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江宁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宁县

 

 

 

江宁县(南京市江宁县(现江宁区))一般指江宁区

江宁县,区位于南京市东南部,是南京主城八区之一,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创新基地,国家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交通物流枢纽和空港枢纽,江宁从东西南三面环抱南京主城,航空、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体系汇聚,是南京对外沟通的重要枢纽。

江宁区是“六代豪华”之地、“十朝京畿”要地,与上元县同为南京城的母县,史有“上元之民善商,江宁之民善田,龙都之民善药,善桥之民善陶,陶吴之民善剞劂,秣陵之民善织,窦村之民善刻”之说及“天下望县、国中首善之地”之美誉。

江宁区素有“六山一水三平原”之称,有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方山风景区、阳山碑材、南唐二陵、杨柳村古建筑群、佘村明清代建筑群等众多景区,其中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位列中国四大疗养温泉之首,是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截至2020年,江宁区下辖10个街道,129个社区、72个村,总面积15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2.61万 ,地区生产总值2509.32亿元 。

历史沿革

历史上江宁仅县以上建置的名称有40个。“江宁”不仅为县名,还曾为郡或府之名。晋太康二年(281年)始用江宁名称,至2009年已有1728年的历史。江宁地域建置更迭频繁,沿革复杂多变,或数县并存,或侯国与郡县同列,或一县统管,或二县同城分治。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周朝以前,今江宁地域属荆蛮之地。

春秋时代,江宁属吴国。战国初期为越国管辖。

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属金陵邑管辖。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废金陵邑设秣陵县,又另设丹阳、江乘县,同属会稽郡。

西汉元朔元年(前128年),江宁地域被称为江都国,分置秣陵、胡孰、丹阳三侯国。元狩二年(前121年),废江都国,复秣陵、江乘、胡孰、丹阳等县,均属鄣郡。元封二年(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新莾,天凤元年(14年),更丹阳郡为宣亭县,秣陵县为宣亭县,江乘县为相武县。刘玄更始元年(23年),郡县恢复旧称。汉末,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于楚金陵邑故址建石头城,改秣陵县为建业县,治所由秣陵关迁石头城;同时废胡孰、江乘二县,设典农都尉治理。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建业县为秣陵县,恢复胡孰、江乘二县,又析秣陵西南置临江县。次年(281年),改临江县为江宁县,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江宁县名,县治在今江宁街道。太康三年(282年),分淮水北为建邺,南为秣陵,复置胡孰、江乘二县。建兴元年(313年),改建邺县为建康县。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晋元帝定都建康,这时除了原有江宁、秣陵、丹阳、湖熟等县,仍属丹阳郡外,又先后设临沂、阳都、怀德、肥乡、博陆、堂邑等侨县,安置北方南渡的士族和平民。

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江宁、秣陵、建康、丹阳、湖熟等县属于丹阳郡。南梁天监元年(502年),分秣陵县置同夏县。南陈太建十年(578年),分丹阳郡置建兴郡。江宁、秣陵、建康县属丹阳郡。湖熟、江乘、同夏等县属建兴郡。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建康、秣陵、同夏三县并入江宁县,属蒋州。至隋大业三年(607),废蒋州,复置丹阳郡,江宁县属丹阳郡。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江宁县更名归化县,与丹阳、安业等县属扬州郡。武德八年(625年),并安业入归化,改归化为金陵。武德九年(626年年),金陵县更名白下县,属润州。丹阳县属宣州。贞观九年(635年),白下县又更名为江宁县。天宝元年(742年),江宁县属丹阳郡。至德二年(757年),以江宁县置江宁郡,江宁县废。乾元元年(758年),改江宁郡为升州,复江宁县属升州。上元二年(761年),江宁县更名上元县,以唐肃宗“上元”到年号为县名,属润州。光启三年(887年),上元县又属升州。

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天佑十二年(915年),建升州大都督府,治上元县。天佑十四年(917年),分上元县南十九乡、当涂县北二乡复置江宁县。从此江宁、上元县同城而治。武义二年(920年),改升州大都督府为金陵府,辖江宁、上元县。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建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江宁、上元县属江宁府。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改江宁府为升州府,辖江宁、上元二县。天禧二年(1018年),复江宁府,辖江宁、上元二县。建炎三年(1129年),改江宁府为建康府,辖江宁、上元二县。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建康府为建康路,辖江宁、上元等县。天历二年(1329年),改建康路为集庆路,辖江宁、上元等县。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辖江宁、上元等县。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建都应天府,以为南京。江宁、上元县属应天府,为依郭京县。洪武十一年(1378年),南京更名京师。江宁、上元仍属京师所治应天府。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辖江宁、上元等县,江宁、上元为依郭县。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江宁府,改名“天京”。同治三年(1864年),复称江宁府,辖江宁、上元等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江宁府,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废江宁、上元二县。次年废南京府设江宁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置南京特别市,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月10日,江宁自治实验县成立,直属江苏省政府。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县治由南京市迁至江宁县东山镇,与南京市分治。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江宁地区先后建立江宁、横山、上元县抗日民主政权。期间,汪伪在东山镇建立伪“县政府”。

