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电开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水电开发
圖片來自百度

通过建设水电站将水能资源转化为电能的以工程形式出现的人类活动。水能资源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一次能源。水电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开发同时完成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开发水电既可节约煤炭、石油,又可兼收防洪、 灌溉、 航运、水产、供水、旅游、水上运动等多种综合效益,因而水电开发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

简介

水能资源潜在蕴藏量的基本公式如下: 式中N为计算河段的出力,以千瓦计;Q1和Q2分别为计算河段首末两断面上的流量值,以米3/秒计;H为计算河段的毛水头,以米计。公式中的流量可采用Q95、Q50及Q平均等各种流量分别计算,得出各该流量下相应的水能资源蕴藏量。  根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全世界的理论水能资源为44.28万亿千瓦时/年,相当于平均出力50.5亿千瓦,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为9.8万亿千瓦时/年,可能总装机容量22.6亿千瓦,其中发达国家约占30%多,发展中国家约占60%多。  1984年统计,全世界已开发水电装机容量5.67亿千瓦,年发电量2.04万亿千瓦时,开发利用程度达20.8%。水电装机占总装机的23.5%,水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1.2%。由于水电资源的开发,全世界每年节约标准煤约6亿吨以上。各国水电开发程度不同,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电力大国的水电开发程度情况如表所示。 水电开发 当今,中国水电产业已迈入大电站、大机组、高电压、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全新时代,引领着世界水电乃至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以中国三峡、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以实施国家战略部署、加快“一带一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以全面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中国水电“编队出海”为抓手,以海外市场全流域规划建设运营、推动国际水电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水电全产业链的核心能力为依托,打造中国水电“走出去”升级版,中国水电已成为代表国家核心能力的新的国家名片。 [1]

评价

河流的落差沿河分布,流量也随时间地点而变化。为了经济、有效地利用水能,往往需要在适当地点,人为地集中落差并调节流量,取得有较好经济效益的水电资源。因此,水电开发方式一般按集中落差的方式和流量调节的程度分类。按集中落差的方式可分为堤坝式水电站、引水式水电站、混合式水电站;按流量调节程度可分为径流式水电站(即无调节水电站)、日调节水电站、周调节水电站、年(或季)调节水电站、多年调节水电站,以及抽水蓄能电站、潮汐电站。此外,还有海洋能电站等。各类水电站按其调节性能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可承担系统中的峰荷、基荷(见系统综合负荷曲线),或作抽水蓄能。鉴于水电受季节和年分(丰水年与枯水年)影响较大,它必须与火电开发相互配合。在水电为主国家,为了调峰,往往需建设足够数量的抽水蓄能电站。

水电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工业与农业,长远与近期,平时与战时,防洪、发电、灌溉与航运,水电与火电,发电与用电等多方面的关系,应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原则,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处理。例如,在流域规划中,应根据综合利用原则和水文、地理、地质、气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选定梯级开发的优化方案。据此选定各级水利枢纽的坝址、决定各级的坝高,以期获得较高综合效益。

视频

水电践行改革开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