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溜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河溜镇隶属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地处怀远县中部,东邻荆芡乡,南连芡河,西与国有龙亢农场相邻,北靠涡河。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0千米。总面积134.7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河溜镇户籍人口83562人。

1996年,成立河溜镇。截至2020年6月,河溜镇辖2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河溜村。

2019年,河溜镇有工业企业22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1个。[1]

气候环境

河溜镇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为22.50米,年降水量在8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3.5℃,属于温暖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河溜镇是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鱼米之乡,也是历史悠久的商贸古镇,解放前有"小上海"之美称。全镇总面积145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8.6万亩。

区域人口

该镇辖20个村民委员会,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镇总人口7.5万人。

社会发展

该镇农业主产小麦、水稻、棉花、玉米等,有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充足原料,养殖业以水产和畜牧为主,有优质水面1.2万亩,发展潜力巨大。全镇有大小电灌站12个,装机容量达2769千瓦,水利施舍配套齐全,农业生产基本达到旱涝保收。淮南矿物局林场、县农业局麦豆良种场和棉种场、省级粮食储备库坐落其中。镇内有山东农业果树专家指导、山东外商投资兴办的皖北名特优果树高科技千亩示范园和具有一定规模的黄牛养殖场、养猪场、养鸡场以及国家批准定点生产的烟花爆竹厂、轮窑厂等企业。河溜镇的劳动力和水资源丰富,电力、通讯、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齐全,是投资兴业的极佳选择。[2]

特色经济

特色农业牌

河溜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主打特色农业牌,大力实施"一村一品",让农民尝到了特种、特养的甜头。

该镇选择懂市场、会经营、有项目的能人,利用他们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特色经济。鼓励、扶持在村里担任第一书记的选派干部和有条件的村干部带头创业,镇里在技术引进、资金投入方面给予帮扶照顾,力争帮扶一个,致富一个;致富一个,带动一片。该镇把重点放在技术服务、政策支持和市场调研与反馈上,力争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向特色要效益、求发展,从而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与先机,涌现出一批诸如肉牛存栏过百头的养殖大户和大棚草莓亩均收入达8000元的种植能手,在这些致富能人带动下,形成了一批种植、养殖特色村。

该镇已形成了以贡集肉牛、康郢反季节蔬菜和劳庙名特优果品为代表的"一村一品"式的特色经济,逐步走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2]

加工首饰品

河溜镇农家妇女加工首饰品始于2003年。当时,该镇在浙江义乌创业经营的梅玉龙、裴有飞等人,把在义乌拿到的手链、项链、耳环、耳坠等首饰品外贸订单的原材料和样品,发回河溜,组织家乡的农村妇女利用农闲时间代加工首饰品。这种代加工方式不需投资、不需厂房、不需技术,加工人群仅需一桌、一凳、一把加工钳,在室内、庭院、树荫下,利用农闲时机,按照样品进行首饰品加工,每人每天加工收入在20元至35元。机动灵活的加工方式,轻松快乐地家门口挣钱,产生了"蝴蝶效应",形成了该镇杨湖、倪桥、大成、河溜、毛园、街西等9个村的6000多名农家妇女,比、学、赶、超忙加工特色创收的"风景线"。

名称由来

河溜镇,在涡河南岸,涡河曲而南流,经其处转向东出石梁,因梁石崩褫,夹岸积石,高二丈,水历其间,水流迅速。因,涡河流经此处,河南岸居住的何姓人居多,而称何溜,此称呼在清嘉庆之前就有,后逐渐演变成河溜。河槽窄、水流急,称:溜。

考证来源:《水经注·阴沟篇》《濄水》中记载:濄水(今涡河)从今安徽省蒙城县北关,又向东南经过龙亢县故城南(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又曲而南流出石梁,又向东南流经荆山北,而继续向东流注。

注:荆山,荆山在涡河南岸今安徽省怀远县县城西南,濄水经两山峡间,有北肥水焉。又北有涡水亦入淮,谓之涡口(见 张廷玉《明史》志第十六地理一)。[3]