1949年4月24日,江宁县解放。4月28日,江宁县人民政府成立。10月1日后,江宁县划属镇江专区,1958年7月重新划属南京市,1962年5月划归镇江专区,1971年3月重新划归南京市。

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宁县设立南京市江宁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7年底,江宁区下辖10个街道,129个社区、72个村。区政府驻东山街道上元大街369号。

地理环境

江宁区位于南京市中南部,介于北纬31°37′~32°07′,东经118°28′~119°06′之间,总面积156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86平方公里。东与栖霞区及句容市接壤,东南与溧水区毗邻,南、西南分别与安徽省当涂县、马鞍山市相交,北、东北分别与雨花台区、秦淮区相邻。

江宁区境内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常态地貌有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和盆地,其中丘陵岗地面积最大。地势南北高而中间低,形同“马鞍”。境内有大小山丘400个,主要山峰有东北部的青龙山、黄龙山、汤山、孔山等,海拔约300米,是宁镇山脉主体;西南部的横山、云台山、天马山、莺子山等,海拔多在250米~350米,多系茅山余脉;中部的牛首山、方山等,海拔200米~243米。

江宁区地形呈马鞍状,两头高,中间低,地势开阔,山川秀丽,山体高度都在海拔400米以下(下文所有涉及高程的都指海拔高),属典型的丘陵、平原地貌。常态地形有低山丘陵、岗地、平原等,众多河流、水库散布其间。 黄土岗地:黄土岗地主要分布于南北低山丘陵之间,面积约81610公顷。地势呈残丘缓岗,岗地地表起伏显著,高10~40米。长、宽1至数公里不等,几乎为第四系黄色粘土覆盖,俗称黄土岗地。岗顶平缓,岗间梯田展布,自上而下,田面逐渐增大成扇状。

沿河平原:沿秦淮河七乡河九乡河等中下游两岸和长江岸边呈带状分布。总面积约45206公顷。秦淮河平原位于江宁中部,包括湖熟、淳化、东山、秣陵、禄口、谷里等街道,面积约30700余公顷。平原大部分地势平坦,高6~8米。其中偶见有孤独低山出露,如方山尚义山等。沿江平原主要分布在江宁西部的沿江地带。地处长江天然堤与东侧或南侧丘陵岗地间,呈带状分布或呈孤岛显露在长江中,地势平坦,高程多在5米以下,最低处仅2.2米。沿江平原区的成土和耕作较迟,一般在数百与数十年内,其内田园规划整齐,渠道交织。平原区是农作物的主要种植区。

低山丘陵:江宁境内低山丘陵面积约30570公顷,有近400座低山不均匀地分部在各街道内,可分为东北与西南两大片区。东北片区山脉主体呈北东走向,自汤山往东转为近东西走向,山势连绵,山坡陡峭,组成山体的岩石多数为古生界地层,中生界地层较少。岩石褶皱、断裂发育,并见有火成岩侵入体出露。山体属宁镇山脉的西延部分。西南片区山势雄伟,峰峦挺拔,但组成山体的岩石年龄普片晚于东北片区,属中、新生界陆相沉积地层,其中一些山脉完全为火山喷发堆积而成。由于常年风化剥蚀,有些山体逐年变矮,形成缓坡地,有些形成山前堆积层、丘地或山坳。低山丘陵区几乎都被植被覆盖,有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乔、灌木混杂林,人工茶林或荒草地。

汤山位于汤山街道西,沪宁高速公路南侧。山体长轴方向呈北东走向,延长达5公里,短轴方向最宽处可达1.5公里,最高峰称团子尖,高292.3米。山体由寒武系中上统厚层白云岩和奥陶系下统厚层灰岩、灰质白云岩等岩石组成。这里在地质构造上为一穹窿状短轴背斜,团子尖正好位于该背斜核部。汤山东、西两端都蕴藏有丰富的地热资源,都已被开发利用。汤山山体北坡还陆续发现几个溶洞,其中“葫芦洞”面积约300平方米,因1993年在洞内发现古人类颅骨和一枚牙齿化石而名气大增,已开发成旅游景点。

孔山古名雁门山。宋《景定建康志》记载:“山势连亘,类北地雁门,因名”。唐李白诗“绿水向雁门”,即指此山。孔山位于汤山街道古泉行政村正北方,主峰高341.9米,其北面是轰隆山,高169.5米,南面连土地山,高238.9米,东面连西貌头山,高266.4米,西面是排山,高126.8米。孔山出露一套较为完整的古生代地层,曾是华东、华中地区一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野外实习基地。该山出露的优质石灰石资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制水泥的原材料,正被开采利用。

青龙山位于江宁东北部。地跨东山、汤山两街道。唐李白有“青龙见朝墩”诗句,即描述此山。又名青山,《南唐书》载,“后主李煜猎青山”。山呈北东走向,与黄龙山平行延伸,长达14公里,2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个,最高峰高277米。山体为泥盆、石炭、二迭、三迭系灰岩、泥质灰岩、砂岩、泥页岩等组成。青龙、黄龙两山间的坳地为质地较软的泥页岩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优质石灰岩主要产于黄龙山及青龙山的北东端,薄煤层产于二迭系上统龙潭组砂岩泥页岩夹层中。

