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楼塔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楼塔镇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位于东经120°04′21″~120°09′24″,北纬29°50′48″~29°56′27″之间。地处萧山、诸暨、富阳地要冲,东、南与诸暨市次坞镇交界,西与富阳市常绿镇接壤,北靠河上镇。镇人民政府驻距萧山城区32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1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43千米,总面积47.6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楼塔镇户籍总人口26498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立楼塔镇。1949年11月,设楼塔乡。1961年7月,属楼塔、大同坞2个公社。1985年8月,撤楼塔乡设立楼塔镇。截至2021年10月,楼塔镇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楼英村钱锣路北侧。 2011年,楼塔镇农业总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83元。工业总产值35.5亿元。财政总收入9061万元,比上年增长63.2%。2019年,楼塔镇有工业企业230个,其中规模以上24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2个。[1]

历史沿革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属长山乡。 元代,为十都。 清宣统二年(1910年),仍为长山乡。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立楼塔镇,隶属第三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复为长山乡,隶属戴村区。 1949年11月,设楼塔乡。 1950年10月,属楼塔镇和青山、大山、笔架、大同4个乡,隶属河上区。 1956年,属楼塔乡、大同乡。 1958年10月,属河上公社。 1959年,为河上公社楼塔、岩山、大同3个管理区。 1961年7月,属楼塔、大同坞2个公社。 1965年11月,大同坞公社撤销。 1981年6月,复设。 1984年5月,属楼塔乡、大同坞乡;同年9月,楼塔乡分设为楼塔、岩山2个乡。 1985年8月,撤楼塔乡设立楼塔镇。

行政区划

1992年5月,大同坞、岩山2个乡并入楼塔镇。 截至2011年末,楼塔镇辖仙岩1个社区,岩上、大同一、大同二、大同三、楼英、楼家塔、雪环桥头、管村、雀山岭、大黄岭、萧南、岩山12个村,共13个群众自治组织;下设19个居民小组、26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楼塔镇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楼英村钱锣路北侧。 [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楼塔镇位于东经120°04′21″~120°09′24″,北纬29°50′48″~29°56′27″之间。地处萧山、诸暨、富阳三地要冲,东、南与诸暨市次坞镇交界,西与富阳市常绿镇接壤,北靠河上镇。镇人民政府驻距萧山城区32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1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43千米,总面积47.6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46.14平方千米,水域1.49平方千米。

气候

楼塔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气候特征为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

自然资源

截至2011年末,楼塔镇耕地面积12710亩,林地面积50660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楼塔镇辖区总人口2693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41人,城镇化率10.9%。另有流动人口7552人。总人口中,男性13261人,占49.2%;女性13670人,占50.8%;14岁以下3249人,占12.0%;15~64岁17738人,占65.9%;65岁以上5944人,占22.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6773人,占99.4%;有土家、苗、壮等12个少数民族,共158人,占0.6%。其中土家族6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9.9%;苗族55人,占34.8%。2011年,楼塔镇人口出生率8.44‰,人口死亡率6.36‰,人口自然增长率2.0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65人。 截至2017年末,楼塔镇常住总人口28175人。 截至2019年末,楼塔镇户籍总人口26498人。[3]

