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汉武大帝」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汉武大帝》是由胡玫执导,陈宝国焦晃归亚蕾陶虹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行 1: 行 1:
 +
[[File:汉武大帝.jpg|缩略图|thumb|right| [http://hntv3.hnr.cn/rmjj/201412/W020180528552020929235.jpg 原图链接]  [http://hntv3.hnr.cn/rmjj/201412/t20141211_1745333.html 图片来自映象网] ]]
 
 《汉武大帝》是由[[胡玫]]执导,[[陈宝国]]、[[焦晃]]、[[归亚蕾]]、[[陶虹]]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汉武大帝》是由[[胡玫]]执导,[[陈宝国]]、[[焦晃]]、[[归亚蕾]]、[[陶虹]]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
 +
该剧讲述了[[汉武帝]][[刘彻]]54年的统治历程。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
 +
该剧于2005年01月03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在黄金档播出。
 +
 +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汉武大帝
 +
 +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
 +
集数:58集
 +
 +
类型:历史正剧
 +
 +
出品时间:2004年
 +
 +
首播时间:2005年01月03日
 +
 +
出品公司: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
 +
首播平台:CCTV-1
 +
 +
==剧情简介==
 +
 +
公元一世纪,在世界的东方。初步走向繁荣的汉帝国,面临内外的双重威胁:国内诸侯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妄图脱离中央,实行地方割据;而北方境外的匈奴大军,屡屡越过长城防线,侵略中原,寻求开拓生存环境。汉王朝不得不实行“和亲”政策,外家外嫁公主,献奉贡赋,承受巨大的民族荣辱。
 +
 +
严峻的形势需要巨人来支撑。由于偶然的原因,历史选择了一个16岁的少年担当大任。他的名字叫刘彻。刘彻排行在第十王,本来没有机会继承王位,但是由于天资英纵,在母亲和舅父的精心策划下,经过复杂的宫廷斗争,他得意登基。刘彻做了皇帝后表现出非凡的气魄,立刻下诏求贤,广开言路,试图时行改革。但他的设想受到祖母窦太后代表的权贵外戚势力的压抑,第一年就遭遇到重大挫折。但汉武帝绝不是轻言放弃的人。他善于等待时机,在太后死后一举废黜了骄横的贵戚,毅然更换了祖宗崇信黄老之道、无为而治的原则,以“尊王攘夷”的儒家口号改革意识形态,统一帝国指导思想。
 +
 +
他实行察举、破格用人、设置刺史、任廉吏、严刑法,税盐铁、一货币,均输平准,算缗告奸。千方百计地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
他破格用将,全民动员,连续十余年对匈奴进行征伐,将匈奴赶出河西走廊;让南方的越人、东南的闽越人与汉民族的主流文化相融。
 +
 +
他以前无古人的气魄凿通西域,把大汉帝国的军旗第一次插上帕米尔的雪峰,让响彻沙漠的驼铃声宣告东西方文化最早的陆上交流通道的建立。他深入亚细亚,南平百越,东抚蛮夷,打开丝绸之路,成倍地开拓了国土,奠定了中华大帝国的壮阔版图,实现了东西文化的大撞击、大融合。他将汉帝国推向了鼎盛的高峰。
 +
 +
长达54年铁腕统治,铸造了刘彻雄才大略的独特性格和高大形象。历史证明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痴情但多变的人。长门锁阿娇,与李夫人、卫子夫等哀怨的故事动人心弦。
 +
 +
汉武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然而,任何巨人都并非完美的圣人。多年的征战,耗尽中国国力,他晚年时发生了邪教作乱的“巫蛊之乱”。在内乱平定之后,他勇于认错,全面反思回顾自己的一生,嘱咐儿子对外采取和平路线不称霸,并为儿子选配了一位归顺的匈奴王子今日蝉作顾问。
 +
 +
==演职员表==
 +
 +
'''演员表'''
 +
 +
{| class="wikitable" style="color:black;"
 +
|-
 +
  ! 角色
 +
  ! 演员
 +
  ! 配音
 +
  ! 备注
 +
|-
 +
  | 汉武帝
 +
  | 陈宝国
 +
  | 陈宝国
 +
  | 中年-老年时期
 +
|-
 +
  | 汉武帝
 +
  | 杜淳
 +
  | 赵岭
 +
  | 青年时期
 +
|-
 +
  | 汉武帝
 +
  | 白钰
 +
  | 薛白
 +
  | 少年时期
 +
|-
 +
  | 汉武帝
 +
  | 万昌皓
 +
  | ----
 +
  | 童年时期
 +
|-
 +
  | 汉景帝
 +
  | 焦晃
 +
  | 焦晃
 +
  | 汉朝的第四位皇帝
 +
|-
 +
  | 窦太后
 +
  | 归亚蕾
 +
  | 曹雷
 +
  | 窦漪房,景帝之母,武帝祖母
 +
|-
 +
  | 梁王刘武
 +
  | 沈保平
 +
  | 陆建艺
 +
  | 汉景帝的弟弟
 +
|-
 +
  | 王娡
 +
  | 宋晓英
 +
  | 张欣
 +
  | 先为美人,后为皇后,武帝生母
 +
|-
 +
  | 卫子夫
 +
  | 林静
 +
  | ----
 +
  | 史称“孝武卫思后”,汉武帝的第二个皇后。
 +
|-
 +
  | 司马迁
 +
  | 王往
 +
  | 陆建艺
 +
  | 史学家,《史记》的作者
 +
|-
 +
  | 窦婴
 +
  | 马少骅
 +
  | ----
 +
  | 魏齐侯,窦太后的侄子和汉武帝的表叔
 +
|-
 +
  | 韩安国
 +
  | 孙飞虎
 +
  | 陆建艺
 +
  | 梁武刘武的谋臣
 +
|-
 +
  | 周亚夫
 +
  | 徐祖明
 +
  | ----
 +
  | 期望值乱世的大将军,后含冤入狱和抑郁而死
 +
|-
 +
  | 田蚡
 +
  | 张世
 +
  | 张世
 +
  | 王皇后的胞弟和汉武帝的亲舅舅,曾任太尉,丞相等职,后惊恐而死
 +
|-
 +
  | 平阳公主
 +
  | 杨童舒
