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荔枝树 (无患子科 荔枝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 荔枝树 (无患子科 荔枝属植物))

荔枝是常见的水果,营养成分极高。荔枝的树干则较为细腻、光滑,一般可能树干会带有点浅绿色,而且树枝带有点斑纹。荔枝根系因苗木繁殖方法不同而异。实生树及嫁接树有发达的主根;高压(圈枝)繁殖的荔枝侧根须根发达,没有主根。荔枝的根系由很多粗壮发达的侧根和纤细茂密的细根所组成,初生的幼根白色,肉质,质脆易断,俗称“豆芽根”。老根呈灰褐色。荔枝根系与真菌共生,形成菌根,为总状分枝式。

荔枝树(学名:Litchi chinensis Sonn. )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荔枝
  • 拉丁学名:Litchi chinensis Sonn.
  • 二 名 法:Litchi chinensis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  :无患子目
  • 科  :无患子科
  • 亚 科:无患子亚科
  • 属  :荔枝属
  • 命名者及年代:Sonn.1782

形态特征

树体

荔枝树树体高大,百多年生的树高16.0米以上,树冠直径15.0米以上,主干粗大。树皮粗糙成微龟裂状,但较龙眼光滑,灰白色、灰褐色或黑褐色。不同品种,树表皮的色泽和糙度有差异。水东黑叶、大造等品种的树干灰白色,表皮较光滑,黑叶、糯米糍、禾荔等品种,树干黑褐色,表皮较粗糙。树干高低及树冠大小与土壤、品种、繁殖方法以及栽培管理有关。土层瘠薄或地下水位高,树冠较小;土层深厚肥沃,树冠较大。驳枝繁殖的植株主干不明显,且多为3~4条主干,成多干型,树冠较开张,成半圆头形;实生植株,主干明显,成单干型,树冠多成圆头形。荔枝树干木质纹理幼细,呈棕红色。

枝梢的叶芽和花芽均是单芽,且裸露,但顶芽有雏叶包围保护。枝梢顶端优势强,顶芽容易萌发成枝;腋芽,强枝者只有1~2个能萌发,其余均为潜伏芽。新梢老熟后有的顶端枯死,由第一侧芽变成顶芽。

荔枝的枝梢依其性质可分为:

营养枝

由叶芽抽出带叶的枝条称营养枝。一般长度为20~30厘米,徒长枝长达60~100厘米。末次梢营养充足生长良好,次年能抽穗开花者,称为结果母枝。

结果枝

由结果母枝抽出的能开花结果的枝条称结果枝。荔枝的花芽是混合芽。当花穗发育过程遇高温时,抽出带叶花序的结果枝;当花穗发育过程遇低温时,抽出不带叶的纯花序,结果枝不明显,变成花序的主轴。

荔枝枝梢的特性因品种而异。禾荔的枝条密而短;大造、水东疏而长;桂味硬而脆。荔枝新梢黄绿色,表皮着生许多灰白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点;老熟的枝梢灰褐色;多年生枝条颜色较深。

花穗结构

荔枝为聚伞花序,圆锥状排列。花穗由主穗、侧穗、支穗及花组构成。主穗基部(龙头桠)及叶腋处还抽生若干腋侧穗。一个小花组一般由三个花蕾组成,品字形排列,二个小花组和中间一个单花蕾即七个花蕾构成一个花组。有些大穗型的花穗还由二个花组和中间一个单花蕾,即15个花蕾组成一个大花组。一般2~7个花组(或大花组)构成一个支穗。3~10个支穗组成一个侧穗。6~20个侧穗和若干腋侧穗组成一个聚伞圆锥花序。荔枝花序上小花着生的疏密因品种而异。丁香、桂味花序较疏散;禾荔梗短花多,故觉密集;三月红、大造,铊荔花序粗大,花朵众多。每一花序着生花朵数因品种而异,禾荔一花序着生800多朵,三月红1600多朵,糖驳1300多朵,桂味100多朵。