经济

综述

2007年,楼塔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4.07亿元。 2008年,楼塔镇实现工业产值4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实现销售产值40.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镇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已达71家,比2007年新增13家。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3.21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全年协议利用外资645万美元,实到外资244万美元,协议利用内资1.4亿元,实到内资3930万元,分别完成区下达指标的117%、101.6%、128%和101%。 2011年,楼塔镇农业总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9.1%,农业增加值占镇域生产总值的7.5%。农民人均纯收入13383元。工业总产值35.5亿元,比上年增长3.8%,工业增加值占镇域生产总值的66.9%。财政总收入9061万元,比上年增长6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09万元,比上年增长72.0%。人均财政收入3365元。 2019年,楼塔镇有工业企业230个,其中规模以上24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2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楼塔镇生产粮食3420吨,其中水稻2913吨。蔬菜种植面积8286亩,产量12570吨;花卉苗木复种面积936亩,品种有冬青、枫树、桂花等,产值608万元;茶叶种植面积1498亩,产量42吨。 2011年,楼塔镇生猪饲养量9.0万头,年末存栏4.4万头;家禽饲养量6.3万羽,上市家禽4.6万羽。 2011年,楼塔镇生产肉类3575吨,其中猪肉3503吨。 2011年,楼塔镇水果种植面积2860亩,产量122吨,其中梨88吨,桃子25吨。 2011年,楼塔镇淡水养殖面积189公顷,产量1315吨,渔业总产值577.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

第二产业

2011年,楼塔镇工业总产值35.5亿元,比上年增长3.8%,工业增加值占镇域生产总值的66.9%。 2011年,楼塔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4亿元。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

第三产业

2011年末,楼塔镇商业网点192个。邮政业务收入351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252万元。 2011年,楼塔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2011年,楼塔镇进出口总额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2%。其中出口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9%,主要产品有面纱、纱艺产品、服装等。 2011年,楼塔镇各类存款余额5.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1亿元。[4]

交通运输

楼塔镇境内有杭金线、杭樟线省道过境,其中杭金线境内长1.5千米,杭樟线境内长8.5千米。县乡(镇)级公路6条,总长35.5千米。 2011年末,楼塔镇镇区道路总长度17.6千米,道路铺装面积0.4平方千米。镇区桥梁12座,总长度0.42千米。镇区公交汽车线路5条,运营里程达11千米,年客运量32万人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楼塔镇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1156人,专任教师49人;小学3所,在校生1522人,专任教师9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54人,专任教师5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成人文化学校1所,专任教师3人。 2011年,楼塔镇教育经费达3272.9万元,比上年增长16.4%;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252.8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9.6%。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楼塔镇文化艺术团体6个,会员260个;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2个,各类文化专业户17户;公共图书室12个,藏书4.1万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楼塔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个,病床10张,固定资产总值596.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1人,其中执业医师9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6人。 2011年,楼塔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3.49万人次,住院手术325台次,出院病人1100人次。 2011年,楼塔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580.2/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均为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楼塔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37户,人数1203人,支出541万元,比上年增长57.7%,月人均375元,比上年增长50.6%。 2011年,楼塔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02户,人数1164人,支出490.3万元,比上年增长58.2%,月人均351元,比上年增长51.3%;五保集中供养29人,分散供养7人,共支出59万元;医疗救助64人次,支出46.8万元。 2011年,楼塔镇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1万元。 2011年,楼塔镇有敬老院1家,床位78张;社区服务设施48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3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35个。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68万元,发放救助款81.6万元,使586人(次)困难群众受益。 2011年末,楼塔镇户籍人员参加各类社会养老保险18275人,参保率80.8%;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1719.6万元,比上年增长0.1%。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582人,参保率97.7%。 [2]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楼塔镇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9.5千米,乡村通邮率100%。 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0.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4万户,宽带接入用户0.3万户。[5]

基础设施

给排水

2011年末,楼塔镇镇区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9千米,生产能力2000吨/日,年工业用水39.2万吨、生活用水30.40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3.1千米,污水治理厂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工业废水处理率100%。

供电

2011年末,楼塔镇镇区拥有35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70.6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1条,总长度3.5千米,用电负荷2.7万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11亿千瓦时。

燃气

2011年末,楼塔镇镇区供气站1个,煤气用户955户,其中工业用户8户,居民用户947户,燃气普及率100%,月煤气平均用量11.8万立方米。

园林绿化

2011年末,楼塔镇镇区公园1个,公园面积3公顷,园林绿地面积4.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3.7公顷,绿化覆盖率22.6%。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楼塔古称“仙岩”,因东晋名士许询在此隐居,传说羽化成仙而得名。 唐乾宁四年(897年),黄岭守将楼晋在洲口溪南建宅定居,名曰“楼家塔”,简称“楼塔”得名。

