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江北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北区隶属重庆市,是重庆市主城区之一,地处长江嘉陵江北岸,重庆市中部北侧。位于东经106°26′41″~106°53′20″,北纬29°33′18″ ~29°40′53″。东与巴南区毗邻,南与渝中区、南岸区隔江相望,西、西北与沙坪坝区隔嘉陵江相望,北与渝北区接壤。

战国末年,江北作为巴郡首府及江州县府所在地。1955年,重庆市区划调整,更名为重庆市江北区至今。

江北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幅员面积2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18万人(2015年),辖9街3镇,拥有盘溪无铭阙、明玉珍睿陵、徐悲鸿故居等景点,荣获全国环保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和全国和谐社会建设示范城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2018年7月30日,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联合发布2017-2018年度中国最佳管理实践智慧城镇25强名单,江北区在列。[1]

建制沿革

殷周时,江北区境为 巴国地。

秦汉至 东晋永和二年(346)年,属 巴郡之 江州县地域,永和三年(347)年起属 楚州巴郡 枳县。《 华阳国志》记载: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有柑橘宫,今北府城是也。

南北朝时期,南朝齐末,改江州县为垫江县,为垫江县属地。北周武成三年(561年)起,区境为 巴县所属。

隋、唐、宋、元,属巴县。

明代,为重庆府巴县之江北里、江北镇。

清朝,乾隆十九年(1745年)为 重庆府江北厅。

民国,1913年改为江北县;1933年初,划入重庆市;1939年5月,县政府迁至两路镇;抗战时,区境设有第九、第十、第十六区等三个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6月,第九、第十区合并为重庆市第二区,第十六区改为重庆市第七区;1952年,第七区划入第二区;1955年10月,第二区更名为重庆市江北区 。

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底,江北区辖石马河街道、大石坝街道、 观音桥街道、 华新街街道、 五里店街道、 江北城街道、 寸滩街道、 铁山坪街道、 郭家沱街道9个街道及鱼嘴镇复盛镇五宝镇3个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北区位于东经106°26′43″-106°53′22″、北纬29°33′18″-29°40′53″之间,与巴南区、 南岸区、 渝中区、 沙坪坝区、 渝北区毗邻。辖区东西长42.90千米,南北宽1.49-14.38千米,幅员面积220.7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94.3平方千米,水域2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江北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沿江呈“S”形带状分布,西南东三面环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地形以红层丘陵为主,可分为岭丘、谷丘、台丘(坪)三类。因受重庆平行岭谷区的制约,形成环山、铁山坪、义学大山三条狭长状山岭,自北向南平行延伸,形成东西之间的三道屏障。境内最高点位于义学大山,海拔687米;最低点位于御临河与长江交汇处,海拔152米。

气候

江北区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初夏多雨、夏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多云雾、湿度大、日照少、霜雪少、风力小。多年平均 气温18.4℃,1月平均气温7.7℃,极端最低气温-0.9℃(1991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41.9℃(1995年9月6日)。 无霜期年平均363天,最长达365天,最短为361天。年平均 日照时数1094.4小时。年平均 降水量1100.7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49.6天,最多165天(1989年),最少124天(1987年)。极端年最大 降雨量1508毫米(1998年),极端年最少降雨量814.8毫米(200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6月最多。多年平均 风速为1.3米/秒,平均 相对湿度79.4%,平均雾日数60.4天。

水文

江北区辖区河道属 长江、 嘉陵江两大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面积182.2平方千米,占82.4%;嘉陵江流域面积38.9平方千米,占17.6%。主要河道有一级河长江,境内长51.4千米;从南向北沿边境流经江北城、寸滩、铁山坪、郭家沱、鱼嘴、五宝等街镇,年均径流量3470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1000立方米/秒。二级河嘉陵江,境内长18.8千米;从北至南然后转向东沿边境流经大石坝、观音桥、五里店、华新街至江北城汇入长江,年均径流量2110立方米/秒。三级河流 御临河,境内长13.2千米。四级河栋梁河,境内长8.3千米。五级河有5条,总长22.9千米。河流总长114.6千米,河网密度0.5千米/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129.3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江北区主要 气象灾害有伏旱、洪涝、风雹等, 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等,主要分布于库岸沿线及农村地区。伏旱灾害主要发生在6月至9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6年,百年一遇的干旱从6月27日持续至9月4日,长达69天,其中40℃以上高温日数达16天。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6月至9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7年7月17日,50年一遇特大暴雨从17日2点持续至17点,降雨量达121.5毫米。[2]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江北区有 森林植被81科260余种,其中乔、灌木树种及竹资源47科102种; 乔木树种以马尾松为代表,约占林场森林面积的95%。