 +
  | ----
 +
  | 汉武帝的亲姐姐和卫青的妻子
 +
|-
 +
  | 金俗
 +
  | 杨童舒
 +
  | ----
 +
  | 汉武帝同母异父的姐姐
 +
|-
 +
  | 灌夫
 +
  | 郭小安
 +
  | ----
 +
  | 为人耿直,后被奸相田蚡用计害死
 +
|-
 +
  | 馆陶公主刘嫖
 +
  | 苏小明
 +
  | ----
 +
  | 长公主,曾是汉武帝登上帝位的支柱
 +
|-
 +
  | 卫青
 +
  | 陆剑民
 +
  | 徐光宇
 +
  | 大将军和大司马
 +
|-
 +
  | 霍去病
 +
  | 李乐
 +
  | 庄丰源
 +
  | 骠骑将军和大司马
 +
|-
 +
  | 晁错
 +
  | 朱艺
 +
  | 李立宏
 +
  | 汉景帝尊其为“智囊”
 +
|-
 +
  | 陈阿娇
 +
  | 徐红娜
 +
  | 扈茜茜
 +
  | 金屋藏娇故事中的陈皇后
 +
|-
 +
  | 刘陵
 +
  | 陶虹
 +
  | 薛白
 +
  | 淮南王之女和淮南王的左右手
 +
|-
 +
  | 南宫公主
 +
  | 赵雪莲
 +
  | ----
 +
  | 汉武帝的姐姐,和亲匈奴,伊稚斜单于的大阏氏
 +
|-
 +
  | 隆虑公主
 +
  | 杨丽晓
 +
  | ----
 +
  | 王皇后的小女儿
 +
|-
 +
  | 楚王刘戊
 +
  | 孙继峰
 +
  | ----
 +
  | 随吴王发动“七国之乱”
 +
|-
 +
  | 刘荣
 +
  | 陈伟栋
 +
  | ----
 +
  | 汉景帝的长子,栗妃的儿子,废太子和临江王
 +
|-
 +
  | 刘荣
 +
  | 三毛
 +
  | ----
 +
  | 童年时期
 +
|-
 +
  | 春陀
 +
  | 李丹军
 +
  | 赵述仁
 +
  | 汉景帝和汉武帝最为依仗和信任的太监总管
 +
|-
 +
  | 栗妃
 +
  | 简丹
 +
  | 薛白
 +
  | 废太子刘荣(临江王)的母妃
 +
|-
 +
  | 薄皇后
 +
  | 刘莎
 +
  | ----
 +
  | 汉景帝时期的废皇后
 +
|-
 +
  | 韩嫣
 +
  | 马勇
 +
  | ----
 +
  | 汉武帝的伴读
 +
|-
 +
  | 陈嘉
 +
  | 张国庆
 +
  | ----
 +
  | ----
 +
|-
 +
  | 栗贲
 +
  | 王燕京
 +
  | ----
 +
  | 栗妃的哥哥 
 +
|-
 +
  | 吴王刘濞
 +
  | 苏崇山
 +
  | ----
 +
  | 发动“七国之乱”
 +
|-
 +
  | 胶西王
 +
  | 陈金惠
 +
  | ----
 +
  | ---- 
 +
|-
 +
  | 伊稚斜单于
 +
  | 高发
 +
  | 曲敬国
 +
  | 大匈奴的单于
 +
|-
 +
  | 中行说
 +
  | 陈长海
 +
  | ----
 +
  | 匈奴人的“智囊”,中国第一位“汉奸” 
 +
|-
 +
  | 刘驹
 +
  | 赵水晶
 +
  | ----
 +
  | ----
 +
|-
 +
  | 刘通
 +
  | 张嘉良
 +
  | ----
 +
  | ----
 +
|-
 +
  | 东越王
 +
  | 李士际
 +
  | ----
 +
  | ----
 +
|-
 +
  | 韩颓当
 +
  | 卢映
 +
  | ----
 +
  | ----
 +
|-
 +
  | 秋香
 +
  | 王婧奕
 +
  | ----
 +
  | 宫女,封为隆庆公主,和亲匈奴
 +
|-
 +
  | 大月氏女王
 +
  | 博弘
 +
  | ----
 +
  | ----
 +
|-
 +
  | 南宫公主
 +
  | 罗琴英格
 +
  | ----
 +
  | 少年时期
 +
|-
 +
  | 赵信(阿胡儿)
 +
  | 延杰
 +
  | ----
 +
  | 本是匈奴人,投靠汉朝后有背叛汉朝
 +
|-
 +
  | 春儿
 +
  | 萌萌
 +
  | ----
 +
  | ----
 +
|-
 +
  | 小青
 +
  | 林子
 +
  | ----
 +
  | ----
 +
|-
 +
  | 玲儿
 +
  | 周迎萍
 +
  | ----
 +
  | ----
 +
|-
 +
  | 永巷令
 +
  | 王伟
 +
  | ----
 +
  | ----
 +
|-
 +
  | 籍福
 +
  | 朱贤民
 +
  | ----
 +
  | ----
 +
|-
 +
  | 晁错父亲
 +
  | 林中华
 +
  | ----
 +
  | ----
 +
|-
 +
  | 栾布
 +
  | 徐鸣
 +
  | 宣晓鸣
 +
  | ----
 +
|-
 +
  | 李广
 +
  | 陆树铭
 +
  | ----
 +
  | 飞将军,后战死于漠北之战
 +
|-
 +
  | 卫绾
 +
  | 陈友旺
 +
  | 李立宏
 +
  | 建陵侯
 +
|-
 +
  | 袁盎
 +
  | 赵刚
 +
  | 陆建艺
 +
  | ----
 +
|-
 +
  | 公孙诡
 +
  | 李平
 +
  | ----
 +
  | ----
 +
|-
 +
  | 栗青
 +
  | 高毅成
 +
  | ----
 +
  | ----
 +
|-
 +
  | 羊胜
 +
  | 杨军
 +
  | ----
 +
  | ----
 +
|-
 +
  | 郅都
 +
  | 佟仲琪
 +
  | 赵述仁
 +
  | 自诩“苍鹰”,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
|-
 +
  | 郑怀国
 +
  | 杨亚洲
 +
  | ----
 +
  | ----
 +
|-
 +
  | 汲黯
 +
  | 薄贯君
 +
  | 陆建艺
 +
  | 汉武帝即恨又感激的帝师
 +
|-
 +
  | 倩儿
 +
  | 胡苗
 +
  | ----
 +
  | ----
 +
|-
 +
  | 张骞
 +
  | 任重
 +
  | 张澎
 +
  | 开辟”丝绸之路“的先驱,封博望侯
 +
|-
 +
  | 辕固生
 +
  | 金明
 +
  | ----
 +
  | ----
 +
|-
 +
  | 公孙贺
 +
  | 丛林
 +
  | ----
 +
  | 南奅侯
 +
|-
 +
  | 郭解
 +
  | 张山
 +
  | ----
 +
  | 剑客
 +
|-
 +
  | 刘舍
 +
  | 李平
 +
  | ----
 +
  | ----
 +
|-
 +
  | 黄生
 +
  | 黄卫
 +
  | ----
 +
  | ----
 +
|-
