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汉滨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滨区陕西省安康市辖区,安康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信息中心。地处东经108°30′—109°23′,北纬32°22′─33°17′。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居汉江上游安康市腹地,东接旬阳县,西连紫阳县汉阴县,北靠商洛市镇安县安康市宁陕县,南与平利县岚皋县接壤。面积3652平方千米。辖30个镇、4个办事处,876个行政村,69个居委会。全区户籍总人口102.58万(2014年),常住人口87.87万(2016年)。

设立的恒口镇、五里镇、瀛湖镇、关庙镇、县河镇为5个重点镇。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22日,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

2020年2月27日,经陕西省政府同意,汉滨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历史沿革

1959~1981年,先后在汉滨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表明,远在七、八千年前,越河川道及汉江两岸,已形成原始聚落。

西周初,安康地属庸。东周隶楚、隶蜀、隶秦,更变频繁。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取汉水上游地,设汉中郡于汉江北岸台地,始置西城县。

秦统一六国(前221),西城县为汉中郡治,辖区大体相当今安康、汉阴、石泉、紫阳、岚皋、平利、镇坪七县在内的广大地区。

西汉(前206~24),沿袭秦制,西城县为汉中郡治,辖今汉滨区的大部和紫阳、岚皋全境。

东汉(25~220),西城县辖今安康、岚皋、紫阳、平利和镇坪五县,属汉中郡,隶益州刺史部,郡治移南郑县。建安二十年(215),汉中郡改名汉宁郡,西城县辖今安康、岚皋、紫阳、平利、镇坪五县。二十一年(216)复名汉中郡,分东部为西城郡,划属荆州。二十四年(219),汉中郡属蜀。

三国(220~280),曹魏黄初二年(221),取“曹魏兴盛”之义,改西城郡为魏兴郡,治所西城县。晋时(265~280),西城县仍为魏兴郡治所,隶荆州,辖今安康、岚皋、紫阳县地。

南北朝(420~589),西城县为魏兴郡治,隶梁州,辖今安康南部及岚皋县地。西魏废帝三年(554)设金州,因越河川道出麸金得州名,治所魏兴郡西城县。北周武成二年(560),撤销西城县,辖地并入吉安县。天和四年(569),吉安县治所迁回西城,县城改建汉江南岸,辖今安康、岚皋、平利、镇坪四县。北周末年废县,复置魏兴郡。

隋代(589~618),复设西城县。开皇十八年(598)改称吉安,仍属金州。大业三年(607)撤金州,设西城郡,吉安县改称金川,辖今安康、岚皋、平利、镇坪四县,隶西城郡。十三年(617)郡县俱废。

唐代(618~907),武德元年(618),划金川县一部复设西城县,辖今安康、岚皋两地,并在城内复设金州,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金川、西城划属山南东道。天宝元年(742)撤州设安康郡。至德二年(757)改名汉阴郡。乾元元年(758)又撤郡复设金州,治所西城。

五代十国(907~960),沿唐制,西城县属前蜀、后蜀统辖。

宋代(960~1279),至道三年(997),西城县辖今安康、岚皋二县地,为金州治所,隶京西路。熙宁五年(1072)划归京西南路。南宋建炎四年(1130)改属利州路。绍兴十四年(1144)划属利州东路。

元代(1279~1368),金州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至元年间(1279~1294)金州改为散州,撤销附郭西城及平利、旬阳、汉阴、石泉诸县,至此废西城县。金州辖区相当于今安康、平利、镇坪、白河、旬阳、紫阳、岚皋、汉阴、石泉和镇安十县地境。

明代(1368~1644),金州属兴元路。万历十一年(1583)大水毁州城,于赵台山下筑新城,改名兴安州,属汉中府,辖今安康、岚皋县地。二十三年(1595),兴安州直属陕西布政司。

