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道观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沙道观镇隶属于湖北省松滋市,面积:69.54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31980人(2017年);代码:421087113。辖2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沙道观、米积台大兴垸泰山闸邵家铺、车路口、豆花湖、向家渡。镇政府驻沙道观。 1958年建大同公社,1975年改为沙道观公社,1983年建镇。2001年,米积台镇并入沙道观镇。[1]

镇情概况

松滋市辖镇。面积69.54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31980人(2017年)。辖2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沙道观。

沿革

沙道观原是一座庙名。由于这里水陆交通方便,逐渐发展成集镇,镇故由此庙而得名。沙道观解放初期为沙道观区机关驻地,1950年为县辖镇。1958年为沙道观管理区,属大同公社。1959年复为县辖镇。1961年恢复大同区,因沙道观镇改为县辖镇,区公所迁驻米积台。1975年撤销大同区,成立涴市和沙道观两个公社;沙道观镇与沙道观公社一套班子,两块牌子。1976年,两社合并为沙道观公社,公社机关驻沙道观镇;1978年更名为涴市公社,公社机关迁驻涴市;沙道观镇仍与公社合署办公。1979年社、镇分开,沙道观镇仍为县辖。1984年设立米积台镇,属涴市区。1987年撤区并乡,原涴市区的米积台镇、五星乡、大同乡合并为县辖米积台镇。2001年3月,撤销米积台镇,并入沙道观镇。

1996年,沙道观镇面积28.4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城河、和平、长江、车路口、西岗尾、丁家湖、大关桥、胡家铺、向家渡、毛家尖、豆花湖11个行政村和沙道观一居、二居2个居委会;米积台镇面积28.9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辖龙台、窖垸、两河口、大兴垸、泰山闸、家鹅湖、邵家铺、新裕8个行政村和米积台1个居委会和1个园艺场、1个鱼场。2004年,镇政府驻沙道观,人口41949人,面积69平方千米,辖米积台、沙道观2个居委会和大兴垸、泰山闸、邵家铺、车路口、剅花湖、向家渡6个行政村。2005年,人口40116人,辖沙道观、米积台2个居委会和大兴垸、泰山闸、邵家铺、车路口、剅花湖、向家渡6个行政村。

基本资料

沙道观镇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沙道观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肥沃的土壤、充沛的降雨和日照为各类 农特产品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现在已形成了双低油菜、优质粮棉、优质猪、优质西瓜、金藤葡萄 、双孢蘑菇、大王枣、松滋金柚、鱼腥草、特种水产等十大农产品基地。

沙道观镇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沙道观镇历来是松滋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特别是近几年来, 通过招商引资和存量盘活,沙道观镇工业总量明显增加,形成了生物、化工、兽药、五金、纺织、饮料等六大生产基地。畅通的交通网 络;省道沙渔线横贯沙道观全境,县道、乡道、村道共130多公里,形成了沙道观"三纵三横"的交通 格局,松东支河为沙道观提供了便捷的水运,突显了沙道观镇的交通要冲地位。[2]

经济建设

沙道观镇以农业兴镇、工业强镇为主题,以实现农业发展、 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为最终目标,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部署 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实现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2007年沙道观镇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与上年相比有了较快增长,其中:农业产值46000万元 ,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14000万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580元,同比增长7%。工业 生产之所以能突破瓶颈,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创造和谐的投资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是分不开的。 马来西亚客商来青羊岗村兴办的服装加工厂、恒业建材有限公司、天乐饰业科技有限公司都对沙道观镇进 行了投资。沙道 观镇玉湖养殖中心的董事长贺扬原为沙道观镇岗河村村民,后在重庆打拼,功成名就投资家乡,带动 乡亲共同致富。他投资800万元建立了公安县鸿湖船舶运输经营部,承包了总面积达10000多亩的玉湖,进行多种内 容养殖,并投资200万元进行了河豚养殖配套设施建设,建立了"玉池山庄"休闲农庄,并与武汉颐福工贸有限 公司合资兴建水产品加工厂,主要进行半成品、成品鱼类加工,初步投资2500万元,现正在进行准备工作。