历史事件

河溜镇西距怀远县50华里,位于涡河南岸,蚌埠公路途经于此。1938年春,蚌埠、怀远相继沦陷,国民党怀远县政府及其所属机关在县长高明谦的带领下,移驻龙亢南面的褚韩湖。1940年夏,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四纵队进驻龙亢钮家湾,在龙亢开辟了抗日根据地。日寇侵占怀远后,便加紧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禁止军用品、食盐、布匹、百货、西药、纸张等物资进入根据地。当时,河溜镇处于抗日根据地与沦陷区的交界地带,而且这里又是苏、皖与中原地区的通衢要冲,很多商人将物资从浦津沿线走私到河溜。龙亢、阜阳、河南的大批客商又前来这里采购物资。因此,自1940年至1944年间,河溜逐渐形成了皖北的商业重镇。一时间,南来北往,商贾云集,各种商行货栈,鳞次栉比,烟馆酒楼,戏棚妓院,灯红酒绿,喧闹不息,出现了一派畸形繁华的景象,故有"小上海"之称。直到解放以后,山、陕一带当年曾经到此经商的老客,只知道安徽的龙亢、河溜,却不知道怀远县城的所在。当时河溜镇的范围,比现在大的多,西至毛家园,东到刘小郢子。数里方圆之内,街道纵横,商号林立。除沿涡河东西走向的老街文昌街外,还有鸣凤街、兴隆街、怡安街等。因货物种类繁多,商行的大体分布情况是:东头文昌街到东岳庙一段,主要是京广百货、香烟西药;西头火星庙以西,俗称"大柳树"下一段,生意最为兴盛,主要经营盐、布匹、山货等。各种大小商行约有100多家,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远东商行,为凤台人廖浩然开设,此人系国民党军长廖运泽本家,蓝衣社成员。宏大商行,由河溜镇镇长沈宏熙及其族弟沈宏炎合股经营。源大商行,由怀远大户宋氏开设。国民党河溜兵站站长何立三,也在四门阁开设一家粮行,此外还有专营食盐转运的大华盐行等。另外,在集镇西南面的沈家大坟附近,开设有数亩地范围的牲口行,每日上市大小牲畜都达千头以上。

城镇建设

河溜镇,随着商业市场的繁荣,各地过往客商的急骤增加,所以服务性行业也兴起。河溜镇上仅浴池就有四处:新华池、大观园、大兴池、月华池等。由河溜大户葛谷香(外号葛老弯子)开设的大观园,坐落在九连塘南面,规模较大,远近闻名。后来,浴池老板又从扬州等地搞进一批妓女,大观园也就随之改头换面,由浴池而变成了一处烟花妓院。

河溜苏瞎子开设的永乐园,每日开市,店堂内桌面达50多张。江苏扬州人何瞎子为在河溜立住根脚,与河溜大户何姓攀门,开设五味斋菜馆,后因遭受一次大火,资本损失,遂改名为一半斋。国民党骑兵部队马标的部下,所开设的清真饭店西月楼,也颇有名气。此外,还有小洞天、三仙居等比较闻名的菜馆。在集镇西头的怡安街、兴隆街一带,建有三座大戏院,其中较大的一座戏院,由沈郢的沈传世经营,常年有京剧、梆子戏、拉魂腔等戏班演出,不少南北驰名的优伶,也经常荟萃于此,诸如京剧演员王福成、王云楼、张玉艳等,梆子戏的演员大姣、小姣等。

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怀远县城沦陷。日军采取经济封锁手段,致使大批商品在河溜镇过分地集中,形成畸形发展。商贾旅客结队成帮纷至沓来,直接促成了河溜镇夜市的兴旺。由于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占据县城的鬼子兵,随时会来窜扰,当时驻军系由青海省调来的骑兵第八师,以保障治安为名取缔夜市,曾采取种种强制手段,戒严、宵禁频用。每当黄昏,兵士们荷枪实弹,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尽管如此,始终也未能扼制住夜市的发展和壮大,后来也只好任其发展了。夜晚,漫步在素有"涡淮锁匙"、"小上海"美誉的河溜街头,只见各货杂陈,摊棚林立,街道两旁的商行、客栈、店铺、菜馆比比皆是。每家摊点都用汽油灯照明,街市如同白昼。货主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此时市场卖货的、购物的、游览的、观景的熙熙攘攘,蔚成奇观。[4]

旅游景点

涂山,"古淮南道名山也",为古涂山氏国国都所在地,位于县城东南的淮河东岸。"双峰峻耸,瞰淮矗立",与荆山夹淮并峙为胜,大禹曾在涂山劈山导淮、大会诸侯、娶妻生子。涂山有禹王宫、启母石、聚仙台、白狐洞、圣泉、灵泉、安邦定国石、千年古银杏等30多处名胜古迹。明代文学家宋濂称颂为"临濠(今凤阳、怀远一带)古迹,惟涂荆二山最著"。荆山,又名宝玉山,位于怀远城南,"滨淮突起,旁无附丽",与涂山隔河相峙。荆山林泉清幽,古迹众多。古诗云:"西山日出晓烟浓,怪石盘旋似卧龙"咏的便是荆山。荆山有白乳泉、卞和洞、凤凰池、白龙井、大圣寺、吕祖殿、启王宫、古城墙等20多处名胜古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