祖堂山位于谷里街道祖堂行政村北。古名幽栖山,因南朝大明三年(459)建有幽栖寺而得名。唐贞观初,法融:(赖融)禅师在这里得道,成为佛教牛头宗第一祖师,山也因此更名祖堂山,又名花岩山。该山总面积约360公顷。主峰芙蓉峰,高255.9米,山体多为侏罗系火山角砾岩、沉凝灰岩、集块岩、角闪安山岩等组成。山西南麓,新中国初曾发掘了距今千年的南唐先、中二主陵墓,即南唐二陵。祖堂山西南山腰,还蕴藏有高岭土矿。

吉山位于东善桥集镇西2公里处,主峰高235.2米。山体岩石全由闪长玢岩组成,为超浅层火山岩侵入体。闪长玢岩顶部发现一大型贫磁铁矿床,与磁铁矿共生的还有钠长石矿。

牛首山位于谷里街道祖堂山正北,跨雨花台区铁心桥。古称牛头山,双峰东西相对,状似牛头而得名(西峰因采矿而残缺不全)。又名天阙山。山体总面积约500公顷,主峰高242.8米。山体由侏罗系辉石安山岩、火山角砾岩、沉凝灰岩等组成。旧时此山名胜古迹较多,有著名的古刹宏觉寺。由于此山古代盛产松、竹、茶(名天阙茶)、兰,尤其是暮春季节,桃花盛开,满山春兰和杜鹃花,加以松竹掩映,景色绝佳,所以明清以来素有“春牛首”之称。

云台山位于江宁西南的横溪街道。此山因古有云台寺而得名。山体呈北东走向,总面积约720公顷,主峰高319.1米。山势巍峨,山体由三迭系黄马青组砂岩和侏罗系闪长玢岩等组成。山东南有云台山硫铁矿及云台山抗日烈士墓。宋《景定建康志》引《六朝记》云:“云台山北有大石,如卧鼓、中空,可坐数十人,其高九尺,上有小石,吴时呼为石鼓”,今已无存。云台山南2公里是母鸡山,山高273.4米,该山亦蕴藏有丰富的硫铁矿资源。

横山位于苏皖二省的江宁、溧水、当涂三地交界处,在江宁的横溪、铜山南境。横山又名横望山、衡山。据《太平府志》载:“春秋楚子重伐吴,至衡山即此,四望皆横,故名。”又据《当涂县志》称“左氏传作衡山,衡横通用也。”主峰因呈拱形,太阳一出即可照到,所以得名太阳拱,俗称拖船壑,面积约1835公顷。山体石质为侏罗系西横山组砂岩等。山由62条大小山岭组成,苍翠亘天,横列若屏障。山上盛产竹木、药材,野兽野禽。现山区建有国有林场,从50年代起开始造林,森林覆盖面已达80%。

方山位于江宁中部,秦淮河东岸。山体呈方形,孤绝耸立,山顶远视平坦,故称方山。又似一枚方印,也称天印山。总面积约650公顷,高208.6米,山体石质多为第三系橄栏玄武岩、集块岩和火山角砾岩。是南京地区著名的死火山。是晚第三纪上新世喜马拉雅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一个回旋,两次喷发,形成两套玄武岩。火山口及颈部充填了辉绿玢岩。火山岩下部为中生界白垩系赤山组细砂岩,是很好的铸型用砂材料。2007年12月,方山被省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正式评审为省级地质公园。

土山位于东山街道北,秦淮河东岸。总面积约30公顷,高62.1米。山体由侏罗系象山群砂岩及砾岩组成。据《丹阳志》记载,东晋太元中太傅(宰相)谢安,仿旧隐会稽东山,在此土山营楼建馆,竹林甚盛。世称小东山,也叫东山。又据史志记载,谢安曾和谢玄在东山决策,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清代东山曾是“金陵四十景”之一,名“东山秋月”。1983年被命名为东山公园。

江宁区境内河道主要有秦淮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秦淮河为区境最长的河流,位于境内中部,纵贯南北,经南京市雨花台区入江,支流密布,灌溉江宁区一半以上的农田。境内西部濒临长江,江岸线长22.5公里,水面3667公顷。流入长江的主要干流有便民河、九乡河、七乡河、江宁河、牧龙河、铜井河等。境内主要湖泊有百家湖、杨柳湖、西湖、白鹭湖、南山湖、甘泉湖等。

江宁区西北部濒临长江,境内河水多数为西北流向,入长江。河流分为3个小水系。第一,青龙山、汤山以北,牛首山、天台山以西,分别为便民河、九乡河、七乡河、板桥河、江宁河、牧龙河、铜井河等,是流入长江的沿江水系。第二,介于青龙山、汤山、牛首山、天台山、横山之间的,为秦淮河水系,向西北经秦淮河入长江。第三,天台山、横山诸山以南,包括原小丹阳部分地区,水流为东南流向,流入石臼湖,即石臼湖水系。

江宁境内水库大小有几十个,较大一些的有赵村水库、红星水库、公塘水库、谷里水库、百家湖、东焦水库、佘村水库、黄龙埝水库、谭山水库、汤山水库、安基山水库等。多数水库对防洪抗旱、农田灌溉、水产品养殖、人民生活用水起着重要作用,少量水库还开发成风景区,成为旅游观光景点。