矿藏资源

江北区境内已探明 矿产有砖瓦用页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天然气、地热和矿泉水等。其中砖瓦用页岩储量103.2万立方米,可采量88.8万立方米;建筑石料用灰岩439.4万立方米,可采储量133.8万立方米,仅分布在明月峡—义学大山一线山岭区;拥有两个大型地热水矿点,储量1.14×1010兆瓦,属于天然优质医疗热矿水;辖区东部出露须家河组储矿地层冷矿泉水储量巨大,日出水量120立方米,矿泉水以锶偏硅酸元素组分为主。

人口信息

2017年,全区常住人口87.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4万人,农村人口3.4万人。全区户籍人口61.4万人,其中,当年出生人口8310人;城镇人口57.7万人,乡村人口3.7万人;男性30.3万人,女性31.1万人,男女人口基本持平。

经济发展

综合

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5%。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亿元、236.3亿元、64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9%、9.9%、10.8%,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0%、74.2%,拉动GDP增长2.7个、7.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形成多点支撑格局,金融业、工业、批发零售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09.7亿元、187.2亿元、205.3亿元,增长27%、11.2%、6.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3%、23.3%、14%,拉动GDP增长5.6个、2.4个、1.5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17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12.9%。实现农业总产值1.8亿元,增长-12.7%,其中,农、林、牧、渔、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实现产值0.8亿元、0.5亿元、0.4亿元、0.1亿元、0.06亿元。全区完成粮食产量3699吨,蔬菜产量5824吨,水果产量1474吨。

第二产业

2017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87.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3.3%,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4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92.3亿元,增长11.9%。

2017年,汽车制造业作为我区工业最大支柱产业,全年实现工业产值491.3亿元,增长22.5%,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5%。鱼复工业园区、港城工业园分别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80.7亿元、286.8亿元,增长31.2%、-2.7%,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2.7%、32.1%。

2017年,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双向发力”。支持长安自主品牌战略转型,引导海尔加快向智能家居转型,年产值100亿元的海尔智能装备产业基地顺利落户。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制造业,3D打印应用中心华港工业园落地投产,奥特斯、鞍钢蒂森克虏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17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9.1亿元,增长4.9%。全年纳入企业一套表的建筑业企业88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61.7亿元,完成施工面积949.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1.1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全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2.3亿元,增长9.1%。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196.1亿元,增长-4.8%;房地产开发投资216.2亿元,增长25.9%。从投向上看,房地产开发、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分别完成投资216.2亿元、110.3亿元、62.2亿元,增长25.9%、-10.7%、12.2%,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2.4%、26.7%、15.1%。分产业看,第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10.3亿元、302.1亿元,增长-10.7%、18.9%。

2017年,鱼复工业园、港城工业园分别完成投资150亿元、23.5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6.7%、5.7%。摩比斯、华域大陆等11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海尔重庆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意大利欧菲等24个重点项目顺利落地。

2017年,2016年全区出让土地6宗,出让面积45.1万平方米,增长152.2%。2017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16.2亿元,增长25.9%。从投向看,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分别完成投资118.1亿元、30.2亿元、31.2亿元,增长18.1%、-1.3%、37.0%。

2017年,全区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38.4亿元,增长2.6%。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110家,全年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298.8万平方米,增长7.1%,商品房销售额347.6亿元,增长44.8%。房地产业实现税收收入54.4亿元,增长23%。

国内外贸易

2017年,批发零售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342.8亿元,增长11.8%,实现增加值205.3亿元,增长6.0%;住宿餐饮业营业额94亿元,增长12.7%,实现增加值41.5亿元,增长6.7%。全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4亿元,增长9.3%。

2017年,龙湖源著天街、龙湖新壹街、万汇中心、国金中心4大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鎏嘉码头成功申报“市级夜市街区”,“大九街”成为重庆时尚聚集高地。观音桥商圈、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北滨路经济带等多点支撑的商贸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2017年,象米国际、配邦、汇革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纷纷打造线下消费体验中心,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龙湖源著等商业综合体大力发展体验式交互式新型业态。漫咖啡、火天下·火锅传奇大观园等特色店以及大九街、鎏嘉码头、喵儿石创艺特区等市级特色街区成为商旅文融合发展新名片。

2017年,2017年,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65.3亿元,其中,进口207亿元,出口158.3亿元。

