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田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河田镇有31个行政村,东邻南山镇,南与涂坊镇濯田镇接壤,北与新桥镇相连,西与策武乡交界。2019年,全镇土地总面积2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6万亩,山地面积3.24万亩)。辖31个行政村,8万余人,是闽西人口最多、密度最大的农村乡镇,是长汀南部20余万人口以及周边区域的物流集散中心。2020年5月26日,河田镇入选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1]

中文名称: 河田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

下辖地区: 上街、中街、下街等31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河田中街

电话区号: 0597

邮政区码: 366301

地理位置: 东经116°16′-116°30′,北纬25°35′-25°46′

面 积: 275平方公里

人 口: 8万余人(2019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火车站: 河田火车站

车牌代码: 闽F

乡镇概况

河田镇位于素有"红色小上海,客家首府"之称的长汀县中部,东经116°16′-116°30′,北纬25°35′-25°46′,东邻南山镇,南与涂坊镇、濯田接壤,北与新桥镇相连,西与策武交界。现辖31个行政村,168个自然村,367个村民小组。

历史沿革

河田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河田镇始建于唐朝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当时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辑畅行,令人留连,故名留镇、柳村。唐初以来,不少客家先民举家陆续迁徙至河田,主要集中在一个当时名叫竹子垄的地方开基创业,故又称河田为竹子垄。历史上因经常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及连续发生多次森林大砍伐,丘陵、山地植被遭受严重的毁坏,水土流失连年加剧,河与田连成一片,致使“柳村无柳,河比田高”,故把柳村称为河田。

自然资源

全镇低山高丘环绕四周,中部开阔,呈锅形地貌,是长汀县最大的河谷盆地。海拔300~50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7~19.5℃,历史上最高气温39.8℃,最低气温-4.9℃,年无霜期265天,年降雨量1700毫米。水、光、气、热配备良好,适宜各种亚热带、温带作物生长,具有高产优质的自然优势,且具有山、水、田、园多种类型兼而有之的土地结构。

区位交通

319国道穿境而过,与省道洋万线公路、镇道交错纵横,即将开通的赣龙铁路设河田站站点一处,已经完工的龙(岩)长(汀)高速在河田设有切口,镇内31个村村村通公路,20个村铺上了水泥路,形成了交通网络的“百足蜈蚣”。龙长高速、赣龙铁路、319国道和205省道等“三纵一横”干线贯穿全境,并建有龙长高速互通、火车客货运站点。

经济综述

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41145万元(90年不变价,下同),比1999年31348万元增加9797万元,年均递增10.4%;农业总产值达27661万元,比1999年的19900万元增加7761万元,年均递增13%;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6324万元,比1999年12334万元增加3990万元,年均递增10.78%;财政收入达464万元,其中增值税26.5万元,工商税130万元,农业税55万元,特产税25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2668元,比1999年的2549元增加119元,年均增长1.56%。

农业发展

河田镇是农业大镇。物产丰富,品类繁多,粮食及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花生、地瓜、薯类、槟榔芋、油菜、茶叶、板栗、油奈、脐橙、芦柑、圆金柑等。粮食产量及农业产值均占全县的六分之一,是长汀县主要的经济粮食基地之一。2003年河田镇加大无公害蔬菜、河田绿A香稻、烤烟种植和果业产业发展力度,重点培育河田鸡养殖、瘦肉型生猪和引进网箱养鳗养殖等产业,使该镇的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无公害蔬菜种植568亩,实现产值113.6万元;绿A香稻种植8530亩3190吨,实现产值415.7万元;收购烤烟2.8万担,其中有税烤烟2.06万担;果业种植7200亩,实现产值558万元;瘦肉型生猪出栏2400头;网箱养鳗28个网箱560的平方水面。为了实现河田鸡生产专业化、产品商业化、上档次、成规模、大发展,河田镇制定了2008年的远景目标。到2008年,全镇养殖8000万羽,农民人均140羽,建立20个专业村,400户养殖户,实现年创产值2.4亿元,人均增收600元。2020年5月26日,河田镇入选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工业建设

河田镇根据地广人多,交通便捷的实际,制定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吸引各方人士投资办企业。几年来,先后引进香港南益针织厂、台湾茶叶精制厂、石板材厂、厦门钜鹏集团、汀红木业有限公司、恒盛服装厂、裕丰针织厂等数十家大型企业,共引进外资5600万元。2003年全镇镇办、村办、联办等个体企业已有3000多家,实现税利1305万元。2003年,河田镇工业的重头戏是发展轻纺针织企业,充分利用闲置的厂房和建筑,加大引进力度,新增6家针织企业,新上380多台针织机,使全镇针织机数量达到1000台,解决近千余人的就业问题,还推动了该镇饮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

河田镇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来抓。争取上级、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共投入290万元,完成了5条公路41公里3条村道6公里,20座大桥的兴建或改造;河田镇境内319国道及河濯公路改扩全面竣工,拓宽、改造了河田至中坊、迳背、马坑的村级公路,全镇31个行政村,已有28个村通了公路。连续4年被县委、县府评为先进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电讯设施先进,开通了31个行政村的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和有线广播,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镇。镇直各单位、29个村、390多家农户安装上了程控电话;投资500多万元扩建镇自来水厂,完善了上修等6个村的人饮水工程,3.2万人的饮水困难得到了解决;投入了135万元完成了集镇柳泉街、柳城路长1.5公里平均宽16米的水泥路面铺设,群众在街道两旁新建商住楼350多幢,被评为"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小城镇区域内道路、供水、电力、电信、学校、商店、医院、影剧院等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了电话程控化、饮水自来化、生活城市化,大大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置身其境,给人一种日新月异、心旷神怡的感觉。

文化教育

全镇有中学3所、小学27所、幼儿园2所。河田一中开办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级中学。河田二中开办的初级中学。蔡坊中学开设初级中学和小学。镇内有一所中心卫生院,占地面积16012平方米,建筑面积5702平方米,集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社会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卫生行政功能为一体。交通、信息的便利与发达,使该镇与闽东沿海开放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物流四通八达,将形成良好的开放格局。

社会事业

客家母亲河--汀江贯穿境内,水资源丰富,红畲、马坑、东方红等三个小型水电站和窑下11万伏变电站为全镇提供丰富的电力资源。已建成完整的金融保险体系,可为广大客户提供各项存、贷款,国际国内结算业务,信汇及财产、人寿、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保险业务。全镇有中学3所、小学27所、幼儿园2所。河田一中开办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级中学。使我镇与闽东沿海开放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物业四通八达,将形成良好的开放格局。

视频

河田镇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