清代(1644~1911),顺治四年(1647),兴安州城迁回老城。乾隆四十八年(1783),州升为府,以原兴安州并汉阴地在府城设县,取“安民康泰”之意,称安康县。五十五年(1790),分出汉阴地,设立汉阴厅。道光二年(1822),分出安康县南部三铺,设立砖坪厅。此后县的辖区相对稳定。

中华民国(1912~1949)前期,安康县属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废道,县直属于省。二十四年(1935),陕西省在安康地区设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以地命名,辖十县,治所安康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27日安康全境解放,建立县人民政府,隶陕甘宁边区安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隶属陕西省安康分区专员公署;在县城关范围设安康市,直属安康专署。1954年4月,撤销安康市,改为城关区,隶安康县人民政府。1958年12月10日,安康、岚皋合并;1961年两县分置,恢复原建置。1988年9月14日安康县以原建置基础改为市,总面积仍为3648.87平方公里。

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康地区和县级安康市,设立地级安康市,安康市设立汉滨区,以原县级安康市的行政区域为汉滨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五星街。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11月27日,安康解放后废除保甲,建立乡、村人民政权,区公所为县政府派出机关,在安康城区范围设安康市。1954年4月撤市改为城关区政府。全县划16个区,辖218乡(街),1956年3月合并为12区120乡(街);同时,将序数区名改为地址区名,人民政府改称人民委员会。

1957年3月,划旬阳县水泉乡烂泥湖地段归本县茨沟区东镇乡。8月23日,将城关镇城郊乡划为直属乡。

1958年4月1日,将张滩区文武乡划为直属乡。同年12月,撤销岚皋县建置,所属7个区33个乡(镇)并入安康县。期间,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一度取消乡人民委员会,以区公所辖区范围成立大公社,将原乡(街)政府改为管理区。截至1958年末,安康县设20个公社,114个管理区,1613个大队,6699个生产队。

1961年9月,恢复岚皋县建置,原属下设区、社划出安康县,归属旧置。将安康县岚河公社杜坝管理区所属民主大队,划归岚皋县佐龙公社小道管理区。同时,撤销原区级人民公社体制,恢复区公所派出机构,除保留城关、石转、文武三个公社体制不变外,其余公社均恢复1958年前的行政名称,将管理区更名为人民公社。

1962年5月,将石转公社改称区工委,后改称区公所,所属管理区改称人民公社。

1963年3月1日,将岚皋县所属新坝公社的全部及晓道河公社何家垱生产队划归安康县流水区。

1967年4月1日,将镇安县所属太平、紫荆两公社,划归安康县大河区。

1970年10月,城关镇改为城关区,将直属的文武公社划归城关区,并成立城郊人民公社。

1976年2月1日,文武公社恹复为直属公社。

1980年9月,城关区复称城关镇,增设江北、张岭办事处。11月,将安康县城郊公社改为城郊办事处。截至1980年末,安康县辖12个区(镇)、100个人民公社(街道)、893个生产大队(社区)、5668个生产队(居民小组)。

1983年10月,改变“政社合一”的体制,全面完成地名普查,公社改为乡(镇),设立乡政权,乡下为村,设村民委员会,村下设村民小组。同年,将月池乡划归岚皋县。将恒口、五里、大河、流水四个集镇设乡级镇建置。

1988年,将运溪乡分为运溪、毛坪二乡。截至1988年末,安康县有12个区(镇),95个乡(镇),6个办事处,58个居民委员会,862个行政村。

2011年6月8日,汉滨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撤乡并镇后共设30个镇、4个街道,其中设5个重点镇。撤销梅子铺镇、运溪乡,并入恒口镇;撤销香山乡,将原香山乡的大道、八里、大坡、兴塘4个村划归大同镇;撤销富强乡、花园乡,并入五里镇;撤销玉岚乡、南溪乡,并入瀛湖镇,将原香山乡的中沟村划归瀛湖镇;撤销前进乡,并入早阳乡;撤销东镇乡,并入茨沟镇;撤销迎风乡、并入县河乡;撤销沙坝乡、荆河乡,合并设立紫荆镇;撤销河西镇、建民镇,合并设立建民街道;将原香山乡的大岭、香山、三湾3个村并入流水镇。早阳、共进、关家、石梯、坝河、新坝、牛蹄、田坝、晏坝、双溪、谭坝、县河等12个乡改为镇。其中:设立的恒口镇、五里镇、瀛湖镇、关庙镇、县河镇为重点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汉滨区共设30个镇、4个街道。