在种植业上,沙道观镇突出大调整,建设大板块。沙道观镇建设了6大板块:一是6.5万亩双低油菜 生产板块;二是5万亩优质水稻生产板块;三是4.7万亩优质棉花生产板块;四是8000亩种子繁育板块; 五是无公害瓜果菜生产板块;六是1万亩优质水果生产板块。沙道观镇是一个传统的水产大镇,共有水 面25515亩。为不断扩大水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2007年沙道观镇开始了从水产大镇到水产强镇的转变。在传统 养殖的基础上,还主推黄颡鱼套养、鱼鳖混养、网箱养鳝、小龙虾野生寄养、河蟹养殖等特色养殖。网箱养鳝大户罗旭初大规模、高效益的养殖 模式在央视播出后,受到中国各地的关注。沙道观镇共完成土方31万方,标工37万个,改善灌溉面积 5.2万亩,改善除涝面积3.1万亩,完成水利综合灭螺面积820亩;二是组级内部农水建设。主要包括: 公路肩加培、血 防灭螺工程、沟渠 开挖疏洗等;三是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受益人群两万多人;四是开展了乡镇公路建设。

民生情况

沙道观镇党委、政府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沙道观镇社会保障体系正逐步完善,通过广泛宣传,逐 级紧抓,沙道观镇新型合作医疗的参合人数达到了50511人,达到了实际农村人口的86%。2007全年住院补偿 190万元。通过努力,使各项农村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一是按政策落实农民负担,二是认真执行国 家惠农政策,并确保三项补贴资金以"一折通"形式及时100%发放到户。农民就业不够充分,持续增收 比较困难。现在务农对象工作时间短,闲暇时间长,传统农业模式依然很典型,这导致农民持续增收仍 然是一个比较棘手的工作。沙道观镇领导想通过两个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先是通过劳动力转移,将闲 暇劳动力转移出去,创造打工经济;再是推广精细农业,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时间,又可以增加农业收入 。二是社会治安问题,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买码、晃晃、偷盗、抢劫等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直接影 响了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3]

特色农业

沙道观镇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别具特色,坚持以发展特色农业 为主,尤以制种产业和水果生产为重点。丘陵地势形成的自然隔离带,使沙道观镇3万亩耕地适宜制种,从86年,沙道 观镇就开始进行杂交 水稻种子繁育,最高峰期间面积突破2万亩,并获湖北省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镇荣誉。现在制种面积 保持在10000亩左右,每年可为市场提供优质种子250万公斤,年创收益500万元。伴随"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制种模式 运作,制种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打响了"沙道观牌"稻种这一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水果 生产在沙道观镇初具规模,果园面积突破2万亩,品种发展方向为蜜柚和柑桔。危水牌蜜柚以果大、皮 薄、味正成为湖北省优质果品,荣获绿色产品证书,柑桔向特早熟柑桔品种迈进,水果生 产得于发展,柑桔蜜柚产销协会起到推动作用。协会网络会员527个,服务农户6000多户,去年仅麻水 蜜柚面积增加5000亩,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500元。沙道观正朝着美丽、富饶、和谐、文明的方向前进。[4]

旅游景点

天主堂坐落在沙道观镇和平街上首,西临老便河,东为沙道观中学,占地约3000平方米。 西距城关15公里。1922年,比利时教会在此修三栋平房。1933年,比利时教会转归美国后,美国传教士于同年在原地修 建天主教堂。礼拜堂为八角楼式砖木结构。钟楼上部重檐八角,斗拱交错,碧瓦覆盖。亭尖距地 十六米,亭楼下部墙身为六方形。风格典雅,富有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近年人民政府重加修葺,已成沙道观最佳风景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