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武当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武当派是集合晚清时期至民国初年之传说,与及小说资料所影响,而形成之为江湖武术门派。

首先在民国初年杨式太极拳传人说太极拳即是刘宋时期(420—479年)武当丹士朴阳子张三丰所传之内家拳。杨家太极杨澄甫(杨露禅之孙)在民国初年所著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在自序中说:“先大父更诏之日,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陈长兴师,乃蒋发惟一之弟子。”

据清徐道等述赞的《神仙鉴》(原名《三教同原录》)载:“刘宋时有张三峰者,号朴阳子。未入道时,曾授人以房中御女方。天帝恶之,终于草岛游仙。何一阳仙姑游华山,曾见其金丹秘诀,悉务于身。因无天诏,难升玉阙,深慨惜焉。”

1921年许禹生书刊开始改称太极拳是时期道士张三丰所创。相传之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本名张君宝,生于1247年(元定宗二年四月初九日、南宋理宗七年元),于1366年(元惠宗三年九月二十二日),于陕西宝鸡金台观去世。

但据现存武当派各分支派及武当山道教中人相传,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 ,本名张全一,字玄玄,之际著名道士,辽东懿州人。于湖北均县武当山修道,供奉玄天上帝为主神。因玄天上帝,本名玄武大帝,故武当派亦称为玄武派,是武当山的本山派系。由于他是辽东懿州人,因此,武当派在辽东留下一脉支派,称为三丰自然派。

清末直隶军中武术

清末直隶清军中武术,亦是后来袁世凯新军中所习的拳术,后直系军阀承继之。包括了太极拳、心意六合拳[1](发展出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

民国时期之武当派

1927年国民政府于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以军中‘直系’元老李景林张之江杜心五等主政,把各家各派的武术掌门人邀至国术馆任教。分少林及武当两门。少林门长为王子平。管理项目为少林拳、八极拳、劈挂拳、查拳、弹腿。而武当门长是高振东。管理项目为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高振东本人习王芗斋意拳。

1931年,李景林主政山东国术馆期间,教授武当剑法、创对剑套路。

近代对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及内容之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教授、著名武术家江百龙先生领导、组织的课题科研组,对国家体委委管课题研究项目《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及内容研究》[2],历时三年的研究,于1992年8月1日,在武当山紫霄饭店宣讲论文进行鉴定。 参加鉴定的是由国家体委组织的二十余名全国武术界著名的专家、学者、教授、武术大师,对该课题的《武当拳派祖师张三丰之生平》、《武当拳派之渊源》、《武当拳派之理论基础》、《武当拳派之技击内容》,进行了认真鉴定,一致认为:张三丰确有其人,武当山确有其拳,武当拳派是与少林拳派齐名的中国内家拳。这次对武当拳派的高层次高水准的研究,出了专著《武当拳之研究》,并在国家体委获奖。

国家体委科研课题《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及内容研究》工作,编撰《武当拳之研究》,发表《武当拳探源》、《武当拳与道教理论的联系》等多篇武当武术论文,汇集了当前赞同“张三丰的太极拳祖师地位”的武术学者有关“武当武术”和“张三丰”研究的主要观点,透视出了这些学者的研究方向和学术层面。

现时之武当派

现在所称之武当派或内家拳,当出自武禹襄之后。拳种为当时北京天津直隶一带之地方武术,混合了长拳、炮捶、红拳、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

武当派建国后的道总:

第一任道总:阮蓬志(道号仙境子)1984-1987年在任

第二任道总:王光德(道号通圣)1987-2001年在任

第三任道总:李光富 (道号诚道)2001-至今

视频

武当派 相关视频

香港武术家领教武当派轻功和剑术,五体投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