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蕴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蕴诗

来自网洛的图片

毛蕴诗,男,1946年出生于四川省夹江,现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法国Grenoble Ecole de Management DBA导师、台湾中山大学荣誉访问教授。[1]

兼任《经济管理》期刊特聘学术顾问,《管理科学学报》、台湾《中山管理评论》、《学术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多家杂志编委,广州市农村商业银行、华润医药有限公司、佳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2]

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科评审组成员、武汉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管理学院副院长,管理学院院长、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经济学会副会长、第十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毛蕴诗教授长期致力于产业、企业转型与升级、国际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成长与重组、社会和产业绿色发展方面的研究,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级、国际合作项目及横向课题30多项,主持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3]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300篇。毛蕴诗教授的咨询报告/参事建议多次获得广东省政府优秀议政奖、积极贡献奖、优秀成果奖,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调研咨询报告)二等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咨询报告等奖励。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出生日期----1946年

出生地点----四川夹江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武汉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管理学院副院长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简介

经济学博士,比利时鲁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现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山大学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暨南大学兼职教授。担任《风险投资》(内刊)主编、台湾高雄中山大学《中山管理评论》、广东《学术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多家杂志编委、白云山制药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三九集团的专家顾问、志高空调有限公司顾问。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武汉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山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管理学院院长、广东省政协常委。

个人履历

毛蕴诗于1962年考入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系

1967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硕士研究生

1983年获比利时鲁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

1993年获武汉大学世界经济学博士

1983回国后在武汉大学管理学院任教,于1986、1989年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

1992年调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成就

毛蕴诗教授于1993年以来,作为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申报了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点、国际企业管理广东省重点学科、中山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山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全国重点学科。

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4年开始招收博士生研究生,并作为指导教师培养出中山大学第一个经济学博士和第一个管理学博士。

为MBA研究生、博士生开设课程有:(1).管理经济学 (2).市场结构分析与预测 (3).国际企业管理研究专题 (4).管理定量方法与计算机应用 (5).企业理论与企业环境

毛蕴诗教授曾多次应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邀请进行国际合作研究和讲学,如美国密西根大学、加拿大哥仑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等、法国里昂商学院、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神户大学、吉备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德国纽伦堡大学、英国Cranfield大学、伦敦大学等有名大学。并访问考察了国外多家企业,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德国壳牌石油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德国沃以特(voit) 公司、荷兰DHL重型汽车公司、比利时斯特劳啤酒公司、英国帕金斯Perkins发动机公司、台湾中国钢铁公司、台湾山阳机车公司、长谷集团、日本神户造船厂、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台湾中国钢铁公司、新竹高新技术科技园区、日本日新制作所、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广岛制作所等。

毛蕴诗教授完成并承担了12项国家级项目、10项省级重点项目,5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以及横向合作课题。

主持召开了"中日管理比较研究"国际会议,"中欧企业关系"国际会议,"成长中的中国"等国内会议。

并获各类研究成果奖十余项。其中" 中国商品市场经济计量模型 "和"七五"国家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全国重要物资供需模型与预测系统"两个项目分别于1990、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教委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1992年被湖北省授予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出版论著有:《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公司重构与竞争优势》、《企业集团-扩展动因、模式与案例》、《公司经济学》、《管理学原著选读》、《现代经济计划与分析方法 》。

主编:《中日管理比较研究论文集》、《中国宏观经济活动分析》、《现代企业与市场研究》("211工程"项目丛书)。译著: 《管理学原理》、《经济计量学指南》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学术研究

1. 1999年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社科成果三等奖同济

2. 1997广东省高教厅人文社科学成果二等奖

3. 1997年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共济

4. 1996广东省高教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5. 1996年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社科成果三等奖

6. 1995年中南地区高校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

7. 1994年广东省高教厅社科成果三等奖同济

8. 1992年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9. 1992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0. 1992年被湖北省授予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1. 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人事部授予为"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

12. 1990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3. 1989年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际学术交流