 +
  | 匈奴将军
 +
  | 杨军
 +
  | ----
 +
  | ----
 +
|-
 +
  | 桑弘羊
 +
  | 傅玄
 +
  | ----
 +
  | 汉昭帝时期的辅政大臣
 +
|-
 +
  | 直不疑
 +
  | 秦梵翔
 +
  | ----
 +
  | ----
 +
|-
 +
  | 程不识
 +
  | 刘玷欣
 +
  | ----
 +
  | ----
 +
|-
 +
  | 庄青翟
 +
  | 郭锡瑞
 +
  | 李立宏
 +
  | 武强侯 
 +
|-
 +
  | 王臧
 +
  | 任舞
 +
  | ----
 +
  | ----
 +
|-
 +
  | 赵绾
 +
  | 薛小龙
 +
  | ----
 +
  | ----
 +
|-
 +
  | 公孙弘
 +
  | 崔玉贵
 +
  | ----
 +
  | 平津侯 
 +
|-
 +
  | 右贤王
 +
  | 达烈汉
 +
  | ----
 +
  | ----
 +
|-
 +
  | 左谷蠡王
 +
  | 小巴特
 +
  | ----
 +
  | ----
 +
|-
 +
  | 刘迁
 +
  | 张敬东
 +
  | ----
 +
  | ----
 +
|-
 +
  | 雷被
 +
  | 张雷
 +
  | ----
 +
  | 淮南王的门客和淮南王反叛的告发者
 +
|-
 +
  | 王子妃
 +
  | 付丽
 +
  | ----
 +
  | ----
 +
|-
 +
  | 刘德
 +
  | 郝刚
 +
  | ----
 +
  | ----
 +
|-
 +
  | 东方朔
 +
  | 杨大为
 +
  | 陆揆
 +
  | ----
 +
|-
 +
  | 杨得意
 +
  | 黄卫
 +
  | 李立宏
 +
  | 狗监
 +
|-
 +
  | 陈元良
 +
  | 万仓
 +
  | ----
 +
  | ----
 +
|-
 +
  | 冯林
 +
  | 石志山
 +
  | ----
 +
  | ----
 +
|-
 +
  | 骆余善
 +
  | 李小丁
 +
  | ----
 +
  | ----
 +
|-
 +
  | 张汤
 +
  | 张鸿斌
 +
  | 赵述仁
 +
  | 汉朝的酷吏
 +
|-
 +
  | 王非
 +
  | 朱伟灿
 +
  | ----
 +
  | ----
 +
|-
 +
  | 郑当时
 +
  | 张嘉良
 +
  | ----
 +
  | ----
 +
|-
 +
  | 李妍
 +
  | 高婷婷
 +
  | ----
 +
  | 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
 +
|-
 +
  | 张骞妻
 +
  | 俄仁图娅
 +
  | ----
 +
  | ----
 +
|-
 +
  | 苏建
 +
  | 贾维
 +
  | ----
 +
  | 苏武的父亲,卫青手下的将军 
 +
|-
 +
  | 张次公
 +
  | 郝寒峰
 +
  | ----
 +
  | ----
 +
|-
 +
  | 刘迁妻
 +
  | 陈禹儿
 +
  | ----
 +
  | ----
 +
|-
 +
  | 单于
 +
  | 巴音
 +
  | ----
 +
  | ----
 +
|-
 +
  | 白羊王
 +
  | 毕力格
 +
  | ----
 +
  | ----
 +
|-
 +
  | 贵霜翕侯
 +
  | 小巴特
 +
  | ----
 +
  | ----
 +
|-
 +
  | 赵王
 +
  | 惠建国
 +
  | ----
 +
  | ----
 +
|-
 +
  | 依妹
 +
  | 努茜
 +
  | ----
 +
  | ----
 +
|-
 +
  | 休屠王
 +
  | 哈斯巴特
 +
  | ----
 +
  | ----
 +
|-
 +
  | 桑弘羊
 +
  | 张超理
 +
  | ----
 +
  | 汉昭帝的辅政大臣 
 +
|-
 +
  | 霍光(童年)
 +
  | 樊彬彬
 +
  | ----
 +
  | ----
 +
|-
 +
  | 霍光
 +
  | 张雷
 +
  | ----
 +
  | 汉昭帝时期的首辅辅政大臣
 +
|-
 +
  | 金日磾(少年)
 +
  | 孙洵
 +
  | ----
 +
  | ----
 +
|-
 +
  | 金日磾
 +
  | 徐冲
 +
  | ----
 +
  | 汉昭帝时期的辅政大臣 
 +
|-
 +
  | 刘据
 +
  | 任伟
 +
  | 田波
 +
  | 戾太子
 +
|-
 +
  | 刘据(少年)
 +
  | 顾广鹏
 +
  | ----
 +
  | 少年时期
 +
|-
 +
  | 李广利
 +
  | 王迎奇
 +
  | ----
 +
  | 贰师将军   
 +
|-
 +
  | 刘屈氂
 +
  | 沈保平
 +
  | 陆建艺
 +
  | 汉武帝时期的丞相
 +
|-
 +
  | 苏武
 +
  | 梁伟
 +
  | 陆揆
 +
  | 出使匈奴,被扣留19年,持节不屈,后归汉 
 +
|-
 +
  | 虞常
 +
  | 齐杰
 +
  | ----
 +
  | ----
 +
|-
 +
  | 胡亚夫
 +
  | 巴音
 +
  | ----
 +
  | ----
 +
|-
 +
  | 田千秋
 +
  | 秦佳华
 +
  | ----
 +
  | 富民侯,汉武帝时期的最后一个丞相,汉昭帝时期的辅政大臣
 +
|-
 +
  | 张欧
 +
  | 夏志祥
 +
  | ----
 +
  | ----
 +
|-
 +
  | 陶青
 +
  | 黄文光
 +
  | 李立宏
 +
  | 开封侯 
 +
|-
 +
  | 应高
 +
  | 万仓
 +
  | ----
 +
  | ---- 
 +
|-
 +
  | 冯敬
 +
  | 孙占仙
 +
  | ----
 +
  | ----
 +
|-
 +
  | 周公子
 +
  | 徐登科
 +
  | ----
 +
  | ----
 +
|-
 +
  | 窦彭祖
 +
  | 陈大中
 +
  | ----
 +
  | ----
 +
|-
 +
  | 许昌
 +
  | 林中华
 +
  | ----
 +
  | ----
 +
|-
 +
  | 周妻
 +
  | 何明
 +
  | ----
 +
  | ----
 +
|-
 +
  | 严助
 +
  | 杨平友
 +
  | ----
 +
  | ----
 +
|-
 +
  | 董仲舒
 +
  | 刘威
 +
  | 李立宏
 +
  |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