2015年6月,汉滨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双溪镇,并入大河镇;撤销共进镇,并入早阳镇;撤销石转镇,并入洪山镇;撤销新坝镇,将马泥、茶栈、高坪3个村划归大竹园镇,将良田、东安、新坝、黄泥、群垭、碾坪、太行、劳武、庆丰9个村划归流水镇;撤销田坝镇,将板庙、砖垭、天山、纸坊、福家沟、汪河、半坡7个村划归吉河镇,将新建、胡家沟、双溪、联坪、雷公坡5个村划归晏坝镇。调整后,汉滨区辖25个镇、4个街道,395个村、100个社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18年10月26日,汉滨区辖24个镇、4个街道,395个村、100个社区:恒口镇、新城街道、老城街道、江北街道、建民街道、五里镇、茨沟镇、谭坝镇、叶坪镇、中原镇、紫荆镇、大河镇、洪山镇、沈坝镇、流水镇、大竹园镇、瀛湖镇、双龙镇、晏坝镇、吉河镇、县河镇、张滩镇、石梯镇、关庙镇、早阳镇、坝河镇、关家镇、牛蹄镇。

人口

15世纪和17世纪,大批流民进入秦巴山中垦殖,汉滨区人口渐增,经济复苏。清乾隆、嘉庆时期的人口,由12.9万人增加到20.4万人;晚清时,人口又大量减少。民国时期,基本是在徘徊中缓慢恢复,至1949年达39.08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滨区人口39年增长1.14倍,年平均增加11415人;其中1963~1973年,平均每年出生19646人,年平均增长率21.5‰,为解放后第二个人口生育高峰。1964年出生率高达41.5‰,自然增长率25.66‰。实行计划生育后,经过20多年的努力,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在1978年以后逐渐下降,1980年、1983年分别降到7.6‰和7.3‰,汉滨区1976~1985年少出生13.7万人。1986年进入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抬升为12.7‰,1987年达14.16‰。

据《安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汉滨区人口数达870126人,人口占安康市的比重由2000年的32.27%上升至2010年的33.09%。

截至2017年末,汉滨区常住人口88.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8.53万人,占55.1%;乡村人口39.51万人,占44.9%。全年人口出生率9.4‰,死亡率6.28‰,自然增长率3.13‰。截至2017年末,汉滨区辖区户籍总人口101.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77万人,乡村人口56.52万人,暂住人口1.7万人。汉滨区(不含高新区、恒口示范区)户籍总人口77.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64万人,乡村人口43.24万人。

交通运输

汉滨区有西康高速公路(包茂高速西安段到安康段),十(堰)天(水)高速公路,境内相继有七条高速即将建成。汉白公路(316国道)及恒(口)叶(坪)、安(康)岚(皋)、恒紫(阳)、安旬(阳)等支线公路。水运在汉滨区也有一定地位。阳安、襄渝、西康三条铁路在汉滨区相交,安(康)常(州)铁路在规划中。是沟通中国西北、西南、中南的重要交通枢纽。此外,还开辟有通往西安、武汉的民用航空,安康新机场(富强机场) 即将开工。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汉滨区地跨东经108°30′~109°23′,北纬32°22′~33°17′。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居汉江上游安康市腹地,东接旬阳县,西连紫阳县、汉阴县,北靠商洛市镇安县、安康市宁陕县,南与平利县、岚皋县接壤。东起坝河镇白龙庙,西至牛蹄镇王根树梁,最宽处110公里;南起平头山,北至岩屋河脑,最长处310公里。总面积3648.8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汉滨区属陕南秦巴山地丘陵沟壑区,汉江、月河穿过区境中部,以月河为界,北属秦岭山地,南沿巴山余脉。南北都有2000米以上的高大山峰,形成南北高、中间低的地貌特点,垂直高差达1900米,境内地形起伏,群山叠障,沟壑纵横,最高点为叶坪佛爷岭,海拔2141米,最低处216米,主要山脉有凤凰山、牛山、文武山、平头山等。本区主要地貌分为川道、丘陵、山地三大自然地貌,“三山夹两川”的地势轮廓。