花序大小

花序的大小因品种而异,花序大小与果实成熟期、果实大小、叶片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一,早熟种如三月红、大造、黑叶等花序大而长,花梗较粗,果农称“长脚花”,其特点是花较多,果形较大;迟熟种如桂味、禾荔、糯米糍等,花序短而小,花梗较细,果农称“短脚花”,其特点是花数较少,果形中等大或较小。其二,花序长大的,一般叶片较大;花序较小的,叶片较小。

就同一品种而言,树势健壮,结果母枝粗壮,或花序发育期遇适当低温干旱气候,则花序较大;树势较弱,结果母枝纤细,或花序发育期遇到较高温湿润气候,则花序较小。花蕾萌发后遇到霜冻而枯死,然后在枯死的花蕾基部重新萌发新花蕾,这样形成的花序一般也比较细小。

花型

荔枝花型有雌花、雄花、两性花和变态花四种。雌花、雄花数量多,生产上作用大,两性花数量较少,变态花授粉不良,故在生产上作用不大。

雌花:也称雄蕊发育不完全的雌花,或称雌能花,果农称“仔花”。花托发达,被毛茸,花萼成为小杯状,被锈色茸毛,花瓣退化,但偶有带花瓣者。雄蕊5~11枚,一般6~8枚,花丝较短,只有雄能花花丝长度的一半。花丝基部两侧有蜜腺,分泌蜜液,其蜜腺比雄花明显,泌蜜较多。花粉囊虽大,且有花粉,但发芽率极低。有的花粉囊不能散发花粉。雌蕊一枚,发达,子房上位,2~4室,2室居多。柱头在花蕾期已伸出蕾外,开花时柱头直立,作羽状2~4裂。柱头两裂的卷曲程度因品种或植株而异,有呈“八”字形,也有向后卷曲180°、270°、360°者。

雄花:也称雌蕊发育不完全的雄花,或称雄能花,果农称“公花”。花托发达,花萼成一杯状,花瓣退化。雄蕊发达,花丝5~11枚,一般6~8枚,花丝一轮排列、较长,有等长的,也有长短混集的。花丝基部两侧有蜜腺。花朵成熟时,花粉囊纵裂散出黄色的花粉。虫媒花。雌蕊短缩退化,其短缩程度因品种不同而异。

两性花:少数品种或植株有少数两性花,是雌雄蕊均发达的完全花。雄蕊能正常散发能

发芽的花粉;雌蕊柱头能开裂,有受精能力。

变态花:也称畸形花。有的子房4~8室或子房排成一列或重叠,也有16枚雄蕊的各种变态花。这种花一般授粉受精不良,生产上意义不大。

荔枝叶为偶数或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一般2~5对,对生或互生。其中禾荔复叶由1~8片小叶组成,以2~4片小叶较多。荔枝小叶椭圆形或披针形或卵圆形,长5~16厘米,宽2~5厘米,柄短,先端渐尖或急尖。叶基圆形或楔形。叶全缘,革质,具光泽,有的叶缘波浪形。叶面绿色,叶背淡青白色。新生嫩叶红铜色或黄绿色,老熟后转绿色。叶背主脉凸起,侧脉不明显,叶面主脉侧脉一般不明显。叶片形状长短、宽窄、大小和色泽浓淡等因品种而异,可作为品种鉴别特征之一。

开花特性与时间

荔枝花穗抽出至开花前的孕蕾期长短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以冬春(1~3月)的气温影响最大,一般为30~40天,而开花期的长短则与品种、气候、花穗抽生早迟等有关,短的仅15天,长的可达86天,荔枝树的开花有如下特性。

