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武陵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武陵寺俗名南寺位于陕西省永寿旧县城(现今永平乡)西南武陵山上,始建于北魏年间,内有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武陵寺塔(北宋)。

历史沿袭

武陵寺,俗名南寺。《民国永寿县志》载:建于北魏平阳元熙(约公元398——404年),明泰昌元年(1620)、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有碑石记载。白茂才考实:“碧峰禅师至金陵,明太祖赐(金丝)袈裟,存寺中,遭兵劫已废。”

据《皇华载笔·高僧记》,武陵山寺,有明太祖赐石碧禅师袈裟一袭,后遭兵乱,寺院被洗劫一空。据传,当时住寺高僧为避战乱和僧人之间争抢,将袈裟藏于寺内吃水井壁地窑内,无历史考证,至今是个迷。

明清时期寺院香火旺盛,朝拜者云集,加之地处麻亭驿站,雍正十一年(1733年)创立有翠屏书院,武陵山景色秀美,曾有诗赞曰:“遥望南山图似画,欣看北院翠盈眸,古树参天塔影浮,不到层峦不肯休。”之说,足以见证武陵寺历史久远,文化底蕴丰厚。沧桑古寺由于连年战乱,在文革中被毁,遗址现在。[1]

千年古塔

北宋塔位于武陵寺内,塔身高耸,塔座稳固,塔高27.5米,直径6米,周长21米,仿木构密檐式,层与层、御楼严谨,砖与砖无缝,这座塔为八面土局,砖砌楼阁五层,内为两米见方天井式,层层拱门相对,楼梯回绕,直达塔顶。每层配饰斗拱平座栏杆,塔各面雕刻有飞鸟展翅,龙凤流云,双龙戏珠等图案,雕工细腻。宋塔每角有八个棱角,棱角高翅,舒颈伸首,棱角尖的风玲随风轻摆,鸽哨箫鸣般飞乐声,昼夜不息,袅袅从天而降。

1982年10月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鉴定为北宋塔,1984年维修时,拆除塔顶残砖,出现铸有宋神宗“熙宁重宝”铜钱一枚,还发现有“大观元年五月……”等字样砖一块。

物保护

武陵寺和北宋塔从北魏至今,岁月久远,是研究我国古代宗教及北宋时期建筑历史的宝贵资料,1984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成立了永寿县武陵寺文管所,划定了保护范围,建立了科学记录档案。2005年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相关视频

咸阳永寿县宋代武陵寺塔屹立数百年不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