长江自江宁西部经过,流经江宁境内共长22公里,水面达3666.67公顷。长江水资源丰富,对江宁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生活关系极大。沿江有和尚港、铜井河口、新济洲、仙人矶等码头可停泊船只。秦淮新河在长江边建的节制闸可以排涝,可以提水抗旱,对江宁区一半以上农田旱涝保收起着关键作用。江宁已在长江边建成日产30万吨自来水提水工程,保证向江宁城区充分供应工业、生活用水。

秦淮河本名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秦淮河为江宁境内最大河流,纵贯南北,支流密布,灌溉江宁区农田3.47万公顷,占江宁区农田面积一半以上。这条河有两个源头:东源句容河,出自句容城北30公里的宝华山,汇集赤山湖水之后,进入江宁区湖熟街道,到西北村与南源汇合。南源溧水河,来自溧水区东南10公里的东芦山,经溧水和江宁的铜山、禄口、秣陵、龙都等地,两源在西北村汇合后,再绕方山的南西两面,转西北流至东山、河定桥,经秦淮新河流入长江。两主流河长110公里,在江宁境内长约80.5公里,是秦淮河的主要河道。在江宁的主要支流有汤水河、索墅河、解溪河、云台山河、牛首山河,总长共167.8公里。秦淮新河是1975~1979年,从东山附近的河定桥至南京郊区的金胜村入江处开挖的一条全长18公里、河面宽130~200米,行洪800立米/秒的人工泄洪河。在河口建有节制闸,用于排洪、抗旱和航运。

七乡河源头在江宁境内的汤山、孔山。旧时因流经孟塘、孟北等七乡,得名七乡河。该河在汤山境内先呈东西流向,后折而北流,经南京市栖霞区摄山乡的漳桥、西渡流入长江。在江宁境内长约11公里,为汤山街道重要泄洪和灌溉河道。

九乡河源头在江宁区汤山街道,北经栖霞区石埠桥注入长江。这条河相传秦代开凿,古称琐石溪,下游是明代重要运粮运石水道,又名运粮河。1949年前,该河主要为九个乡镇数万亩农田排灌所用,故改名九乡河。全长约10公里,江宁境内长约6公里,除泄洪、灌溉外,下游还是运输石料的主要水道。

板桥河源头在牛首、吉山等山,在雨花台区大胜关附近入江。全长15公里,在江宁境内长约3公里。旧称板桥浦,1910年更为现名。因河身窄淤,仅供两岸灌溉用。

江宁河古称南浦,也称江宁浦,源头在安徽天马、萝卜山和江宁境内的娘娘山、杨家山,在江宁街道河口附近注入长江。江宁境内长约15公里,灌溉江宁约4666.67公顷农田,自江宁街道以下段,夏季可通船。

牧龙河古称牧龙浦。宋《景定建康志》称:“旧有香木浮其上,土人迎之以建亭,曰木龙亭”。后“木”讹传成“牧”,才有今名。源自铜井经牧龙社区入长江。全长约4公里。

铜井河源头在江宁街道铜井社区,向西流入长江。全长2.8公里。 气候 江宁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7℃;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为224天;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072.9毫米。雨热同季,天气的变化比较复杂,常出现春秋季低温冷害、雨涝、台风、寒潮、干旱、冰雹、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年极端最低气温-13.3℃,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4℃。

自然资源

江宁区水资源丰富,分为过境水、地表水、地下水。其中长江过境水平均过水量达9730亿立方米;秦淮河及其支流、水库、塘坝的地表水容量2.3亿立方米;地下水主要有汤山温泉、冷水泉、祈泽泉、横望泉、一柱泉、宫氏泉、杨柳泉、方泉等,流水终年不断。著名的汤山温泉水温50℃~60℃,按照内热带的地温度变化规律计算,泉水来自地下2公里深处。温泉的水温不受季节性气温影响,冬夏两季的水温相差1.5℃,温泉水的流量为20升/秒,平均每昼夜流量为150吨~500吨。

江宁区实际控制面积为15.73万公顷,其中农用地11.03万公顷(耕地5.85万公顷、园地0.25万公顷、林地2.41万公顷、其他农用地2.52万公顷);建设用地3.65万公顷(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3.09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0.31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0.36万公顷);未利用地1.05万公顷(未利用地0.35万公顷,河流水面等其它土地0.70万公顷)。

江宁区矿藏资源丰富,多种多样,主要矿藏有6类25种。金属矿种有铁、钒、铜、锰、钴、金等,其中铁矿储量达3亿吨,占江苏省储量的41%,铜井金矿是江苏省最大的金矿。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硫、磷、大理石、石英石、玄武岩、硅化石、重晶石、钾长石、石灰石、膨润土、高岭土、耐火泥等20种,其中石灰石的储量最大,探明储量5亿吨;硫储量2000万吨,约占江苏省储量的35%。