气候水文

汉滨区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799.3mm,60%集中在7、8、9月,最低值540.3mm(1966年) ,最大值为1109.2mm(1983年)

相差568.9mm;无霜期263天,年日照时数1811.5小时,年≥10℃积温为4000℃-4400℃,历时220天;年太阳总辐射量107.53千卡/c㎡。

汉滨区过境河容水总量为213.33亿立方米,自产水13.06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0.654亿立方米,地下水3.001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420立方米。境内河流纵横,沟溪密布,汉江(长江一级支流),境内流长工110.2公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7条,5平方公里以上区的河沟有210条。汇入区境汉江段的二级支流有月河、蒿坪河、流水河、神滩河、岚河、吉河、黄洋河;汇入的较大三级支流有恒河、付家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55mm,年均径流总量为13.06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汉滨区属南北过渡地带,居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生物种类繁多、南北荟萃。境内具有经济价值植物资源两千余种,市场旺销的林特产品达400多种,素有“天然生物资源基因库”、“药材摇篮”和“丝麻耳倍之乡”之称。汉滨区蕴藏量大、生产量大、品质优良的药材品种主要有:杜仲、天麻、枳壳、枳实、黄檗、半夏、鱼腥草、夏枯球、金银花、蜈蚣、柴胡、五味子、铁灵山、贯众、何首乌、通草、僵蚕、党参、南沙参、丹参、天冬、麦冬、全蝎、猪苓、黄连、射干、黄苓、桔梗、绞股蓝、黄姜等。现有野生药材量约3万吨,人工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量1.5万吨。

矿产资源

汉滨区境内已探明的矿产27种,产地147处,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9处,小型矿12处。位居全省前列的矿种砂金、重晶石、石灰石、金红石、绿松石、铀、膨润土、钒、磷等。

砂金:有大型矿床2处,小型1处,矿点5处,年产黄金曾逾万两。除已开发利用的越河砂金矿外,老君关、大河等处具有较好的开采价值。

铀:主要分布在流水镇马泥坑、洪山镇兰沟、青石沟、茨沟镇小滚子沟等地。C+D级储量2.8万吨。品位在0.057—0.121%间。

金红石:主要分布在大河镇熊山沟,大小矿床各一位,钛金属储量2.3万吨,平均品位2.53%。

钛铁矿:主要伴生砂金矿床中,总储量34万吨。

钒:主要分布在流水镇马泥坑,为中型矿床。品位0.8—1.08%之间,储量约30万吨。

重晶石:境内储量大,质量优,居全省第一。石梯乡重晶石矿为大型矿床,矿体平均矿位87%,最高达98%。储量1081万吨,开采价值高。此外,石梯、茨沟、共进、双龙等地,重晶石储量有203.6万吨。

膨润土:主要分布在大同镇北部。普查储量为841万吨,蒙脱石含量为78.4%,属大型矿床。

石煤:主要分布在石转、流水、瀛湖镇等地。储量9500万吨。石煤发热量3000—4000卡/克。

灰岩:早阳乡丁河矿为大型矿床,水泥灰岩储量7000万吨,电石灰岩储量500万吨。

磷:有大型矿1个、矿点1个。主要分布在洪山镇一带,储量为7310万吨,折P2O5为731万吨。精品矿位33.6%。

经济

综合

2017年,汉滨区生产总值290.92亿元,比2016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4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26.58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139.6亿元,增长7.4%。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5:43.5:48。人均生产总值达33076元,增长8.7%。