 +
  | 于单
 +
  | 陈志刚
 +
  | 张澎
 +
  | ----
 +
|-
 +
  | 隆虑公主
 +
  | 程文宣
 +
  | ----
 +
  | ----
 +
|-
 +
  | 匈奴巫师
 +
  | 巴拉珠尔
 +
  | ----
 +
  | ----
 +
|-
 +
  | 右谷蠡王
 +
  | 霍尔查
 +
  | ----
 +
  | ----
 +
|-
 +
  | 左大督尉
 +
  | 晋松
 +
  | ----
 +
  | ----
 +
|-
 +
  | 宁成
 +
  | 贾明岭
 +
  | ----
 +
  | ----
 +
|-
 +
  | 刘安
 +
  | 娄际成
 +
  | ----
 +
  | 淮南王
 +
|-
 +
  | 申公
 +
  | 钟汉毫
 +
  | ----
 +
  | ----
 +
|-
 +
  | 公孙敖
 +
  | 张学浩
 +
  | ----
 +
  | ----
 +
|-
 +
  | 主父偃
 +
  | 侯祥玲
 +
  | 陆建艺
 +
  | ----
 +
|-
 +
  | 王恢
 +
  | 蒋国印
 +
  | ----
 +
  | ----
 +
|-
 +
  | 王非
 +
  | 朱伟灿
 +
  | 赵毅
 +
  | 王恢之子 
 +
|-
 +
  | 石庆
 +
  | 陈金惠
 +
  | ----
 +
  | ----
 +
|-
 +
  | 司马汪成
 +
  | 王迎奇
 +
  | ----
 +
  | ----
 +
|-
 +
  | 东瓯王
 +
  | 赵刚
 +
  | ----
 +
  | ----
 +
|-
 +
  | 闽越王
 +
  | 李士际
 +
  | ----
 +
  | ----
 +
|-
 +
  | 甘父
 +
  | 高飞
 +
  | ----
 +
  | ----
 +
|-
 +
  | 聂壹
 +
  | 谢晖
 +
  | 李立宏
 +
  | 马邑之围的重要人物 
 +
|-
 +
  | 李息
 +
  | 宋建华
 +
  | ----
 +
  | ----
 +
|-
 +
  | 窦妻
 +
  | 蒋静
 +
  | ----
 +
  | ----
 +
|-
 +
  | 李延年
 +
  | 王光军
 +
  | 李立宏
 +
  | ----
 +
|-
 +
  | 张骞子
 +
  | 董云波
 +
  | ----
 +
  | ----
 +
|-
 +
  | 李敢
 +
  | 刘振宝
 +
  | ----
 +
  | 李广的儿子
 +
|-
 +
  | 楼烦王
 +
  | 僧格仁钦
 +
  | ----
 +
  | ----
 +
|-
 +
  | 翕侯甲
 +
  | 郭伟
 +
  | ----
 +
  | ----
 +
|-
 +
  | 翕侯午
 +
  | 王为民
 +
  | ----
 +
  | ----
 +
|-
 +
  | 田蚡妻
 +
  | 顾微微
 +
  | ----
 +
  | ----
 +
|-
 +
  | 伍被
 +
  | 李江
 +
  | ----
 +
  | ----
 +
|-
 +
  | 刘弃
 +
  | 薛喜龙
 +
  | ----
 +
  | ----
 +
|-
 +
  | 大宛国相
 +
  | 刘长山
 +
  | ----
 +
  | ----
 +
|-
 +
  | 赵破奴
 +
  | 薄麟
 +
  | ----
 +
  | 赵安国的儿子
 +
|-
 +
  | 浑邪王
 +
  | 和奇
 +
  | ----
 +
  | ----
 +
|-
 +
  | 苏文
 +
  | 谢晖
 +
  | 李立宏
 +
  | “蛊惑之乱”的制造者
 +
|-
 +
  | 钩弋夫人
 +
  | 赵婉亦
 +
  | 徐晓青
 +
  | 汉昭帝的母妃
 +
|-
 +
  | 狄山
 +
  | 侯祥玲
 +
  | ----
 +
  | ----
 +
|-
 +
  | 江充
 +
  | 郝刚
 +
  | ----
 +
  | “蛊惑之乱”的制造者
 +
 +
|-
 +
  | 杜周
 +
  | 王为民
 +
  | ----
 +
  | ----
 +
|-
 +
  | 张胜
 +
  | 那志东
 +
  | ----
 +
  | ----
 +
|-
 +
  | 李陵
 +
  | 郭伟
 +
  | ----
 +
  | 李广的孙子,后降匈奴
 +
|-
 +
  | 刘弗陵
 +
  | 孙鑫钰
 +
  | ----
 +
  | 汉武帝的儿子,汉朝的第六位皇帝
 +
|}
 +
 +
'''职员表'''
 +
 +
{| class="wikitable" style="color:black;"
 +
|-
 +
  | 出品人
 +
  | 朱彤、杨步亭、李博伦、王松山
 +
|-
 +
  | 制作人
 +
  | 韩三平、吴宏亮、胡玫
 +
|-
 +
  | 监制
 +
  | 江涛、汪国辉、刘德鸿、宋振山、罗立平、霍起
 +
|-
 +
  | 导演
 +
  | 胡玫、杨军、塞夫
 +
|-
 +
  | 编剧
 +
  | 江奇涛
 +
|-
 +
  | 摄影
 +
  | 池小宁、张岳夫、崔卫东、牛国泰
 +
|-
 +
  | 剪辑
 +
  | 刘淼淼、赵坤
 +
|-
 +
  | 配音导演
 +
  | 张敏
 +
|-
 +
  | 美术设计
 +
  | 毛怀清、刘兵、李广俊
 +
|-
 +
  | 服装设计
 +
  | 侯云怡
 +
|-
 +
  | 灯光
 +
  | 杜雷、钱晓东
 +
|-
 +
  | 录音
 +
  | 张敏
 +
|}
 +
 +
==角色介绍==
 +
 +
汉武帝(演员陈宝国)
 +
 +
刘彻是一个与父亲景帝完全不同的人,做事果断,很有谋略,敢爱敢恨,能诗善赋,视江山大于一切。他一上任便开始广招贤士,重用董仲舒、东方朔等谋士。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整个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
汉景帝(演员焦晃)
 +
 +
是一个没什么主见,优柔寡断、内心懦弱的皇帝。但景帝善于知人善任,如任用晁错、周亚夫、李广等人,都是力排众议,坚持己见。最后立刘彻为太子。
 +
 +
窦太后(演员归亚蕾)
 +
 +
汉文帝的妻子,景帝母亲,窦太后深知景帝优柔寡断,所以不断以太后身份替皇帝做出决断,她的权势一直延续到汉武帝统治期间。
 +
 +
王娡(演员宋晓英)
 +
 +
景帝的妃子,汉武帝刘彻的生身母亲。本来是民间普通女子,已经嫁夫生子。后得景帝的欢心,并且为景帝生下皇子刘彻。
 +
 +
卫子夫(演员林静)
 +