1. 2002-2004 主持召开"跨国公司在中国--竞争与合作国际"研讨会

2. 2002.5 参加第十二届"国际比较管理学术会议"

3. 2002.3 主持召开国内学术会议"成长中的中国企业"

4. 2001.11 参加"企业家理论与企业成长"国际研讨会(做主题发言)

5. 2000.6 主持召开国内学术会议"面向21世纪的企业与市场"

6. 1998.10 国家教委国际学术交流项目,由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到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神户大学讲学

7. 1998.8参加"1998年科技与工商国际"研讨会

8. 1998.5-8 受德意志科学联合会资助,到德国纽伦堡大学合作研究并讲学

9. 1997.10 主持召开"中欧企业关系"国际会议

10. 1997.7 参加"97世界管理论坛"国际会议

11. 1995.1996.1997 应日本吉备大学邀请访问日本,并作学术讲座

12. 1996.2 主持召开"中日管理比较研究"国际会议

13. 1995.7 应法国里昂商学院邀请访问法国,商谈中欧国际会议一事

14. 1995.6 参加台湾"两岸三地管理学院院长会议"

15. 1994.6 受中加文化合作项目基金资助,到加拿大哥仑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卡尔加里大学、阿尔伯特大学等六所大学访问

16. 1994.5. 应台湾中山大学邀请访台

17. 1991.2 美国国家科学院、福特基金高级访问学者, 密西根大学访问教授

18. 1984.6 到英国参加世界质量会议

国际合作项目

1. 2002.8-11 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资助到日本神户大学、东京大学合作研究并讲学

2. 1999.4 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盟国家与中国企业关系研究与政策建议" 主持人, 受欧盟资助到英国Cranfield大学、伦敦大学合作研究并讲学,国外访问(1个月)

3. 1998年,德国科学联合会(DFG)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德国企业对华投资研究--趋势、特点与国别比较"中方主持人

4. 1997/98学年,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盟国家与中国企业关系研究与政策建议"主持人,并到英国Cranfield大学讲学、合作研究

5. 日本文部省国际合作项目:"日本对华投资研究",1995-1997,中方主持人国家级科研项目:

6. 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中国企业扩展路径与扩展案例研究"2002-2004年

7.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跨国公司在华策略与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2002-2004年(批准号70132010)

8. 主持国家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项目:"珠江三角洲市场制度与企业重组",2001-2003年

9.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世界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 ,1999-2000年

10.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消费品市场体制转换与结构转换研究",97-99

11. 主持国家教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现代企业管理与国际经济",96-2001

12. 主持国家经贸委项目"中国重要商品市场模型与预测系统",其研究报告主要内容登载在国家经贸委印发的《经济监测与预测》1996年35期,研究技术报告34页

13.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重要物资市场供需结构分析",1993-95年

14.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消费品市场的供需结构分析",1991-93年

15. 主持国家信息中心项目"中国商品市场供需模型与应用软件",1990年

16. 主持"七五国家重点科学技术项目":"全国重要物资供需模型与预测系统",91- 92,该成果获1992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公布于(SSTC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93.5.8 P.91。登记号:920704, 分类号:F25 TP319,部门或地方编号 物科成 91-91号,研究技术报告120页

17. 主持国家经委研究项目:" 中国商品市场经济计量模型 ",1986-89年(该项成果获1990年度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研究技术报告50页)

18.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我国中小企业ERP选型方案研究",2004.1-2005.12,主持人

19.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重大项目:"企业理论与企业特征研究",2002.6-2003.12,主持人

20.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重大项目:"企业理论与企业特征研究",2002.6-2003.12,主持人

21. 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成长中的广东企业集团研究",2000-2002,主持人

22. 中山大学发展研究院项目:"企业家在现代公司形成中的历史作用与现实启示" ,2000-2001,主持人

23. 广东省社科规划"九五"重点课题:"广东企业形态、特征与管理模式研究",1997-2000,主持人

24. 湖北省信息中心项目湖北省商品市场供需模型。1990年(有关数据和结果已被九一年度湖北省经济分析与预测和两年滚动计划分析报告引用。"研究技术报告约60页)

