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正阳门

增加 14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正阳门 ''' ,俗称前门,位于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北京市 ]][[ 天安门广场 ]] 南侧正中,是明清北京城内城的正南门,其城楼是明清北京城内九门现存的唯一一座城楼。该门始建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初名丽正门,正统元年(1436年)加盖箭楼和瓮城,正统四年(1439年)更名正阳门。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在明清两朝时多次被焚毁,又多次重建。1914年,正阳门瓮城被拆除,正阳门箭楼成为独立建筑。1988年,正阳门被列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世纪90年代,正阳门箭楼和城楼先后对公众开放。
==历史==
明永乐元年(1403年) [[ 明成祖 ]][[ 朱棣 ]] 登基后,意将都城从南京应天府(今 [[ 南京市 ]] )迁到 [[ 北京 ]] ,于是下诏改北平为北京,并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北京的 [[ 宫殿 ]] 和城垣,并将元大都城南城垣向南拓展近一公里,当时仍沿称丽正门。这次移建历时两年,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始建,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完工。其后,经洪熙、宣德两代,一直称丽正门,形制未变。
[[ 明英宗 ]] 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统四年(1439年),大规模修建京师城垣和城门,修筑了瓮城、箭楼、东、西闸楼,并疏浚城壕、建造石桥、 [[ 牌楼 ]] ,形成了" 四门、三桥、五牌楼" 的格局,并改称丽正门为正阳门。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
[[ 嘉靖 ]] 三十二年(1553年),为抵御蒙古俺答汗部不时对京师的袭掠,明世宗诏令修筑外城,仅用半年 [[ 时间 ]]
正阳门自明正统初年至清末,前后四百七十余年间,因兵燹或失火曾多次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为此多次重建、修缮。正阳门火毁与重建见于史籍的就有五次。清 [[ 乾隆 ]] 四十五年(1780年)和 [[ 道光 ]] 二十九年(1849年),箭楼两度失火被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箭楼被焚毁。
[[ 光绪 ]] 二十七年(1901年)开始修缮城楼、箭楼,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竣工。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 袁世凯 ]] 再次主持重建。
[[ 民国 ]] 四年(1915年),为改善内、外城交通,民国政府委托德国人罗思凯·格尔改建正阳门箭楼,添建水泥平座护栏和箭窗的弧形遮檐,月墙断面增添西洋 [[ 图案 ]] 花饰,1916年竣工。改建后,正阳门瓮城月墙及东西闸门被拆除。
民国十七年(1928年),辟为国货陈列所,30年代增设 [[ 电影院 ]] ,1949年 [[ 艺人 ]] 魏喜奎等组织大众游艺社在箭楼演出。
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此举行盛大的入城式。
1976年, [[ 唐山 ]][[ 地震 ]] ,箭楼严重受损,北京市 [[ 文物 ]] 主管部门对箭楼进行全面大修。
1989年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集资160万元,将正阳门箭楼修饰一新,1990年1月2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
==建筑布局==
正阳门,原名丽正门,原由瓮 [[ 城墙 ]] 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但一般人们也把大栅栏那个地方叫做前门,范围是正阳门和它前面的珠宝市、大 [[ 栅栏 ]] 等区域,而正阳门是指正阳门 [[ 城楼 ]] 和箭楼的统称。处在北京城的南北 [[ 中轴线 ]] 上。正阳门箭楼、城楼、瓮城、正阳桥和五牌楼是一组布局合理、造型庄严、气势凝重的建筑群。
北京正阳门规格高于其它八门,素有“四门三桥五牌楼”之说。
四门:指正阳门共有四个门洞,即城楼门洞、箭楼门洞、瓮城两侧的东、西闸门各一个门洞。而其它八门均只有两个门洞,即城楼门洞和瓮城单侧闸门的门洞,箭楼皆无门洞,只具备防御堡垒的功能。
三桥:指箭楼前方 [[ 护城河 ]] 上的正阳桥,其实是一座 [[ 石拱桥 ]] ,但宽阔的桥面被栏杆分隔成三路通道,居中的通道正对着箭楼门洞,称为御道,只有皇帝才能通行。
五牌楼:指正阳门前那座“六柱五间”的跨街牌楼。在明代京城九门都建有牌楼,唯独正阳门牌楼的规格最高,有五个开间。如今只有正阳门牌楼得到复建。
 
==参考文献==
109,8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