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毛礼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礼锐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出生   1905年
  江西省吉安县青原区新圩镇
逝世   1992年
职业 教育工作者

毛礼锐(1905—1992),字振吾,江西吉安人。曾任省立河南大学教育系教授[1],原南昌鸿声中学副校长。当代著名教育家和杰出的教育史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为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构建、教材编写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出过开拓性和建设性的贡献。

个人履历

毛礼锐(1905-1992)字振吾,

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青原区新圩镇的一个贫困的家庭里。

1919年考入江西省立第六中学。

1924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教育系,攻教育原理。

1929年毕业后,应聘为南昌鸿声中学副校长。后任江西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师范科主任兼实验小学校长。在教学实

践中,毛礼锐感到所学的东西还远远不够,为了吸取更多的知识,他决定自费去外国留学。

1935年自费赴英国留学,入伦敦皇家学院教育系。

1936年转赴美国密执安大学教育学院攻读硕士课程。

1937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先后受聘为河南大学四川教育学院、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中央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系主任、院长。

1949年后,受聘北京辅仁大学为教育系教授[3]

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教育系教育史教研室主任。曾参加学制建设、教育科学规划

和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写工作。

1992年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北京,享年88岁[4]

主要著作

毛礼锐影响最大的学术领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毛礼锐主编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教育史简编》和六卷本的《中国教育通史》,多次再版印刷,成为全国师范院校的重要教材与必读参考书。

毛礼锐的论文代表作主要有:《汉代太学考略》、《论语教育论文试解》、《论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被收入到陈学飞主编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儒家的"教学论"初探》、《论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中国原始社会的教育起源与教育性质问题》和《我国学校是怎样产生的?》分别被收入到瞿葆奎主编的《教育学文集》《教学》、《德育》《教育与教育学》卷的有和等论文。

主要著作有:

毛礼锐著:《民生教育哲学大纲》,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1943年版。

毛礼锐著:《地方教育行政指南》。

毛礼锐著:《欧美高等教育的趋势》。

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编:《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毛礼锐主编:《中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1-6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1986、1987、1988、1988、1989年版。

沈灌群、毛礼锐主编:《中国教育家评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主要贡献

河南大学期间,在以范文澜、冯友兰、董作宾、冯景兰、罗章龙、郭绍虞、罗廷光、萧一山、樊映川、毛礼锐、姜亮夫、嵇文甫、任访秋、党鸿辛等一大批专家学者、院士为代表的名师执教下,河南大学已培养了40余万名各类专门人才。在河大校友中,有34位成为院士,上百人担任或曾经担任过副部级以上的领导职务,不少校友如侯镜如、袁宝华、王国权、赵毅敏、尹达、邓拓、白寿彝、杨廷宝、高济宇、姚雪垠、周而复、吴强、马可、赵九章、梁光烈等都成为蜚声中外的社会名家。

社会评价

毛礼锐学贯中西,纵览古今,平生著述颇丰,学科涉猎面极广。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对教育史领域的精深细致的学术贡献,同时横贯了诸多教育学科,无论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哲学,还是比较教育、教育管理学都颇有心得,多有建树,治学领域博杂而独擅其长。

毛礼锐潜心从事教育史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研究立场和方法,主张广泛开展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和多方法的研究,开拓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途径,重视探讨教育史学方法论的变革,积极探索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的建立。

从教育史学具体的研究领域看,毛礼锐于外国教育史,留下了《中世纪世界教育史》的专著和研究杜威等西方教育思想家的论文;于中国近代教育史,毛礼锐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评价,在改革开放之初对拨乱反正,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史学学风功不可没。

参考来源

  1. 江西毛礼锐:中国教育界一代宗师 ,江西网, 2015-01-21
  2. 毛礼锐:中国教育史学巨擘 ,河南大学, 2016-03-24
  3. 毛礼锐 ,搜狗
  4. 毛礼锐 ,王朝网, 201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