江宁区脊椎动物有290种,主要分为家禽家畜、野兽、鸟类、爬行动物、鱼类、昆虫等。珍贵动物有中华鲟、扬子鳄、獐、獾、穿山甲、龟、鳖、刀鱼、鲥鱼、鳗鱼等,其中中华鲟、扬子鳄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江宁区有木本植物和药用植物1000种,较珍贵的有雪松、柏树、银杏、枫树、金桂、银桂、榉树,明党参、夏枯草、板兰根、桔梗、苍术、百部、柴胡、女贞子等。

人口

截至2017年底,江宁区常住人口124.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8万人,增长2.7%。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0.5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2.5%,比上年末提高0.98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出生率10.36‰,死亡率4.25‰,自然增长率6.11‰。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10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7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江宁区常住人口为1926117人。

政治

南京市江宁区委书记:沈剑荣

南京市江宁区委副书记、提名为江宁区区长候选人:洪礼来

经济

1978年至2017年,江宁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9亿元增加到1935.92亿元,现价增幅918.9倍,年均递增19.44%,可比价年均增长12.67%。“六五”时期全区经济年均递增为16.2%,“七五”时期为17.1%,“八五”时期为34.7%,“九五”时期为11.3%,“十五”时期为19.9%,“十一五”时期为22.5%,“十二五”时期为19.69%,2016年、2017年增幅分别为10.29%、8.0%。地区生产总值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连续迈上六个台阶,1990年突破10亿元,1995年突破50亿元,2001年突破100亿元,2007年江宁区全部实现省定小康指标,2009年突破500亿元,2012年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主要经济指标进入江苏省106个区(县市)前十强,2013年突破1000亿元,2015年首次超过1500亿元大关。

2017年,江宁区地区生产总值1935.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15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1031.52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841.26亿元,增长10.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51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3万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3.2:53.343.5。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5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税收收人199.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8.2%。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2020年,江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9.32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53亿元, 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1328.69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110.10亿元,增长0.5%。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8:53.0:44.2。

第一产业

江宁区是华东最大、全国第二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呈功能效益多元显现的都市型农业格局。2005年农业生产总值超过16亿元,其中粮油、蔬菜、畜牧三大产业生产总值12亿元。2010年以来粮食产量稳定在23万吨左右,2011年粮食单产突破500公斤,2015年农业基本现代化水平位列江苏省第三位,至2017年一直稳定在510公斤左右。2017年设施农业数量达15964个,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0541公顷。

2017年,江宁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58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其中农业产值65.36亿元,增长2.4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4.22万亩,比上年减少1.3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2.06万亩,减少0.2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6.42万亩,增加0.84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2.56万吨,比上年下降2.12%,其中夏粮3.57万吨,下降2.62%;秋粮18.99万吨,下降2.02%;油料总产量1.84万吨,下降1.94%;蔬菜总产量62.87万吨,下降3.64%。林业产值3.81亿元,比上年增长7.72%。全区完成造林5386亩,其中新增造林4750亩。全区林木搜盖面积为44.3千公顷,林木覆盖率28.76%,比上年增加0.26个百分点。

2020年1月2日,江宁区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0年4月14日,江宁区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

第二产业

1978至1995年,江宁区工业化初级阶段,乡镇工业蓬勃发展。1978年,江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为49.2:35.6:15.2,工业占GDP的比重为29.3%,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份额不足三成,且多集中在食品加工、建筑材料、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工业化初期特征明显。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加快了江宁工业化进程,二产尤其是工业比重不断攀升。至1990年,江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为35.52:48.82:15.66,其中工业占GDP比重达36.24%。从1978年到199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4%。江宁区由工业化初期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

1996至2010年,江宁区工业化中期阶段,外向型经济势头迅猛。到1995年,江宁区工业在GDP中份额超过一半,达53.73%,标志着江宁全面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00年,江宁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58∶60.67∶26.75,就业结构比为36.49∶37.58∶25.93,符合工业化中期特征。2010年,工业占GDP的比重达53.5%,呈现典型的工业化后期特征。从九十年代中期至二十一世纪初,江宁外向型经济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是江宁外向型工业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逐渐成为江宁工业的主体。2010年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9.3%。从1995年到2010年的16年中,全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8%。

2010年以后,江宁区工业化后期阶段,技术密集工业长足发展。从二十一世纪初起,江宁区依托开放型经济优势,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2010年,江宁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从2010年到201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8%。2017年,江宁区工业占GDP的比重达45.5%。 [10] 江宁区先后创成了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生物医药等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汽车、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3大支柱产业,高端装备、生命科学、节能环保3大新兴产业,文化休旅、物流、软件3大服务业“3+3+3”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荣获“中国产业发展能力10强区”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具竞争力20强区”。

2017年,江宁区名列中国工业百强区第六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49.26亿元,增长3.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人2490.22亿元,下降1.6%;实现利税总额383.22亿元,下降12.2%;实现利润总额261.35亿元,下降11.7%。 [1] 全区31个工业大类中,21个行业保持增长,行业增长面达67.7%,其中全区工业前十大行业“六升四降”,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这三大行业分别完成产值800.58亿元、583.65亿元、292.32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29.1%、21.2%和10.6%。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较全年产值净增133.30亿元,对全区规模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47.5%。

