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沈诚」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 个人简介 ==
+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沈诚<br>
+
| 姓名     =    沈诚
 英文名CHeng SHen<br>
+
| 英文名     =  CHeng SHen
  性别:男<br>
+
| 图像    = 
 出生日期 : 1959年8月<br>
+
[[File:1259742462776.jpg|缩略图|center|[http://tc.wangchao.net.cn/baike/detail_195852.html 原图链接]  [http://tc.wangchao.net.cn/baike/detail_195852.html 来自王朝网络]]]
出生地点 :    陕西西安<br>
+
| 图像说明 =   喻绍泽 |center
 国籍中国<br>
+
| 出生日期 1959年8月<br>
  政治面貌:党员<br>
+
| 出生地点 陕西西安<br>
 职业著名胡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br>
+
|逝世日期 = 
  代表 作品 =   《莽原情》 —— 沈诚胡琴音乐集 《中国民族器乐大全》 《板胡名家名曲》 独奏专辑《桑梓》 协奏曲《杨贵妃》 京胡《夜深沉》 高胡《步步高》等 音像作品
+
|籍贯 = 
 +
| 国籍     =    中国
 +
| 别名    = 
 +
| 职业     =    著名胡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 主要成就 =   
 +
| 知名 作品 =   《莽原情》沈诚胡琴音乐集<br> 《中国民族器乐大全》<br> 《板胡名家名曲》<br> 独奏专辑《桑梓》<br> 协奏曲《杨贵妃》<br> 京胡《夜深沉》<br> 高胡《步步高》等。
 +
}}
  
==基本简介==
+
 
沈诚 硕士研究生,文学硕士,教授,著名胡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普及民乐艺术委员会会长、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艺术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多次担任国际国内重大音乐赛事评委等。
+
'''<big> 沈诚</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硕士研究生,文学硕士,教授,著名胡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普及民乐艺术委员会会长、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艺术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多次担任国际国内重大音乐赛事评委等。
 
==个人成就==
 
==个人成就==
沈诚的板胡演奏,能集多家风格于一身,韵味浓郁;音色饱满甘醇,运指生动细腻、运弓洒脱豪放、音乐热情粗犷。犹擅板胡之外还随中国名家潜心学习二胡、高胡、京胡等乐器,具有较高造诣,并研读中国器乐作曲技法,创作有板胡与乐队《桑梓》、板胡独奏《莽原情》、弹拨乐五重奏《梨花魂》、吹打乐《将军令》、《迎春》、《小开门》等多首民乐合奏曲,改编、编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几十首。撰写发表《中国板面拉弦乐器》、《板胡流变论》、《板胡的地方风格与技巧》等学术论文。主编出版了《中国经典民歌赏析教材》、《拨与弹-中国弹拨乐队训练指南》、《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数字化系列教材》三部(具有填补空白和民族特色的全国示范性教材)国家"21世纪艺术教育大系"(中专卷)示范教材,参与撰写了"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美学导读》。
+
<p style="text-indent:2em;"> 沈诚的板胡演奏,能集多家风格于一身,韵味浓郁;音色饱满甘醇,运指生动细腻、运弓洒脱豪放、音乐热情粗犷。犹擅板胡之外还随中国名家潜心学习二胡、高胡、京胡等乐器,具有较高造诣,并研读中国器乐作曲技法,创作有板胡与乐队《桑梓》、板胡独奏《莽原情》、弹拨乐五重奏《梨花魂》、吹打乐《将军令》、《迎春》、《小开门》等多首民乐合奏曲,改编、编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几十首。撰写发表《中国板面拉弦乐器》、《板胡流变论》、《板胡的地方风格与技巧》等学术论文。主编出版了《中国经典民歌赏析教材》、《拨与弹-中国弹拨乐队训练指南》、《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数字化系列教材》三部(具有填补空白和民族特色的全国示范性教材)国家"21世纪艺术教育大系"(中专卷)示范教材,参与撰写了"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美学导读》。
  
1987年获首届全国广东音乐比赛演奏二等奖,1995年获“富利通”杯中国乐器国际独奏大赛板胡专业金奖,1995年获文化部“珠穆朗玛优秀演员奖”并记功一次,1997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骨干称号,2001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区永熙音乐教育成果奖”。。曾与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青岛民族乐团、山东民族乐团、成都民族乐团、陕西交响乐团、四川爱乐乐团、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合作。应邀参加堪培拉艺术节、布里斯班艺术节、香港艺术节、中国音乐节、世界华乐节、台北传统音乐季、香港胡琴节等国内外音乐节。曾赴泰国、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澳大利亚、朝鲜及非洲等地访问演出,受到广泛好评与赞誉。并创作了胡琴独奏及协奏曲数十首,录制出版了《莽原情》沈诚胡琴音乐集、《中国民族器乐大全》、《板胡名家名曲》、独奏专辑《桑梓》、协奏曲《杨贵妃》、京胡《夜深沉》、高胡《步步高》广东音乐专辑等唱片及大量的音乐、音像作品。
+
<p style="text-indent:2em;">1987年获首届全国广东音乐比赛演奏二等奖,1995年获“富利通”杯中国乐器国际独奏大赛板胡专业金奖,1995年获文化部“珠穆朗玛优秀演员奖”并记功一次,1997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骨干称号,2001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区永熙音乐教育成果奖”。。曾与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青岛民族乐团、山东民族乐团、成都民族乐团、陕西交响乐团、四川爱乐乐团、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合作。应邀参加堪培拉艺术节、布里斯班艺术节、香港艺术节、中国音乐节、世界华乐节、台北传统音乐季、香港胡琴节等国内外音乐节。曾赴泰国、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澳大利亚、朝鲜及非洲等地访问演出,受到广泛好评与赞誉。并创作了胡琴独奏及协奏曲数十首,录制出版了《莽原情》沈诚胡琴音乐集、《中国民族器乐大全》、《板胡名家名曲》、独奏专辑《桑梓》、协奏曲《杨贵妃》、京胡《夜深沉》、高胡《步步高》广东音乐专辑等唱片及大量的音乐、音像作品。
  