 +
原本是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的歌伎,武帝对卫子夫一见倾心。 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
 +
 +
司马迁(演员王往)
 +
 +
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在狱中忍辱负重完成《史记》。
 +
 +
窦婴(演员马少骅)
 +
 +
景帝和武帝时期重要的大臣,窦太后的侄子。窦太后提出立梁王刘武为储君的时候,是窦婴在关键时刻提出反对意见,保住景帝的统治。
 +
 +
==音乐原声==
 +
 +
{| class="wikitable" style="color:black;"
 +
|-
 +
  ! 歌名
 +
  ! 作词
 +
  ! 作曲
 +
  ! 演唱
 +
  ! 备注
 +
|-
 +
  | 《最后的倾诉》
 +
  | 葛根塔娜
 +
  | 张宏光
 +
  | 韩磊
 +
  | 片头曲
 +
|-
 +
  | 《等待》
 +
  | 葛根塔娜
 +
  | 张宏光
 +
  | 韩磊、姚贝娜
 +
  | 片尾曲
 +
|-
 +
  | 《心灵睡过的地方》
 +
  | 葛根塔娜
 +
  | 张宏光
 +
  | 韩磊
 +
  | 插曲
 +
|-
 +
  | 《千百年后谁还记得谁》
 +
  | 葛根塔娜
 +
  | 张宏光
 +
  | 韩磊
 +
  | 插曲
 +
|-
 +
  | 《悲歌行》
 +
  | 汉乐府
 +
  | 阮昆申
 +
  | 邹芮
 +
  | 插曲
 +
|-
 +
  | 《长门赋》
 +
  | 汉乐府
 +
  | 司马相如
 +
  | 邹芮
 +
  |
 +
|}
 +
 +
==幕后花絮==
 +
 +
1、拍摄时由于气温高达42摄氏度,拍摄现场热死了一匹马,不少工作人员也都中暑了,导演胡玫“下令”:全剧组放假6小时。
 +
 +
2、陈宝国在拍摄期间经常乱发脾气训斥同事,是因为演刘彻这个角色让他备受折磨,始终处于痛苦挣扎中。表示不再接演帝王戏了。
 +
 +
==获奖记录==
 +
 +
{| class="wikitable" style="color:black;"
 +
|-
 +
  ! 获奖时间
 +
  ! 届次
 +
  ! 获奖名称
 +
  ! 获奖人/作品
 +
|-
 +
  | 2005年
 +
  | 第25届
 +
  |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
  | 《汉武大帝》
 +
|-
 +
  | 2005年
 +
  | 第25届
 +
  |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导演奖 
 +
  | 胡玫
 +
|-
 +
  | 2005年
 +
  | 第25届
 +
  |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
 +
  | 陈宝国
 +
|}
 +
 +
==幕后制作==
 +
 +
该剧根据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改编,围绕汉武帝刘彻的一生,全面展现了刘彻的雄才大略和汉景帝、卫青、霍去病、李广等著名历史人物的生动故事。为忠实还原汉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风貌,女导演胡玫走遍了所能看见的所有汉代皇陵墓,翻看无数讲述汉代历史的书籍,辗转内蒙古草原、河北涿州、河南焦作和浙江横店数千公里拍摄,还原了汉王朝雄兵百万、金戈铁马征战天下的恢弘场景,给人极强的视听震撼。
 +
 +
该剧投资高达5000万元,剧组把大部分资金用于表现汉武帝抵御外族入侵、平定边疆叛乱的战争场面上。仅在电脑特技的制作这一项上,就花了100万元。
 +
 +
==剧集评价==
 +
 +
整个《汉武大帝》的剧本基本遵照了《史记》与《汉书》的史实记载进行创作,相对来说是完整的,但是在其中一些细节处理和人物的塑造上存在问题。
 +
 +
首先,《汉武大帝》受英雄史观的影响,在《汉武大帝》中很难看到那个时代民众创造历史的展现,表现出来的大多是汉武帝一个人在推动历史前进,汉武帝可能只是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其实汉朝有很多人才,他们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但是这些著名的历史人物都被淡化处理了。比如,《汉武大帝》中给张骞的篇幅就太少,张骞是汉朝非常关键的一个人物,张骞出使西域也是一件大事,很多西方人是通过张骞知道中国的,张骞本人也是个性格很刚毅的人,但是剧中对他的描写太少了。
 +
 +
另外,电视剧《汉武大帝》把汉武帝刻画得过好了,像歌词中唱的“燃烧自己”之类的说法显得不伦不类,汉武帝的确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善于用人并且有错误能纠正,但是把汉武帝刻画成一个完人显然是不对的。汉武帝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本身有着多疑的性格,包括晚年求仙长生不死、中央集权过分集中带来的等一系列问题,剧中对这些“缺点”表现的不够,反之把汉武帝的能力写的太全了,比如剧中说霍去病是汉武帝的徒弟,其实史书上根本没这个记载,汉武帝也没有直接用兵的能力,他只是善于用人而已。此外,不能把汉武帝当成“神”来刻画,而对于其身处朝代的表现如果只表现出其辉煌的一面,疏忽另一面则是相当危险的,如果只从一个角度把汉朝推到极端显然是不对的,应该有二分法的原则。《汉武大帝》最大的问题就是一部58集的电视剧却缺少细节,只是靠情节推动发展,虽然臣子都忠于皇上,但却看不到他们的热血。
 +
 +
《汉武大帝》的语言总体看来,“京味”太重、对白现代感太强、不恰当引用名言,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在戏中的众多演员中,陈宝国流露出的京味是比较重的,剧中还有一些对白与人物的身份非常不符。
 +
 +
《汉武大帝》故事的基本脉络没有离开历史太远。在这一点上,电视剧浓墨重彩,着力刻画,从气势到细节多有与历史合拍之处。剧中角色,除了李广从自杀被改成战死外,其他人的结局都可当作正史来看。除了景帝武帝两代皇帝,一些配角的塑造也颇见历史功底,比如剧中的窦婴精神气质与《史记》非常符合,而霍去病的少年气盛与不恤士卒也都有历史定论。《汉武大帝》让人诟病的地方也有不少,就是剧中的一些细节上的“越位”。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
[[Category:982 中國戲劇]]