2017年,汉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1.7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2%。

财政:截至2017年末,汉滨区财政总收入23.11亿元,比2016年增长1.7%,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2亿元,下降1.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2.88亿元,比2016年增长3.7%。

第一产业

汉滨区蚕桑、中药材、魔芋、优质米等优势产业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蚕丝绸有限公司、秦东魔芋有限公司、天宝集团等一批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在汉滨区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三大类,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烟草、蔬菜、瓜类、药材、牧草等10小类。计13种,170多个品种。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薯类、豆类为主,作物布局夏秋兼顾,以秋为主。占粮食作物总面积65%以上。在秋作物中又以水稻玉米为主,分别占粮食作物面积20%、40%,水稻、玉米总产分别占秋粮总产33%和45%。

经济作物:以油科(油菜籽、芝麻、花生)蔬菜、瓜类、烟草及药材为主,在布局上分别占经济作物总面积的47%、15%、3%、13%、22%。近些年,随着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经济作物面积呈上升趋势。在油料作物中,油菜籽占油料作物的80%以上,其次是芝麻、花生。

其它作物:主要是绿肥、棉花、乔麦等,面积较小,产量水平较低。

2017年,汉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15亿元,比2016年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25.27亿元,增长6.7%;林业产值2.47亿元,增长9.9%;牧业产值11.34亿元,增长0.9%;渔业产值2.05亿元,增长0.8%。

2017年,汉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23亿元,比2016年增长4.9%。其中:农业增加值16.26亿元,增长6.5%;林业增加值1.17亿元,增长10.5%;牧业增加值6.03亿元,增长0.7%;渔业增加值1.28亿元,增长1.0%。

第二产业

工业:2017年,汉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79.48亿元,比2016年增长15.4%,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7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辖区规模工业总产值286.88亿元,增长21%,其中:高新区规模工业总产值125.73亿元,增长27.8%;中省市规模工业总产值25.48亿元,增长12.8%;区属规模工业总产值135.67亿元,增长16.8%。

2017年,汉滨区规模工业销售产值280.36亿元,比2016年增长20.4%,其中:高新区规模工业销售产值124.86亿元,增长27.9%;中省市规模工业销售产值25.48亿元,增长12.8%;区属规模工业销售产值130.02亿元,增长15.4%。

2017年,汉滨区规模工业中五大支柱工业(清洁能源、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化工)总产值254.45亿元,占辖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8.7%,占比大,发展较快。

截至2017年末,汉滨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45户(含陕西硒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其中,高新区58户,中省市4户,区属83户。辖区产值过亿元企业达73户,其中,当年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17户。辖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2户,其中:汉滨区14户,高新区15户,恒口示范区1户,瀛湖旅游区2户。

建筑业:2017年,汉滨区全部建筑业增加值47.1亿元,比2016年增长5.6%。辖区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100.85亿元,比上年增长24.3%。房屋施工面积880.36万平方米,比2016年增长9.3%,其中,新开工面积308.32万平方米,增长13%;房屋竣工面积177.08万平方米,比2016年下降9.3%。

截至2017年末,汉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达82户,其中:汉滨区75户,高新区7户。当年辖区新增建筑业企业7户。

第三产业

2017年,汉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2亿元,比2016年增长13.5%。其中:城镇零售额128.59亿元,增长14.9%;乡村零售额3.61亿元,下降20.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81.6亿元,增长9.7%。其中:限上批发业零售额25.49亿元,增长14.9%,零售业零售额64.86亿元,增长15.7%;限上住宿业零售额0.43亿元,增长15.6%,餐饮业零售额4.25亿元,下降2.7%。

截至2017年末,汉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达235户,其中:批发业51户(汉滨区45户),零售业97户(汉滨区66户),住宿业27户(汉滨区26户),餐饮业60户(汉滨区53户)。当年辖区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62户,其中:汉滨区新增48户,高新区12户,恒口示范区2户。