25. 广州电梯配件有限公司:"公司信息导入研究",2003,主持人

26. 三九集团项目:"企业领导体制研究", 2000-2002,主持人

27. 丽珠集团:"丽珠集团股权激励方案设计"2001-2002,主持人

28. 广东联通公司项目:"广东省移动通讯市场研究",2000 主持人

29. 广东省交通集团项目:"投资与管理制度设计方案"2000

主编教材

1.《成长中的中国企业》(第一作者),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4

2. 公司重构与竞争优势》 (第一作者),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4

3. 企业集团-扩展动因、模式与案例》(第一作者),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4

4.《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第一版)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7.2

(第二版)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6获1997年广东省高教厅人文社科学成果二等奖

5. 主编:《现代企业与市场研究》丛书,广东人民出版社,已出版6本

6. 主编《国际企业管理》教材丛书一套,中山大学出版社,已出版4本.

获1999年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社科成果三等奖

7. 主编《中日管理比较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5年2月

8. 《公司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6

9. 《管理学原著选读》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7

10.《公司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获1996广东省高教厅科技进步二等奖。获1995年中南地区高校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

11.《现代经济计划与分析方法》 湖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

12.《管理学原理》(第3版)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年出版。

13.《经济计量学指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论文

1. 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定义,IT时代周刊IT Time Weekly.2004(4)P.66-67

2. 日本企业的生存危机与公司重构及其启示,管理世界,2003(8)

3. 硅谷是一种创业机制,IT时代周刊.2004(3)P.66-67

4. 《财富》500强企业成长特征解析,IT时代周刊.2004(2)P.96-97

5. IBM将成为"IBM Inside",IT时代周刊.2004(1).P.64-65

6. 松下新社长的重构三部曲, IT时代周刊.2003(11)P.60-61

7. 重构是公司成长的永恒主题, IT时代周刊.2003(10)P.60-61

8. 市场导入者为何失败,IT时代周刊.2003(8)P.54-55

9. 时间领先企业竞争的核心, IT时代周刊.2003(7)P.75

10. 三洋电机公司重构案例-全球化进程中的重构,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3(4)

11. 企业家与职业经理特征识别模型-经济转型期中国企业家与职业经理的识别例证,学术研究。2003(4)P.5-11

12. 世界五百强的特征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中山大学学报.2002(5)P.76-83

13. 大企业集团扩展路径的实证研究-对广东40家大型重点企业的问卷调查,学术研究.2002(8) P.5-8

14. 硅谷机制与企业高速成长--再论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管理世界.2002(6) P.102-108

15. Global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German MNCs in China: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of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Asian Crisis, Asian Post-Crisis Management, PALGRAVE,2002,P.64-80

16. 当代跨国公司撤资理论与其新发展,四川大学学报.2002(2)P.24-30

17.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要素动员方式,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1)P.27-30

18. 企业家历史作用及其与职业经理特征识别模型-再论企业家与职业经理的区别,"企业家理论与企业成长"国际研讨会主题发言论文.2001.11.16-18

19. 独立董事制的产生、发展及启示,南方经济.2001(10)P.50-53

20. 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相对分散化的动因与方式, 中山大学学报.2001(5)P.1-8

21. 中国上市公司的亏损问题与重构研究, 管理世界.2001(5) P.145-151

22. 家族式企业:形成、过渡、与变革,学术研究.2001(5) P.5-6

23. 跨国公司的进入与中国企业的战略反应,学术研究.2001(4) P.25-31

24. 美国企业竞争力超过日本企业之探究,南开管理评论.2001(4)P.55-61

25. 出口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3)P.5-9

26. 全球公司重构与我国企业战略重组,中山大学学报.2000(5)P.17-23

27. 范围紧缩为特征的公司重构与我国企业战略重组,管理世界.2000(5)P.169-179

28. 现代公司理论及其形成背景,学术研究.2000.(1) P.12-20

29. 德国企业对华投资的趋势、特点与国别比较, 中国工业经济. 1999.(11)P.60-62

30. 丝宝集团进入大陆的战略选择,武汉大学出版社(论文集)1999.(10) P.42-53

31. 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中山大学学报. 1999(6)P.91-95(广东社科九五课题)