第三产业

1978年改革开放后,江宁区服务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1978-1984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一、二、三”的状态;1985-1995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为“二、一、三”的状态;1996年起,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的状态。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49.34:35.66:15调整为2017年的3.2:53.3:43.5。1978-2000年,服务业从从15%上升到26.75%,服务业年均增速22.56%,超过GDP年均增速3.18个百分点。2001-2017年,随着2000年江宁撤县设区,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加块,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服务业占比上升到43.45%,年均增速22.97%,超过GDP年均增速3.47个百分点。2017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41.2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2951.8倍。年平均增长22.74%,超过GDP年平均19.43%的增长速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5%,较1978年提高28.45个百分点。

贸易业

2017年,江宁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59.6亿元,增长10.3%。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09.9亿元,增长14.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94.27亿元,增长8.9%;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32亿元,增长1.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58亿元,增长13%。

金融业

2017年,江宁区金融业增加值168.65亿元,可比价增长6.0%,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7%。全年新增上市企业7家,募集资金22.88亿元,年末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29家。年末共有41家企业挂牌或获准挂牌“新三板”企业,共有证券营业部10家。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40.2亿元,比年初增加249.6亿元,增长10.9%。其中住户存款768.1亿元,比年初增加49.33亿元,增长6.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41.6亿元.比年初增加236.83亿元,增长16.9%。

旅游业

2017年,江宁区旅游总收人350.35亿元,比上年增长9.46%。接待游客量3306万人次,增长10.1%。

交通运输

2017年,江宁区公路货物运输总量1882万吨,比上年增长9.5%。货物运输周转量27.67亿吨公里,增长9.9%。全年旅客运输总量4273万人次,增长2%。旅客运输周转量16.06亿人公里,增长0.6%。年末城市公共汽车运营线路网长度为1388公里;公共汽车运营车辆1223辆1416.1标台。出租车总数1008辆。

截至2018年底,江宁区境内有104国道、312国道、205国道、沪宁高速公路、宁马高速公路、宁高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南京绕城高速公路、汤铜公路等穿境而过。

截至2018年底,江宁区境内有江宁站和江宁西站,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速铁路、宁安高速铁路、宁杭高速铁路穿境而过。

截至2018年底,江宁区境内有南京港铜井港区一个港区。

南京港是亚洲最大内河港口,是中国沿海的主枢纽港和对外开放一类口岸,也是长江流域水陆联运和江海中转的枢纽港,处于铁路、公路、管道、航空和水运的交会点,是长三角唯一实现集装箱铁路与水路无缝对接的港口,已成为中国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江海换装、水陆中转、货物集散和对外开放的多功能江海型港口,也是中国连结全球的江海转运综合枢纽。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位于江宁区禄口街道,是江苏省和南京市的门户,是国家主要干线机场、一类航空口岸,华东地区的主要货运机场,与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互为备降机场,是国家大型枢纽机场、中国航空货物中心和快件集散中心,国家区域交通枢纽。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于1995年2月开工建设,1997年7月1日正式通航;2005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国际卫生机场”称号;200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进入中国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2014年7月二期工程建成启用;2015年6月开通南京至洛杉矶航线,南京成为中国第五个开通直达欧、澳、美三大洲定期客运航线的城市。

截至2018年底,禄口机场为4F级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有两条3600米跑道、两座航站楼、两座货运站和一座交通中心,候机楼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机坪面积近110万平方米,规模居华东第二。拥有135条国内航线和23条国际航线,通达国内外115个航点,初步建成辐射亚洲、连接欧美、通达澳洲的航线网络。

社会事业

江宁是南京人才荟萃的科教名区。截至2015年底,江宁大学城拥有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5所院校,在校师生超过23万人。先后创成中央“千人”、“万人”计划和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三个国家级人才基地,成为江苏省唯一囊括国家级人才三基地的区县,拥有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3.1万人,其中国家“千人”和“万人”专家125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24人。

截至2017年底,江宁区有普通中学34所,在校学生3.71万人;共有小学38所,比上年增加3所,在校学生6.巧万人,比上年增加0.39万人;幼儿园126所,比上年增加9所,在园儿童4.75万人,比上年增加0.44万人。全区小学入学率保持100%。全年高中毕业参考人数3473人,被各类高校录取3322人,录取率达95.65%,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录取2365人,比上年增加198人。

江宁区区域孵化能力挤身全国20强,搭建了近20个专业技术、科技金融和公共服务平台,拥有16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各类载体入驻孵化企业810家,建成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生物医药3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014年“国家级智能电网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火炬通信与网络特色产业基地”成功获得科技部批准。

2014年,江宁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56家,位列南京市各区之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77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63.2%,较全省水平高出20个百分点,已成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之一。

2017年,江宁区共组织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21项,组织实施市级以上计划项目495项,比上年增加263项,其中:国家级l项,省级11项,市级483项。新增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家,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0家,比上年增加58家,其中省级以上76家。全年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17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2家,高新企业总数463家,占全市总数24.6%。引进诺奖得主6名、“菲尔兹奖”得主1名、院士4名,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省“双创人才”15人、省“三带”行动计划培育对象50名,建成全市首个人才服务综合体“梧桐林创聚广场”。