金融:截至2017年末,汉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1.31亿元,比2016年增长14.1%,其中,储蓄存款余额335.4亿元,增长13.7%。各项贷款余额343.74亿元,比2016年增长12%。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末,汉滨区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13%,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07%,有线电视入户率32.03%,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05.045千册(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汉滨区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全年共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5658人,其中,本科3169人;在校学生数22491人,其中本科10828人;毕业生人数6719人,其中,本科2711人;专任教师919人。

截至2017年末,汉滨区有中等职业学校5所,普通中学71所,小学121所,幼儿园18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2020年5月19日,汉滨区入选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末,汉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108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9个,妇幼保健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所)161个。床位数613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5891张。卫生技术人员数7363人,其中:医院、卫生院5891人,妇幼保健院259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5人。婴儿死亡率为2.1‰。2017年,汉滨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达74.97万人。

旅游

汉滨区有省级风景名胜区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6个;已开放的寺庙道观40处;已发现的古建筑38处,古文化遗址86处,古墓葬316处;已开放的石碑、石碣400余件,珍贵文物近百种。区境涉外参观的经济、科技、教育单位20余个。

旅游景区

汉滨区境内可资开发的自然景观18处,人文景观22处,古文化遗址86处,珍贵文物50余种,珍贵典籍19种。开发前景可观的江河有汉江、越河、恒河;风景山有牛山、天柱山、王莽山、凤凰山;关隘要塞有牛蹄岭、铁岭关、车厢峡等。此外,还有双龙桥瀑布、巍风千佛洞、东镇莲花洞等。

牛蹄岭

位于安康东南,因其貌似牛蹄而得名,它由大、小牛蹄岭两座毗邻的山头组成,自古是湖北进入安康的南大门。[1] 自古安康人吃的食盐,大都来自四川大宁,久而久之在陕西安康至四川大宁形成了一条贩运食盐的“盐官道”。牛蹄岭就是这条盐大道上的一个要隘。[2]

凤凰山

分布于池河、月河与汉水、蒿坪河之间的地带,走向北西西,两侧有大断裂形成的断块山。脊岭海拔1500米以上,两侧悬崖发育,狭窄的脊岭上多陡峭孤峰,主峰铁瓦殿海拔2128米,胖子山2105米。山地北陡南缓。河流深切多呈V形峡谷,深度300~500米,河床多巨砾。耕地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有石坝子、火烧庵等少数盆地状宽谷,梯田密集。[3]

凤凰山在汉阴县境内西起高梁乡、渭溪乡,东至双乳乡入安康市汉滨区境内,绵延40多公里。冈峦层叠,岩壑万千,似一百足巨虫,横贯县境中部。两翼南临汉江、北滨月河,支脉主脊多为险峰峻岭。从西到东有铁瓦殿、胖子山、擂鼓台、天池山、三叉子等高峰。二级分水岭有张公寨、永丰寨、土巴寨、汪家寨、犁铧山等孤峰。

凤凰山是一狭长的地垒式山岭(断块山),脊岭海拔1500米以上,两侧断崖发育,山上流水侵蚀强烈,狭窄的脊岭上多陡峭的孤峰,起伏跌宕。总观山体,北坡较陡,南坡稍缓。但在分水岭附近,南侧多悬崖绝壁,北侧为20°~30°的斜坡。山间多深切V型峡谷,谷坡20°~45°,切割深度300~500米以上。二级分水岭多狭窄的齿状刃脊,巉岩裸露。南侧海拔900米,北侧海拔600米(三级阶地后缘)以上地区,山高坡陡,52%的耕地分布在25°以上的陡坡上。但也不乏山间小盆地,如火烧庵、大茅坝、过风垭、石坝子、大龙王沟等。天然次生林茂密,植被西段好于东段,为本县笫二大用材林基地。乔木、灌木等薪炭林混交带面积亦大,还是本县龙头竹、木竹的最大产地。漆树及杜仲、大黄等木本中药材分布广泛。大片新辟茶园和飞机播种营造的马尾松林带初具规模。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乔、灌、草浑然一体,为涵养汉江以北、月河以南河谷阶地水源的绿色水库。

