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椎动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椎动脉

椎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第一段上壁,发出后穿经第6颈椎以上的横突孔,在寰椎侧块后方向内侧弯曲,穿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在脑桥下缘,与对侧椎动脉联合形成基底动脉。偶尔它可在第5、4或第7颈椎进入横突孔。椎动脉第1段在颈长肌和前斜角肌之间向后上行,在颈总动脉和椎静脉后方与甲状腺下动脉相交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椎动脉 外文名 Vertebral artery
  • 别称 椎基底动脉系统
  • 分段 前四段为颅外段,第五段为颅内段 患病症状 眩晕 临床症状分类 椎动脉型颈椎病等

目录

1 概述

2 椎动脉型颈椎病:

▪ 1.简介:

▪ 2.病因:

▪ 3.临床表现:

3 检查:

概述

左侧动脉则被胸导管跨过,该动脉后方有第7颈椎横突、星状神经节及第7、8颈神经后支。

椎动脉第2段穿经颈椎横突孔上升,并与星状神经节的分支和椎静脉构成的静脉丛伴行。

此段椎动脉在颈6-颈2脊神经前支前方,几乎垂直上升至枢椎横突孔,继而转向外侧达寰椎横突孔,此处开始为椎动脉第3段,经头外侧直肌内侧弯曲向后行至寰椎侧块内后方、第1颈神经前支外侧,继而行于寰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沟,在寰枕后膜下缘穿入椎管。

此段位于枕下三角内并由头半棘肌覆盖,在第1颈神经后支和该动脉与寰椎后弓之间。

椎动脉第4段穿硬脑膜、蛛网膜在舌下神经根前方上行,在延髓前面斜上行至脑桥下缘处,与对侧动脉联合形成沿中线走行的基底动脉

椎动脉型颈椎病

1.简介: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猝倒,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有研究发现50岁以上头晕患者中,约50%为颈性眩晕。

2.病因: 本病是因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所致。

3.临床表现:

1.颈椎病的一般症状: 如颈痛、后枕部痛、颈部活动受限等。如波及脊髓或脊神经根,则出现相应的症状。

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症状:

(1)偏头痛:以颞部为剧,多呈跳痛或刺痛

(2)迷路症状:主要为耳鸣、听力减退及耳聋等症状。

(3)前庭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

(4)记忆力减退。

(5)视力障碍:出现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复视、幻视及短暂的失明等。

(6)精神症状:以神经衰弱为主要表现,多伴有近事健忘、失眠及多梦现象。

(7)发音障碍:主要表现为发音不清、嘶哑及口唇麻木感等,严重者可出现发音困难,甚至影响吞咽。

(8)猝倒:即当患者在某一体位头颈转动时,突感头昏、头痛,患者立即抱头,双下肢似失控状发软无力,随即跌(坐)倒在地。

3.自主神经症状: 临床上以胃肠、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症状为多。个别病例可出现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及眼球内陷等。

检查

1.X线改变: 平片X线检查(主要是颈椎功能位的检查,判定有无椎体节段不稳)可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赘、项韧带钙化、椎体移位。

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 通过股动脉穿刺与插入导管,注入少量造影剂,以数字减影成像技术获得的清晰的椎动脉图像。

3.MRI成像技术: 对判定脊髓状态以及两侧横突孔有无变异、是否对称、内径有无差异等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无损伤的椎动脉MR成像技术(MRA),对椎动脉的判定既安全又具有诊断价值。

4.其他: 包括传统的椎动脉造影、CT检查等均可酌情选用。[1]

参考文献

  1. 椎动脉的解剖结构,医学教育网 20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