32. 德国企业对华投资研究, 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5).P.27-31

33. 企业重构与竞争优势, 南开管理评论.1999.(4). P.35-39

34. 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成功因素:战略管理分析,南方经济.1999(2-3)P.6-10

35. 中国需求导向的消费品零售总量模型--及其对市场波动的应用研究,中山大学学报.1999(1)P.14-18

36.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学术研究.1999(3)P.5-8

37. 从资本雇佣劳动到"劳动"雇佣资本,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5)P.23-27(人大复印)

38. 交叉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动因, 南方经济. 1998(2).P.43-45

39. 中国消费市场的增长与波动及其原因, 广东社会科学.1998.(2)P22-29

40. 面向21世纪的中国企业: 构建开放市场经济有效运行主体群企业, 学术研究 .1998(1)p.13-18(人大复印资料)

41. 企业集团及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广东大型企业集团概览.1997 P.7-14

42. 中国市场的国际化与若干优秀企业的战略反应, 《中国-欧洲企业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997.10.29 p.18-25

43. 中国彩电市场的价格竞争及其影响, 世界管理大会论文.世界管理论坛.1997.(7)P.206

44. 论企业的生存危机及其原因, 中山大学学报.1997(5)P.

45. 论中国商品市场国际化趋势, 学术研究.1997.(5).P

46. 中国煤炭市场供需结构分析与预测, 中国工业经济.1997.(2) p.44-48

47. 20世纪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发展评述(上), 南方经济.1996(6)p.7-11

48. 20世纪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发展评述(下), 南方经济.1996(7)p.9-13

49. 论公司扩展及其动因, 广东社会科学.1996(1) p.26-32(获1996年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社科成果三等奖)

50. 广东省经济增长中的地区差异问题研究,南中国经济发展研讨会议论文.香港.1995.8

51.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日管理比较研究国际会议论文.中大出版社.95.2.p.210-217

52. 中国消费品市场体制转换与结构转换的特征趋势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国际会议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学术研究(社科版).1995.(2) p.37-42 (被中国人民大学 书报资料中心《商业经济、物资经济》95.6期复印转载,1.2万字,获1997年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53. 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问题, 南方经济.94(10)p.14-18

54. 国际直接投资过程论,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2)p.1-9获95年广东社会科学三等奖

55. 论国际经济与技术环境的变化趋势与特征, 南方经济.1994(2)p.32-35.(1995年被收入中国"八五"期间科技成果大全)

56. 论我国物资市场供需结构分析的途径与方法,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6)p.30-35

57. 经济计划工作的趋势, 经济评论.1992(4)

58. 对我国货币收入-支出-货币结余关系的动态分析,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1991(3)

59. 论析我国食品价格上涨及其启动因素, 价格理论与实践.1990.(3)

60. 中国购买力、消费经济计量模型,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4)p.42-53

61. 对改革前后农业增长因素的比较研究, 江汉论坛.1989 (10)

62. 中国宏观经济优化模型和对经济结构的经验研究,计划与发展.1988.(5)

63. 对中国总体经济活动的实证研究( 英文 ) , 1987年6月中美经济合作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64. 中国宏观经济优化模型和对产业结构的经验研究, 计划与发展.1988(5)

65. 试论资源投入的最优组合, 经济研究.1982.(5)

66. 项目投资评价的四种方法及其在国外的应用, 财政科研资料.1982(3)

67. 计划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管理体制的影响, 河南经济.1984.(4)

68. 译文: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经济管理.1981.(5),(6)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