南麓海拔900米以下地区,大部分为汉江谷地。地势低缓,山坡向阳,山岭多呈浑圆形,河谷开敞。河谷阶地、山间小坝子遍布,梯田鳞次栉比。如阮家坝、大坝、吴家坝、茨沟、堰坪、黄龙洞等素有“米窝子”之称。本小区光、热、水条件均优越,土壤质地好,既宜于发展粮油,又适合亚热带经济林木的生长。

天柱山

位于安康市汉滨区西南约15公里处的天柱山,在瀛湖东南方向。

那里,山势陡峭,碧嶂插天,雄奇险峻。主峰如柱,插入天际,故名“天柱山”。也是安康四大名山之一。 [4]

天柱山,面临滔滔汉水,山水相吻。历代文人墨客、风流学士,常往天柱山登高赏景,赋诗题字。诗人赞云:“巍峨万仞插云中,秀拔群山第一峰;淡扫天光成翳翠,平分日色熏芙蓉;登巅不觉乾坤大,到底凝沾雨露浓;天降扶与生俊彦,便教柱石大明空。”

天柱山上有座白云寺,史载创建于唐麟2年(664年)。白云寺是陕南佛教圣地四大丛林之一,列为安康八景之一。寺庙由三进四塔、一炉五殿、九洞三院组成。沿台阶攀至12层,便是建真武祖师殿石碑,此碑为清代楷书精品。最高处三进佛殿的佛像,均为明代石雕精品。寺后有莲花池,前有方池。据传,看天池可知汉江水位。山北峭壁处有自然形成的9个洞,洞洞相通。化身炉建于明代,四座灵骨塔均高两丈余,系该寺宋至清代的灵骨。白云寺旧有亭宇、楼阁、大殿、厢房数百间。寺院内外松柏葱郁,寒梅飘香。大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佛像千尊,香火鼎盛。现在的白云寺,保留有殿宇、厢房60余间。

牛山

称牛头山,位于陕西省安康城区西北39公里处,属花园、谭坝两乡的界山,山体南北长114公里,东西宽13公里,面积182平方公里,是市境中部最高的山峰.,地形险要,山势巍峨.,主峰顶有“望京石”(恨京石),海拔1547.5米。

牛山庙石刻像,矗立牛山庙外路旁,共3尊,高主依次是0.9米、0.45米、0.35米,其中两尊无头。宋代以后器物。清朝李国麒《兴安府志.古迹志》载:“牛头山(即牛山.原注)在州北九十里,为州境群山冠,上有泉不涸不溢,祷雨辄应。《雍太记》黄巢谷,在金州牛山。《州志》牛头山,绵亘百余里,高入云汉,有金牛洞,即昔人掘剑刺黄妖兽处,又其巅有五硌山,峰峦错亘,又有蜡烛山,青峰插天,以形似名。”。清人王希舜赋诗云:“金州形胜渺重关,翠嶂丹岩绝可扳。极目斜阳兴废远,樵人指点是牛山。”

山上有“牛山庙(忠惠王庙)”、“金牛洞”(即掘剑斩黄妖兽处)、防御石城,帅旗礅等遗迹。牛山又以其山形似牛头而得其名。关于牛山的传说有许多,有的说是金牛下山,从老君关过河,但凡金牛过处,都冠一“牛”字,如”牛蹄岭”、“牛蹄铺”、“牛迹河”、“牛头店”等。有的说金牛过汉江,将粪屙在河中,所以汉江出沙金;有的说黄巢率义军在此山练过兵,每日练毕,立在“恨京石”上,面北祈祷盟誓,要推翻唐朝,扫平西京。