开花顺序

* 1、 开花顺序 荔枝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树种,雌花和雄花着生在同一花穗上,开花顺序因花穗着生部位和性别有差异,一般是两小穗之间的单花先开,其次是每小穗的中央花,最后是两侧小花,这些先开的花以雄花居多。雌雄花的开放顺序大致有三个类型:单性异熟型、单次同熟型和多次同熟型。单性异熟型是指雌、雄花分别开放而造成雌雄不遇,后二者则均有雌雄花同时开放或称雌雄相遇的情况,如三月红、妃子笑、怀枝、白蜡、桂味等品种的开花就具有这一特性。

* 2、 开花时间和开花过程 荔枝花没有花瓣,雄花开放时先花蕾顶端纵裂,由花蕾开裂至花丝露出约4-5天,再过2~3天达盛花期,盛花期花药开裂,散发花粉,再经2天完全凋萎。雌花未开放时柱头已突出外面,渐由暗绿转为白色,经4~5天,子房和花柱伸长,再经4~5天后,柱头开裂分丫,分泌粘液即为雌花盛开期,是接受花粉的最适时机,2~3天后柱头由白色变为黄褐色、枯萎,则为谢花期。

* 3、 雌雄花比例 雌雄花比例与坐果关系很大,受到品种、树势、气候、结果母枝状况、栽培管理等多因素的影响。据前人统计观察,雌花比例高的品种有三月红、糯米糍、黑叶等,可达27%~33%,而挂绿、桂味等雌花比率为13%~15%,此外,幼年结果树比成年结果树的雌花比率低,同品种中迟开花的比早开花的雌花比率高。

* 4、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荔枝抽穗期及开花期的长短受气温的影响甚大,呈负相关关系。荔枝开花的温度因品种而有不同,早熟品种三月红当气温在7~10℃时可见开花,多数中、迟熟品种开花要求约18~24℃,29℃以上则开花减少;22~26℃是花粉发芽最适宜的温度,18℃以下则影响花粉和昆虫传粉,超过30℃则花期缩短,柱头容易干燥,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受到影响,对授粉受精不利。荔枝花期忌雨,尤其是连续阴雨或低温阴雨危害更大,雨多则花腐,花穗上积水导致“沤花”发生。

果实的组成

果实由果柄、果蒂、果皮、果肉(假种皮)及种子等五个部分构成果实形状因品种而异有心形椭圆形、卵形、圆形及中间形。果肩一般平整,有的品种两边或一边耸起形成歪肩形。果顶圆形,依品种不同有浑圆、钝圆、尖圆等形状。果蒂部微凹,果柄着生在果蒂部中。果实纵径2.6~3.8厘米,横径2.1~4.1厘米×2.8~4.5厘米,平均单果重7.4~84.6克。果实未成熟时青绿色,成熟才显出该品种固有的颜色。果皮颜色因品种而不同,有鲜红、紫红、暗红等色。果皮有隆起的块状和陷下的纹沟形成的龟裂片。龟裂片的大小凹凸深浅尖平程度及其排列方式是荔枝品种的主要特征。

裂纹

龟裂片与龟裂片之间的分界处称“裂纹”。龟裂片中央突起处称裂片峰。果实的两侧有缝合线,明显或不明显。果实的内部为半透明的凝脂果肉,果肉厚薄及品质风味因品种而不同。果实糖分高、水分少,爽脆的品种俗称“沙肉”;糖分较低、水较多的品种俗称“水肉”。果皮厚、沙肉的品种耐贮藏;果皮薄、水肉的品种不耐贮藏。果实可食部分占全果重18.6~82.1%,可溶性固形物占16~22%,果肉与外果皮之间有一层很薄的内果皮包裹着果肉。果肉包藏着种子一枚。种子长椭圆形、光滑、棕褐色、有光泽。种子的大小依品种和树龄而异。糯米、桂味、玉麒麟几乎全是小核,有的退化成醮核。老龄树果核较小,醮核占的比例较高;幼龄村果核较大。大核者果实较大,种皮色泽鲜亮,内容物饱满,发芽率高;小核者果实较小,种子外皮焦皱,内多空虚,无发芽能力。荔枝醮核与果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果形短,果顶稍尖的果实,醮核或小核居多。醮核是种子发育中途败育萎缩的现象,优良品种往往核小或退化。种子与果肉容易分离。种子内有的淡黄色月形胚芽。种子有子叶两片,种子脱离果肉后,皱缩很快,容易失去发芽力。 [1]

