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车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水车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位于梅县区西南部,总面积123平方千米(2017年)。镇政府设水车圩,距梅城30公里。辖18个村和1个圩镇居委,总户数5700户,总人口10286人(2017年)。[1]

2011年,水车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工农业总产值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3%,其中:工业总产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农业总产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9.24%。农村人均纯收人6155元,比上年增长9.02%。完成工商税收达356万元,比上年增长21.5%。

中文名: 水车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地理位置: 梅县区西南部

面 积: 123平方千米(2017年)

电话区号: 0753

邮政区码: 514778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人口数量: 10286人(2017年)

机 场: 梅州梅县机场

火车站: 梅州站,梅州西站

车牌代码: 粤M

历史沿革

1950年属梅南区,1952年划归荷泗大区,1956年成立水车乡,1958年属梅南人民公社,1959年6月建立水车人民公社,1983年冬改设区,1987年改为镇。下辖坑尾、小桑、新湖、双湖、淮洞、礤下、水车、安和、安美、白沙、鹅峰、小立、梧塘、灯塔、先锋、水声、石岭、泮坑等18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圩镇居委会,有村民小组198个。2006年,全镇共有5180户,总人口2.2万人,其中侨眷占55%,是梅州市梅县区著名的侨乡和革命老区之一。

茶山村古村落

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灯塔村茶山古村落,地处梅州市梅县区南部,距梅州市区20多公里,县道荷水畲公路贯通全村,交通便利。

该村落起源于明代初期,逐渐兴盛,清末达到鼎盛期。古村落特色有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一是村中现存三十四座传统民居,从时间上说,绍德堂为明代建筑,距今近五百年历史,村中三百年以上历史的建筑有三座(萼辉楼、创毅公祠、伯荣楼),二百年以上历史建筑五座,其余大部分历史也均在百年以上。从建筑特点上说,建筑群保存完整,历史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特有的客家传统人文生态环境,传统建筑单体普遍保存较好,客家地域特色明显,建筑型制丰富,殿堂式、杠式、锁头式都有,其中自由式、庭院式更是客家地区少见的珍品,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具有多样性,具有较高研究与观赏价值。

第二方面是历史人文底蕴雄厚,该村落历代名人辈出,体现崇文重教的书屋就有四个(其中女子学校一所)、学校一所,还有古井十五座、古炮楼一座、古树多株。可以说,每一座建筑都有一个精彩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顽强拼搏、爱国爱乡的精神。该村近、现代往东南亚等国经商侨居的极多,在军政、文教、工商等领域业绩卓著,声名远播者比比皆是。据资料记载,自始祖君梅公至废除科举制度期间共有进士、贡生、监生以上学位者48人,后明前清进士黄为发、清朝巨商黄伯宁、清朝官员黄毓腾、黄毓秀等;近、现代人物有黄钧选、黄甘英、黄琪翔、郭秀仪等部级4人、教授5人、将军4人,其他杰出人物10多人。

经济

2002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1.52亿元,比增3.4%;其中工业产值3735万元,农业产值7128万元,分别比增4.5%和2.2%;镇级机动财力34.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6万元,其中年收入8-10万元以上的1个,5-8万元的1个,3-5万元的9个。农村人均纯收入4001元,比上年增加53元。

农业:水车镇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生产,以增加农民收入。全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2.10万亩,粮食总产7415吨,亩产475公斤;水果种植面积1.53万亩;其中梅州金柚8175亩,水果总产1.26万吨,产值1246万只;水产养殖面积3421亩,水产品产量1704吨。全镇有种养相结合的小庄园2370户,占总农户53%。初步建立起水果、水产、禽畜、蔬菜四大商品生产基地,蔬菜种植面积8831亩,产量达8231吨,比上年增加257吨,增长3.2%,农村人均蔬菜收入490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