非遗

楼塔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乐曲《细十番》,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细十番”,是楼塔民间乐曲。曲调高雅、清丽,悠扬悦耳。据民间传说,“细十番”是为了歌颂大禹治水有功,后经民间音乐加工,组成三个曲牌:即:“望妆台”“一条枪”“八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修改;望妆台改为望庄田,一条枪易名为一条溪,八板变为八畈,以表达农民丰收的喜悦。但从最初曲牌的名称和演奏乐器上推敲,它源于唐代的歌舞曲和宋代的词牌,初衷是颂扬楼氏始祖楼晋的公德,唐中和三年(883年)三月,钱镠破黄岭、岩下诸镇。楼晋是钱镠麾下战将,在此次战斗中立下功劳,因而被封为东越招讨史。曲牌中的“一条枪”,便充盈着楼晋凯旋归来的余韵。

民俗风情

半年节

农历六月十四,楼塔佳山坞村迎来了独特的“半年节”。对佳山坞的村民来说,“半年”是一年当中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村民们一般都要杀猪、宰鸡鸭、裹粽子、放鞭炮、大宴宾客。这热闹情景与过年如出一辙。这一天,奔忙了半年的亲友们从各地赶来,过这个夏日里的年。 关于这个“半年”节的由来,在村民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那一年,佳山坞大旱,水稻没法下种,番薯、山竹全都枯黄了。听说诸暨颗坞山的陈老相公有降雨的神力,渴盼甘霖的村民们,马上派人去请了他的牌位,供在庙里。陈老相公在佳山坞住了一个月,想家了,就承诺村民,把他送回诸暨的那一天一定降大雨。于是,农历六月十四,村民们敲锣打鼓欢送陈老相公回诸暨。就在村民们从诸暨返回佳山坞的路上,本来骄阳如火的天突然降下了大雨,直下得淋漓尽致。所以这雨又叫做“回殿雨”。为了纪念陈老相公和寄托风调雨顺的愿望,从此,佳山坞村有个“半年”节。 另一种说法是:很久以前,有一年朝廷征兵,把佳山坞所有的青壮年都征走了,村里只剩下了老弱病残。眼看着亲人们就要远行,不知何时才能重返故乡,村民们决定提前过年,让远行的亲人们过了这个夏日里的新年才走。此后,这个习俗流传下来。即使在陈老相公雕塑被毁,严禁再过这一节日的“文革”期间,“半年”节也在村民们的“偷偷摸摸”中延续了下来,从未间断。“半年”节的意义更多地变成了亲友聚会的由头,而不再是祈雨或祈福的需要了。

风景名胜

楼塔镇有萧山区与富阳界岭大黄岭,是浙东与浙西往来的咽喉通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地方特产

萧山萝卜干

萧山萝卜干,起源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的河庄,初以农家自食为主。20世纪20年代始成商品。萧山萝卜干采用独特传统加工工艺腌制而成,色泽黄亮,条形均匀,肉质厚实,香气浓郁,咸甜适宜,脆嫩爽口,味道鲜美,具有“色、香、甜、脆、鲜”等特点。 202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萧山萝卜干”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著名人物

早在元末明初有名医楼英,所著《医学纲目》,先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晚清时期的楼殿英为楼永福“黑旗军”的主要将领,《马关条约》后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在台湾英勇战斗。 解放前夕的楼曼文女士,为妇女运动先驱。 抗日战争时期,普通农民楼维青,因不愿给日寇作挑夫,痛骂日寇而被杀害,就义时大义凛然,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亲笔书写一块“成仁取义”大型匾额送来楼塔,悬挂在中祠堂中厅。

荣誉称号

2020年1月10日,楼塔镇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2021年12月,入选2021年度浙江省卫生乡镇名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