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汤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汤涤(1878—1948)乃清代名画家汤贻汾之曾孙,幼年失怙,生于清贫,随母习学,年未弱冠而书画皆通。中年长居北京,与萧逊王云同是民国年间北京画坛的重要画[1]。长须飘拂,蔼然有仙者风,取《左传》中"于思于思,花甲复耒"之句,号双于道人。字定之,小字丁子,号乐孙,亦号太平湖客、双于道人、琴隐后人,室名画梅楼、茗闲堂、云视楼。

人物生平

汤涤(1878—1948)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幼年失怙,生于清贫,随母读书受书法,年未弱冠而书画皆通。
三十岁起应聘广州苏州、北京等地教席,声名鹊起,友朋劝其鬻画,笑而不允。
越数年,画艺越精,庄蕴宽等一时名流强之刊订润例,以应纷纷求者,与同时寓京之萧俊贤萧谦中陈半丁并美京华。尝应蔡元培庄蕴宽之聘,担任北京大学书画研究会导师及故宫博物院鉴定,又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培养后进。
性豪爽,喜交游,过往甚密者有庄蕴宽、杨景苏、李尹桑、刘菘生昆仲、林宰平昆仲、萧俊贤、萧谦中、陈半丁、陈师曾、杨仲子、熊佛西、马叙伦、姚茫父、黄炎培陈叔同、陈陶遗等一时名士,余绍宋程砚秋梅兰芳则承其亲炙。作画三十余年,友人屡议为其承办个展,屡请不从,谓:“我画自有识者,陈列于市,迹近沽名;况邀友捧场,未免贻打秋风之诮,此种俗尚,固当革除,岂能自蹈。”识见不凡。
1933年后寓居上海胶州路,沪上名士咸与之游,求画者户限为穿。惟沦陷时期对汉奸梁鸿志以重金请画《还都图》严辞拒绝,并写松以明志。
善相术,自谓:“相法第一,诗第二,隶书第三,画第四。”书法初工北碑,夙根早慧,后攻汉隶,见重于时。
画擅山水及梅竹松柏之属,亦能人物。
山水取法李流芳,上探梅花道人,峻爽流畅,气韵清幽。晚年多写松,霜干风标,龙鳞马鬃,尤以松针长而稀者更显坚贞之致。
凡绘巨松,辄铺纸于地,蹲身悬腕,放笔直扫,气势宏大。平时作画极速,丈二巨幅,一气呵成,正所谓胸有丘壑,意在笔先,静极而动,岂得不快。画毕张诸壁间,手持水烟且观且吸,略有不爽即自撕去,不肯苟且,故传世之画必无过弱之作。
后在北京画界任导师多年,晚寓上海。
六十九岁续娶,逾二年卒。晚年感染肺疾,1948年1月18日逝于癌症。

人物评价

平时作画极速,巨幅之作,一气呵成,正所谓胸有丘壑,意在笔先,静极而动,岂不快哉。画毕则张诸壁间,手持水烟且观且吸,略有不爽即自撕去,不肯苟且,故传世之画必无过弱之作。所作浅绛山水为其画中精品。其人书法初工北碑,夙根早慧;后攻汉隶,见重于时,隶、行并佳,题画字与画笔相调和。山水学李流芳,峻爽流畅、气韵清幽;又善墨梅、竹、兰、松、柏,用笔古雅。亦善相人之术,自谓:“生平相法第一,诗第二,隶书第三,画第四。”

印签

汤涤、汤氏定之、汤定之、毘陵汤涤定之、定之、定之画记、定之弄翰、定之书画、定之所作、定之又字乐孙、双于道人、乐民公孙、忠孝子孙、贞愍公之曾孙、涤、涤印、琴隐曾孙、琴隐园、研还斋、我心松石清、天下几人画古松、画梅楼、与元顾安同字。

外部链接

1. 汤涤国画作品欣赏 [1]
2.现当代名家:汤涤画松作品欣赏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