多年来,沈诚活跃在民族音乐舞台上,广泛参与国内外的重大艺术活动和学术活动,多次应邀赴国内外讲学,2008年一月起应邀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多次担任文化部、中央电视台等重大音乐比赛评委。作为演奏家曾多次与中央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陕西交响乐团、四川爱乐乐团、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合作,应邀参加香港艺术节、中国音乐节、世界华乐节等国内外音乐节。曾赴泰国、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朝鲜及非洲等地访问演出,受到广泛好评与赞誉。
+
<p style="text-indent:2em;"> 多年来,沈诚活跃在民族音乐舞台上,广泛参与国内外的重大艺术活动和学术活动,多次应邀赴国内外讲学,2008年一月起应邀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多次担任文化部、中央电视台等重大音乐比赛评委。作为演奏家曾多次与中央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陕西交响乐团、四川爱乐乐团、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合作,应邀参加香港艺术节、中国音乐节、世界华乐节等国内外音乐节。曾赴泰国、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朝鲜及非洲等地访问演出,受到广泛好评与赞誉。

於 2019年1月5日 (六) 19:08 的修訂

沈誠
喻紹澤
英文名 CHeng SHen
出生 1959年8月

陝西西安
國籍 中國
職業 著名胡琴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知名作品 《莽原情》沈誠胡琴音樂集
《中國民族器樂大全》
《板胡名家名曲》
獨奏專輯《桑梓》
協奏曲《楊貴妃》
京胡《夜深沉》
高胡《步步高》等。


沈誠

碩士研究生,文學碩士,教授,著名胡琴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音樂委員會委員,、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全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副秘書長,普及民樂藝術委員會會長、胡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教育部藝術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校長,多次擔任國際國內重大音樂賽事評委等。

個人成就

沈誠的板胡演奏,能集多家風格於一身,韻味濃郁;音色飽滿甘醇,運指生動細膩、運弓灑脫豪放、音樂熱情粗獷。猶擅板胡之外還隨中國名家潛心學習二胡、高胡、京胡等樂器,具有較高造詣,並研讀中國器樂作曲技法,創作有板胡與樂隊《桑梓》、板胡獨奏《莽原情》、彈撥樂五重奏《梨花魂》、吹打樂《將軍令》、《迎春》、《小開門》等多首民樂合奏曲,改編、編配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幾十首。撰寫發表《中國板面拉弦樂器》、《板胡流變論》、《板胡的地方風格與技巧》等學術論文。主編出版了《中國經典民歌賞析教材》、《撥與彈-中國彈撥樂隊訓練指南》、《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數字化系列教材》三部(具有填補空白和民族特色的全國示範性教材)國家"21世紀藝術教育大系"(中專卷)示範教材,參與撰寫了"21世紀通識教育系列教材《藝術美學導讀》。

1987年獲首屆全國廣東音樂比賽演奏二等獎,1995年獲「富利通」杯中國樂器國際獨奏大賽板胡專業金獎,1995年獲文化部「珠穆朗瑪優秀演員獎」並記功一次,1997年獲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骨幹稱號,2001年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區永熙音樂教育成果獎」。。曾與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中央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廣東民族樂團、青島民族樂團、山東民族樂團、成都民族樂團、陝西交響樂團、四川愛樂樂團、美國辛辛那提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青島交響樂團合作。應邀參加堪培拉藝術節、布里斯班藝術節、香港藝術節、中國音樂節、世界華樂節、台北傳統音樂季、香港胡琴節等國內外音樂節。曾赴泰國、日本、美國、韓國、德國、澳大利亞、朝鮮及非洲等地訪問演出,受到廣泛好評與讚譽。並創作了胡琴獨奏及協奏曲數十首,錄製出版了《莽原情》沈誠胡琴音樂集、《中國民族器樂大全》、《板胡名家名曲》、獨奏專輯《桑梓》、協奏曲《楊貴妃》、京胡《夜深沉》、高胡《步步高》廣東音樂專輯等唱片及大量的音樂、音像作品。

多年來,沈誠活躍在民族音樂舞台上,廣泛參與國內外的重大藝術活動和學術活動,多次應邀赴國內外講學,2008年一月起應邀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系列專題講座。多次擔任文化部、中央電視台等重大音樂比賽評委。作為演奏家曾多次與中央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廣東民族樂團、陝西交響樂團、四川愛樂樂團、美國辛辛那提音樂學院交響樂團、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合作,應邀參加香港藝術節、中國音樂節、世界華樂節等國內外音樂節。曾赴泰國、日本、美國、韓國、德國、朝鮮及非洲等地訪問演出,受到廣泛好評與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