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楠杆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楠杆镇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属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总面积126.86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37609人(2017年),镇区面积2.2平方公里,集镇常住人口1.2万人。[1]

简介

楠杆镇位于罗山县西部,东距罗山县城11公里,西距信阳市区38公里,312国道、宁西铁路和沪陕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镇总面积1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46万亩,辖15个村,1个街道居委会和2个社区,总人口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人。

镇境西北沿浉河一带属平原地,占总面积的26.4%,平均海拔55米,其余系垄岗区,平均海拔75米,土壤多系黄褐土,少量淤沙土,适宜稻、麦等作物的生长,全镇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雨量1180毫米。

南湾水库北干渠流经楠杆镇北部10个村,灌溉面积达4.2万亩,跃进南库始建于1958年10月,最大库容26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000亩。

楠杆镇文物古迹众多,在郑堂村境内有建于民国初年的龙头凤尾桥,有记载当地历史事件的古石碑。石畈村浉河中埋藏有一石龟,据考证为清代光绪年间所建。李寨村有一颗受到文物部门保护的松樱树,树龄已达600年以上。[2]

所获荣誉

楠杆镇2005年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被信阳市和罗山县确定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示范镇,先后获得省委、市委、县委表彰的“五好乡镇党委”、“ 平安建设先进乡镇”、“信访四无乡镇”、“六城联创红旗乡镇”和“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进乡镇”等诸多荣誉。2012年,楠杆镇成功创建了省级生态乡镇。2013年—2016年,连续三年被省爱卫会授予“省级卫生乡镇”称号。2014年被县财政局授予“目标管理一等奖”,2015年被县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乡镇”,2016年被县财政局授予“目标管理一等奖”称号。

历史沿革

1949年6月楠杆区属县直辖,1958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7月,楠杆公社改称楠杆乡,1994年8月楠杆撤乡建镇。

地理环境

楠杆镇位于罗山县境西北部,距罗山县城12公里。面积126.86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37609人(2017年)。

处于亚热带湿润区的北部边缘,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带,适合各种植物生长,全镇林业面积7.1万亩,森林覆盖率36%。浉河绕西南部流入境内。[3]

经济概况

楠杆镇现已形成优质稻生产、烟叶生产、蔬菜生产、油板栗种植、生猪养殖和华英鸭养殖六大支柱产业,种植优质稻7.8万亩,发展烟叶面积3450亩,蔬菜生产面积8200亩,油板栗育苗及干果生产5100亩,规模化生猪养殖场11个,建标准化华英鸭养殖小区11个;豫罗红油板栗、盈旺牌生猪是我省知名品牌,享誉省内外。

楠杆镇着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吸引外地客商到楠杆投资办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楠杆镇的民营企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形成较大规模,效益逐年提高。精米加工企业丰源米业、山信粮业年产值均过亿元,成为纳税大户,所产精米远销广东、江苏等省,供不应求。农产品深加工业快速发展,檀岗村牌农产品已发展为6大类32个品种,同心堰牌土特产因绿色无污染,深受消费者欢迎。福源油脂厂年产食用油1.5万吨,产值达3500万元。

自然资源

境内土特产几十种,“豫罗红”油板栗、优质烟叶、西瓜、蔬菜、三元良种猪等久负盛名,驰名省内外。地下矿藏有膨润土、高磷土、铅钛土等多种非金属矿,品位高,储量大。

交通情况

312国道、沪陕高速和宁西铁路横贯全境,东距罗山县城12公里,西距信阳市区30公里,出行便利。

社会建设

楠杆镇注重统筹兼顾,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初中、高中升学率多年来名列全县前矛,为楠杆后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我镇建成了高标准文化活动中心,各村建立了农民书屋和文化广场;卫生服务网络遍及城乡,14所村级卫生室达标运转,方便群众就医;农村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镇新农保参保率达99%,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各村建立了农村幸福院;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70%以上;农村公路实现组组通,方便了群众的出行。[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