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沈诞琦

增加 3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沈诞琦''',以全美女生第一名的成绩入选 [[ 美国 ]] 数学冬令营、物理全部满分、化学获得大学免修考试、环境监测课题获美国式创新奖和环境特别奖……翻开沈诞琦简历,不难理解正是这些傲人的成绩和学术研究能力帮她叩开了 [[ 耶鲁 ]] [[ 普林斯顿 ]] [[ 斯坦福 ]] [[ 哥伦比亚 ]] 等8所美国名牌大学大门。
{{Infobox person
| 姓名 =沈诞琦
| 国籍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 上海市 ]] 青少年环保协会副理事长
| 知名作品 =莎士比亚悲剧<br>面对面的办公室
}}
== 基本介绍 ==
沈诞琦在 [[ 复旦附中 ]] ,获得中国女子 [[ 奥林匹克 ]] 一等奖,两度获得全国计算机分区联赛一等奖。在美国名牌高中塔夫特担任交流生时,通过层层选拔,她以全美女生第一名的成绩入选美国数学奥林、获得美国数学才能测试二等奖的好成绩,甚至被塔夫特数学教师誉为"所教过最适合学习数学的学生。"沈诞琦在交流一年中,物理全部满分,通过自学成功免修大学一年级化学。此外,沈诞琦的学术研究能力也为她加分不少。作为上海市青少年环保协会的副理事长,其如何使用植物吸收废电池毒性的课题在《上海环境科学》发表,在塔夫特时,关于丰年虾检测环境电池污染的课题获得康涅狄格州科学博览会二等奖和Audubon环境特别奖。在塔夫特交流的一年中,沈诞琦每天坚持张贴介绍中国趣事的传单,在食堂张贴介绍中国龙图腾的图片、在图书馆张贴英文版《再别康桥》…离开美国时,她积累了150多张,不少美国同学把纸片作为礼物索要。尽管竞赛、课题研究忙得不可开交,沈诞琦仍然每天花2个小时锻炼。
虽然手握8张名校录取通知书,但沈诞琦并没有迷失自己的方向。沈诞琦初步选定选修理科和金融,以便在兴趣与社会问题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
先前也在学校的网站上看到了施轶轮和秦瑞之的来信,其实这封信的大部分内容早在两个月前已经写好了,但是那个时候心中还有许多疑问自己找不到答案,好像这些疑问不能解决就不能在这信里完整的表达我的意思似的。
自九月来到 [[ 康州 ]] 的 Taft已经快3个月了。这学期我选满了六门课,几乎没有一个11年级的学生会选择那么紧的日程表。而我作为交流学生,却总想在短短的9个月里多多体验这里的全部东西。两门AP的理科(是这里最难的理科了)在我看来十分容易,物理至今在所有的大小测验上都一分未扣。学得那么轻松当然是附中两年理科班的训练有关。但是,这里理科教学的体系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附中理科班的第一个月我就知道了微积分,而在这里我得知了每个符号,每步运算的具体意义。在理科班背的公式好像过了比赛就忘了,但是这里学的东西却稳固而扎实。其余的四门课,英语,历史,法语,表演,个个不是省油的灯。先前的两个月,笔头作业常常需要重做。我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这几门课的成绩。这学期英语的重头戏是一本晦涩难懂的《红字》,大段大段的人物性格分析和罕见的生词让我傻了眼,而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常常是40多页的阅读。我从网上下载了《红字》的中文版,每天中英文对照着看,加深理解。这个办法让我在诸多英语测验上得到了全班第一。我四分之一学期的平均分和期中平均分都远在Honor线之上。
我秋季选的运动是曲棍球, Taft实力最强而需要投入课余时间最多的项目。每天至少两小时训练,每周有两场比赛,如果是客场比赛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超过了3小时。有一次,我们去马塞诸塞州比赛,11点出发,晚上回到寝室就是8点了。虽然很累,还时常输掉比赛,却十分十分快乐。在曲棍球队里,我充分体会到了美国人的sportsmanship, team spirit,在这个小小的团队里,我不断地弄伤我的队友,也时常被队友的棍子踢伤出血,我就这样交到了许多好朋友。
1,2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