2017年,深度对接中新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保税港区建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门户区。寸滩港获批中西部唯一进口粮食指定口岸。“渝新欧”果园港班列成功首发,成为中国第一个中欧铁水联运班列,“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在果园港实现历史性交汇。

2017年,全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增长16%。全区全年签约项目201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50亿元以上项目4个。按产业划分:战略性新兴制造业39个,战略性新兴服务业154个,中新项目7个,特色街区(楼宇)1个。

2017年,培育引进重庆五矿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重庆伟仕宏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总部贸易企业和沪尊荣、大公、珀图兹维等5家整车进口汽车企业。

财政

2017年,全年全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9.6亿元,增长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0亿元,增长6.1%。实现税收收入63.4亿元,增长3.5%,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2.3%。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契税分别实现16.4亿元、8.9亿元、3.7亿元、12亿元,占税收比重为25.9%、14.1%、5.8%、19.0%。

2017年,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税收收入0.5亿元、40亿元、194.1亿元,结构比为0.2:17:82.8。金融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制造业四大支柱行业“并驾齐驱”,分别实现税收收入66.6亿元、54.4亿元、56.2亿元、29.9亿元,占比为28.4%、23.2%、23.9%、12.7%。

2017年,全年全区实现地方财政支出137.8亿元,与去年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3亿元,其中:民生支出达5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2.4%。累计统筹整合资金51.5亿元,支持轨道四号线等10个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安排产业扶持资金8.3亿元,扶持重点产业发展。

金融

2017年,全年全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09.7亿元,增长27%。全区银行总行、分行、一级以上支行59家。全年全区实现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132亿元,增长49.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346亿元,增长17.3%。证券公司42家,其中,证券分公司10家,营业部31家。保险公司法人机构1家,市级分公司17家,支公司23家,全区全年保险收入77.9亿元,增长36.4%,其中人身险43.2亿元;财产险34.7亿元。

2017年,重庆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重庆分行、交通银行重庆分行等6家金融机构和重庆富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重庆新聚华鸿投资中心等5家金融总部企业相继注册入驻。目前,已入驻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的传统金融机构达50家,其中,银行14家。

服务业

2017年,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233家,其中年营业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34家,全年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71.5亿元,增长21.9%。分行业看,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7.8亿元、27.7亿元、71.5亿元,增长7.4%、9.4%、-4.4%。

社会事业

科技

2017年,全年区级科技开发计划项目22个。高新技术企业88家,高新技术产品117个,分别增长46.7%、19.4%。全年全区专利申请3217件,专利授权1995件。

2017年,登康公司、市勘测院被评为“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重庆市工程实验室”;中法环保研发中心被认定为“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截止2017年底,全区已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5家,市级创新创业平台15家,华新智慧经济产业园被授予“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石子山青年创业社区荣获“全市十大品牌众创空间”和清华产业首批“星聚空间”等荣誉称号。

教育

2017年,全区教育经费14.9亿元。全区共有幼儿园(不含托儿所)144所,在园儿童数2.7万人,普惠率65%。小学33所,专任教师1966人,在校生3.6万人。普通中学20所,专任教师2114人,在校生3.8万人。职业中学2所,专任教师276人,在校生6075人。高考上线率99.4%,高考录取率92.3%。

2017年,鲤鱼池小学与复盛实验学校,18中学与御龙天峰中学等5对8所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观音桥小学五里坪校区、新村致远小学等6所新建学校建成投用。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等比赛,获特等奖13项、一等奖49项、专项奖3项。

文化

2017年,全区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11.6%。国内旅游总收入达105亿元,增长19.3 %。全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总馆1个,分馆11个,藏书量60余万册;电影院14家,影剧院座位数1.5万座,电影演出场次26.3万场,电影观众人数840万人次。全区旅游企业109家,旅行社门市303家。全年国内旅游人数3860万人次,增长11.5%;海外旅游人数19.2万人,增长6.1%。

2017年,喵儿石、北仓、天怡3个文创园区获得“市级文创示范园区”称号。推进江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将长安1862、大九街、寸滩老街、唐家沱老街等共2204亩区域纳入全区九大重点开发片区之一。

体育

2017年,全区大型体育健身场馆3个,人均体育占地面积1.9平方米。全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1所,等级运动员61人,专业教练员10人。

2017年,组队参加全国赛事,获金牌53枚、银牌33枚、铜牌41枚;参加市级赛事,获金牌72枚、银牌84枚、铜牌84枚;举办中小学生游泳赛、小学生田径新苗赛等4项赛事,吸引40所中小学校,1000余名运动员参加;2017年,成功升级铁山坪森林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为国际赛事。

