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沈所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沈所镇韶关市始兴县下辖的乡镇,位于始兴县城的西南部。该镇交通便利,通讯设施齐全,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结合该镇的山林和土地资源,发展生态林业和特色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未来,该该将在教育、农业、旅游业等方面入手进行经济建设,继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

中文名称: 沈所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广东省始兴县

下辖地区: 沈南、沈北、石内等11个村

电话区号: 0751

邮政区码: 512521

地理位置: 始兴县城的西南部,距县城约3公里

面 积: 125.13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19120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气候

火车站: 始兴火车站

车牌代码: 粤F

概况

始兴县辖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125.13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19120人(2017年)。辖1个居委会、1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沈所圩。景点有有始兴十景之一的“花山平湖”。

沿革

1949年属第二区,1956年设沈所、黄所等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2年设沈所公社,1981年析建花山公社。1983年改沈所区、花山区,1987年改沈所乡、花山乡,1993年沈所撤乡建镇。1996年,沈所镇面积46.5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辖沈南、沈北、石下、石内、群星、群胜、独峰、八一、围溪等9个管理区(行政村);花山乡面积79.6平方千米,人口0.7万人,辖兴仁、黄所、南方、花山、合水共5个管理区(行政村)。?年,撤销花山乡,并入沈所镇。2008年末,面积181.96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183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15人。

地理环境

沈所镇位于始兴县城的西南部,距县城约3公里,东邻城南镇,南与深渡水乡接壤,西与仁化毗邻,北与太平镇相连。

全镇总面积约125.13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16605亩,山林面积193693亩,总人口19120人(2017年)。

全镇11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相应建有文化中心室,全镇卫生院(站)12个,中学1所,小学10所,在校学生2400多人,教职工200多人,镇属机关单位10多个,镇内有企业10家,其中镇办企业1家,个体企业4家,引进外商独资企业5家。

交通通讯

地处县城边区的沈所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墨江河自东向西从镇区北侧流过,始花公路、沈江公路贯通于境内,并于国道323线相连,全镇已形成了村村能通车,路路能相连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电讯、广播事业发展迅速,各村均已开通了程控电话、无线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宽带网络也连通到镇和部分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80%以上。

自然资源

本镇山林和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生态林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

全镇以种植黄烟、水稻、蚕桑为主,兼种花生、豆类、生姜、水果等经济作物,是始兴县主要农产品生产的乡镇之一。

2002年县委、县政府把沈所镇列为黄烟生产的专业镇。传统工艺特产有草席、扁担、竹笠等。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锡、矿泉水、石英沙、煤炭、石灰石,其中煤炭储量优为丰富。

境内有风景秀丽的平湖山庄和南山自然保护区、新农村的典范瑶族生态文明村、带有传奇色彩的阿公岩、红色革命根据地铜钟寨、八一村、广东省委旧址“红围”、具有沈所标志的宝塔岭和客家特色的石下祠堂等。

经济概况

镇党委政府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抓好教育事业,促进生态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大搞山地开发,发展“三高”农业,走基地化、规模化、商品化道路,以建立黄烟生产专业镇为奋斗目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计划以自然风景、红色根据地、少数民族风情为一体,打造一个红色旅游区。

沈所镇外出工作人员十分关心家乡事业,以多种形式支持家乡的建设,由于有他们的帮助,沈所镇取得了更多可喜的成绩。

沈所镇是一个人杰地灵、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的地方,是一个“山好、水好、人情更好”的地方。

本镇重视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日趋完善,经济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沈所镇位于始兴县城西南部3公里处,东与城南镇相邻,南与深渡水瑶族乡接壤,西与曲江区周田镇相连,北与太平镇相邻。辖11行政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19120人(2017年)。面积125.13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面积1.74万亩,山林面积19.37万亩。X344线贯通全镇,花山水库南北灌区环绕全镇,地势南高北低,属丘陵地区,素有“始兴粮仓”之称。

旅游开发成绩突出。阳元石、阴元洞群、南方省级自然保护区、花山平湖、广东省委机办公旧址(红围)、震惊省内外的外营惨案、抗日时期红军医院所在地、明洪武年间(1368-1402)建的古墟、古代香火兴盛的观爷庙、地母庙、歇马庙(遗址)及古村落等旅游资源可形成一个大的旅游组合。

沈所镇于2008年6月份与始兴县山水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签定了8000万元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项目,其中铜钟寨景区、漂流、农家菜馆(品碗轩)于2008年相继对外开放。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坚持围绕“上造种烟,下造制种”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重点扶持大户种植,2008年全镇种植黄烟面积1800亩,收购烟叶4000多担;种植蚕桑面积1000亩,收购蚕茧2000多担。同时建立了2500多亩蔬菜、1860多亩辣椒、1410亩西瓜、4600多亩花生、2000多亩水稻以及马铃薯、蕃茄等生产基地。2008年,全镇实现经济总收入17610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11727万元,比2005年增长了31%;全镇人均年收入4453.4元。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镇通村道路全面实现硬底化,实现村村通车,道路硬底化里程40多公里,2008年新硬化黄所至矮岗头道路1.4公里,黄屋村小组0.5公里,有线电视在农村的覆盖率达到100%。完善了铜钟寨景区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对兴仁、花山、黄所等村万亩农田进行了综合开发,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后劲。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镇纳入五保老人共有62人,其中27人已入住沈所敬老院。2008年,全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15360人,参保率达90%。在全镇11个行政村中,有9个行政村设立了村级卫生站,均有1-2名乡村医生;对兴仁村和瑶族村这2个无村级卫生站的行政村,由乡镇卫生院派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进村坐诊。2007年投入资金159万修缮明达小学的办公楼,“普九”入学率达到100%。2003年至2007年连续五年获得“韶关市人口计划生育先进单位”,2008年计划生育率达93.56%。

2007年沈所镇农业普查办荣获“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单位”,李丽桥同志、卢三忠同志被评为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个人;2007年沈所镇被评为市级“森林生态示范镇”;2008年沈所镇瑶族村被评为韶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先进单位和韶关市巾帼示范村;2008年沈所镇花山村被评为韶关市卫生村。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乡镇领导班子岗位责任制综合考核获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二等奖)

党镇班子成员及分工

刘晓梅(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主持全镇全面工作。联系瑶族村。

戴礼文(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镇政府工作,兼管财税、企业工作。联系兴仁村。

邓文东(党委副书记):分管关工委、共青团、国土、交通、城建、招商引资、消防、安全生产、质监、生态建设、沼气建设、新农村建设、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及经济办组工作。联系南方村。

何海优(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林业、工会、卫生、农村合作医疗、综合执法(含市场、路树、蚕茧流通、黄烟专卖、殡葬等执法管理)及综合执法组工作。协管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墟镇建设整治工作。联系花山村。

张晓华(副镇长):分管党政办、后勤接待、文化、科技、教育工作,协调镇五大办有关工作。联系石下村。

林发发(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分管人大、依法治镇、政务公开工作。协管计划生育工作。联系沈南村、社区居委会。

李振南(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分管武装、统战、计划生育及办组工作。联系黄所村。

李扬柱(党委组织委员):分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旅游资源开发、机关效能、民政、信访、劳动保障、村帐镇管及社会事务办组工作。联系八一、沈北村。

张秀英(党委宣传委员、妇联主席):分管宣传、妇联、农业、水利、烟桑生产、制种、沈所河整治、畜牧水产及农业办组工作。联系群丰村。

饶龙翔(派出所所长):协管林业、市场管理、路树管护、蚕茧流通管理、黄烟专卖及综合执法组等工作。联系石内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