截至2017年底,江宁区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不含教育系统、企事业组织的图书馆),文化站10个,博物馆1个,文物保护单位233处。新增全民阅读空间10个,开展全民阅读活动76场、新建3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新增图书馆分馆4家和4处图书流通点,被评为“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区”。达到省级标准的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0个,拥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l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

截至2017年底,江宁区主要体育场馆有江宁体育中心和江宁体育公园。

2017年,江宁区成功举办第二届“春牛首”马拉松比赛。全区各单项协会组织的赛事活动35项次,参加赛事、活动43项次,包括汤山马术公开赛、汤山12小时百公里单车认证赛等比赛。全区组队参加省、市级各类体育竞赛23项,共获得奖牌185枚,其中金牌68枚、银牌43枚、铜牌74枚。培养国家健将级运动员1名,国家一级运动员2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46名。

主要医院:南京同仁医院、南京市江宁医院、南京市江宁中医院、南京市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江苏邮政老年康复中心、南京市江宁区妇幼保健所

截至2017年底,江宁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2个,其中:医院32个,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23个,其他卫生事业机构357个。年末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数7062张,其中医院床位6200张,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床位数862张,分别比上年增加371张、52张。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926人,比上年增加96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35人,注册护士3734人,分别比上年增加438人、301人。

历史文化

长江文化、秦淮河文化、湖熟文化在这里融汇;秣陵、丹阳、湖熟西汉侯国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沉淀;牛首山佛教、方山道教、湖熟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在这里生存发展。史有“上元之民善商,江宁之民善田,龙都之民善药,善桥之民善陶,陶吴之民善剞劂,秣陵之民善织,窦村之民善刻”之说及“天下望县、国中首善之地”之美誉。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建县,晋太康2年(公元281年),晋武帝南巡,慨叹“外江无事,宁静于此”,至此正式定名为江宁。古金陵四十八景中有八景在江宁,有着东晋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和阳山碑材、南唐二陵等名胜古迹。

1993年,发现于江宁区汤山街道雷公山上的葫芦洞(奥陶纪灰岩溶洞)中的南京直立人头盖骨是中国古人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发现,南京猿人化石距今约60万年—35万年,对于研究中国古人类分布演化,以及更新世人类生存环境,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环境,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南京猿人洞出土一对男女头盖骨,相隔仅5米,同一化石点发现两个人种,全世界只有南京一处。这不仅让“南京猿人洞”成了全球唯一的同一化石点发现两个人种的地方,也为人类多地起源论提供了有力依据,中国人并非起源于非洲。

1951年,发现于江宁区湖熟街道的湖熟文化遗址是“台形遗址”中最早发现的一处,考古学者们认为“湖熟文化”大体上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时期,它是一种江南“荆蛮族”土著文化。湖熟文化遗址内有梁台、船墩、神墩、老鼠墩、前岗等10多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即“湖熟文化”遗址的中心区域。“湖熟文化”遗址的分布极广,约有400平方千米,其周围山脉绵亘,当中为秦淮平原的圩田区。“湖熟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遗物,有石器、陶器、青铜器。遗物的发现表明:大约在3、4000年以前,湖熟这块地方,就已经有人类活动。


江宁区禄口曹村、沈庄一带流传“高台狮子”相传悠久、技巧较高,动作细致,情趣可掬,口耳眼尾均能活动。演员在叠起的3张桌子和1张板凳上表演自如,并能在高台上翻滚倒立。

春牛首踏青习俗始于东晋,盛于清代,传承至今,历史久远。每年春季慕名而来踏青的游人如织,人们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或登山观景,或烧香拜佛,使牛首山成为南京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春牛首踏青这一民俗内容丰富,涵盖了宗教、庙会、历史、旅游、园林文化等诸多方面。

在江宁区淳化街道东山附近,有一处绝幽名胜——虎洞。相传,有一天干旱无雨,从东山的石洞中跑出一只猛虎刨出一口清泉,众人都说这是“神虎”搭救。从此,人们就把“神虎”奔跑出来的洞口叫做虎洞。“神虎刨泉”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风景名胜

截至2017年底,江宁区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等级景区11个;星级旅游饭店6个;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4个,是江苏省拥有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最多的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自驾游基地2个,省级房车露营地1个。拥有星级宾馆饭店7家,其中四星级以上酒店4家。拥有各类旅行社30家,其中具有组织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2家。

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位于江宁区谷里街道,牛首山又名天阙山,是金陵四大名胜之一,因山顶东西双峰形似牛头双角而得名。古有牛首烟岚、献花清兴、祖堂振锡等金陵美景,还遗存了很多历史古迹,吸引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在此修身养性、品茗作赋,留下诗词400多首。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以“补天阙、藏地宫、修圣道、现双塔、兴佛寺、弘文化”为核心设计理念,长期供奉佛顶骨舍利。整个文化旅游区涵盖佛顶圣境、宝相献花、隐龙禅谷、谧境禅林、天阙小镇五大功能区,是融佛禅文化、金陵文化、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生态胜景、文化圣境、休闲胜地。