卫生

2017年,全区卫生机构44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7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妇幼保健站1家。卫生机构床位7163张;卫生机构人员1.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077人,注册护师护士6344人。随着二孩政策放开,二孩率提升到36.7%,提升8.5个百分点;一孩率61.2%,下降9.4个百分点。合法生育率99.8 %。婴儿死亡率3.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9‰。

2017年,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区内两家公立医院与猫儿石、鱼嘴、复盛等社区服务中心签订双向转诊协议,落实相关疾病入、出院和双向转诊标准。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规模适度的医疗机构,口腔、美容、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科医疗机构形成一定规模。

社保

2017年,全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5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1.9万人。农村五保人数233人,平均补差水平650元/人/月;农村低保人数325人,平均补差水平335元/人/月;城市低保人数5791人,平均补差水平515元/人/月。城镇登记失业率2.1%。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12个,建设补助资金300万元,全区社区养老服务站达到97个。

2017年,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审核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27万元,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区共有国家级、市级创业孵化基地7个。

2018年5月,江北区申报创建2018年“无欠薪”县(市、区)。

民生

2017年,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84元,增长9.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62元,增长8.9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52元,增长9.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由2013年的2.04:1缩小到2017年的1.98:1。

环保

2017年,全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5天,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9.3%。全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5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66.4分贝。全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

2017年,启动“智能环保”建设,通过开发水、气、声、渣等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结合环保大数据平台,利用环保“一张图”,打造要素齐全、覆盖全区的智能环境监管体系,使环境监管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水平更上台阶。

城建

2017年,全区共有公园6个,公园面积达1375公顷。车行道330万平方米,人行道179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3127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82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2017年,智慧城管成功入选“2017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治理创新范例”。江北区市政设施管理所王敏文劳模创新工作室达到“2017年度重庆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标准”。

交通运输

公路

截至2012年底, 渝长高速公路横穿江北区区境北部,机场高速公路、主城外环高速公路纵贯江北区区境西部。有高家花园、石门、渝港、嘉陵江、大佛寺过江公路大桥与江南相连。

水路

水运有朝天门、鸡冠石、峡口、鱼嘴、木洞等过江码头。

轨道

根据重庆市轨道建设规划,江北区境内共有9条轨道线路,总长91.2公里,轨道车站数量达29个。其中3号线、6号线已建成运营,4、5、9、10、环线5条为中期线路(即2020年前应建成),8、11号线为远景线路。江北的地形条件狭长,中期的5、10及环线为纵向,穿越江北区,4、9号线为横向,在江北区境内距离较长,影响及作用较大。目前,轨道4号线、5号线、10号线、环线及9号线节点工程已开工建设。

风景名胜

铁山坪森林公园

铁山坪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近郊,规划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84米。2014年,公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重庆海洋公园

重庆海洋公园位于江北区洋河路,占地70000余平方米,以多功能海洋景观、海滨娱乐为特色。

鸿恩寺森林公园

鸿恩寺森林公园位于观音桥商圈西侧,总面积1100亩,有鸿恩思泉、鸿顶云霞、江风恋桂等12大精品园林景观。2013年,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盘溪无铭阙

盘溪无铭阙位于在嘉陵江北岸盘溪香炉湾,是全国仅存的27个汉阙之一,始建于东汉晚期,195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1961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玉珍墓(睿陵)

明玉珍墓位于重庆市江北嘴。1983年1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优特产

静观醋

静观醋原产于江北区静观场,以大米为主料,麸皮等为辅料,多味药材配成药曲,按传统工艺酿成。产品色、香、味、体俱佳。

土沱麻饼

土沱麻饼是江北区的传统名点。以面粉、白糖和麻油为主料,辅以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冰糖等制作而成。底面呈此褐色,块形饱满完整。

江北熊鸭子

江北熊鸭子始创于清宣统一年,外形呈椭圆形,表面为深棕色或茶色,皮脆肉嫩,内肉淡红,脂肪为淡黄色,具有川味烤鸭的独特风味。

荣誉称号

2017年11月,江北区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7日,在“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颁奖仪式上,江北区智慧城管入选“治理创新范例”。

2017年12月12日,江北区被国家民委办公厅确定为第三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2018年6月6日,江北区被授予2017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

2018年7月30日,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联合发布2017-2018年度中国最佳管理实践智慧城镇25强名单,江北区在列。

2020年1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2020年12月,入选“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第28名。

相关视频

宁波政府宣传片-江北区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