6对侧脉在下面显著;叶柄具狭翅,与叶片近等长。花葶短于叶丛,高可达1厘米,被粉;花单生或2-4朵组成伞形花序;苞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7毫米,被粉;花梗长5-10毫米,花后稍伸长;花萼狭钟伏或近管状,长6.5-7毫米,外面疏被粉,分裂深达全长的2/3,裂片披针形,先端锐尖;花冠蓝紫色,外面疏被粉,冠筒长12.5-14毫米,喉部无环状附属物,筒口周围白色,冠檐直径1-2厘米,裂片倒卵形,长约1厘米,顶端具深凹缺,长花柱花: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约7毫米,花柱长达冠筒口;短花柱花: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11.8毫米,花柱长约7.5毫米。蒴果稍短于花萼。花期5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4100-4200米的岩石上。产自于我国西藏(波密)。模式标本采自波密索白拉(北纬30°08′,东经94°50′)。 [2]

本种提示

本种与岩生小报春P. rimicola W. W. Smith相似,但叶缘小齿较浅,花冠筒较长,雄蕊着生部位和花柱长度亦不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