於 2020年7月22日 (三) 19:11 的最新修訂

《漢武大帝》是由胡玫執導,陳寶國焦晃歸亞蕾陶虹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

該劇講述了漢武帝劉徹54年的統治歷程。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成為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而漢武帝的時代,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

該劇於2005年01月03日在中央電視台一套在黃金檔播出。

基本信息

中文名:漢武大帝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集數:58集

類型:歷史正劇

出品時間:2004年

首播時間:2005年01月03日

出品公司: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首播平台:CCTV-1

劇情簡介

公元一世紀,在世界的東方。初步走向繁榮的漢帝國,面臨內外的雙重威脅:國內諸侯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妄圖脫離中央,實行地方割據;而北方境外的匈奴大軍,屢屢越過長城防線,侵略中原,尋求開拓生存環境。漢王朝不得不實行「和親」政策,外家外嫁公主,獻奉貢賦,承受巨大的民族榮辱。

嚴峻的形勢需要巨人來支撐。由於偶然的原因,歷史選擇了一個16歲的少年擔當大任。他的名字叫劉徹。劉徹排行在第十王,本來沒有機會繼承王位,但是由於天資英縱,在母親和舅父的精心策劃下,經過複雜的宮廷鬥爭,他得意登基。劉徹做了皇帝後表現出非凡的氣魄,立刻下詔求賢,廣開言路,試圖時行改革。但他的設想受到祖母竇太后代表的權貴外戚勢力的壓抑,第一年就遭遇到重大挫折。但漢武帝絕不是輕言放棄的人。他善於等待時機,在太后死後一舉廢黜了驕橫的貴戚,毅然更換了祖宗崇信黃老之道、無為而治的原則,以「尊王攘夷」的儒家口號改革意識形態,統一帝國指導思想。

他實行察舉、破格用人、設置刺史、任廉吏、嚴刑法,稅鹽鐵、一貨幣,均輸平準,算緡告奸。千方百計地削弱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他破格用將,全民動員,連續十餘年對匈奴進行征伐,將匈奴趕出河西走廊;讓南方的越人、東南的閩越人與漢民族的主流文化相融。

他以前無古人的氣魄鑿通西域,把大漢帝國的軍旗第一次插上帕米爾的雪峰,讓響徹沙漠的駝鈴聲宣告東西方文化最早的陸上交流通道的建立。他深入亞細亞,南平百越,東撫蠻夷,打開絲綢之路,成倍地開拓了國土,奠定了中華大帝國的壯闊版圖,實現了東西文化的大撞擊、大融合。他將漢帝國推向了鼎盛的高峰。

長達54年鐵腕統治,鑄造了劉徹雄才大略的獨特性格和高大形象。歷史證明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之一。同時,他也是一個浪漫的詩人,一個痴情但多變的人。長門鎖阿嬌,與李夫人、衛子夫等哀怨的故事動人心弦。

