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概念模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概念模型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气承当。四平八稳,神州永昌。她讲究字体的间架结构,平衡布局。也讲求字形的沉稳厚重,大气端庄。横要平竖则直,切不可头重脚轻根底轻飘[2]

名词解释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为了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抽象、组织为某一数据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人们常常首先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然后将信息世界转换为机器世界。也就是说,首先把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抽象为某一种信息结构,这种信息结构并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不是某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而是概念级的模型,称为概念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是面向用户、面向现实世界的数据模型,是与DBMS无关的。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单位的概念化结构。采用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的开始阶段,把主要精力用于了解和描述现实世界上,而把涉及DBMS的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推迟到设计阶段去考虑。

由于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型,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用户与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因此概念模型一方面应该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另一方面它还应该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由于概念模型在此次的迭代过程非常简单,所以本来计划PASS掉其中的具体分析,不过概念模型的确非常之重要,他是OOD的一个基石。除了用例,应该说概念模型是OO开发过程中另一个充满主观色彩的工件。

然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场景进行研究,可能提炼出来的概念模型都不一样,所以说这是颇受主观认识影响的一个过程。概念模型的质量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至关紧要,因为,所谓的面向对象,就是从这里开始。

一般来说,构建概念模型的过程与程序员的关系并不大。最适合进行这项活动的人,应该是那些有较深资历的领域专家,极端一点,甚至可以就是最为熟悉自身业务流程的客户代表。只要稍稍学习简单的建模知识,他们就可以胜任了。

构建模型

构建概念模型,需要从场景中提取各种“对系统目标有用”的概念。通常的方法是通过识别主要的领域词汇,或者通过已有的概念目录检查表来查找。像“卧底”、“警察”、“黑社会”、“情报”等等,都是《无间道》这部电影里的一些核心概念。很自然地,开始时会倾向于发展这样一个模型:

这样看起来比较直观。“警察”和“黑帮成员”是两个较大的概念,下面分别有较小的两个子概念。像黄Sir和韩琛这样的角色,是可以很直接地归入到“正规警察”和“普通黑帮成员”的范围中去的,而陈永仁和刘健明都分别属于不同的卧底角色。但这样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陈和刘都是同时具有警察、黑帮的双重身份(尽管一个在明,一个在暗)的人,他们都有可能同时拥有警察和黑帮的某些行为。比如陈永仁在拥有黑帮“劈友”,“收数”的行为时,也有可能执行警察“逮捕”,“救死扶伤”这样的责任,刘健明表面上是警察,暗中也有进行黑帮“洗钱”的行为。两个人的行为相似,但本质立场不同,怎样在模型中表达出这样的概念呢?

可以试试将“身份”和“行为”概念提取出来,于是建立下面这样的一个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每个人物可以机动地拥有1个以上的身份,多个行为。每个行为也可以与特定的身份挂钩。这样的话,对表达不同角色的复杂身份就可以比较灵活了。对陈、刘之间的本性问题,又引入“价值观”这样的概念描述。但可以看到,改变后的模型复杂度提高了,尤其当人物的“行为”很多的时候,就可能会在其下面出现比较大的概念群了。

系统的灵活性和复杂度的矛盾,是在提炼概念模型时必须慎重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