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永乐大典

移除 73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align= light|
'''书        名''' : 书名 《永乐大典》
'''又        名''' : 《文献大成》
20世纪60年代,位于[[北京十三陵]]的[[明神宗]](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的大门被缓缓打开。定陵的挖掘是当时考古界和史学界的一件大事,报刊一时纷纷报道。但定陵的挖掘还有着一层不为人所知的背景,就是以[[郭沫若]]为首的一些史学家论证《永乐大典》的正本被殉葬在定陵中,结果当然让人大失所望。
可是《永乐大典》殉葬说却被很多学者所采纳,他们从最喜爱《永乐大典》的[[明世宗]]的下葬时间和《永乐大典》录副的进度来比较,以及从《永乐大典》正本突然失踪的情况来判断,猜测《永乐大典》的正本极有可能是殉葬在明世宗的陵墓——[[永陵]]中去了。殉葬说并不意味着我们尚可以找到完整无损的《永乐大典》正本,可是这部资料价值极高而又历经磨难的类书的命运又一次牵动了人们的神经,而被广泛地关注和报道 。《永乐大典》的命运已经成为人们心中永远解不开的结,让每个中华儿女都为之绷紧了神经,这种心情就像一位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孩童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
==副本命运==
===外国侵略者的掠夺===
1900年6月,《永乐大典》副本最后的劫难到了──当时[[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与围攻英国使馆的义和团发生冲突。英国使馆毗邻翰林院,在冲突中成为战场。据[[英国]]人[[威尔]]的《庚子使馆被围记》记载,冲突中有人将火把抛进翰林院中,翰林院顿时着起大火,排积成行、一望无尽的藏书遭受空前浩劫。贮存《永乐大典》的敬一亭也被烧毁。“龙式池及井中,均书函狼籍,为人所抛弃。有绸面华丽之书,皆手订者;又有善书人所书之字,皆被人随意搬移。”《永乐大典》的大部分在这次浩劫中被焚,剩下的有的被修了工事,有的被垫了马槽。译学馆的[[刘可毅]]一人就在洋人的马槽下拣到数十册《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副本被毁殆尽。 [[英国]]人从这次焚毁《永乐大典》的事件中得益最多。使馆有个叫翟里斯的官员从翰林院的废墟中拣来一些《永乐大典》,其中的卷13345还被当做战利品赠送给他的父亲。威尔记载,英国使馆中研究中国文学者见到如此宝贵之书,是平时绝对见不到的,都想拣选,“在火光中觅一路,抱之而奔”。从此,《永乐大典》流散到民间和国外,成为各藏书单位争相收藏的 物件。
在收藏《永乐大典》的外国当中,日本的收藏是最多的。[[日本]]的东洋文库号称世界五大[[亚洲]]学研究中心之一,它的许多藏书都来源于中国。东洋文库是接收英国人[[莫利逊]]的藏书起家的,在莫利逊文库中就有他在庚子事变中得来的5册《永乐大典》。东洋文库还委托北京等地书坊代购《永乐大典》。1943年,大连满铁图书馆的松冈洋右与东洋文库一起,从湖州刘承乾嘉业堂处购得49册《永乐大典》,这些《永乐大典》一直放在满铁图书馆,直到1945年大连被苏联红军占领后,被当作战利品运往[[苏联]]。
713,9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