南京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是集碑、泉、洞、湖、寺为一体,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是世界著名温泉疗养区,居中国四大温泉疗养区之首,是中国唯一获得欧洲、日本温泉水质国际双认证的温泉,有“千年圣汤,养生天堂”之美誉。汤山古名“温泉”,因温泉而得名,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千年前,汤山温泉就曾于南朝萧梁时期封为皇家的御用温泉,自南朝以来,历代达官显宦,文人雅士来此游览沐浴,南北朝萧梁时期被皇帝封为“圣泉”。汤山温泉日出水量5千吨,常年水温60-65℃,含3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皮肤病、关节炎、风湿症、高血压多种顽疾疗效显著。

杨柳村古建筑群位于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柳村,是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民宅遗存之一,也是江南地区典型的古民宅建筑,带有典型的南京地域特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柳村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清康熙、乾隆年间先后改建。古建筑群坐北朝南,背靠马场山,前临杨柳湖。原有宅院36个,今存较完整的有17个,共36进、366间房屋,占地面积1.12公顷。建筑群均为多进穿堂式的高墙深院,其中最大的翼圣堂有7进、18道门槛。宅院间闾巷相连,青石铺路。 [29]

佘村明清代建筑群位于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社区,由潘氏住宅和潘氏宗祠组成,潘氏住宅位于宗祠西侧10米处,为潘恒才建造。住宅南向,共有三个宅院组成,每宅三进,共计60余间,占地约750平方米,建筑主体结构为三房两进式,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这组建筑民国十年修造过。该建筑群是由潘氏住宅和潘氏宗祠两部分组成。据《潘氏宗谱》记载,该组建筑是清朝顺治初年始建,后又多次重新改造。

湖熟清真寺位于江宁区湖熟街道水北大街39号,是湖熟街道回民进行教礼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寺始建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修理,重建大殿。清真寺内刻有两块碑文,相继记载着清真寺历代史记与三次创伤后的愈合。

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江宁区横溪街道呈村社区,原为大地主于少璋的住宅,建于1913年,号称九十九间半。1938年新四军第二支队进横山,粟裕司令员及钟期光主任曾在此住过。1940年8月“横山事变”后,江(宁)、当(涂)、句(容)、溧(水)中心县委派员重返横山。1941年8月恢复横山县委,并成立横山县抗日政府,经常移动。1943年横山抗日民主政府指挥机关设在呈村,领导抗日。解放后作为革命纪念地加以保护,1982年8月13日被列为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阳山碑材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西北侧的阳山南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明太祖朱元璋功德而开凿的神功圣德碑遗址,为取此石材,有“天下第一碑”之称。阳山碑材利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出,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将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垒起,总高度达78米,总重31167吨,堪称绝世碑材。附近的明文化村,就是以开采阳山碑材为主脉设计建造的,力求再现历史场景。

南唐二陵位于江宁区谷里街道祖堂山南麓,包括李昪及其皇后的钦陵和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唐二陵由南唐江文尉和韩熙载设计,东为钦陵,西为顺陵,二陵均为砖结构多室墓,陵墓建筑完整。前者刻字填金,标明了陵名及下葬年代,后者有数以百计的男女宫中侍从俑、舞俑以及各种动物俑,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见。南唐二陵发掘有600多件文物出土,其中玉哀册、陶俑等尤为珍贵。玉哀册记录了封建帝后的祭文,也是判定墓主身份的主要依据。为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帝王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上坊孙吴墓位于江宁区东山街道上坊,是中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出土瓷器最多的大型东吴砖式墓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坊孙吴墓于2005年12月22日发掘,为土坑竖穴砖室墓,由封土、墓坑、斜坡墓道、排水沟和砖室等组成。前室顶部置巨型覆顶石、前后室四隅嵌兽首形石灯台、后室有大型虎首状石棺座等墓葬设施。墓主身份不明,但确定为帝、王级别。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晨光社区沙石岗,邓演达于1931年11月29日被蒋介石秘密杀害在麒麟门外沙石岗,时任京沪卫戊司令陈铭枢出资在邓演达殉难处附近将他埋葬,并书墓碑:“故友邓择生先生之墓”。1957年,中央人民政府出资在紫金山南麓灵谷寺修建邓演达烈士墓,将其遗骸重新安葬。2001年邓演达殉难处由江苏省政府出资重新修整为陵园。园内建有纪念碑1座,纪事碑1通,汉白玉石雕花环1组,台阶四层22级。

郑和墓位于江宁区谷里街道,南北长300米,东西宽60米。墓周原有三、四十亩耕地,为郑和香火田。西边有一村叫郑家村,为郑和墓的坟亲家守坟所居。1985年重修,有墓园、墓盖石、台阶、神道、碑亭、陈列室接待室等。石质墓包保持回族和穆斯林葬仪与规格,建筑为仿明代风格建筑。郑和墓为郑和重要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价值。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湖熟板鸭是江宁湖熟久负盛名的特产。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时作为贡品进献皇宫,称为“贡鸭”;官吏之间也经常以板鸭为礼物互相馈赠,名曰:“官礼板鸭”。

金陵金箔的历史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为中华传统生产工艺。1克黄金锤打出来的金箔可覆盖0.47平方米的面积。主要用于建筑、服饰、工艺品、佛像装饰贴金以及名贵中成药的配方。

东山老鹅、红烧麻鸭、横溪西瓜、香藕、周岗红木等。[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