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汤世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汤世杰(作家)

简介

汤世杰,男,出生于1943年,湖北宜昌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铁道工程系。现居云南昆明。历任昆明铁路分局政治部宣传干事、秘书,《昆明铁道报》副刊编辑,《文学界》副主编、专业作家云南省作家协会理论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长卷散文、散文集、影视文学剧本、《汤世杰文集》(五卷)等二十余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

文学成就

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土船》、《情感债务》、《情死》

诗集《第一盏绿灯》

中短篇小说集《高原的太阳》、《魔洞》、《独奏之梦》

长篇散文《殉情之都——见闻、札记与随想》、《灵息吹拂——香格里拉从虚拟到现实》、《梦幻高原》、《古摇篮》,《走中甸——香格里拉的悬念旅程》

散文集《烟霞边地》、《冥想云南》、《心情的磨毛》、《轻捋物华》

长篇报告文学《鲁布革阵痛之谜》(合作)、《土地诗篇》

电影文学剧本《大峡谷》(已拍摄发行)等。

电视文学剧本《香格里拉》(30集)等。

作品曾获《十月》文学奖、全国铁路文学奖、云南省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奖。 2008年千禧之岁,汤世杰开始他的高黎贡朝觐之旅。《在高黎贡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就是他多次拜谒高黎贡的思绪长歌。

散文长卷

《在高黎贡在》的最大特色,是它的“观点”与众不同。提出“高黎贡大城”的概念,把人类的城镇和村庄看成自然王国的远近郊区,恢复大自然主体,如此更接近地球文明的原始真相,也更接近人类宗教和哲学的起点。而把哀牢文化、永昌文化纳入高黎贡文化谱系,或能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在高黎贡在》讲述作者在高黎贡东郊保山、西麓腾冲、腹地森林等不同路线和场景的知识考古、田野调查及所见所思,如高黎贡山九歌。九歌的主题,自是对高黎贡的阅读和思考:“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高黎贡山都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因为“那是生命的摇篮,是摇篮本身,也是守候在摇篮边的母亲:那是一本大书,是大书本身,又是那位伏案著书的哲人。它总是以自然的万千形态演绎着生命的辉煌,给我们以滋养和教益,又不时以对往事刻骨铭心重现历史的悲壮,成为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和永恒的备忘录。”

宗教启示录

甚而,它也是某种近乎宗教启示录。因为高黎贡莽莽群山“没被任何神明占据,最终却把自己变成了神明”。作者面对高黎贡,正如同面对神明;而《在高黎贡在》所记录的,亦有诸多奇妙神示。在这里,很容易理解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众生平等”、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而在潞江坝曼和翁森林广场上见识傣族居民对树神的虔诚祭祀,如同直接面对神明版《森林法典》或《生态法典》。 当然,作者并不属于任何宗教,更不是泛神论者。只是在面对巍峨的高黎贡时,怀有教徒般的虔诚和谦卑。只因为他懂得了:森林是人类共同的故乡。森林“在”了许久许久之后,才有人类子民。当人类膨胀成大地的僭主,开始了森林的千年之劫,和谐遂成遥远的记忆。蓦然回首,童年的伊甸园,早已零落成断简残篇。这时候,偏僻无名的高黎贡才作为地球生物的避难所和基因库,如欲望洪流中的诺亚方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此时汤世杰开始了一次又一次高黎贡山之旅,如智者求道,像情人蜜约,更似浪子回乡。 “在”是当地方言,意为逗留;也是哲学概念,意为存在。这本书并非简单的游记,更非抽象的哲学论文。其最突出的书写特征,是作者行踪所至,随处与高黎贡的自然、历史、文化遭遇,随时在与高黎贡的巨大存在作精彩的、穿越时空的文化历史对话和生命哲学沉思。作者不断与高黎贡亲密接触,在逐渐深入的解读和领悟中,留下了无数生动感人的细节和发人深省的思绪。

高黎贡山

书中有对高黎贡山广义居民的精细观察和深入解读,火山口上的一朵黄花,龙川江畔的一只蓝色蝴蝶,深山护林站中两只不愿离去的秃鹫,让人惊心动魄且难以忘怀的羚牛群选择和淘汰的秘密,叫你感慨万端又心情沉重的香果树与鸫鸟群之间的绝世恋情,还有举世闻名但国人无知的大树杜鹃,乃至那一只只见脚印而未露芳容的觅食猛豹,全都成了作者记忆与思索的焦点。自然,还有作者聆听高黎贡山水林莽的交响变奏,获得森林学启蒙,并学会对水感恩。眼前的水声山色,莫不有情。

高黎贡

不仅庇护多样生物,亦生长多元文化。在作者笔下,高黎贡文化长卷不仅风光宜人,更有发人深思的多样性张力或潜力。 《在高黎贡在》深层思绪的焦点,是自然与人的矛盾,即发展和保护的冲突,或者说是急功近利与远大宏图之间的视野差异。无论在高黎贡郊野静观“潞江坝的时间态”,或是在森林腹地“品尝大山的滋味”,所虑无非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保护的平衡,近利与远图的协调。人们曾将森林覆盖的鹿鸣村变成了后来的沙坝,保护区如今又开始在沙坝造林召唤鹿鸣,这一历史的情节,可作高黎贡文明与文化的象征。明智者开始懂得:保护高黎贡,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承载物种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高黎贡,或能成为未来文明建设的一种范例。

散文欣赏

1.汤世杰:暮春为国文先生寄茶小记 (光明日报 2017-06-09 )

2.汤世杰《一幅烟雨牛鹭图》高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华语网)

3.走,去看看那湾长江 | 汤世杰(2018.6.13.)

4.黄昏,思起于风霜 | 汤世杰 (朝花时文 2017-12-30 )

5.汤世杰:亚历山大海滨的情侣 ( 朝花时文 2017-05-19)

人物部分作品目录

豆瓣图书标签: 汤世杰

作品视频

《香格里拉》电视剧全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