神话传说:庙碑 牛山庙碑,此碑嵌于牛山庙墙壁内。牛山庙创建于宋代,后世屡经改建维修。皆立碑记载,现存碑刻17块,其中乾隆四十六年(1781)所立石碑较有价值,碑高1.73米,宽0.67米。碑首书“牛山庙碑”四字,碑文记载当年重修牛山庙事,并历述牛山庙修葺情况。重修牛山土主忠惠王庙碑:元代至正十四年(1355)镌刻,金州训异黄理先撰文,记述平章荣禄公增修寺庙始末,现碑存西安碑林。牛山庙石刻像,矗立牛山庙外路旁,共3尊,高主依次是0.9米、0.45米、0.35米,其中两尊无头。宋代以后器物。

牛山庙石刻像,矗立牛山庙外路旁,共3尊,高主依次是0.9米、0.45米、0.35米,其中两尊无头。宋代以后器物。

传说故事:据碑文记载,民和元年,巴山地区风调雨顺,庄稼也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丰收,老百姓的生活逐渐富饶,许多百姓更是纷纷操起祖先流传下来的酿酒技术,各种茶楼、酒肆更是歌舞升平、顾客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大街上到处都弥漫着酒香,而且还有大江南北的许多江湖人士更是慕名前往巴山来品尝这种美酒。这种现象不仅引起了天庭各路大仙的注意,而且还引出了一段神牛巴山醉酒的神话故事。某一天,守天庭之门的神牛乘着天将打盹的时候,偷偷的挣断锁链溜下天庭,循着酒香找到了巴山镇,蹿到一农家的酒窖里偷喝这种美酒。待天将发现神牛不见时,吓的全身直冒冷汗,连忙飞奔上报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更是大惊,一面传令召集诸位天庭大仙前来商议,一面调派各路天兵天将火速下界搜捕神牛。看众仙议论了半天仍没有结果,太白金星便献计道,我们不如火速派人邀请王母娘娘前来,用其窥天宝镜察得神牛的具体位置时,再派天兵天将将之擒来。没有其它办法,玉皇大帝便派人去请王母娘娘携带宝镜前来。不久,王母娘娘便携带宝镜前来,运起法力搜索了没多久,便发现神牛醉卧之地,诸仙即火速赶往,查明事由,禀明玉帝,玉帝听后,又怒又奇。想那神牛,岁逾万年,克勤执守,身经百事,对于天庭的稀奇之物都不屑一顾,又何以为这一凡间酿酒出此窘态而违反天规,遂亲自驾起五彩祥云前往查其原由。未到其处,就先闻到一股奇香,清香怡人、醉人心脾,至前一看,原是巴山镇农家自酿美酒,只见其体态丰盈清冽,俏而不单,随上前亲酌一口,果然其醇和绵长,雍容之间厚而不滞,遂解其神牛卧醉巴山之由,玉帝也由衷地赞叹道:好酒!虽知是佳酿惹祸,神牛之罪,原可谅解,但天规不可违,玉帝恻隐之心又动,左右为难。此时,太白金星看出玉帝之意,遂献计道:既然神牛如此贪恋人间佳酿,何不罚它卧守巴山,即能常年与美酒相伴,又可守护巴山这一人间佳酿使其能流芳百世呢?此计令玉帝甚满,随即下旨曰:令神牛头露于地面守护巴山,让这美酒佳酿世代相传。后来,牛头山的故事也渐渐被人们传诵开来,许多知名人士更是慕名前来瞻仰牛头山的风光、品尝这种巴山美酒。每逢秋收过后,巴山人总是将自家刚刚出窖的大缸美酒抬出来,聚集在牛头山上相互品酒、钻研交流传统的酿酒手法和工艺,不断的完善和提升祖传的酿酒绝活。时至今日,忠厚勤劳的巴山人相继开发出的开缸酒等产品已远销四方、享誉全国。

城市荣誉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为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4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授予“2019年度平安区”荣誉称号。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视频

安康市汉滨区宣传片(山水舞动 魅力汉滨)

视频

汉滨区:美丽乡村

视频

安康市汉滨区牛山富硒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