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欢喜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欢喜岭隶属于盘锦市东郭镇下属村委会,按照辽政〔2011〕31 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盘锦市双台子区兴隆台区和盘山县行政区划的批复》"将盘山县东郭镇划入兴隆台区,并撤销东郭镇设立东郭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要求。东郭镇于2011年初已经撤销,现为兴隆台区东郭街道办事处。

地处盘锦市与锦州市交界之处,西与锦州凌海市安屯乡接壤,南临锦州市凌海西八千乡相邻,北面是东郭镇,东面毗连浩浩汤汤的大苇塘,需入冬后能看到小火车拉运芦苇(当年日本人修的小轨火车),也是一道靓丽风景线。共有人口约5万人。主要由东郭苇场、欢喜岭村和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欢喜岭工程技术处、欢喜岭公用事业处、长城公司钻井二公司等单位组成。[1]

基本信息

欢喜岭地下有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欢喜岭沥青是驰名国际的大品牌。这里有亚洲最大的苇场,亚洲最大的湿地,濒临灭绝的保护动物等,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

欢喜岭的由来

欢喜岭是300年前退海之地,因当时高于海平面,形成露出水面的高地"岭",这也是盘锦人们经常说的顺口溜中"盘山无山、欢喜岭无岭"的说法。清末民国初年这里匪患猖獗,有强人在"岭"上修建娱乐设施,豪强来此消遣,遂称"欢喜岭"。

此外,传说过去周边有渔民居住,渔民由此出海,由于欢喜岭地势相对较高,他们的妻子儿女在这里翘首企盼,等待渔民归来,"岭"上地势宽阔,归来的渔民就在这里进行交易和分配,满载幸福而归,欢天喜地的回家去,由此被称为欢喜岭。

一种解释是相传老罕王(清太祖努尔哈赤)进关前,在长白山一带操练兵马。一个初秋,老罕王率队去攻打被明兵占据的兴京堡,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才搭兴京堡的边。由于人困马乏,给养接济不上,被明兵杀的大败。逃了一天一夜,来到一座岭下,士兵一个个饿得东倒西歪。这时,老罕王发现一片榛柴林,上面结着黄色果实,上前摘了一大把扒开皮,里面是黄焦焦的仁,扔嘴里一嚼又脆又香。于是他命令队伍都去摘果实吃。大伙填饱了肚子,军威大振。老罕王重振旗鼓,再次攻打兴京堡,大获全胜。老罕王为了纪念这座救命岭,就给这岭起名叫"欢喜岭"。[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