品种分类

到2013年荔枝共有六十多个品种,其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有十几个。如桂味、妃子笑、糯米糍、三月红、白腊、灵山香荔、南局红等。

荔枝树的介绍与典故

罕见的千年古荔

唐代张九龄在《荔枝赋》中,把荔枝称为百果之王,他这样赞美说:“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5月天,蝉儿刚叫,荔枝熟了。南方城镇的大街小巷,摆满绛红、玛瑙似的红荔枝,去果皮,那如琥珀、如凝脂、如水晶的果肉,看了使人嘴馋那似奶酪、如玉液琼浆的滋味,真诱人饱吃为快。难怪当年苏东坡被贬海南时,尽管处境颇为困难,但尝到这种水果后,依然抒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深情。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现在在海南岛西部的霸王岭林区发现有大面积原始野生荔枝林。其栽培历史,至少已有200多年了。

高龄果树“宋家香”

几百年的古柏,超千年的银杏,在国内比较常见,但果树中,有这样高龄的那就十分罕见了。说其罕见不等于没有,因为我国的东海之滨,福建省莆田县城内,原宋氏宗祠的庭院中,就有一棵植于唐玄宗年间的古荔枝树,它叫“宋家香”,是荔枝“家族”中的老祖母,也是举世闻名的长寿果树。

“宋家香”古荔究竟高龄几何?让我们查查历史吧。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为“宋家香”写的传记中说:“世传此树已三百年,今虽老矣,实益繁滋,味益香滑,真佳树也。”以后在他的著作《荔枝谱》又这样赞颂:“宋公(即宋氏宗祠后裔宗诚)荔枝树极高大,甘美无异。”从上述历史推算,这棵古荔的年龄到现在至少已1200年了。特别叫人惊奇的,此树虽寿超千岁,仍充满生机,枝繁叶茂,年年开花,岁岁结果,它的“生命进行曲”,真是我国悠久的园艺科学的“活文物。” [2]

不怕严寒和火烧

荔枝树是木患子科常绿乔木,世居华南地区,僻性怕冷。因为它对气候和土质有独特要求,所以不能引种华中山地。至于华北,那更是“禁区”了。“宋家香”与众不同。它能经受严寒的考验,据明朝宋珏记载,北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天气奇冷,“是岁荔枝皆冻死,遍山连野弥望成枯林。”1955年和1963年,莆田县出现了-2.5~4℃的低温,有时还持续2~3天,当地大部分荔枝都遭受严重的冻害,但这棵古荔却巍然屹立,安全无恙,大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1923年,这棵古树突然遭到飓风袭击,主干被摧残得断枝折腰,十分难看。但不到两年,它又精神焕发,新枝迸出,树冠很快高出屋顶,显示出青春的活力。

古树多难,风害尚未完全恢复元气,1939年,它又蒙受火烧的损害,原来主干开始空心部位,一下子烧的可以钻进人去。随后树干的一部分枯死,只剩下两个半块(约数十厘米厚)连带树皮撑持“门面”,维持生机,人们望着它“焦头烂身”的形态,很担心这条“老命。哪知岁月推移,生机增强,经过顽强的斗争,在离地面1米多的地方逐渐合抱,成为现在两个主干,四个人手拉手才能围抱。遥望古树,矮矮胖胖(株高6.4米,树基长达7.1米),近观空心,犹如隧洞,虽说40多年前被火烧破肚,现在仍一木遮天,生气盎然,一般年景能产优质果实50多公斤,遇到风调雨顺的时运,它可贡献出170多公斤鲜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