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

《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 》为宋朝著名词人苏轼所写,古人写字都用毛笔,文人吟诗作文,都得磨墨才能挥毫,所以古文人也多喜欢藏墨。

《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 》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诗词

《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 》东坡此诗说他的墨足可供他使用三十年,不禁有感于文人的长年磨墨为文,日夜绞熬脑汁,表面上看,是人在磨墨,骨子里却是墨在磨人。人的一生都给墨磨掉了。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

目录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

创作年代;宋代

作品出处;三苏选集

文学体裁;诗歌

作者;苏轼

诗词原文

《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 》[1]

异时长笑王会稽,野鹜膻腥污刀几。

暮年却得庾安西,自厌家鸡题六纸。

二子风流冠当代,顾与儿童争愠喜。

秦王十八已龙飞,嗜好晚将蛇蚓比。

我生百事不挂眼,时人谬说云工此。

世间有癖念谁无,倾身障簏尤堪鄙。

人生当著几两屐,定心肯为微物起。

此墨足支三十年,但恐风霜侵发齿。

非人磨墨墨磨人,瓶应未罄罍先耻。

逝将振衣归故国,数亩荒园自锄理。

作书寄君君莫笑,但觅来禽与青李。

一螺点漆便有余,万灶烧松何处使。

君不见永宁第中扌寿龙麝,列屋闲居清且美。

倒晕连眉秀岭浮,双鸦画鬓香云委。

时闻五斛赐蛾绿,不惜千金求獭髓。

闻君此诗当大笑,寒窗冷砚冰生水。

作者简介

苏轼[2](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视频

《百家讲坛》 苏轼(一)人见人爱苏东坡

苏轼诗词——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