漢武帝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然而,任何巨人都並非完美的聖人。多年的征戰,耗盡中國國力,他晚年時發生了邪教作亂的「巫蠱之亂」。在內亂平定之後,他勇於認錯,全面反思回顧自己的一生,囑咐兒子對外採取和平路線不稱霸,並為兒子選配了一位歸順的匈奴王子今日蟬作顧問。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配音 備註
漢武帝 陳寶國 陳寶國 中年-老年時期
漢武帝 杜淳 趙嶺 青年時期
漢武帝 白鈺 薛白 少年時期
漢武帝 萬昌皓 ---- 童年時期
漢景帝 焦晃 焦晃 漢朝的第四位皇帝
竇太后 歸亞蕾 曹雷 竇漪房,景帝之母,武帝祖母
梁王劉武 沈保平 陸建藝 漢景帝的弟弟
王娡 宋曉英 張欣 先為美人,後為皇后,武帝生母
衛子夫 林靜 ---- 史稱「孝武衛思後」,漢武帝的第二個皇后。
司馬遷 王往 陸建藝 史學家,《史記》的作者
竇嬰 馬少驊 ---- 魏齊侯,竇太后的侄子和漢武帝的表叔
韓安國 孫飛虎 陸建藝 梁武劉武的謀臣
周亞夫 徐祖明 ---- 期望值亂世的大將軍,後含冤入獄和抑鬱而死
田蚡 張世 張世 王皇后的胞弟和漢武帝的親舅舅,曾任太尉,丞相等職,後驚恐而死
平陽公主 楊童舒 ---- 漢武帝的親姐姐和衛青的妻子
金俗 楊童舒 ---- 漢武帝同母異父的姐姐
灌夫 郭小安 ---- 為人耿直,後被奸相田蚡用計害死
館陶公主劉嫖 蘇小明 ---- 長公主,曾是漢武帝登上帝位的支柱
衛青 陸劍民 徐光宇 大將軍和大司馬
霍去病 李樂 莊豐源 驃騎將軍和大司馬
晁錯 朱藝 李立宏 漢景帝尊其為「智囊」
陳阿嬌 徐紅娜 扈茜茜 金屋藏嬌故事中的陳皇后
劉陵 陶虹 薛白 淮南王之女和淮南王的左右手
南宮公主 趙雪蓮 ---- 漢武帝的姐姐,和親匈奴,伊稚斜單于的大閼氏
隆慮公主 楊麗曉 ---- 王皇后的小女兒
楚王劉戊 孫繼峰 ---- 隨吳王發動「七國之亂」
劉榮 陳偉棟 ---- 漢景帝的長子,栗妃的兒子,廢太子和臨江王
劉榮 三毛 ---- 童年時期
春陀 李丹軍 趙述仁 漢景帝和漢武帝最為依仗和信任的太監總管
栗妃 簡丹 薛白 廢太子劉榮(臨江王)的母妃
薄皇后 劉莎 ---- 漢景帝時期的廢皇后
韓嫣 馬勇 ---- 漢武帝的伴讀
陳嘉 張國慶 ---- ----
栗賁 王燕京 ---- 栗妃的哥哥
吳王劉濞 蘇崇山 ---- 發動「七國之亂」
膠西王 陳金惠 ---- ----
伊稚斜單于 高發 曲敬國 大匈奴的單于
中行說 陳長海 ---- 匈奴人的「智囊」,中國第一位「漢奸」
劉駒 趙水晶 ---- ----
劉通 張嘉良 ---- ----
東越王 李士際 ---- ----
韓頹當 盧映 ---- ----
秋香 王婧奕 ---- 宮女,封為隆慶公主,和親匈奴
大月氏女王 博弘 ---- ----
南宮公主 羅琴英格 ---- 少年時期
趙信(阿胡兒) 延傑 ---- 本是匈奴人,投靠漢朝後有背叛漢朝
春兒 萌萌 ---- ----
小青 林子 ---- ----
玲兒 周迎萍 ---- ----
永巷令 王偉 ---- ----
籍福 朱賢民 ---- ----
晁錯父親 林中華 ---- ----
欒布 徐鳴 宣曉鳴 ----
李廣 陸樹銘 ---- 飛將軍,後戰死於漠北之戰
衛綰 陳友旺 李立宏 建陵侯
袁盎 趙剛 陸建藝 ----
公孫詭 李平 ---- ----
栗青 高毅成 ---- ----
羊勝 楊軍 ---- ----
郅都 佟仲琪 趙述仁 自詡「蒼鷹」,戰克之將,國之爪牙
鄭懷國 楊亞洲 ---- ----
汲黯 薄貫君 陸建藝 漢武帝即恨又感激的帝師
倩兒 胡苗 ---- ----
張騫 任重 張澎 開闢」絲綢之路「的先驅,封博望侯
轅固生 金明 ---- ----
公孫賀 叢林 ---- 南奅侯
郭解 張山 ---- 劍客
劉舍 李平 ---- ----
黃生 黃衛 ---- ----
匈奴將軍 楊軍 ---- ----
桑弘羊 傅玄 ---- 漢昭帝時期的輔政大臣
直不疑 秦梵翔 ---- ----
程不識 劉玷欣 ---- ----
莊青翟 郭錫瑞 李立宏 武強侯
王臧 任舞 ---- ----
趙綰 薛小龍 ---- ----
公孫弘 崔玉貴 ---- 平津侯
右賢王 達烈漢 ---- ----
左谷蠡王 小巴特 ---- ----
劉遷 張敬東 ---- ----
雷被 張雷 ---- 淮南王的門客和淮南王反叛的告發者
王子妃 付麗 ---- ----
劉德 郝剛 ---- ----
東方朔 楊大為 陸揆 ----
楊得意 黃衛 李立宏 狗監
陳元良 萬倉 ---- ----
馮林 石志山 ---- ----
駱余善 李小丁 ---- ----
張湯 張鴻斌 趙述仁 漢朝的酷吏
王非 朱偉燦 ---- ----
鄭當時 張嘉良 ---- ----
李妍 高婷婷 ---- 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
張騫妻 俄仁圖婭 ---- ----
蘇建 賈維 ---- 蘇武的父親,衛青手下的將軍
張次公 郝寒峰 ---- ----
劉遷妻 陳禹兒 ---- ----
單于 巴音 ---- ----
白羊王 畢力格 ---- ----
貴霜翕侯 小巴特 ---- ----
趙王 惠建國 ---- ----
依妹 努茜 ---- ----
休屠王 哈斯巴特 ---- ----
桑弘羊 張超理 ---- 漢昭帝的輔政大臣
霍光(童年) 樊彬彬 ---- ----
霍光 張雷 ---- 漢昭帝時期的首輔輔政大臣
金日磾(少年) 孫洵 ---- ----
金日磾 徐沖 ---- 漢昭帝時期的輔政大臣
劉據 任偉 田波 戾太子
劉據(少年) 顧廣鵬 ---- 少年時期
李廣利 王迎奇 ---- 貳師將軍
劉屈氂 沈保平 陸建藝 漢武帝時期的丞相
蘇武 梁偉 陸揆 出使匈奴,被扣留19年,持節不屈,後歸漢
虞常 齊傑 ---- ----
胡亞夫 巴音 ---- ----
田千秋 秦佳華 ---- 富民侯,漢武帝時期的最後一個丞相,漢昭帝時期的輔政大臣
張歐 夏志祥 ---- ----
陶青 黃文光 李立宏 開封侯
應高 萬倉 ---- ----
馮敬 孫占仙 ---- ----
周公子 徐登科 ---- ----
竇彭祖 陳大中 ---- ----
許昌 林中華 ---- ----
周妻 何明 ---- ----
嚴助 楊平友 ---- ----
董仲舒 劉威 李立宏 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於單 陳志剛 張澎 ----
隆慮公主 程文宣 ---- ----
匈奴巫師 巴拉珠爾 ---- ----
右谷蠡王 霍爾查 ---- ----
左大督尉 晉松 ---- ----
寧成 賈明嶺 ---- ----
劉安 婁際成 ---- 淮南王
申公 鍾漢毫 ---- ----
公孫敖 張學浩 ---- ----
主父偃 侯祥玲 陸建藝 ----
王恢 蔣國印 ---- ----
王非 朱偉燦 趙毅 王恢之子
石慶 陳金惠 ---- ----
司馬汪成 王迎奇 ---- ----
東甌王 趙剛 ---- ----
閩越王 李士際 ---- ----
甘父 高飛 ---- ----
聶壹 謝暉 李立宏 馬邑之圍的重要人物
李息 宋建華 ---- ----
竇妻 蔣靜 ---- ----
李延年 王光軍 李立宏 ----
張騫子 董雲波 ---- ----
李敢 劉振寶 ---- 李廣的兒子
樓煩王 僧格仁欽 ---- ----
翕侯甲 郭偉 ---- ----
翕侯午 王為民 ---- ----
田蚡妻 顧微微 ---- ----
伍被 李江 ---- ----
劉棄 薛喜龍 ---- ----
大宛國相 劉長山 ---- ----
趙破奴 薄麟 ---- 趙安國的兒子
渾邪王 和奇 ---- ----
蘇文 謝暉 李立宏 「蠱惑之亂」的製造者
鈎弋夫人 趙婉亦 徐曉青 漢昭帝的母妃
狄山 侯祥玲 ---- ----
江充 郝剛 ---- 「蠱惑之亂」的製造者
杜周 王為民 ---- ----
張勝 那志東 ---- ----
李陵 郭偉 ---- 李廣的孫子,後降匈奴
劉弗陵 孫鑫鈺 ---- 漢武帝的兒子,漢朝的第六位皇帝

職員表

出品人 朱彤、楊步亭、李博倫、王松山
製作人 韓三平、吳宏亮、胡玫
監製 江濤、汪國輝、劉德鴻、宋振山、羅立平、霍起
導演 胡玫、楊軍、塞夫
編劇 江奇濤
攝影 池小寧、張岳夫、崔衛東、牛國泰
剪輯 劉淼淼、趙坤
配音導演 張敏
美術設計 毛懷清、劉兵、李廣俊
服裝設計 侯雲怡
燈光 杜雷、錢曉東
錄音 張敏

角色介紹

漢武帝(演員陳寶國)

劉徹是一個與父親景帝完全不同的人,做事果斷,很有謀略,敢愛敢恨,能詩善賦,視江山大於一切。他一上任便開始廣招賢士,重用董仲舒、東方朔等謀士。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作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對整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漢景帝(演員焦晃)

是一個沒什麼主見,優柔寡斷、內心懦弱的皇帝。但景帝善於知人善任,如任用晁錯、周亞夫、李廣等人,都是力排眾議,堅持己見。最後立劉徹為太子。

竇太后(演員歸亞蕾)

漢文帝的妻子,景帝母親,竇太后深知景帝優柔寡斷,所以不斷以太后身份替皇帝做出決斷,她的權勢一直延續到漢武帝統治期間。

王娡(演員宋曉英)

景帝的妃子,漢武帝劉徹的生身母親。本來是民間普通女子,已經嫁夫生子。後得景帝的歡心,並且為景帝生下皇子劉徹。

衛子夫(演員林靜)

原本是武帝姐姐平陽公主的歌伎,武帝對衛子夫一見傾心。 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

司馬遷(演員王往)

漢武帝時期的著名歷史學家。在獄中忍辱負重完成《史記》。

竇嬰(演員馬少驊)

景帝和武帝時期重要的大臣,竇太后的侄子。竇太后提出立梁王劉武為儲君的時候,是竇嬰在關鍵時刻提出反對意見,保住景帝的統治。

音樂原聲

歌名 作詞 作曲 演唱 備註
《最後的傾訴》 葛根塔娜 張宏光 韓磊 片頭曲
《等待》 葛根塔娜 張宏光 韓磊、姚貝娜 片尾曲
《心靈睡過的地方》 葛根塔娜 張宏光 韓磊 插曲
《千百年後誰還記得誰》 葛根塔娜 張宏光 韓磊 插曲
《悲歌行》 漢樂府 阮昆申 鄒芮 插曲
《長門賦》 漢樂府 司馬相如 鄒芮

幕後花絮

1、拍攝時由於氣溫高達42攝氏度,拍攝現場熱死了一匹馬,不少工作人員也都中暑了,導演胡玫「下令」:全劇組放假6小時。

2、陳寶國在拍攝期間經常亂發脾氣訓斥同事,是因為演劉徹這個角色讓他備受折磨,始終處於痛苦掙扎中。表示不再接演帝王戲了。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屆次 獲獎名稱 獲獎人/作品
2005年 第25屆 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二等獎 《漢武大帝》
2005年 第25屆 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導演獎 胡玫
2005年 第25屆 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 陳寶國

幕後製作

該劇根據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改編,圍繞漢武帝劉徹的一生,全面展現了劉徹的雄才大略和漢景帝、衛青、霍去病、李廣等著名歷史人物的生動故事。為忠實還原漢王朝波瀾壯闊的歷史風貌,女導演胡玫走遍了所能看見的所有漢代皇陵墓,翻看無數講述漢代歷史的書籍,輾轉內蒙古草原、河北涿州、河南焦作和浙江橫店數千公里拍攝,還原了漢王朝雄兵百萬、金戈鐵馬征戰天下的恢弘場景,給人極強的視聽震撼。

該劇投資高達5000萬元,劇組把大部分資金用於表現漢武帝抵禦外族入侵、平定邊疆叛亂的戰爭場面上。僅在電腦特技的製作這一項上,就花了100萬元。

劇集評價

整個《漢武大帝》的劇本基本遵照了《史記》與《漢書》的史實記載進行創作,相對來說是完整的,但是在其中一些細節處理和人物的塑造上存在問題。

首先,《漢武大帝》受英雄史觀的影響,在《漢武大帝》中很難看到那個時代民眾創造歷史的展現,表現出來的大多是漢武帝一個人在推動歷史前進,漢武帝可能只是比別人有更多的機會,其實漢朝有很多人才,他們都作出了巨大貢獻,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但是這些著名的歷史人物都被淡化處理了。比如,《漢武大帝》中給張騫的篇幅就太少,張騫是漢朝非常關鍵的一個人物,張騫出使西域也是一件大事,很多西方人是通過張騫知道中國的,張騫本人也是個性格很剛毅的人,但是劇中對他的描寫太少了。

另外,電視劇《漢武大帝》把漢武帝刻畫得過好了,像歌詞中唱的「燃燒自己」之類的說法顯得不倫不類,漢武帝的確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善於用人並且有錯誤能糾正,但是把漢武帝刻畫成一個完人顯然是不對的。漢武帝作為一個封建帝王,本身有着多疑的性格,包括晚年求仙長生不死、中央集權過分集中帶來的等一系列問題,劇中對這些「缺點」表現的不夠,反之把漢武帝的能力寫的太全了,比如劇中說霍去病是漢武帝的徒弟,其實史書上根本沒這個記載,漢武帝也沒有直接用兵的能力,他只是善於用人而已。此外,不能把漢武帝當成「神」來刻畫,而對於其身處朝代的表現如果只表現出其輝煌的一面,疏忽另一面則是相當危險的,如果只從一個角度把漢朝推到極端顯然是不對的,應該有二分法的原則。《漢武大帝》最大的問題就是一部58集的電視劇卻缺少細節,只是靠情節推動發展,雖然臣子都忠於皇上,但卻看不到他們的熱血。

《漢武大帝》的語言總體看來,「京味」太重、對白現代感太強、不恰當引用名言,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在戲中的眾多演員中,陳寶國流露出的京味是比較重的,劇中還有一些對白與人物的身份非常不符。

《漢武大帝》故事的基本脈絡沒有離開歷史太遠。在這一點上,電視劇濃墨重彩,着力刻畫,從氣勢到細節多有與歷史合拍之處。劇中角色,除了李廣從自殺被改成戰死外,其他人的結局都可當作正史來看。除了景帝武帝兩代皇帝,一些配角的塑造也頗見歷史功底,比如劇中的竇嬰精神氣質與《史記》非常符合,而霍去病的少年氣盛與不恤士卒也都有歷史定論。《漢武大帝》讓人詬病的地方也有不少,就是劇中的一些細節上的「越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